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几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测评 被引量:55
1
作者 许静 冯婷 +4 位作者 郭家钢 郑浩 王强 吴晓华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质量,为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查病工具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 聘请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确定综合测评指标。采用单盲法,由各日本血吸虫... 目的 了解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质量,为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查病工具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 聘请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确定综合测评指标。采用单盲法,由各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单位对2 5 4份血清统一进行测试。计算各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收集其他测评指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参评的8个研究所(公司)的9种试剂盒总体上质量较好,大部分试剂盒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在90 %以上,其中Youden指数在0 .9以上的试剂盒有3个,但并殖吸虫病的交叉反应普遍存在,乙型肝炎的交叉反应在0~30 %之间。由于操作以及结果判断失误等其他原因,个别试剂盒的测试结果不够理想。结论 参加测评的绝大部分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了现场应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试剂 综合测评
下载PDF
粪检与免疫诊断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效果比较 被引量:31
2
作者 何伟 朱荫昌 +7 位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徐明 唐建霞 曹国群 华万全 李远林 杨忠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比较粪检与免疫诊断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508例村民作为检查对象,收集病史个案,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改良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再同时以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酶联免疫... 目的比较粪检与免疫诊断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508例村民作为检查对象,收集病史个案,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改良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再同时以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进行抗血吸虫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Kato-Katz法查出阳性病人120例,其中25例孵化法为阴性;孵化法查出阳性病人163例,其中68例Kato-Katz法为阴性。DDIA、ELISA和COPT与孵化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5.1%、98.2%和82.8%,与Kato-Katz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5%、96.0%和84.0%。结论粪检方法尤其是Kato-Katz法漏检率较高,以其作为评价免疫诊断方法的标准似不合适。DDIA和ELISA与孵化法和Kato-Katz法的阳性符合率均较高,敏感性明显高于粪检法,而且操作方便,适用于现场筛查化疗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粪检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虫卵的定位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志成 徐元宏 +4 位作者 罗飞 李敏 郑美娟 罗庆礼 沈继龙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Sj14-3-3在虫卵内的分布和表达丰度。利用纯化的rSj14-3-3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中检出760 bp左右的基因片断;免疫组化显示Sj14-3-3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的体壁和两边的侧腺。检测急性、慢性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rSj14-3-3抗原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8.9%、0.0%;上述标本中抗SE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4%、88.9%和2.5%。结论用ELISA检测抗SEA抗体和rSj14-3-3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j14-3-3在成熟虫卵阶段高表达,可能是SEA的主要组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 14-3-3 定位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p50重组蛋白用于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薇 王兆军 +4 位作者 武小文 王聚君 韩泽广 沈大康 冯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免疫素 Sjp5 0的编码基因 ,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 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免疫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GEX4 T- 1中表达 ,然后用 EL ISA方法初步...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免疫素 Sjp5 0的编码基因 ,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 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免疫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GEX4 T- 1中表达 ,然后用 EL ISA方法初步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 Sjp5 0基因。该重组蛋白用于血吸虫抗体的 EL ISA检测 ,在动物实验中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94 .12 %和 76 .6 7% ,非治疗组兔体内的抗体在感染后 9- 11周上升到高水平 ,并在感染后 2 1周仍维持在高水平 ,而治疗组兔血清中抗 Sj Fp5 0抗体水平在治疗后 11周迅速下降至感染前抗体水平。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为 98.30 % ,急性病人和慢性病人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 95 .2 0 %和 6 3.2 0 %。结论 获得了 Sjp5 0的重组蛋白 ,该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血清所识别 ,且在动物实验中其抗体水平在药物治疗后 11周降至感染前的水平 ,具有诊断现症感染病人和疗效考核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p50 重组蛋白 免疫诊断 免疫 克隆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流式微球量子点探针免疫诊断新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楠 邹明强 +3 位作者 汪明 李锦丰 薛强 张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4-768,共5页
采用微波法水相中合成羧基化的绿色量子点,通过羧基与禽流感单克隆抗体氨基的共价结合,制备了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探针,并结合流式微球技术,建立了量子点生物探针流式微球免疫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蛋白质载体,将多克... 采用微波法水相中合成羧基化的绿色量子点,通过羧基与禽流感单克隆抗体氨基的共价结合,制备了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探针,并结合流式微球技术,建立了量子点生物探针流式微球免疫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蛋白质载体,将多克隆抗体包被到荧光微球上,依次加入待测抗原和量子点生物探针,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多抗和单抗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92和4 mg/L,检测禽流感病毒比双抗体夹心ELISA灵敏16倍,比FITC标记单抗检测方法灵敏4倍。对阳性尿囊液的检测与ELISA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不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力克氏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探针 流式微球 禽流感病毒 免疫诊断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M_r32000抗原的免疫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华 陈晓光 +3 位作者 沈浩贤 陈代雄 裘玉蓉 胡小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评价广州管圆线虫Mr32000抗原(AC32)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切胶纯化法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抗原中获取AC32,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61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5例正常鼠血清、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50例其他寄生虫... 目的评价广州管圆线虫Mr32000抗原(AC32)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切胶纯化法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抗原中获取AC32,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61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5例正常鼠血清、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50例其他寄生虫体阳性患者血清和50例献血员血清。结果AC32和成虫粗抗原包被的ELISA检测61份感染大鼠血清和1例临床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均为阳性;AC32-ELISA检测的50例献血员、20例急性血吸虫病人、11例弓形虫病人和所检测的其他寄生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均为阴性。结论AC32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抗原/纯化 免疫诊断
下载PDF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幼生 朱荫昌 +11 位作者 戴建荣 何伟 徐明 李远林 王尚位 唐建霞 华万全 李洪军 茹炜炜 杨忠 殷关麟 曹国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 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 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 Kato-Katz法(1送3检)作病原学检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DDIA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诊断试剂盒进行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结果 3个村共筛查村民659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8.4%;DDIA、ELISA和 COPT的阳性率分别为70.9%,84.2%和54.9%;在187例粪检阳性者中,DDIA、ELISA和COPT 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4%、96.8%和81.8%。结论 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筛查病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免疫诊断 现场应用 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下载PDF
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梁幼生 朱荫昌 +7 位作者 宁安 戴建荣 何伟 杨小红 徐明 熊玉霞 高祖禄 胡启龙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 (DDIA)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非传播季节 ,用 Kato- Katz3片法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和 4个月分别用 DDIA,DGS- COPT和 SEA-EL ISA试剂盒做血检 ,... 目的 进一步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 (DDIA)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非传播季节 ,用 Kato- Katz3片法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和 4个月分别用 DDIA,DGS- COPT和 SEA-EL ISA试剂盒做血检 ,Kata- Katz法做粪检 ;比较 3种试剂盒治前阳性检出率和治后阳性率的变化。 结果 治前DDIA、DGS- COPT和 SEA- EL ISA阳性率分别为 96 .6 9%、90 .0 8%和 98.36 % ,DDIA与 SEA- EL IS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46 ,P>0 .0 5 ) ,与 DGS- COPT比较差异明显 (χ2 =4.2 8,P<0 .0 5 ) ;治愈后 2和 4个月 3种试剂盒阴转率均较低 ;30例健康人 DDIA均为阴性。 结论  DDIA诊断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快速、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现场应用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抗原EPC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辉霞 沈玉娟 +7 位作者 韩秀敏 袁忠英 王虎 徐馀信 胡媛 卢潍媛 官亚宜 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蚴EPC1(EgEPC1)基因,鉴定重组抗原的反应原性,并用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从绵羊肝脏棘球蚴囊中分离原头节,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扩增EgEPC1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再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蚴EPC1(EgEPC1)基因,鉴定重组抗原的反应原性,并用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从绵羊肝脏棘球蚴囊中分离原头节,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扩增EgEPC1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再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gEPC1,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对纯化的重组抗原进行鉴定分析。以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60份)特异性IgG抗体,同时以多房棘球蚴病(37份)、囊尾蚴病(16份)、华支睾吸虫病(7份)、日本血吸虫病(4份)患者和健康人血清(33份)作为对照,评价重组抗原EgEPC1的免疫诊断效果。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质粒PET28a-EgEPC1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28a-EgEPC1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产物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重组蛋白EgEPC1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1 000,可被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混合血清识别。EgEPC1对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3%(47/60)和98.3%(59/60),与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阳性率为40.5%(15/37)。结论 EgEPC1重组抗原对细粒棘球蚴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PC1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诊断
下载PDF
Dot-ELISA的囊虫病免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雅杰 王敏 王光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本文用纯化糖蛋白抗原对116 例囊虫病人血清进行Dot- ELISA检测,阳性率为96.8% (112/116),36 例健康人血清皆为阴性,27 例肝吸虫病与包虫病人血清除2例外均为阴性,并以IHA和ELISA作对照,... 本文用纯化糖蛋白抗原对116 例囊虫病人血清进行Dot- ELISA检测,阳性率为96.8% (112/116),36 例健康人血清皆为阴性,27 例肝吸虫病与包虫病人血清除2例外均为阴性,并以IHA和ELISA作对照,结果表明Dot- 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ELISA 囊虫病 糖蛋白抗原 免疫诊断
下载PDF
重组Sj31-b的表达及其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跃龙 易新元 +1 位作者 罗秀菊 曾宪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31KD蛋白片(rSj31-b)的免疫诊断价植。方法 表达并纯化rSj31-b,用免疫印迹方法(EITB)检测纯化的rSj-b的免疫活性,以rSj31-b-ELISA分别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纯化的重组Sj31-b具有较好的...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31KD蛋白片(rSj31-b)的免疫诊断价植。方法 表达并纯化rSj31-b,用免疫印迹方法(EITB)检测纯化的rSj-b的免疫活性,以rSj31-b-ELISA分别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纯化的重组Sj31-b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用其rSj31-b-ELISA检测52份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及83份正常人血清,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常规应用的天然抗原SEA(可溶性虫卵抗原)差异无显著性。检测治疗12个月后的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阴转率85.0%,明显优于SEA-ELISA。结论 rSj31-b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植,可替代SEA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诊断 日本血吸虫病 rSj31-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可溶性虫卵抗原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ELP抗原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在免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昌源 张洪花 +2 位作者 陈雅棠 李文桂 唐霓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实现多房棘球绦虫ELP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制备高纯度、高特异性的重组抗原,为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工具。方法在建立了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应用亚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非融... 目的实现多房棘球绦虫ELP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制备高纯度、高特异性的重组抗原,为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工具。方法在建立了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应用亚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非融合表达载体pQE30(+)。经酶切鉴定,转化于大肠埃希菌,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进行鉴定。亲和层析纯化ELP蛋白,用于ELIS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酶切鉴定、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证实,成功地构建了pQ-ELP原核非融合表达载体,该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在IPTG诱导下能高效表达ELP蛋白。ELP重组抗原用于ELISA检测18份包虫病人血清均阳性,10份华支睾吸虫病、27份乙肝病毒感染者和10份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结论多房棘球绦虫ELP抗原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高效非融合表达,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ELP抗原 非融合表达 免疫诊断
下载PDF
重组抗原联合用于弓形虫病IgG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君霞 沈继龙 +3 位作者 罗庆礼 乔增培 余莉 胡元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以纯化的重组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SAG1、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和腺苷激酶(AK)作为诊断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抗弓形虫IgG抗体。方法诱导表达本实验室保种的SAG1/pET28a/BL21、HXGPRT/pET28a/BL21和A... 目的以纯化的重组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SAG1、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和腺苷激酶(AK)作为诊断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抗弓形虫IgG抗体。方法诱导表达本实验室保种的SAG1/pET28a/BL21、HXGPRT/pET28a/BL21和AK/pET28a/BL-21,获得rSAG1、rHXGPRT和rAK三种重组抗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上述抗原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板,检测疑似弓形虫感染者血清。结果混合重组抗原ELISA法的最佳rSAG1包被浓度为500ng/ml、rHXGPRT和rAK均为200ng/ml;人血清稀释度为1∶20;血清1∶200稀释仍示阳性;特异性试验的抑制率为72.36%,变异系数11.2%。结论成功表达了弓形虫三种重组诊断抗原,并应用组合抗原(rSAG1+rHXGPRT+rAK)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本试剂具有弓形虫病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诊断
下载PDF
猪囊虫病快速免疫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荣 沈斌 +6 位作者 付玉梅 魏竹波 何绍江 朱锦 卓麟 陈康 刘世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5,共3页
用纯化的猪囊尾蚴囊液蛋白作诊断抗原,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片上,经40% 乙醇固定,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猪囊虫病抗体。结果发现:在一抗、二抗和底液中加入10m M EDTA,四甲基联苯胺作显色剂,1h 内即可完成诊断,并... 用纯化的猪囊尾蚴囊液蛋白作诊断抗原,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片上,经40% 乙醇固定,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猪囊虫病抗体。结果发现:在一抗、二抗和底液中加入10m M EDTA,四甲基联苯胺作显色剂,1h 内即可完成诊断,并显著提高免疫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99% )。据此研制的免疫诊断试剂盒,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和简便的特点,4℃存放1 年、室温8 个月内均有效。应用该技术检测凉山州昭觉县囊虫病疫区700头份猪血清,发现囊虫病阳性率达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免疫诊断 间接血凝试验
下载PDF
TT病毒ORF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TTV酶免疫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心春 周伯平 +4 位作者 马为民 张明程 江永珍 鲁健 徐六妹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TT病毒 ORF1 基因 表达 免疫诊断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蛋白抗原的免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淑萍 陈雅棠 +2 位作者 蒋次鹏 邱加闽 余登高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蛋白抗原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敏 易新元 +2 位作者 曾宪芳 袁仕善 李先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6-699,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并初步观察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GMC载体 ,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E .coli 2 5 6 6进行表达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 目的 :构建、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并初步观察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GMC载体 ,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E .coli 2 5 6 6进行表达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纯化产物 ;用Dot ELISA分别检测了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重组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以G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在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分子量为 4 0kD ,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用重组铁蛋白检测 3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93 3%和 3 3%。结论 :成功地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 ,且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铁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 免疫诊断
下载PDF
鼠疫菌F1抗体/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春红 王鹏 +2 位作者 常娅莉 王秉翔 宋志忠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双抗原/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 目的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双抗原/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3种方法的诊断试剂对比检测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藏的和现场采集的血清样品和脏器样品,对血清样品做鼠疫菌F1抗体检测,对脏器样品做鼠疫菌F1抗原检测。结果在358份血清样品中,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52份(14.52%),IHA试剂检出阳性37份(10.34%),GICA试剂检出阳性45份(12.57%)。ELISA与IHA试剂的符合率为95.23%,与GICA试剂的符合率为96.92%。经统计学χ2检验,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率高于IHA试剂(χ2=11.53,P=0.000 7),与GICA试剂检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70 4)。进一步分析滴度差值频数,ELISA试剂检测人血清的敏感性高于IHA试剂的样品占87.5%。在117份脏器样品中,3种试剂均检出F1抗原阳性15份(12.82%),符合率100%。滴度差值频数比较,ELISA试剂检测敏感性高于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IHA)试剂的样品为78.57%。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性质特异,其敏感性优于IHA试剂盒和GICA试剂条,值得在鼠疫的监测和快速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鼠疫菌 F1抗原 抗体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评价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含EF-手型结构域钙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与免疫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艳 徐斌 +12 位作者 鞠川 莫筱瑾 陈绅波 冯正 王小宁 胡薇 徐斌 鞠川 莫筱瑾 陈绅波 冯正 王小宁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含EF-手型(EF-hand)结构域钙结合蛋白(SjEFCAB)的编码基因,纯化表达产物,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初步评价其用于日本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虫卵cDNA文库中免疫筛选所...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含EF-手型(EF-hand)结构域钙结合蛋白(SjEFCAB)的编码基因,纯化表达产物,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初步评价其用于日本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虫卵cDNA文库中免疫筛选所获阳性克隆删除环化后的pBluescript-SjEFCAB质粒为模板,扩增SjEFCAB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jEFCAB,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反应原性。以SjEFCAB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78份)、华支睾吸虫病(5份)、猪囊尾蚴病(1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6份)和旋毛虫病(9份)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血清(50份),评价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学诊断效果。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4T-1-SjEFCAB,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SjEFCAB。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jEFCAB能被感染兔血清和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8 200处出现条带。间接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2.1%(64/78),特异性为95.0%(76/80)。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猪囊尾蚴病患者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5、1/10和1/9,与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0/6)。结论日本血吸虫SjEFCAB重组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学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EFCAB基因 免疫诊断
下载PDF
基于PD-1靶点的免疫诊断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芳 付洁 宋海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同等重要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基于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原则的不断深入研究,提高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消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抑制性因素,已发展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细胞程序性死亡-1...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同等重要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基于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原则的不断深入研究,提高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消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抑制性因素,已发展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细胞程序性死亡-1( Programmed Death 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负性刺激分子之一,为Ⅰ型跨膜糖蛋白,分子大小为55 kD,属于CD28型家族,作为抑制分子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表面。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和分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PD-L1),PD-L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性,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基于PD-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成为研发的热点。现就PD-1/PD-L1通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PD-1 免疫诊断 靶点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表面表达 细胞免疫功能 PD-L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