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调节CCL2-CCR2信号轴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芳 胡洁琼 +1 位作者 冯彦虎 何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胃癌(G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UT...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胃癌(G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UTI(0、100、200、400、800 U/ml)干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AGS细胞分为control组、UTI组、pcDNA组、pcDNA-CCL2组,平板克隆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AGS细胞和CD8+T细胞共培养后,将CD8+T分为T细胞组、共培养组、UTI组、pcDNA组、pcDNA-CCL2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凋亡,ELISA检测CD8+T细胞上清中IFN-γ、IL-2、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CL2-CCR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在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UTI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降低AGS细胞中MMP-2、Vimentin、PD-L1、CCL2、CCR2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CCL2可逆转UTI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的抑制作用;与T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组CD8+T细胞IFN-γ、IL-2、TNF-α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共培养组比较,UTI组CD8+T细胞IFN-γ、IL-2、TNF-α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CCL2组CD8+T细胞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UTI可能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通路抑制AGS细胞的EMT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CCL2-CCR2信号轴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 免疫逃逸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白血病干细胞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2
作者 章美玲 崔亚茹 +2 位作者 陈抒鹏 罗钧允 曾英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白血病是目前临床上高发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其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发生免疫逃逸是白血病诱导缓解后复发及进展的主要因素。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临床诊疗具有鲜明的辨证论治优势,基于“以... 白血病是目前临床上高发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其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发生免疫逃逸是白血病诱导缓解后复发及进展的主要因素。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临床诊疗具有鲜明的辨证论治优势,基于“以平为期”的诊治目的,中医药辨治白血病强调恢复人体机能的“阴阳和谐”,有助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符合干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本文从文献研究及中医理论探讨中医药干预LSC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白血病细胞 免疫逃逸 干预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纪柯伊 李根林 +1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136,共9页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逃逸 癌症 中医药
下载PDF
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CCND1轴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
4
作者 闫丹措 马颖才 +4 位作者 逯艳艳 杨桂英 东金花 赵奕 刘芝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5和人胃癌组织源细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lncRNA SNHG7、miR-122-5p与CCND1表达。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45,随机分为对照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组、lncRNA SNHG7 siRNA阴性对照(si-NC)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miR-122-5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后,检测各组MKN-45细胞增殖、凋亡、活化CD8+T细胞杀伤率、miR-122-5p及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并检测lncRNA SNHG7对MKN-45细胞miR-122-5p的靶向调节作用。结果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组织源和MKN-45、SNU-1、NCI-N87细胞lncRNA SNHG7、CCND1 mRNA表达明显升高,miR-12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lncRNA SNHG7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细胞CCND1、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率、活化CD8+T细胞对各组MKN-45细胞的杀伤率、miR-122-5p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si-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lncRNA SNHG7 siRNA和miR-122-5p inhibitor联合可逆转lncRNA SNHG7 siRNA对细胞各指标的作用。lncRNA SNHG7可靶向下调MKN-45细胞miR-122-5p表达。结论下调lncRNA SNHG7可通过上调miR-122-5p而降低CCND1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减轻其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SNHG7 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D1 胃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安胃汤抑制CAG大鼠PD-1/PD-L1信号轴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丽 宋泓燕 +5 位作者 谭程匀 蒋婳影 甘秀凤 卜磊 韦维 林寿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从细胞免疫逃逸角度,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信号轴与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应用不同剂量安胃汤及维酶素片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CD4^(+)、CD8^(+)水平变化;qPCR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低剂量组PD-L1表达均较低(P<0.01,P<0.05).ELISA实验结果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4^(+)表达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P<0.05),安胃汤各组和维酶素组CD8^(+)表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8^(+)表达降低(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PD-1mRNA表达下降(P<0.01),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L1mRNA表达下降(P<0.01,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1/Actin,PD-L1/Actin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安胃汤抗CAG作用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PD-1/PD-L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党参炔苷调节TIM3/Gal9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6
作者 张丹 王翠霞 汤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12-518,544,共8页
目的研究党参炔苷调节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9)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以CCK-8法检测0、15、30、60、90、120、150mg/L的党参炔苷处理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HEC-... 目的研究党参炔苷调节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9)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以CCK-8法检测0、15、30、60、90、120、150mg/L的党参炔苷处理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存活率,筛选出其最佳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HEC-1-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党参炔苷组、TIM3敲低组、空载组、党参炔苷+TIM3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TIM3/Gal9通路表达;以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比较Bax/Bcl-2。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各组细胞以不同比例共培养后以CCK-8法检测其对各组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党参炔苷组、TIM3敲低组细胞TIM3、Gal9 mRNA及蛋白表达、Ki67阳性率、存活率降低(P<0.05),凋亡率、Bax/Bcl-2、杀伤率升高(P<0.05);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党参炔苷组比较,党参炔苷+TIM3过表达组细胞TIM3、Gal9 mRNA及蛋白表达、Ki67阳性率、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Bax/Bcl-2、杀伤率降低(P<0.05)。结论党参炔苷可通过下调TIM3/Gal9信号通路表达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还可减弱其免疫逃逸,进而增强免疫细胞对其的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炔苷 TIM3/Gal9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circDCUN1D4调节miR-18a-5p/FBP1轴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7
作者 史春辉 蔺建平 吴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DCUN1D4调节微小RNA(miR)-18a-5p/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轴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肺癌细胞系(H1975、H1650、A549、SPCA-1)和人正常肺表皮细胞(HPL-1),qRT-PCR检测各种细胞中cir...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DCUN1D4调节微小RNA(miR)-18a-5p/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轴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肺癌细胞系(H1975、H1650、A549、SPCA-1)和人正常肺表皮细胞(HPL-1),qRT-PCR检测各种细胞中circDCUN1D4、miR-18a-5p、FBP1 mRNA表达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并分为空白组、circDCUN1D4过表达质粒(circDCUN1D4)组、过表达质粒阴性对照(NC)组、circDCUN1D4+miR-18a-5p模拟物阴性对照(circDCUN1D4+mimics NC)组、circDCUN1D4+miR-18a-5p模拟物(circDCUN1D4+miR-18a-5p mimics)组。CCK-8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circDCUN1D4、miR-18a-5p、FBP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FBP1、caspase-3、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8a-5p分别与circDCUN1D4、FBP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HPL-1细胞相比,人肺癌细胞系中circDCUN1D4、FBP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miR-18a-5p表达显著增加(P<0.05)。miR-18a-5p分别与circDCUN1D4、FBP1存在靶向关系。与空白组、NC组相比,circDCUN1D4组细胞24 h和48 h的OD值、Ki67、PCNA、miR-18a-5p、PD-L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circDCUN1D4、FBP1、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miR-18a-5p逆转了circDCUN1D4对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ircDCUN1D4过表达可以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及免疫逃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8a-5p/FBP1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DCUN1D4 miR-18a-5p/FBP1轴 肺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宁 李园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能引起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也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本文从免疫原性降低、免疫细胞功能抑制和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3个方面综述神经母细胞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颅外实体肿瘤 儿童 免疫逃逸 机制 研究
下载PDF
LncRNA SBF2⁃AS1靶向miR⁃375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及mTOR1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蒋龙超 胡双丽 +2 位作者 杨学燕 周欣 郭灏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SBF2⁃AS1靶向miR⁃375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及mTOR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胃上皮细胞及4种胃癌细胞系中LncRNA SBF2⁃AS1、miR⁃375表达水平,取胃癌细胞将其分为胃癌细胞(GC)组、胃癌细胞+LncRNA SBF2⁃... 目的探究LncRNA SBF2⁃AS1靶向miR⁃375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及mTOR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胃上皮细胞及4种胃癌细胞系中LncRNA SBF2⁃AS1、miR⁃375表达水平,取胃癌细胞将其分为胃癌细胞(GC)组、胃癌细胞+LncRNA SBF2⁃AS1⁃NC(SN)组、胃癌细胞+LncRNA SBF2⁃AS1激动剂(SM)组、胃癌细胞+LncRNA SBF2⁃AS1抑制剂(SI)组、胃癌细胞+miR⁃375⁃NC(MN)组、胃癌细胞+miR⁃375抑制剂(MI)组、胃癌细胞+miR⁃375激动剂(MM)组、胃癌细胞+LncRNA SBF2⁃AS1抑制剂+miR⁃375激动剂(IM)组,免疫印迹法检测免疫逃逸相关因子及mTOR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LncRNA SBF2⁃AS1和miR⁃375的相互作用。结果胃癌细胞系中的LncRNA SBF2⁃AS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系NGEC(P<0.05),miR⁃375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上皮细胞系NGEC(P<0.05)其中HGC⁃27细胞的LncRNA SBF2⁃AS1、miR⁃375 mRNA值变化最大(P<0.05),因此选取其作为此次实验细胞;GC组、SN组、MN组,PD⁃1、PD⁃L1、mTOR1、p70S6K、4EBP1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与与SN组、MN组相比,SM组、MI组PD⁃1、PD⁃L1、mTOR1、p70S6K、4EB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M组、MI组相比,SI组、MM组PD⁃1、PD⁃L1、mTOR1、p70S6K、4E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I组、MM组相比,IM组PD⁃1、PD⁃L1、mTOR1、p70S6K、4E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SBF2⁃AS1后可显著降低miR⁃375⁃3′⁃UTR⁃WT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突变基因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抑制LncRNA SBF2⁃AS1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并抑制mTOR1信号通路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激活miR⁃37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逃逸 长链非编码RNA SBF2⁃AS1 微小RNA⁃375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CircRHOT1调节miR-187-3p/SOX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10
作者 孙沛 姜振伟 刘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85,共9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 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T1(CircRHOT1)调节miR-187-3p/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 目的:研究环状RNA 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T1(CircRHOT1)调节miR-187-3p/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MCF-7、Hs-578T、MDA-MB-231中CircRHOT1、miR-187-3p与SOX4表达;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ircRHOT1敲低(转染CircRHOT1 siRNA质粒)组、miR-187-3p mimics(转染miR-187-3p mimics)组、共转染阴性对照(转染空载质粒和miR-187-3p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CircRHOT1敲低+miR-187-3p inhibitor(转染CircRHOT1 siRNA质粒和miR-187-3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CircRHOT1、miR-187-3p与SOX4表达;采用EdU染色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比值(Bax/Bcl-2)。各组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并分组转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采用MTT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各组MCF-7细胞的杀伤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CF-7细胞CircRHOT1对miR-187-3p、miR-187-3p对SOX4的靶向调控。结果: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人乳腺癌MCF-7、Hs-578T、MDA-MB-231细胞CircRHOT1、SOX4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187-3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ircRHOT1敲低组、miR-187-3p mimics组细胞SOX4蛋白与mRNA表达、EdU阳性率、集落生成率降低(P<0.05),miR-187-3p表达、凋亡率、Bax/Bcl-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及其对MCF-7细胞杀伤率升高(P<0.05)。与CircRHOT1敲低组相比,CircRHOT1敲低+miR-187-3p inhibitor组细胞CircRHO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4蛋白与mRNA表达、EdU阳性率、集落生成率升高(P<0.05),miR-187-3p表达、凋亡率、Bax/Bcl-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及其对MCF-7细胞杀伤率降低(P<0.05);共转染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CircRHOT1可通过上调miR-187-3p而降低SOX4表达,从而减弱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还可抑制CD8^(+)T细胞活化并增强其癌细胞杀伤力,减弱乳腺癌细胞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HOT1 miR-187-3p/SOX4轴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梓醇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11
作者 郑亮 刘爽 +1 位作者 郭冉 杨文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17-1423,共7页
目的:探讨梓醇(Catalpol)通过调节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物(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A-427,使用1μmol/L~20μmol/L的梓醇处理细胞,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 目的:探讨梓醇(Catalpol)通过调节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物(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A-427,使用1μmol/L~20μmol/L的梓醇处理细胞,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梓醇低浓度组(Catalpol-L组,5μmol/L Catalpol)、梓醇中浓度组(Catalpol-M组,10μmol/L Catalpol)、梓醇高浓度组(Catalpol-H组,15μmol/L Catalpol)、梓醇高浓度+cGAS通路抑制剂RU.521组(Catalpol-H+RU.521组,15μmol/L Catalpol+1μmol/L RU.52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检测Bax、Bcl-2、Cleaved-caspase-3、cGAS和STING蛋白表达;将CD8^(+)T细胞与各组处理的细胞共培养,台盼蓝染色检测CD8+T细胞存活率;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IL-4、IL-10、TGF-β和PD-L1水平。结果:1~20μmol/L的梓醇处理A-427细胞,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选择5μmol/L、10μmol/L、15μmol/L的梓醇浓度进行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Catalpol-L组、Catalpol-M组和Catalpol-H组Edu阳性率、细胞克隆形成数、S期细胞占比、IL-4、IL-10、TGF-β和PD-L1水平及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_(0)/G_(1)期和G_(2)/M期细胞占比、CD8^(+)T细胞存活率、IFN-γ水平及Bax、Cleaved-caspase-3、cGAS和STING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Catalpol-H组相比,Catalpol-H+RU.521组Edu阳性率、细胞克隆形成数、S期细胞占比、IL-4、IL-10、TGF-β和PD-L1水平及Bcl-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G_(0)/G_(1)期和G_(2)/M期细胞占比、CD8^(+)T细胞存活率、IFN-γ水平及Bax、Cleaved-caspase-3、cGAS和STIN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物信号通路 肺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RP11-641D5.1通过靶向微小RNA-486-5p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免疫逃逸实验研究
12
作者 敖会芳 黄华 +3 位作者 王红权 刘俊 郭春梅 姚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641D5.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和人骨髓基质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641D5.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和人骨髓基质细胞HS-5中的表达量。分别将阴性质粒(NC组)和RP11-641D5.1质粒(RP11-641D5.1组)转染至SKM-1细胞。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各组SKM-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量。采用LncCeRBase软件分析RP11-641D5.1与miR-486-5p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采用RT-qPCR检测RP11-641D5.1对微小RNA(miR)-486-5p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中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JAK)、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p-STAT)、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核内原癌基因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相对于HS-5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中RP11-641D5.1表达较低,且SKM-1细胞中表达最低(均P<0.05),故后续采用SKM-1细胞进行实验。与NC组比较,过表达RP11-641D5.1能够抑制SKM-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表达(均P<0.05)。RP11-641D5.1能够靶向结合miR-486-5p(P<0.05)。与NC组比较,RP11-641D5.1组细胞中miR-486-5p表达下调,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下调miR-486-5p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RP11-641D5.1 微小RNA-486-5p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免疫逃逸
下载PDF
牛磺酸缺乏是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复发重要原因
13
作者 严涛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34-34,共1页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团队深入解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牛磺酸缺乏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复发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疗和免疫治疗“双重耐药”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团队深入解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牛磺酸缺乏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复发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疗和免疫治疗“双重耐药”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医院 消化系肿瘤 肿瘤免疫逃逸 樊代明 军医大学 治疗前后 免疫治疗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刚 潘咏梅 +4 位作者 黄岩松 张进 拉再提·哈扎依拜克 阿力古力·艾则孜 徐贵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3-656,共4页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一种重要组成,近年研究显示,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使其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本文分别从巨噬...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一种重要组成,近年研究显示,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使其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本文分别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NK细胞和T细胞5种免疫细胞综述了CAFs如何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最终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免疫逃逸 肿瘤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免疫逃逸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磊 杨昭庆 王佑春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8期24-31,共8页
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依然不断变异的背景下,针对Omicron变异株免疫逃逸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研发策略,对于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至关重要。与新冠疫情发生初期的新冠病毒原始毒株(SARS-CoV-2)疫苗相比,Omicron疫苗的研发不论是在基... 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依然不断变异的背景下,针对Omicron变异株免疫逃逸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研发策略,对于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至关重要。与新冠疫情发生初期的新冠病毒原始毒株(SARS-CoV-2)疫苗相比,Omicron疫苗的研发不论是在基础技术平台上还是在研发策略上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Omicron变异株免疫逃逸机制及特点,并对目前Omicron疫苗研发新策略进行综述,为疫苗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奥密克戎 免疫逃逸 疫苗
下载PDF
肿瘤免疫逃逸相关分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先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8期36-38,90,共4页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如异常表达肿瘤表面抗原,改变细胞表面分子结构,或利用Fas/FasL(Fas ligand)系统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等。此外,不同种类的活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如异常表达肿瘤表面抗原,改变细胞表面分子结构,或利用Fas/FasL(Fas ligand)系统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等。此外,不同种类的活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髓系抑制细胞(MDSC)、缺氧诱导因子1(HIF-1)、B7-H4等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NK细胞作为监视屏障、Treg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分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等、TAM降解细胞外基质,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HIF-1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出芽等。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种类活化免疫细胞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逃逸 免疫抑制 免疫治疗
下载PDF
let-7a靶向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物1调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陈飞 李俊 +5 位作者 杨宏山 余婷婷 张华萍 李凤阳 李璐 朱颖莺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22-28,共7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亚型let-7a靶向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物1(SOCS1)调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免疫逃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SCCHN细胞株舌鳞癌细胞(SCC25),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SOCS1是否为let-7a的作用靶点。将let... 目的:研究微小RNA亚型let-7a靶向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物1(SOCS1)调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免疫逃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SCCHN细胞株舌鳞癌细胞(SCC25),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SOCS1是否为let-7a的作用靶点。将let-7a模拟物及阴性对照序列、抑制物及阴性对照分别转染人SCCHN细胞株SCC25,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let-7amimic组、mimic-NC组、let-7a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SOCS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let-7a、SOCS1与PD-1、PD-L1的mRNA相对表达量;转染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T细胞亚群CD4^(+)、CD8^(+)分别与SCCHN细胞进行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组T细胞亚群CD4^(+)、CD8^(+)数目。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转染野生型载体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均下调(F=26.566,P<0.05),提示let-7a可靶向结合SOCS13′UTR序列。Western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SOCS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let-7amimic组;人SCCHN细胞转染48 h后,let-7amimic组SOCS1、PD-1及PD-L1蛋白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7,t=7.102,t=5.287;P<0.05),let-7ainhibitor组SOCS1、PD-1及PD-L1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7,t=9.647,t=7.256;P<0.05)。rt-qPCR结果显示,人SCCHN细胞转染48 h后,let-7amimic组let-7a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54,t=7.452,t=6.328;P<0.05),let-7ainhibitor组let-7a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t=6.901,t=5.287;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t-7amimic组SCCHN细胞处于G0/G_(1)期的比例明显降低(t=5.286,P<0.05),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而let-7ainhibitor组CCHN细胞处于G0/G_(1)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4,P<0.05),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相对降低;let-7amimic组SCCHN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干预组(t=11.257,t=8.617,t=9.627;P<0.05);SCCHN细胞转染48 h后,let-7amimic组CD4^(+)、CD4^(+)与CD8^(+)比值(CD4^(+)/CD8^(+))水平最高,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9.257,t=8.654,t=6.647,t=7.152;tCD4^(+)/CD8^(+)=4.251,t=4.652,t=5.921,t=4.275;P<0.05);let-7ainhibitor组CD4^(+)和CD4^(+)/CD8^(+)水平最低,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4.357,t=5.267,t=5.267,t=5.415;t_(CD4^(+)/CD8^(+))=4.675,t=4.592,t=4.627,t=4.159;P<0.05)。结论:let-7a过表达可能通过抑制PD-1及PD-1L信号通路而参与SCCHN细胞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SOCS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 免疫逃逸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物1(SOCS1) let-7a 靶向调控
下载PDF
circPLOD2调节miR-217/ANLN轴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18
作者 赵岭岭 刘艳彩 +2 位作者 李景光 吴春平 商庆花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1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circPLOD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以及对miR-217/ANLN轴的调节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NC组、si-NC组、si-circPLOD2组、si-circPLOD2+anti-miR-NC组、si-circPLOD2+anti-miR-217组。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 目的:探讨circPLOD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以及对miR-217/ANLN轴的调节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NC组、si-NC组、si-circPLOD2组、si-circPLOD2+anti-miR-NC组、si-circPLOD2+anti-miR-217组。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PLOD2、miR-217、ANLN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PD-L1的表达;ELISA检测免疫逃逸相关因子TNF-α、IL-2、IFN-γ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PLOD2、miR-217、ANLN三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si-NC组相比,si-circPLOD2组HT-29细胞中circPLOD2、ANLN水平、细胞增殖活性、Bcl-2、PD-L1表达降低(P<0.05),miR-217水平、细胞凋亡率、Bax表达以及TNF-α、IL-2、IFN-γ水平升高(P<0.05),且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了circPLOD2、ANLN与miR-217之间均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敲低circPLOD2能够上调miR-217表达,下调ANLN的表达,抑制CC细胞的增殖和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PLOD2 结肠癌 miR-217/ANLN轴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miRNA-211通过BIN1介导肝癌细胞PD-L1依赖的免疫逃逸研究
19
作者 赵亮 艾尔哈提·胡赛音 +2 位作者 布祖克拉·阿布都艾尼 尼加提江·艾比布拉 亚力坤·赛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探讨miR-211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介导的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我院19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通过q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检测人肝癌HepG2、HCCLM3细胞和人正常肝... 目的探讨miR-211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介导的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我院19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通过q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检测人肝癌HepG2、HCCLM3细胞和人正常肝上皮细胞HL-02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211组(转染miR-211),检测2组细胞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以及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1和BIN1的靶向关系。再将HepG2细胞分为miR-NC+oe-NC组(转染miR-NC和oe-NC)、miR-211+oe-NC组(转染miR-211和oe-NC)及miR-211+oe-BIN1组(转染miR-211和oe-BIN1),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1、BIN1和PD-L1表达及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11和PD-L1表达呈正相关(r=0.6007,P=0.001)。与HL-02细胞比较,HepG2和HCCLM3细胞中miR-211、PD-L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11组miR-211、PD-L1表达水平升高(P<0.05),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降低(P<0.05)。miR-211靶向结合并抑制BIN1。与miR-NC+oe-NC组比较,miR-211+oe-NC组miR-211、PD-L1表达水平升高(P<0.05),BIN1表达水平降低(P<0.05),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降低(P<0.05)。与miR-211+oe-NC组比较,miR-211+oe-BIN1组BIN1表达水平升高(P<0.05),PD-L1表达水平降低(P<0.05),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升高(P<0.05)。结论在肝癌细胞中,miR-211靶向抑制BIN1表达,从而促进PD-L1依赖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1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桥联整合子1 肝癌 免疫逃逸
下载PDF
葫芦素B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对宫颈癌中调节性T细胞介导免疫逃逸的有关机制研究
20
作者 陈国斌 祝文峰 +1 位作者 史文娟 董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5-19,24,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葫芦素B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宫颈癌中调节性T细胞(Treg)介导的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裸鼠32只作为研究对象,皮下注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 目的探讨葫芦素B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宫颈癌中调节性T细胞(Treg)介导的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裸鼠32只作为研究对象,皮下注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葫芦素B组、LPA组和葫芦素B-LPA组,每组8只。CON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葫芦素B组和LPA组采用腹腔注射剂量0.5 mg/kg的葫芦素B和剂量为3 mg/kg的JAP激活剂LPA,葫芦素B-LPA组采用腹腔同时注射0.5 mg/kg的葫芦素B和3 mg/kg的LPA,每2天给药一次,共处理21 d后取材;采用ELISA试剂盒法比较各组裸鼠血清白介素-2(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裸鼠淋巴细胞CD4^(+)、CD4^(+)CD25^(+)叉状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Treg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各组瘤组织Foxp3、TGF-β、YAP、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蛋白表达。结果21 d后,葫芦素B组裸鼠的肿瘤质量、血清IL-2、IL-10、TGF-β_(1)表达、CD4^(+)CD25^(+)Foxp3^(+)Treg/CD4^(+)比例、Foxp3、TGF-β、YAP蛋白表达低于CON组,LATS1、MST1蛋白表达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组裸鼠的肿瘤质量、血清IL-2、IL-10、TGF-β_(1)表达、CD4^(+)CD25^(+)Foxp3^(+)Treg/CD4^(+)比例、Foxp3、TGF-β、YAP蛋白表达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组和CON组的LATS1、MST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葫芦素B-LPA组裸鼠的肿瘤质量、血清IL-2、IL-10、TGF-β_(1)表达、CD4^(+)CD25^(+)Foxp3^(+)Treg/CD4^(+)比例、Foxp3、TGF-β、YAP蛋白表达高于葫芦素B组,低于L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葫芦素B-LPA组和葫芦素B组的LATS1、MST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葫芦素B-LPA组的LATS1、MST1蛋白表达高于L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葫芦素B可通过调节Hippo-YAP通路抑制宫颈癌中Treg介导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 宫颈癌 调节性T细胞 免疫逃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