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7
1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1 位作者 吴仕孝 刘官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建立高度灵敏特异的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方法:根据CT共有隐蔽性质粒设计并标记4条寡核苷酸探针,对6型CT标准株和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常见泌尿生殖道病... 目的:建立高度灵敏特异的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方法:根据CT共有隐蔽性质粒设计并标记4条寡核苷酸探针,对6型CT标准株和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菌行Gap-LCR-ELISA。结果:质粒Gap-LCR-ELISA可检测出6型CT,并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2.5个原体(elementarybodiesEB)比PCR敏感10倍。结论:质粒Gap-LCR-ELISA对检测CT感染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宜于我国进行大规模CT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质粒 缺口-连接反应-免疫吸附
下载PDF
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2
2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2 位作者 吴仕孝 钟晓云 余加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用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Gap-LCR-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了解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现状。方法:以512名孕妇首段尿(FVU)及配对宫颈刮片为研究对象,按照扩大金标准,采用质粒探针和外膜蛋白探针G... 目的:用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Gap-LCR-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了解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现状。方法:以512名孕妇首段尿(FVU)及配对宫颈刮片为研究对象,按照扩大金标准,采用质粒探针和外膜蛋白探针Gap-LCR-ELISA法用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检测CT感染。结果:①孕妇的CT感染呈很强的隐匿性,由扩大金标准所确证的CT真阳性共42例,所检重庆地区孕妇的CT感染率为8.2%(42/512),其中88.1%(37/42)可同时从尿道和生殖道检出CT,而另9.5%(4/42)和2.4%(1/42)仅能单独分别从生殖道或尿道检出。②Gap-LCR-ELISA用质粒与外膜蛋白作为探针检测FVU中CT的敏感性分别为90.48%和71.43%(P<0.05),质粒Gap-LCR-ELISA用于宫颈刮片和FVU两种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97.62%和90.48%(P>0.05),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质粒Gap-LCR-ELISA法用于孕妇FVU以检测围生期无症状CT感染患者,是一种非侵袭性的、高度敏感特异的、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尿 缺口-连接反应-免疫吸附 孕妇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军团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广华 苏敏 +2 位作者 谢风 何成彦 孙志科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5年第6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 抗体检测 军团菌 实验研 PCR产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血清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临床体征 细菌培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4
作者 鞠萍 柴辉 +2 位作者 杨浏 朱胜洪 刘俊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 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 PCR- EL ISA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2 0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HBVm ) ,3 4份健康体...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 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 PCR- EL ISA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2 0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HBVm ) ,3 4份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血清 HBV DNA含量 >4× 10 6 拷贝 /ml分别是抗 HBc Ig M组、HBe Ag组、抗 HBc组、抗 HBe组和三抗体组 (抗 HBs、抗 HBBe、抗 HBc) ,其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97.75 % ,62 .3 0 % ,41.67% ,16.0 0 %。结论 :PCR- EL ISA法定量检测 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为临床早期诊断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子聪 刘香云 +3 位作者 董华 于阿立 周灵蝶 房翠兰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2年第3期23-27,共5页
文章主要综述了ELISA反应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ELISA反应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免疫吸附反应 重金属元素 农药残留 生物毒素
下载PDF
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2
6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1 位作者 吴仕孝 钟晓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研究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其疫苗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512例孕妇的首段尿(FVU)及其配对新生儿的鼻咽拭子为标本,用质粒Gap... 目的: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研究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其疫苗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512例孕妇的首段尿(FVU)及其配对新生儿的鼻咽拭子为标本,用质粒Gap-LCR-ELISA法检测CT感染者,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DNA行omp1-VS4-PCR扩增,产物行双链DNA直接测序并作基因分型。结果:所检重庆地区孕妇CT感染率为7.42%,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5.79%,以阴道分娩为主要传播途径。6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的CT基因序列一致,其中5对为E型,1对为H型,再次证实了CT的垂直传播途径。结论:质粒Gap-LCR-ELISA法可用于围生期无症状CT感染孕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地区围生期CT流行型别仍以E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缺口-连接反应-免疫吸附 感染 围生期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及其在心肌标志物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秀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缓冲溶液和添加剂(如Na N3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酶联免疫检测体系。方法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通常是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计... 目的研究不同缓冲溶液和添加剂(如Na N3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酶联免疫检测体系。方法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通常是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计算。棋牌法建立c Tn I和CRP的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结果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和pH对酶反应产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和酶促反应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反应体系中加入Na N3(5~30 mM)和各种分子量的PEG(100 mg/ml)对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酶均有一定的稳定化作用。结论二乙醇胺(DEA)缓冲液对碱性磷酸酶有激活作用,NaN3和PEG对碱性磷酸酶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体系的检测性能良好,为该类试剂盒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 心肌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 免疫吸附反应
下载PDF
应用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DNA 被引量:1
8
作者 韦红 刘官信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648-1649,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缺口 连接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方法 根据CT主要外膜蛋白稳定区设计 2对互补探针并分别对其两端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 ,对 6种CT标准株、鹦鹉热衣原体标准株和其他细菌... 目的 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缺口 连接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方法 根据CT主要外膜蛋白稳定区设计 2对互补探针并分别对其两端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 ,对 6种CT标准株、鹦鹉热衣原体标准株和其他细菌进行Gap LCR反应并以ELISA和EB染色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以比较两者的检测限度。 结果 Gap LCR可检出 6种CT标准株并不与其他细菌发生交叉反应 ,ELISA可检出 1 0fgDNA模板的扩增产物 ,较EB电泳法敏感 1 0倍。结论 Gap LCR ELISA是一高度敏感特异的检测CT感染的核酸扩增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连接反应免疫吸附 沙眼衣原体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混合尿液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吴仕孝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的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流行病学调查批处理方法--混合尿液(pooling urine)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igase chain reaction-en-zyme 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gap-LCR-ELISA... 目的建立高效的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流行病学调查批处理方法--混合尿液(pooling urine)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igase chain reaction-en-zyme 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gap-LCR-ELISA)。方法比较质粒gap-LCR-ELISA对不同体积孕妇尿液混合库(4×,6×,8×,10×)及单份样本(1×)检出CT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质粒gap-LCR-ELISA检测4,6,8,10人份混合尿样中的CT感染均可达到100%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5%,85%,70%和65%,各组实验成本下降的比例均超过40%。结论4人份孕妇混合尿液质粒gap-LCR-ELISA的检测效能,等同于对单份标本的独立检测,为该法最适宜的标本混合策略,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 缺口-连接反应-免疫吸附 尿
原文传递
人牙冠及根部牙本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20的测定及分析
10
作者 朱梓园 周恬 张保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4526-4529,共4页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被激活后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其对牙本质胶原的破坏对于牙周病、牙本质龋病、牙髓炎的进展及牙本质黏结的失败有重要影响。目的:检测冠根部牙本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牙本质粉经盐酸胍提取,然后...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被激活后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其对牙本质胶原的破坏对于牙周病、牙本质龋病、牙髓炎的进展及牙本质黏结的失败有重要影响。目的:检测冠根部牙本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牙本质粉经盐酸胍提取,然后经EDTA循环脱矿,再经盐酸胍提取。采用免疫印迹与免疫酶联吸附反应检测提取物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20的含量,对比二者在牙冠部和牙根部内的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免疫印迹结果及免疫酶联吸附检测结果均显示,提取物中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8,20。未矿化牙本质提取蛋白G1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20含量较低,EDTA反复提取矿化牙本质蛋白E1中含量较高,脱矿后提取蛋白G2中2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最低。基质金属蛋白酶8,20在牙冠和牙根部表达量基本类似。提示冠根部牙本质中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8,20,它们大多存在于矿化牙本质中,其在牙根和牙冠中的含量基本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8 基质金属蛋白20 牙本质 免疫印迹法 免疫酶联吸附反应
下载PDF
柠檬黄色素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立松 卢士英 +4 位作者 周玉 郭德军 李岩松 孟宪梅 柳增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8-261,共4页
将柠檬黄分子与卵清蛋白(OVA)、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为检测原和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抗柠檬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D4,纯化腹水得到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40... 将柠檬黄分子与卵清蛋白(OVA)、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为检测原和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抗柠檬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D4,纯化腹水得到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40.134x+133.46,R2=0.9692,最低检出浓度为0.36μg/L。该方法与柠檬黄色素常用的检测方法薄层分析及分光光度计法相比,检测限低、耗时短、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黄 单克隆抗体 免疫吸附反应 检测
下载PDF
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的抗原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静怡 吴文惠 +3 位作者 王南平 何兰 Elango JEEVITHAN 包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83,共5页
目的:确定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生物相容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分离提取的罗非... 目的:确定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生物相容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分离提取的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进行鉴定,共免疫ICR小鼠3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分别于每次免疫后第7天测定小鼠产生的总胶原蛋白抗体,并在第21天测定小鼠血清中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M(Ig M)的含量。结果:罗非鱼皮胶原蛋白样品是Ⅰ型胶原蛋白。所有经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的小鼠体内均产生抗体,3次免疫后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抗体质量浓度范围为160.50~164.25μg/L,小鼠Ig G、Ig A和Ig M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24.81~437.59 ng/m L、46.86~49.53μg/m L、1.81~1.89 ng/m L。结论:罗非鱼皮Ⅰ型胶原蛋白对ICR小鼠呈现较弱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免疫 免疫吸附反应 抗原性
下载PDF
重金属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艳梅 钟辉 向军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06-311,共6页
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携带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概述近年来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类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重金属 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 免疫吸附反应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脂联素随原代HSC活化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原代HSC表达MMP-13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丹 马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3793-379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mRNA在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HSC增殖状况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的肝脏二步原位灌注法分离培养原代HSC;以α... 目的:探讨脂联素mRNA在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HSC增殖状况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的肝脏二步原位灌注法分离培养原代HSC;以α-SMA为原代HSC活化的标志,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随HSC活化脂联素表达的动态变化;MTT方法检测脂联素对活化HSC增殖的影响,以外源性脂联素处理原代HSC,根据脂联素浓度,分为对照组,脂联素处理浓度62.5μg/L,125μg/L,250μg/L,500μg/L五组,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MP-13 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原代HSC分泌的MMP-13蛋白量.结果:HSC存活率的下降与脂联素浓度呈线性相关(OR=0.828).MMP-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外源性加入脂联素浓度正相关,当脂联素浓度增加至500 g/L时,MMP-13 mRNA表达增高至对照组的5.54倍,MMP-13含量增加至30.95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27μg/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增殖和增强MMP-13在HSC细胞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13 肝纤维化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免疫吸附反应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战淑慧 李宁 +1 位作者 宣世英 李清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检测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健康体检者PBMCs端粒酶活性。结果52例肝癌病人中44例端粒酶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检测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健康体检者PBMCs端粒酶活性。结果52例肝癌病人中44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阳性率为84.62%,端粒酶活性为(0.82±0.69)。端粒酶活性在肝硬化组为(0.19±0.12),肝炎组为(0.17±0.09),健康体检组为(0.12±0.06),均显著低于HCC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AFP(34/52,65.38%,P<0.01)。结论端粒酶表达在HC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是一种灵敏、微创的早期诊断肝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端粒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华 王安潮 +2 位作者 陈余清 徐凤珍 刘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检测 4 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 2 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 (CEA)测定结...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检测 4 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 2 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 (CE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为 74 .4 2 % ,良性胸腔积液组阳性率为 1 2 .5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为 74 .4 2 % ,特异性为 87.5 %。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与CEA测定阳性率分别为 5 1 .1 6 %和 4 6 .5 1 % ,均低于端粒酶活性检测 (P <0 .0 1 )。结论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重要价值 ,与细胞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端粒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分析法 细胞学技术 癌胚抗原
下载PDF
免疫学检测晚期氧化蛋白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7
作者 田梅 吴雄飞 +1 位作者 余荣杰 易维京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关键词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免疫吸附反应 单克隆抗体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TBa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重组蛋白免疫活性的鉴定
18
作者 王岚 景巍 王转花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TBa(tartary buckwheat allergen)是苦荞麦中的主要过敏原。为了研究TBa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并鉴定其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免疫活性。方法:采用之前从种子中分离纯化的天然TBa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类似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目的:TBa(tartary buckwheat allergen)是苦荞麦中的主要过敏原。为了研究TBa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并鉴定其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免疫活性。方法:采用之前从种子中分离纯化的天然TBa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类似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Ba的分析方法。结果:对重组TBa的免疫活性鉴定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满足重组TBa的免疫活性鉴定,这为下一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A 过敏原 多克隆抗体 类似竞争免疫吸附反应
下载PDF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19
作者 王瑞丽 赵元锰 李云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7-309,共3页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高于慢性期(P<0.05),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两组无差别。结论提示,端粒酶活性可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细胞 临床分期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20
作者 金文昊 朴东明 +2 位作者 李瑞永 崔成爱 沈哲式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活性 检测 乳腺癌 诊断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测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