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杨力 刘尚可 +2 位作者 林新瑜 罗霞 肖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38MAPK、NF-κB、IL-1β、IL-8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前,各组间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三个用药组之间p38MAPK、NF-κB、IL-1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均P<0.05);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三个用药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SA组、30%SA组p38MAPK、NF-κB、IL-8低于夫西地酸组(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P<0.05);2%SA组与30%SA组p38MA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也在逐渐增加,并优于夫西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痤疮模型 超分子水杨酸 抗炎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痤疮合剂对家兔耳痤疮模型Th1/Th2和Th17/Treg平衡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顾炜 于佳家 何雨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8-222,I0040-I0042,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痤疮合剂对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除对照组,其他干预组用Kligman造模法制造兔耳痤疮模型2周,取病理,判断造模成功后,痤疮合剂组灌服痤...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痤疮合剂对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除对照组,其他干预组用Kligman造模法制造兔耳痤疮模型2周,取病理,判断造模成功后,痤疮合剂组灌服痤疮合剂17.52 g/(kg·d);阳性药物组灌服清热暗疮胶囊0.12 g/(kg·d);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30 d。取静脉血及患处组织、耳根淋巴结,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毛囊面积和皮脂腺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5、IL-17、IL-12、IL-22、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耳根淋巴结中T盒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etineic-acid-receptor-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水平。结果痤疮合剂能明显改善兔耳表皮层的结节、脓疱、组织厚度、囊肿及毛囊口扩张程度,减少炎症细胞的增殖和浸润,表皮和内壁角质层变薄松软。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IFN-γ、IL-12、IL-17、IL-22含量显著增高,IL-5、TGF-β、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痤疮合剂和阳性组IFN-γ、IL-17、IL-12、IL-22含量明显下降,IL-5、TGF-β、IL-10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bet、RORγt的表达及平均光密度值(Integral-Optimistically,IOD)显著增大,GATA3、Foxp3表达及IOD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痤疮合剂和阳性组T-bet、RORγt表达及IOD下调,GATA3、Foxp3表达及IOD上调(P<0.01)。结论痤疮合剂通过调控炎性因子平衡Th1/Th2、Th17/Treg的极化偏移,实现免疫细胞内稳态,改善皮损病理表现,对痤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合剂 兔耳痤疮模型 炎性因子 TH1 TH2 Th17 Treg 平衡调节
原文传递
氢氧包衣茶提取物(EGCG)对兔耳痤疮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睿 方跃华 林雨虹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氢氧包衣EGCG对痤疮角质化疾病炎症因子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实验区域皮肤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取痤疮组织进行q PCR检测IL-1a、IL-6、IL-8、NF-kB p65的基因表达水... 目的:研究氢氧包衣EGCG对痤疮角质化疾病炎症因子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实验区域皮肤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取痤疮组织进行q PCR检测IL-1a、IL-6、IL-8、NF-kB p6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Model组皮肤角化层明显增厚、棘层细胞层数增多、毛囊扩张、毛囊面积增大,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包衣EGCG组治疗后角化层厚度减小、棘层细胞层数减少,毛囊扩张程度减轻,毛囊面积减小。包衣EGCG治疗后可以减轻炎症,抑制促炎因子IL-1a、IL-6、IL-8。结论:包衣EGCG对兔耳痤疮角质化疾病中炎性因子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衣EGCG 兔耳痤疮模型 炎症
下载PDF
短筒兔耳草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刘琳 李敏 +4 位作者 巨世元 杨静 王新红 熊浩仲 曾金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目的:研究短筒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短筒兔耳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MCI、ODS、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研究短筒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短筒兔耳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MCI、ODS、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短筒兔耳草中分离鉴定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车前苷(1)、松果菊苷(2)、毛蕊花糖苷(3)、车前草苷D(4)、chionoside J(5)、maxoside(6)、turrilliside A(7)、juniperoside(8)、lagotisoside A(9)、土荆皮苷C(10)、4-羟基苯甲酸-β-D-葡萄糖酯(11)、木犀草素-7-O-槐糖苷(12)、6-羟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5~8、10~13为首次从兔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筒兔耳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藏药圆穗兔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对藏药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Batalin)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体积... 目的对藏药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Batalin)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体积分数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Ⅰ),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Ⅳ),5,6,4′-三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黄酮类化合物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苹属 圆穗兔耳 化学成分 黄酮类
下载PDF
圆穗兔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 目的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二十六烷(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α-D-吡喃葡萄糖(Ⅳ)、桃叶珊瑚苷(aucubin,Ⅴ)、葫芦素E(Ⅵ)、葫芦素B(Ⅶ)、海绿甾苷Ⅰ(arveninⅠ,Ⅷ)、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Ⅸ)、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Ⅹ)。结论除化合物Ⅵ、Ⅶ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穗兔耳 兔耳草属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圆穗兔耳草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3-265,共3页
从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全草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毛蕊花苷(Aceto-side,1)、米团花苷(Leucosceptoside A,2)、海胆苷(Echinacoside,3)、Cistanoside A(4)。
关键词 兔耳草属 圆穗兔耳 苯丙素苷
下载PDF
双孢蘑菇凝集素对兔耳创面愈合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林平发 林勇 林婷婷 《福建轻纺》 2023年第9期17-20,共4页
为探讨双孢蘑菇凝集素对兔耳创面愈合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文章选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个兔耳腹制作4个创面,待创面上皮化瘢痕形成后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局部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的双孢蘑菇凝集素进行治疗,在治疗28 d后测量瘢痕厚度... 为探讨双孢蘑菇凝集素对兔耳创面愈合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文章选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个兔耳腹制作4个创面,待创面上皮化瘢痕形成后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局部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的双孢蘑菇凝集素进行治疗,在治疗28 d后测量瘢痕厚度及瘢痕增生指数(HI),切取瘢痕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并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免疫组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对比,治疗28 d,治疗组瘢痕变软,色素变淡,硬块变小;HE染色显示治疗组瘢痕组织鳞状上皮下成纤维细胞排列较疏松,密度降低,炎症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治疗组PCNA及CD3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双孢蘑菇凝集素浓度负相关。因此,双孢蘑菇凝集素能抑制兔耳创面愈合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增生,可能与下调PCNA及CD34的蛋白表达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 增生性瘢痕 双孢蘑菇凝集素 PCNA CD34
下载PDF
兔耳痤疮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9
作者 岑思婷 《大众科技》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痤疮总体患病率非常高,而且涵盖各个年龄段,好发于面部,严重影响外在美观,主要与毛囊皮脂增加、雄激素分泌过多、毛囊漏斗部的异常角化、细菌增殖和继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免疫机制也影响着痤疮的发生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痤疮总体患病率非常高,而且涵盖各个年龄段,好发于面部,严重影响外在美观,主要与毛囊皮脂增加、雄激素分泌过多、毛囊漏斗部的异常角化、细菌增殖和继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免疫机制也影响着痤疮的发生发展。中医中药治疗痤疮方法多样,效果明显,鲜有不良反应发生。选择合适的痤疮模型对阐明中医中药治疗痤疮的优势与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兔耳痤疮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成为最常用的动物痤疮模型。依据造模的原理将兔耳痤疮模型归纳为微生物感染、化学物质刺激、雄激素以及基因影响等。文章旨在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家兔痤疮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对应的模型评价指标进行简要归纳,有利于探究痤疮病因病机、抗痤中药等相关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兔耳痤疮模型,同时也为构建更加规范化的痤疮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藏药短管兔耳草与几种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达瓦潘多 央美 +1 位作者 陈静 仁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第8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短管兔耳草与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取短管兔耳草和长萼兔耳草全草药材,软化后分别将各药材的根、茎、叶进行石蜡制片,全草制作粉末片,分别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照相。结果:根:表皮细胞特征有差异,... 目的:探讨短管兔耳草与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取短管兔耳草和长萼兔耳草全草药材,软化后分别将各药材的根、茎、叶进行石蜡制片,全草制作粉末片,分别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照相。结果:根:表皮细胞特征有差异,导管的大小和排列方式有不同;茎:中柱鞘纤维列数有明显差别,细胞内含物的颜色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央髓部的有无;叶:气道数量有差异;粉末:粉末颜色有微小差异,导管纹理、气孔轴式、薄壁细胞内含物不同,淀粉粒、腺毛的有无差别。结论:采用显微鉴别可以对两种药材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短管兔耳 长萼兔耳 显微鉴别
下载PDF
藏药短穗兔耳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云裳 何荔 +2 位作者 杨爱梅 史高峰 鲁润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兔耳 藏药 治疗 肺痈 脓血 清肺 全草 短穗 草地 海拔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及克隆繁殖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淮虎银 魏万红 +1 位作者 张镱锂 杨传旭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 5个不同海拔高度样地中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和克隆繁殖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短穗兔耳草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基株干重、匍匐茎干重和无性系分株干重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匍匐茎数... 研究了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 5个不同海拔高度样地中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和克隆繁殖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短穗兔耳草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基株干重、匍匐茎干重和无性系分株干重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匍匐茎数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性(P=0. 046 4);匍匐茎长度、基株干重、匍匐茎干重、单位长度上匍匐茎干重、无性系分株干重和匍匐茎分株总干重 /基株干重比值均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性(P<0. 01),但匍匐茎长度、匍匐茎分株总干重 /基株干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基株干重、匍匐茎干重、单位长度上匍匐茎干重、无性系分株干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短穗兔耳草分布的海拔范围内,其克隆繁殖和克隆生长有一个“最佳”海拔高度,远离这一高度,其克隆繁殖和克隆生长会受到一定限制. 图 6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短穗兔耳 克隆生长 克隆繁殖 海拔
下载PDF
短穗兔耳草的克隆生长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华坤 赵亮 +3 位作者 赵新全 韩发 古松 周立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短穗兔耳草最多,占60.47%,匍匐茎有4条的短穗兔耳草只占6.98%。在牧草生长盛...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短穗兔耳草最多,占60.47%,匍匐茎有4条的短穗兔耳草只占6.98%。在牧草生长盛期,短穗兔耳草无性系的基株高度4.03 cm,根长为9.11 cm,叶数为7.98;分株高度0.85 cm,根长2.73 cm,叶数为3.08;匍匐茎的茎生叶数为12.54,长度为15.14 cm,匍匐茎比节间重为2.18 mg/cm,粗度为0.97 mm,不同构件的干质量呈现出基株>匍匐茎>分株>茎生叶的规律。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短穗兔耳萆无性系的基株根长逐渐增加,用于克隆繁殖的能量投资也有增加的趋势,其他参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 无性系 生长特征 形态特征 干质量分配
下载PDF
兔耳微痤疮模型的复制及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曾明辉 谭正怀 李秀婵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0-561,共2页
关键词 兔耳 微痤疮模型 复制 痤疮 动物模型 药物治疗 实验
下载PDF
两种兔耳草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忠 李科玮 +3 位作者 毕阳 王义 任亚琳 毕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64,68,共4页
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和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 Maxim)在传统藏药中具有抑菌消炎的功效。采用琼脂孔扩散法和96孔培养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了这两种植物不同极性溶剂逐级提取物对4种采后真菌和4种腐败细菌的体外... 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和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 Maxim)在传统藏药中具有抑菌消炎的功效。采用琼脂孔扩散法和96孔培养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了这两种植物不同极性溶剂逐级提取物对4种采后真菌和4种腐败细菌的体外抑菌率和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在供试真菌中,短管兔耳草提取物对F.semitectum和P.expansum具有抑菌活性,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P.expansum和A.alternate具有抑菌活性。两种植物的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菌活性整体上较强,短管兔耳草提取物对S.aureus和P.fluorescence有抑菌活性,而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S.aureus,E.coli,B.subtilis和P.fluorescence都有抑菌活性。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可达0.05g/mL。结论:这两种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较广的体外抑菌谱和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细菌 真菌
原文传递
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华坤 韩发 +2 位作者 周立 赵新全 刘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3-879,共7页
以调查统计和比较样地法研究了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典型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甸的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土壤特征发生了明显地变化,继而对短穗兔耳草无性系的克隆生长行为和形态特性产生了影响... 以调查统计和比较样地法研究了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典型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甸的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土壤特征发生了明显地变化,继而对短穗兔耳草无性系的克隆生长行为和形态特性产生了影响。高寒草甸退化后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有所增多,分支强度加大。退化草甸内短穗兔耳草的基株高度小于未退化草甸,根长大于未退化草甸,基株的叶片数目间没有明显差别。退化草甸内短穗兔耳草的分株高度显著小于未退化草甸,分株叶数明显多于未退化草甸,而根长尽管大于未退化草甸,但差异不显著。短穗兔耳草匍匐茎长度在未退化草甸内明显大于退化草甸,匍匐茎茎生叶数和匍匐茎粗度也在未退化草甸大于退化草甸。短穗兔耳草在未退化草甸用于克隆繁殖的能量投资比例高于退化草甸,其中未退化草甸内短穗兔耳草基株的干重比例略低于退化草甸,分株和匍匐茎的干重比例高于退化草甸。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这些影响,是其对高寒草甸退化导致的资源和生境差异的反应,也是对资源利用达到的最合理状态,是一种选择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 克隆生长特征 高寒草甸退化 形态可塑性 适应
下载PDF
清热暗疮片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顾丽贞 王彦云 +5 位作者 李多娇 李理 陈朝 万素君 施少斌 郑荣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U003-U004,共2页
关键词 兔耳实验性痤疮 中药清热暗疮片 抗角化 血流变
下载PDF
云南兔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8
18
作者 羊晓东 赵静峰 +2 位作者 郭洁 梅双喜 李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云南兔耳 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藏药短穗兔耳草有效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云裳 张应鹏 +3 位作者 马兴铭 李春雷 苏策 师彦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84-1885,共2页
目的对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M axim挥发油及全草分萃取段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菌种,筛选出了对所选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菌... 目的对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M axim挥发油及全草分萃取段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菌种,筛选出了对所选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菌活性部分。结果短穗兔耳草挥发油、石油醚萃取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都具有部分活性。结论短穗兔耳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活性,石油醚萃取部分对5种细菌都不敏感,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活性,正丁醇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 抑菌活性 提取物
下载PDF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丽娟 羊晓东 李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7-768,共2页
从云南兔耳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 side,1),芹菜素-7-甲醚(apigenin-7-methyl ether,2),反式-肉桂酸(E-cinnamic acid,3),顺式-肉桂酸(Z-cinnamic acid,4),反式-对香豆酸... 从云南兔耳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 side,1),芹菜素-7-甲醚(apigenin-7-methyl ether,2),反式-肉桂酸(E-cinnamic acid,3),顺式-肉桂酸(Z-cinnamic acid,4),反式-对香豆酸(E-p-coumatic acid,5),顺式-对香豆酸(Z-p-coumatic acid,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兔耳 黄酮 苯丙素 化学成分研究 藏药 对香豆酸 葡萄糖苷 化合物 肉桂酸 槲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