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7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丽梅 柳凤轩 段光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9-1069,1072,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细胞学诊断 应用
下载PDF
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
2
作者 张能擘 赵杰 +1 位作者 王美芳 王慧萍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穿刺的269例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进行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特发性膜性肾病(IMN)183例、... 目的:探讨肾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穿刺的269例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进行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特发性膜性肾病(IMN)183例、狼疮性肾炎46例、免疫球蛋白(Ig)A肾病和微小病变型肾病各20例,计算其阳性率。选取25例IMN(冷冻切片免疫荧光IgG4分型阳性且血清PLA2R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各8例作为比较不同修复条件的预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3种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分别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碱性修复液热修复+蛋白酶K修复、EDTA碱性修复液热修复+胃蛋白酶修复、EDTA碱性修复液热修复+胰蛋白酶修复,修复后进行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染色效果。结果:预试验结果显示,采用EDTA碱性修复液热修复10 min+蛋白酶K 5 min做抗原修复的标本染色结果最佳,阳性染色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且背景清晰,对照组均为阴性。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MN 183例阳性率为86.3%(158/183);狼疮性肾炎46例、IgA肾病20例、微小病变型肾病20例均为阴性。结论:肾组织PLA2R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为IMN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首选EDTA碱性修复液热修复+蛋白酶K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宏 聂志红 +5 位作者 王虹 李新燕 平苏萍 赵玛丽 张庆升 张爱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为研究角蛋白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灶上的意义。方法采用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AE1/AE3,对我院4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31个淋巴结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重新检查。结果36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11.9%),Duke'... 目的为研究角蛋白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灶上的意义。方法采用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AE1/AE3,对我院4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31个淋巴结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重新检查。结果36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11.9%),Duke'sC期患者微转移灶检出率高于Duke'B期患者(P<0.05)。随访显示有微转移灶Duke'B期病人肿瘤复发、远处扩散转移均较无微转移病人高(P<0.05)。结论即使是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淋巴结,也很有存在微转移的可能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栓测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可详细阐明临床分期,并可提供大肠癌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方法 大肠癌 淋巴结微转移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小鼠胚卵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吕丹瑜 李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胚卵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下载PDF
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漂片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晶晶 单立冬 吴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5期16-17,20,共3页
目的改进用漂片法进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的封闭液,以减少组织切片破损。方法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大鼠踏转轮运动中所引起增殖细胞,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比较不同的封... 目的改进用漂片法进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的封闭液,以减少组织切片破损。方法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大鼠踏转轮运动中所引起增殖细胞,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比较不同的封闭液(羊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胰酶抑制剂)减少脑片破损的效果。结果踏转轮运动可使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加入不同的封闭液后,组织片破损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和胰酶抑制剂组,但胰酶抑制剂组有非特异性染色。结论牛血清白蛋白是较理想的封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U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胰酶抑制剂 牛血清白蛋白 漂片法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东 邸吉廷 熊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程②与自建流程③,对5例扁桃体组织完成平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专科病理医生对全部切片进行质量评分(0~6分),筛选出评分最高的流程;第二步,用最优流程与两种标准流程的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选取近两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最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共32例,用筛选出的自建流程①、与SP263标准流程及22C3标准流程对32病例各自进行平行染色,全部染色片由专科病理医师行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评分结果按<1%,≥1%至<10%,≥10%至<50%,≥50%分组,分析PD-L1检测抗体克隆号E1L3N与22C3、SP263染色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扁桃体染色切片质量评分(0~6分)如下:推荐流程为5、5、5、5、5分;自建流程①为5、6、6、5、6分;自建流程②为4、4、4、4、4分;自建流程③为3、3、3、3、3分。自建流程①的结果总体评分最高,选用自建流程①完成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TPS评分为:自建流程①,<1%共6例,≥1%至<10%共5例,≥10%至<50%共10例,≥50%共11例;22C3标准流程,<1%共5例,≥1%至<10%共3例,≥10%至<50%共13例,≥50%共11例;SP263标准流程,<1%共7例,≥1%至<10%共4例,≥10%至<50%共11例,≥50%共10例。一致性检验结果为:自建流程①和22C3标准流程,κ值为0.736(P<0.001),一致性好;自建流程①和SP263标准流程,κ值为0.914(P<0.001),一致性极好。结论: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GX平台,通过自建染色流程①完成,可获得良好质量的染色切片;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检测中,自建染色流程①与22C3标准流程和SP263标准流程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克隆号E1L3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宇华 石爱荣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显示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此法以PAP 法为基础,结合 DAB 银加强法和间接免疫金标记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所需试剂容易得到。
关键词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垂体远侧部
下载PDF
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特 王筠 +4 位作者 邓芳 李延鹏 屈军乐 颜鸿飞 盛司潼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学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多重染色技术 抗原修复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手工染色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9
作者 王晓宝 陈妮 孙璐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手工染色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各采集病灶组织2份,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自动组)和手工染色... 目的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手工染色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各采集病灶组织2份,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自动组)和手工染色(手工组)。比较不同染色方式的染色质量、切片背景着色、边缘着色发生率、阳性细胞检出率、染色时间及染色方式满意度。结果自动组的染色质量优良率高于手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的切片背景着色、边缘着色发生率低于手工组,阳性细胞检出率高于手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的人力工作时间、步骤完成时间短于手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的显色情况、染色结果、诊断结果及应用价值满意度评分高于手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价值优于手工染色,其可提高染色质量、阳性细胞检出率、染色效率与染色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手工染色 染色质量 染色效率 满意度
下载PDF
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合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韩滨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合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肺纤维...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合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活检结果对比,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合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80例疑似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活检诊断52例(65.00%)为阳性,28例(35.00%)为阴性;经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45例(56.25%)为阳性,35例(43.75%)为阴性;经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诊断46例(57.50%)为阳性,34例(42.50%)为阴性。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64.29%。单一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或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的特异度高于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腔积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肺癌诊断准确性,可用于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指导临床分子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积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京平 刘从容 郑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组织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优化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US-FNAC结合CT、CgA和T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雷清华 王新方 +1 位作者 王雄威 洪练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联合降钙素(calcitonin,CT)、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 A)、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联合降钙素(calcitonin,CT)、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 A)、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US-FNAC诊断且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MTC临床资料和超声特点、细胞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细针穿刺标本采用常规涂片1~2张自然风干后刘氏染色液快速染色,现场进行细胞病理学评判,确保取得满意的细胞量,同时将剩余标本注入液基细胞保存液中保存,采用液基薄层制片,HE染色及CT、CgA和T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7例MTC细胞均中等量到大量,均有散在突出的大细胞、双核细胞、浆样细胞或核偏位不规则细胞;6例伴梭形细胞,细胞病理学表现与MTC细胞学诊断标准基本相符,CT、CgA胞质均弥漫强阳性表达,Tg阴性,细胞病理学诊断为MTC。结论US-FNAC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满意度,结合液基薄层制片与CT、Cg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提高MTC术前诊断准确性,对MTC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US-FNA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联合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薇 洪志群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收治的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且检查结果异常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苏木精... [目的]探究与分析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收治的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且检查结果异常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组(n=19)、CINⅠ组(n=15)、CINⅡ组(n=12)、CINⅢ组(n=10)、宫颈癌组(n=4),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宫颈阴道镜活检、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并配合采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半定量评分,以判断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结果]随着宫颈CIN病变程度的升高,CINⅢ组分别与CINⅠ组、CINⅡ组相比,CINⅡ组与CINⅠ组相比,P16表达阳性程度及Ki-67表达阳性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半定量评分与HE染色CIN分级诊断结果相符,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呈阳性表达时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HPV-16、HPV-18、HPV-35、HPV-39、HPV-51在P16表达阳性与阴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分级与P16、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且P16与患者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 P16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术中快速与术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比较
14
作者 王伟 何鑫 张曙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7例术中常见送检的乳腺、肺、甲状腺病变标本应用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7例术中常见送检的乳腺、肺、甲状腺病变标本应用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CKpan)、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io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P63蛋白的表达,并与术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冷冻切片快速IHC与术后常规IHC对CKpan、CK5/6、CK19和TTF-1蛋白的染色部位一致,染色强度相似。结论: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常见阳性标志物的染色效果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标本 病理诊断 快速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效果
下载PDF
胸腔积液细胞蜡块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元元 刘俊玲 +1 位作者 刘晓博 王志永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4期2696-269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蜡块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疑似肺癌患者,均行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IHC技术。分析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IHC...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蜡块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疑似肺癌患者,均行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IHC技术。分析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IHC技术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EGFR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结果显示,阴性17例,阳性79例;IHC技术结果显示,阴性20例,阳性76例;联合检测结果显示,阴性16例,阳性80例;病理结果显示,阴性15例,阳性81例。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IHC技术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81例肺癌患者IHC结果显示,EGFR阳性表达36例,强阳性21例,弱阳性15例;IHC技术EGFR弱阳性患者中,基因检测EGFR阳性11例。结论胸腔积液细胞蜡块HE染色联合IHC技术对肺癌的诊断效能较高,检测EGFR表达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积液细胞蜡块 苏木精-伊红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诊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27
16
作者 申洪 陆药丹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本文提出阳性单位(PU)新概念,用于定量表达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程度。本文将排除了切片或涂片本底因素后的纯免疫组化反应程度按灰度图像分为0(白)到100(黑)个等级,每一等级定义为1个阳性单位。导出公式如下:a.PU=100(G_α—G_β)÷G_(... 本文提出阳性单位(PU)新概念,用于定量表达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程度。本文将排除了切片或涂片本底因素后的纯免疫组化反应程度按灰度图像分为0(白)到100(黑)个等级,每一等级定义为1个阳性单位。导出公式如下:a.PU=100(G_α—G_β)÷G_(max);b.PU=100(G_A—G_β)÷(A_(Aα)·G_(max))。式中G_α、G_β分别为待测结α和背景β的平均灰度,G_A为含有α和β的A区域的平均灰度;G_(max)为检测仪器的最大灰度。A_(Aα)为α相在A区域中的面积密度。式a适于测算境界明显的粒子,式b则不论粒子境界如何,对各类样品均适合,包括组织学切片和细胞学涂片。PU值大小与反应强度成正比,PU最大值为100、理论最小值为0。对513个EMA染色的胸腹水腺癌细胞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法对EMA染色定量判断的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讨论了PU值的意义和有关对比染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定量 阳性单位 染色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映梅 范林妮 +1 位作者 马世荣 李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2,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将传统形态学与传统免疫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在光镜下或电镜下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实现组织或细胞定位;同时又发挥了免疫学中对特异抗原抗体定性定量的作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将传统形态学与传统免疫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在光镜下或电镜下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实现组织或细胞定位;同时又发挥了免疫学中对特异抗原抗体定性定量的作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得作用越来越显著,如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等。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影响的实验技术,有很多干扰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并造成错误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原文传递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秀兰 孙保存 +3 位作者 林建韶 王欣 李薇 谭郁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7-338,共2页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种细胞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提供了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双酶双标记 染色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一种消除免疫组织化学非特异性染色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云转 李英敏 张英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27-227,F003,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非特异性染色 简易方法 染色步骤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消除内源性生物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军 黄瑾 +3 位作者 杨会钗 王珩 刘世正 王小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素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