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0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剂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1
作者 李晓静 杨国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究免疫调节剂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及... 目的:探究免疫调节剂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及观察组(联合免疫调节剂),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肺功能[最大呼气量(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气道黏液高分泌[Toll样受体4(TLR4)、痰液干湿比重、黏蛋白5AC(MUC5A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PC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MVV、FEV_(1)%pre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LR4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干湿比重、MUC5AC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COPD采用免疫调节剂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 雾化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气道黏液高分泌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风桐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免疫调节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这些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改善小儿的抵抗力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在小... 免疫调节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这些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改善小儿的抵抗力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在小儿RRTI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对黄芪、多价抗原、胸腺肽、转移因子、重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等免疫调节剂在小儿RRTI治疗中的研究展开阐述,旨在为小儿RRTI的免疫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调节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进展研究
3
作者 许之霖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62-65,共4页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因复杂,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先天因素、环境因素、抗生素滥用等有关,若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西医主张以免疫...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因复杂,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先天因素、环境因素、抗生素滥用等有关,若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西医主张以免疫调节剂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以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本研究将对免疫调节剂治疗儿童RRTIs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调节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丽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5-0008,共4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为儿童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且病情迁延难愈,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增加并发症,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临床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向是对患儿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促使... 小儿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为儿童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且病情迁延难愈,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增加并发症,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临床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向是对患儿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促使气道痉挛得到改善,减轻哮喘临床症状,近年来免疫调节剂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收获了良好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小儿支气管哮喘 免疫水平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2023,深圳)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贵 廖芸 +40 位作者 张维天 余少卿 杨钦泰 王向东 陈建军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孙娜 赵可庆 唐隽 杨艳莉 陆美萍 邱前辉 王洪田 喻国冻 安云芳 左可军 石照辉 叶惠平 孙斌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顾瑜蓉 王天生 叶菁 谢志海 洪海裕 魏欣 徐睿 李勇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非变应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免疫调节剂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气道黏液高分泌性探讨免疫调节剂联合布地格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晋红 赵海 +2 位作者 冯涛 郭穆芳 白海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9-123,131,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联合布地格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气道黏液高分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国药同煤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COPD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联合布地格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气道黏液高分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国药同煤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COPD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布地格福治疗,研究组采取布地格福+免疫调节剂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Treg/Th17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IL-10]、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黏蛋白5AC(MUC5ac)、痰液干/湿比重],以及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65.00%,χ^(2)=11.250,P=0.001);研究组FEV_(1)/FVC、FEV_(1)%高于对照组(t/P=2.498/0.015、3.177/0.002),RV/TLC低于对照组(t=4.557,P<0.001);研究组痰液IL-10、TGF-β_(1)、TLR4高于对照组(t=4.514、9.407、3.575,P均<0.001),IL-17、MUC5ac、痰液干/湿比重低于对照组(t=6.232、4.046、8.771,P均<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进行随访,研究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t=10.849,P<0.001),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χ^(2)=4.451,P=0.034)。结论免疫调节剂联合布地格福治疗COPD效果显著,可缓解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减轻临床症状、提升免疫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调节剂 布地格福 气道黏液高分泌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曾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53-0056,共4页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和气道高反应为该病的病理学主要表现,好发于儿童,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目的以改善患儿免疫水平减少哮喘发作频率缓解气道痉挛为主,近年来,免疫调节剂逐渐被应...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和气道高反应为该病的病理学主要表现,好发于儿童,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目的以改善患儿免疫水平减少哮喘发作频率缓解气道痉挛为主,近年来,免疫调节剂逐渐被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一定成果。对此本文先简要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之后就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分析中医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化学合成剂以及微生物制剂类药物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小儿支气管哮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血清LMR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的价值
8
作者 张俊霞 段鹏月 杨丽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7期1058-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的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9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的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9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单核细胞(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水平变化,计算血清LMR,分析血清LMR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及Z检验评价分析血清LMR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C、AMC、LMR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M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27例、轻微缓解18例、无效6例,完全缓解组血清ALC、AMC、LMR水平最高,其次为部分缓解组和轻微缓解组,无效组最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C、AMC、LM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疗效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LMR水平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后预后的AUC为0.750,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68.8%,95%置信区间为0.678~0.822。结论血清LMR在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LMR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免疫调节剂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抗类风湿免疫调节剂对乙酰氨基苯乙酸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君仁 庞华 +1 位作者 王建河 王子兰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以对硝基苯乙酸为原料,通过还原、酯化、酰化和水解反应合成对乙酰氨基苯乙酸(MS-932),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确证其结构。对本品进行了稳定性的考察,实验表明本品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放置5和10d,其外观和含... 以对硝基苯乙酸为原料,通过还原、酯化、酰化和水解反应合成对乙酰氨基苯乙酸(MS-932),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确证其结构。对本品进行了稳定性的考察,实验表明本品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放置5和10d,其外观和含量无变化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类风湿免疫调节剂 乙酰氨基苯乙酸 合成 稳定性 免疫调节剂 还原 醋化 酰化 水解反应
下载PDF
柚皮素: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曾文峰 张发云 +8 位作者 杜刚军 金凌涛 秦蕾 董文娟 张超 王洛洋 尹晓哲 张春玲 梁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5-925,共11页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日常摄取适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显著降低许多疾病的发生.柚皮素作为一种自然界分布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富含于水果、蔬菜、坚果、咖啡、茶和红酒等日常饮食中,与其他...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日常摄取适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显著降低许多疾病的发生.柚皮素作为一种自然界分布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富含于水果、蔬菜、坚果、咖啡、茶和红酒等日常饮食中,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相比柚皮素易于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且安全剂量大.自2004年起我们对柚皮素调节免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柚皮素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TGF-Β 免疫调节剂 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免疫调节剂对哮喘患儿血清IL-4及IFN-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壮桂 纪经智 +4 位作者 李鸣 陈伟 陈岩峰 陈奋华 陈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哮喘儿童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患者4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服泛福舒(BV)。对照组16例,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入选患儿随访1年。所有患...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哮喘儿童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患者4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服泛福舒(BV)。对照组16例,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入选患儿随访1年。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12个月后检测血清IL-4、IFN-γ、血浆总IgE浓度,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组因哮喘发作需急诊就诊的次数为(1.02±0.92)次,呼吸道感染的次数(1.32±1.03)次,而对照组分别为(2.17±1.52)和(3.78±1.81)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频率和哮喘再发次数正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IgE水平无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无明显改变,IFN-γ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两组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V不仅增强呼吸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诱发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而且能够纠正机体Th1/Th2类细胞表达的偏移,调整哮喘患儿的免疫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支气管哮喘 细胞因子 儿童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_4,CD_8检测及免疫调节剂对其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姜昱 雷立清 +2 位作者 叶楠 周颖 张艳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的变化及免疫调节剂在白癜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符合条件的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各20例进行外周血CD4,CD8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给予...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的变化及免疫调节剂在白癜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符合条件的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各20例进行外周血CD4,CD8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治疗。结果局限型白癜风患者CD4,CD8基本正常,泛发型白癜风患者CD4下降,CD8升高,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后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CD8细胞下降。结论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多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CD4 CD8细胞 免疫调节剂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综合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亚可 梁华 +2 位作者 蔡红 吕婕 张廷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 ,开放 ,对照法。治疗组分别应用转移因子 (TF)及胸腺肽 (A组 ) ;必思添 (B组 ) ;泛福舒 (C组 ) ,当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对照组仅在感染时单用抗生素...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 ,开放 ,对照法。治疗组分别应用转移因子 (TF)及胸腺肽 (A组 ) ;必思添 (B组 ) ;泛福舒 (C组 ) ,当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对照组仅在感染时单用抗生素。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 ,A组治疗组 ,治疗后 5个月平均为 (2 .70± 0 .14)次 ,而对照组为 (4 .35± 1.2 8)次 ,两者相比 P <0 .0 1。B组治疗组 ,5个月平均为 (2 .83± 0 .2 7)次 ,而对照组为 (5 .97± 0 .2 7)次 ,两者相比P <0 .0 1。C组治疗组 ,5个月平均为 (2 .2 0± 1.42 )次 ,对照组为 (3.6 0± 1.92 )次 ,两者相比P <0 .0 1。感染的持续时间缩短 ,A组治疗组 ,治疗后 1~ 5个月发病持续时间为 (9.43±0 .13)d ,与对照组 (14.0 1± 1.36 )d比较明显缩短P <0 .0 1。B组治疗组 ,治疗后 1~ 5个月发病持续时间平均为(8.6 0± 0 .47)d ,与去年同期 (2 3.5 0± 0 .5 4)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对照组与去年同期比较也有缩短 ,但治疗组更明显。C组治疗组感染持续时间 5个月平均为 (4 .70± 1.73)d ,与对照组 (6 .90± 2 .0 6 )d比较明显缩短P <0 .0 1。CD系列值提高 ,A组治疗后CD4 从 (2 7.7± 6 .4)升高到 (31.9± 6 .4) ;B组CD3 从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调节剂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中药免疫调节剂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翠艳 赵宏坤 韩春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y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饮服中药及生理盐水,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试验各组小鼠脾细胞... 目的探讨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y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饮服中药及生理盐水,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试验各组小鼠脾细胞在48h培养时间内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各组含药血清加入到正常小鼠脾细胞反应体系中,在相同培养时间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高度正相关。表现为在机体正常条件下,两个中药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y组(P<0.05);在免疫抑制条件下,两个中药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y组(P<0.05),且中药免疫调节剂组优于玉屏风组(P<0.05);另外,50mL/L浓度的含药血清优于100mL/L浓度的含药血清(P<0.05)。结论该中药免疫调节剂能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正常小鼠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免疫调节剂 小鼠 脾淋巴细胞转化 含药血清
原文传递
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c-erbB-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裴建 陈汉平 +2 位作者 赵粹英 蒋惠秋 钱连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用Northern印迹分析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结果显示 ,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可明显降低c erbB 2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可能与下调c erbB 2基因转录水平 。
关键词 艾灸 免疫调节剂 肿瘤细胞 C-ERBB-2 MRNA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学钊 洪炀 +2 位作者 王治仓 李祥瑞 宋鸿雁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80-86,共7页
本文从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出发,综述了生物性免疫调节剂、天然源免疫调节剂、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细菌性免疫调节剂、化学性免疫调节剂、营养性免疫调节剂及其它免疫调节剂,并就各类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做了详尽论述。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作用机理 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合成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 被引量:97
17
作者 田新平 曾小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匹多莫德(pidotimod)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可以促进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肿瘤患者伴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与传统的免疫调节剂相比,匹多莫德具有安全... 匹多莫德(pidotimod)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可以促进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肿瘤患者伴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与传统的免疫调节剂相比,匹多莫德具有安全、使用方便和耐受性好的优点。现对匹多莫德的免疫调节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免疫调节剂 反复感染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对大鼠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建新 金丽琴 +3 位作者 陈国荣 陈希贤 陆永绥 蔡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和方法:用生理盐水灌洗大鼠的腹腔和肺泡,收集腹腔与肺泡巨噬细胞,37℃培养2h后测定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和酸性磷酸酶的活力。结果: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与酸性磷酸酶的活力均可被环磷酰胺和细脚拟青霉所... 目的和方法:用生理盐水灌洗大鼠的腹腔和肺泡,收集腹腔与肺泡巨噬细胞,37℃培养2h后测定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和酸性磷酸酶的活力。结果: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与酸性磷酸酶的活力均可被环磷酰胺和细脚拟青霉所调节,其中环磷酰胺使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酸性磷酸酶活力降低,细脚拟青霉则反之,使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结论:巨噬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与酸性磷酸酶活力呈负相关,且可被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激活剂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巨噬细胞 LPO 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改良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剂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琳 张波 +3 位作者 郭宇燕 叶素娜 莫松深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综合法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综合法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角膜病变组织后,将双层新鲜羊膜全角膜覆盖,巩膜浅层固定缝合一圈,之后给予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术后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涂术眼、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术后随诊2 a。结果对照组治愈15例(53.6%),显效6例(21.4%),有效2例(7.1%),无效5例(17.9%),总有效率82.1%,6例复发(10.7%)。治疗组术后视力平均提高2.14行,而对照组仅为0.43行。治疗组术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视力提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是一种全方位治疗,可快速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溃疡修复,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减少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复发 羊膜移植 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加增 陈汉平 +1 位作者 赵粹英 胡国胜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3-46,共4页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尤其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能明显降低HAC肿瘤细胞某些凝集素受体和C-erbB-2的表达,而对PC-NA含量。AgNOR计数及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影响。该结果表明,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具有一...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尤其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能明显降低HAC肿瘤细胞某些凝集素受体和C-erbB-2的表达,而对PC-NA含量。AgNOR计数及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影响。该结果表明,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影响,这可能是针灸或针/灸药结合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免疫调节剂 肿瘤 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