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表型分型结合FISH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1
作者 翁立红 周俊 +1 位作者 张颜明 顾文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53-256,267,共5页
目的: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表型分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了3例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在该3... 目的: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表型分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了3例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在该3例中,克隆性的染色体畸变仅见于CD56+ 细胞,在CD3+ 细胞和CD5+ 细胞中未发现相应染色体畸变。结论:实验表明,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局限于CD56+ 、CD3- 和CD5- 的NK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病因学 杀伤细胞 天然 免疫表型分型 染色体畸变 原位杂交 荧光 抗原 CD56/分析
下载PDF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NHL的免疫表型分型
2
作者 马加东 陶淑芳 +3 位作者 曹金龙 陈利民 范淼 蔡清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NHL(Non Hodgkin’sLyphoma)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应用LCA、UCHL 1、L2 6、MAC、λ、K、EMA七个标记物对 38例NHL进行标记。结果 B细胞淋巴瘤 17例来源 (44 .7% ) ,T细胞淋巴瘤 16例 (42 .1% ) ,组织细胞...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NHL(Non Hodgkin’sLyphoma)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应用LCA、UCHL 1、L2 6、MAC、λ、K、EMA七个标记物对 38例NHL进行标记。结果 B细胞淋巴瘤 17例来源 (44 .7% ) ,T细胞淋巴瘤 16例 (42 .1% ) ,组织细胞来源淋巴瘤 3例 (7.9% ) ,B、T细胞来源淋巴瘤 2例 (5 .3% )。结论 免疫组化学标记技术对NHL诊断能提高诊断及分型水平。但对弥漫型NHL诊断中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神经内分泌癌 (小细胞型 )、未分化肉瘤、髓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L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免疫表型分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子茵 曹亚兵 +1 位作者 林桐榆 林汉良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之生发中心 B 细胞样(GCB)和非 GCB 两个亚型的特征及其与 DLBCL 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标记 CD10、bcl-6、MUM-1的表达情况,将133例 DLBCL 分为 GCB 和非... 目的探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之生发中心 B 细胞样(GCB)和非 GCB 两个亚型的特征及其与 DLBCL 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标记 CD10、bcl-6、MUM-1的表达情况,将133例 DLBCL 分为 GCB 和非 GCB 两个亚型。对以下指标的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进行了比较:(1)CD10、bcl-6和 MUM-1的阳性和阴性病例;(2)GCB 亚型与非 GCB 亚型;(3)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中 GCB 亚型与非 GCB 亚型的关系。结果 133例 DLBCL 中,44例(33.1%)CD10阳性,48例(34.6%)bcl-6阳性,60例(45.1%)MUM-1阳性。CD10阳性 DLBCL 患者的5年 OS 及 PFS 均明显高于 CD10阴性患者(P=0.041和0.031);bcl-6阳性 DLBCL 患者的 PFS 明显高于 bcl-6阴性患者(P=0.044),MUM-1阳性 DLBCL 患者的5年 OS 及 PFS 均明显低于 MUM-1阴性患者(P=0.031和0.028)。GCB 型54例(40.6%),非GCB 型79例(59.4%)。GCB 型5年 OS 及 PFS 均明显高于非 GCB 型(P=0.004和0.003)。国际预后指数(IPI)0~1分组及2~5分组中,GCB 型5年 OS 及 PFS 均明显高于非 GCB 型(IPI 0~1分组P=0.019和0.014,2~5分组 P=0.006和0.009),其中 IPI 2~5分组中的非 GCB 预后最差。结论 DLBCL 亚型及其与 IPI 联合分析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生发中心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宣柳 沈佐君 李筱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艾灸调控巨噬细胞不同表型极化治疗RA滑膜炎症的疗效
5
作者 钟玉梅 何流 +1 位作者 张敏 周海燕 《天津医药》 202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巨噬细胞不同表型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灸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右足垫注射制备RA模型,艾灸组予以艾灸治疗;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足跖厚...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巨噬细胞不同表型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灸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右足垫注射制备RA模型,艾灸组予以艾灸治疗;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足跖厚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病理改变并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滑膜组织巨噬细胞不同表型CD80、CD163、SPP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艾灸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足跖厚度增加(P<0.05);经艾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足跖厚度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艾灸组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关节病理评分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滑膜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评分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上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CD80、SPP1表达增加,CD163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CD80、SPP1表达减少,CD163表达增加(P<0.05)。结论艾灸可调节巨噬细胞不同表型的表达,减轻RA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不同表型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巨噬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滑膜炎 艾灸
下载PDF
129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丽娟 刘霞 +1 位作者 赵文利 帖儒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瘤细胞抗原表达特点,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四色流式细胞学检验技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测定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瘤细胞的抗原表达。结果 129例急性白血病中,cMPO在AML高表达,在...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瘤细胞抗原表达特点,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四色流式细胞学检验技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测定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瘤细胞的抗原表达。结果 129例急性白血病中,cMPO在AML高表达,在ALL无表达。cCD79a和cCD22在B-ALL高表达,在AML和T-ALL无表达。cCD3和cTCRαβ在T-ALL高表达,在AML和B-ALL无表达。CD34是急性白血病瘤细胞低分化阶段的判断指标。CD64和CD14是单核细胞系诊断的重要指标,在M4和M5高表达。CD41和CD61在M7高表达。流式免疫分型和形态学检查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总符合率96.1%。结论急性白血病瘤细胞免疫表型具有规律性,异常的抗原表达是瘤细胞诊断的依据,残存的正常抗原表达是急性白血病分类诊断的依据。瘤细胞绝对数量上的多寡不影响疾病的诊断,却是疾病疗效和复发的判断指标。流式白血病免疫分型在形态不典型白血病、跨系表达白血病及混合型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独到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系 肿瘤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组合临床国际预后指数、病理免疫分型及中期PET/CT建立的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海燕 李菲 +2 位作者 赵瑜 王全顺 王瑞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1,30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后2个周期行^(18)F-FDGPET/CT成像,运用5分评分法(5PS)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减少率法(△SUVmax)分析成像结果。通过随访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在组合预后模型(影像、病理、临床)与单一模型的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生存曲线显示单一模型中IPI、5PS及△SUVmax法PFS及O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与Non-GCB组免疫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模型PFS与OS显示不同组合模式高、中、低风险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结合影像、病理及临床多参数建立的评估模型对DLBCL预后评估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骨髓形态联合免疫分型检测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5 位作者 张丽洁 李艳春 赵园 王九菊 赵乔佳杰 魏绪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9例CLL患者抗原表达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CD_(19)(98.9%)、HLA-DR(97.8%)、CD_5(88.8%)、CD_(20)(85.4%)、CD_(22)(71.9%)、CD_(23)(61.8%)、CD_(38)(39.3%)、FMC-7(11.2%)、CD_3(2.2%)。细胞形态学分型89例CLL中,典型CLL72例(80.9%),混合型CLL17例(19.1%)。CD_(38)在典型CLL及混合型CLL组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D_5、CD_(19)、CD_(20)、CD_(22)、CD_(23)、HLA-DR、FMC-7各抗原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分析显示混合型CLL生存期较典型CLL短(P<0.0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CD_(38)表达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不仅是CLL诊断、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诊断 免疫表型分型 骨髓细胞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丁雅雯 王芃堉 +2 位作者 焦文静 邵俊国 马鸣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8,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临床DLBCL侵犯骨髓的准确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DLBCL患者的骨髓组织和外周血,分析DLBCL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临床DLBCL侵犯骨髓的准确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DLBCL患者的骨髓组织和外周血,分析DLBCL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流式细胞学、荧光原位免疫杂交及其他相关检测的结果与临床特征。结果59例发生骨髓侵犯的DLBCL患者多数表现为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减少,有43例(72.88%)外周血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瘤细胞。59例患者骨髓涂片中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10%的有31例(52.54%)。瘤细胞侵犯骨髓方式以弥漫性增生为主,造血组织明显减少或缺乏。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学检查示,淋巴瘤细胞CD20、CD19、CD79b及cCD79a均呈阳性表达,部分患者表达HLA-DR、CD22、sIgM、CD43、CD10、FMC7及CD123,均不表达CD38、TdT、CD103、CD25、CD3、CD2、MPO、CD33、CD13、CD7及CD56。12例患者进行FISH检测均未见C-myc基因重排。结论骨髓形态学、病理学并结合免疫表型检测是DLBCL患者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骨髓检查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128例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繁梅 刘延香 +7 位作者 任羽 苏保雄 刘卉 曹慧琴 刘宇宏 封青海 高雪梅 张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初发的1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学、白血病免疫分型与预后相关资料。结果:128例患者中髓系抗原CD33表达率为96.8%、CD13表达率为98.4%,MPO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初发的1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学、白血病免疫分型与预后相关资料。结果:128例患者中髓系抗原CD33表达率为96.8%、CD13表达率为98.4%,MPO表达率为93.7%,98.7%的Aml患者中至少有CD33、CD13、MPO中的两项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ADR、CD34的阳性率极低。其余各亚型HLA-DR的阳性率为67.9%;CD34阳性率为53.1%;淋巴系抗原CD7阳性率为21.8%,CD19阳性率为16.4%。结论 :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够弥补形态学分类的不足,大大提高了Aml各亚型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分层治疗提供可靠实验室依据,CD19阳性是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CD7阳性是Aml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20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秋堂 李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117(90.38%)、CD13(87.18%)、CD33(71.79%)、CD34(67.7...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117(90.38%)、CD13(87.18%)、CD33(71.79%)、CD34(67.74%)、HLA DR(60.90%)。33.9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24.36%)。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17.4%),主要表达CD19(100.00%)、HLA DR(100.00%)、CD10(74.29%)、CD34(60.00%)、CD20(31.40%)。T细胞系ALL10例(4.98%),主要表达CD7(80.00%)、CD2(60.00%)。24.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7.80%)及CD33(11.10%)。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进行AL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胞膜和胞浆分化抗原联合检测在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艳丽 李庆山 +1 位作者 杜庆华 毛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胞膜和胞浆分化抗原联合检测在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运用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4例儿童初诊急性白血病病例。结果 44例急性白血病病例中,采用胞膜抗体即可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 目的 探讨胞膜和胞浆分化抗原联合检测在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运用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4例儿童初诊急性白血病病例。结果 44例急性白血病病例中,采用胞膜抗体即可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10例,其余13例病例进一步进行胞浆抗原染色,最后确诊为双表型白血病病例7例(1例为T/髓双表型,6例为B/髓双表型),6例为伴有髓系标记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 对于跨系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病例以及形态学难以区分是淋系还是髓系的急性白血病病例,流式免疫分型的胞浆抗原检测起着关键作用,对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抗原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112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鹏江 邓琦 李玉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亚型抗原表达检测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12例初治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检测,结合FAB分类,比较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差异。结果在112例初治AML中,...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亚型抗原表达检测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12例初治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检测,结合FAB分类,比较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差异。结果在112例初治AML中,CD13、CD33、CD34的表达常见,分别为100%、94.6%、77.8%;在淋系抗原中,CD2的表达最为常见(30.4%),其次为CD7(26.8%);且某些免疫表型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有助于AML的准确诊断及分型,对于AML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表型和SURVIVIN、P15INK4B、TRF1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力 姜胜华 +5 位作者 胡彩华 徐瑞容 丁润生 尤学芬 秦燕 刘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特征性免疫表型,SURVIVIN、P15INK4B、TRF1基因表达程度,及其与临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抽取5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免疫表型;抽取单个核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P15INK4B、...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特征性免疫表型,SURVIVIN、P15INK4B、TRF1基因表达程度,及其与临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抽取5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免疫表型;抽取单个核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P15INK4B、TRF1基因mRNA表达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骨髓细胞原始群CD7和CD34表达增多;粒细胞群CD34表达增多,CD13、CD33、CD11b表达下降;单核细胞表达CD117和CD34。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和TRF1基因mRNA表达增加,P15INK4B基因mR-NA表达下降(P均<0.05)。从低危组到高危组,SURVIVIN和TRF1基因mRNA表达增加,P15INK4B基因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 MDS免疫表型有其特征性,SURVIVIN、P15INK4B和TRF1基因表达可能与其发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分型 SURVIVIN P15INK4B TRF1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青利 刘晓娥 +2 位作者 肖延风 李敏 刘晓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NK/T细胞淋巴瘤25例存档的蜡块,另选取鼻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NK/T细胞淋巴瘤25例存档的蜡块,另选取鼻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25例均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多形性淋巴样瘤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主要为中等细胞及大细胞,有血管中心性浸润12例;CD20阳性0例,CD45RO阳性25例(100.0%),CD56阳性21例(84.0%),CD3阳性25例(100.0%),粒酶B阳性22例(88.0%),T细胞内抗原1(TIA1)阳性25例(100.0%);EBER1/2阳性21例(84.0%),LMP-1阳性12例(48.0%),EBER1/2、LMP-1均阳性12例(48.0%)。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EBER1/2、LMP-1阳性均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显著相关(r=12.562,P=0.002),EB病毒感染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疱疹病毒4型 感染 因果律
下载PDF
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宁 莫武宁 李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M)在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诊断价值,了解儿童白血病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设门方法进行FCM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析。结果:120例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可...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M)在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诊断价值,了解儿童白血病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设门方法进行FCM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析。结果:120例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可分为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65.8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27.5%;混合型白血病占6.67%。79例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1.14%,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占7.59%。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占25.32%,主要表达CD13(22.78%)。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ML特异性表达。结论:应用FCM能对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正确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表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艳丽 杜庆华 毛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骨髓象(M3a)多见。对于细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尤其在光镜下颗粒看不清楚、细胞核呈显著异形的骨髓象,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免... 目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骨髓象(M3a)多见。对于细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尤其在光镜下颗粒看不清楚、细胞核呈显著异形的骨髓象,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可辅助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运用CD33、CD13、CD16、CD15、CD11b、CD10、CD117、HLA-DR、CD9等常用的荧光标志单抗。对50例临床上已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细胞免疫表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M3a和M3b型AML流式图谱有其共同性的特征性群体分布,即CD33阳性群体呈现荧光密度明显增强的、较均一的细胞群;CD13荧光强度呈连续性由弱到强分布;CD16、CD15、CD11b荧光强度明显下调甚至缺失;CD10抗原标志在此类型白血病粒细胞群体中均转为阴性;CD117早期髓系标志在46例病例中为阳性,HLA-DR在8例病例中有弱阳性表达,CD9在20例病例中为阳性。对于M3变异型AML,其早幼粒群体有可能分布在原始细胞群区域,即散射光信号(SSC)偏低,CD45呈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CD33、CD13、CD16、CD15、CD11b、CD10、CD117、HLA-DR、CD9等抗体对M3有较高诊断价值。异常的早幼粒细胞群体无论是粗颗粒型、细颗粒型还是变异型,其流式图谱均呈现上述荧光抗原标志强弱缺失、髓系分化受阻的典型表现。可作为临床的参考依据,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东 商建峰 +2 位作者 王伟 肖磊 张慧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l/AE3、SP-B、Vimen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l/AE3、SP-B、Vimen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及ER、PR、P53。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l/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ER、PR多在多角形细胞中表达,P53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SHL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AEl/AE3等免疫表型的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表型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起源
下载PDF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的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瑾 鲍立 +3 位作者 卢锡京 刘艳荣 赖悦云 黄晓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分析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MICM)异常的特点。方法收集1999至2010年MICM资料完整的初治WM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细胞免疫表型、... 目的分析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MICM)异常的特点。方法收集1999至2010年MICM资料完整的初治WM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中高危患者占58.5%。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19阳性100.0%,CD20阳性97.6%,CD38阳性74.1%,FMC7阳性36.9%,CD5阳性10.0%,CD23阳性31.6%,HLA-DR阳性83.3%,CXCR4阳性85.7%。常规细胞遗传学以及荧光原位杂交发现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PRAME在WM中表达增加,且与骨髓中淋巴细胞数相关, MAGEC1/CT7在WM中不表达。WM使用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较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醋酸泼尼松(COP)方案治疗未见生存优势。结论 WM具有独特的MICM特征,通过MICM的综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WM并对疾病进行监测,利妥昔单抗治疗未见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表型分型 细胞遗传学 治疗
下载PDF
209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差异和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伟红 吴乐荷 +1 位作者 方炳木 李琳洁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各型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组免疫表型的差异和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209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1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MPO(96.03%)、CD13(86.75%)、CD33(... [目的]探讨各型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组免疫表型的差异和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209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1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MPO(96.03%)、CD13(86.75%)、CD33(84.77%)、CD34(55.63%),HLA-DR(49.67%),CD11736.42%。有23.1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CD4、CD7。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9例,占18.66%,主要表达cCD79α(100%),CD19(87.18%),CD22(82.05%),CD20(15.38%),HLA-DR(100%)。T系ALL12例(5.74%),主要表达cCD3(100%),CD7(91.67%),CD5(75%),HLA-DR(50%)。有28.8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CD33。[结论]cCD79α、cCD3、MPO为AL的系列特异性标志,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