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河口段河道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研究
1
作者 盛利明 《城市情报》 2022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入河口段的治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防洪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讨论如何进行入口段河道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研究方案的目标和设计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解决乡村建设中河... 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入河口段的治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防洪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讨论如何进行入口段河道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研究方案的目标和设计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解决乡村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困难,提升综合治理效果,满足乡村建设的长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口 河道综合治理 方案设计 石笼护岸
原文传递
海南万泉河入海河口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少露 吴思怡 +1 位作者 谢福武 何书海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9-1108,共10页
为探索海南万泉河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赋存特征,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塑料分布和组成特征,解析其潜在来源,并结合聚合物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万泉河入海河口... 为探索海南万泉河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赋存特征,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塑料分布和组成特征,解析其潜在来源,并结合聚合物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万泉河入海河口微塑料丰度为0.32~0.74个/m^(3),平均丰度为(0.53±0.13)个/m^(3);微塑料成分主要为聚丙烯(PP,34.8%)、聚酯纤维(PES,23.7%)和聚乙烯(PE,20.0%);形状多为片状(58.4%),其次为纤维状(32.3%);颜色呈现出多样化,以半透明(41.6%)和白色(36.8%)为主;粒径以1.0~4.0 mm的微塑料为主,占比为42.2%。特征分析显示,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旅游活动、渔业生产和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且受风力、海流、径流和海水稀释的影响,微塑料丰度值呈区域分布不均匀现象。与国内外研究相比,万泉河入海河口的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处于较低污染水平。风险评价结果也表明,该区域微塑料整体污染水平较低,但对于高化学毒性的塑料制品的危害应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赋存特征 风险评估 万泉河 河口
下载PDF
南渡江入海河口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3
作者 莫孙伟 吴思怡 +3 位作者 熊曾恒 谢福武 符式锦 雷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20,共7页
南渡江入海河口作为海南河流和海洋的主要过渡区之一,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当前仍未被掌握。以南渡江入海河口为研究对象,以河口为中心扇形布设9个采样站位进行微塑料监测,结果显示,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28.7%)和聚丙烯(27.4%);以粒径&... 南渡江入海河口作为海南河流和海洋的主要过渡区之一,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当前仍未被掌握。以南渡江入海河口为研究对象,以河口为中心扇形布设9个采样站位进行微塑料监测,结果显示,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28.7%)和聚丙烯(27.4%);以粒径<2.0 mm居多(58.7%);平均丰度为0.40个/m^(3),与国内外其他河口、海域同类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低水平。从空间分布看,离河口越近,微塑料的平均丰度越高,本研究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状况既受到河流输入影响,也受到外源输入影响。运用污染负荷指数和聚合物风险指数对微塑料的污染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微塑料污染负荷处于低风险水平(Ⅰ级),聚合物危害处于中高风险水平(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南渡江 河口 污染特征 风险等级
下载PDF
2016—2020年秦皇岛市入海河口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4
作者 张艳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入海的河口是连接海洋与河流的纽带,易受到陆地上人类活动影响,河口水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秦皇岛市主要河口的7个监测断面,采集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_(3)-N)、总磷(TP)及总氮(TN)等水质监测数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 入海的河口是连接海洋与河流的纽带,易受到陆地上人类活动影响,河口水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秦皇岛市主要河口的7个监测断面,采集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_(3)-N)、总磷(TP)及总氮(TN)等水质监测数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析秦皇岛市的主要河口水质。结果表明,2016—2020年,人造河口水质由Ⅴ类升为Ⅳ类;饮马河口水质由劣Ⅴ类升为Ⅲ类;汤河口水质由Ⅳ类升为Ⅱ类;戴河口水质由Ⅲ类升为Ⅱ类;洋河口水质由Ⅲ类升为Ⅱ类;石河口水质由Ⅲ类升为Ⅱ类;新开河口水质为Ⅱ类,没有明显的变化。7个河口主要污染物均为TN,并且超标严重。7个监测断面的各指标浓度年均值显示,2020年,除TN外,人造河口水质为Ⅳ类,其余河口水质为Ⅲ类;各监测断面TN浓度年均值均明显高于Ⅲ类水质标准值,表明污染物以TN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水质 变化规律 总氮 秦皇岛市
下载PDF
秋季海南三大江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污染状况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福武 王少露 +4 位作者 吴思怡 雷宇 冯莹 莫孙伟 何书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4,共8页
【目的】了解海南三大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水体微塑料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1月对海南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与结论】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口表层水体... 【目的】了解海南三大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水体微塑料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1月对海南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与结论】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口表层水体微塑料丰度范围分别介于0.16~1.27、0.25~0.70、0.19~0.82 m^(-3)之间,平均丰度在0.42~0.47 m^(-3)之间,微塑料成分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酯纤维(PES)、聚苯乙烯(PS)占主导。其中,南渡江、昌化江河口区主要以粒径范围在0.5~3.0 mm的碎片状和纤维状的微塑料丰度居高,占比分别为73.3%和78.2%,而万泉河以粒径范围在2.0~5.0 mm的碎片状和纤维状微塑料为主,占比为54.8%。随入海河口区的岸线距离增加,微塑料丰度均呈现为从河口到近岸海域递减的趋势,各站位丰度有所降低并呈现明显差异。与国内外入海河口相比,本研究区域的微塑料丰度整体处于低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河口 南渡江 昌化江 万泉河 海南
下载PDF
江苏省主要入海河口水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崴 王国祥 +1 位作者 刘金娥 毛志刚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采集江苏省沿海30处主要入海河口断面水样,分析TN、NH3-N、TP、pH值等污染指标,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江苏省90%的入海河口断面水质无法满足G... 采集江苏省沿海30处主要入海河口断面水样,分析TN、NH3-N、TP、pH值等污染指标,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江苏省90%的入海河口断面水质无法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其中63%的断面为轻度污染,27%的断面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水质评价 污染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黄河夺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动力、地貌与演变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庆 李道季 +1 位作者 孟庆海 陈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1-757,共7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变化。淮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其往复潮流和沿岸流系统非常有利于入海泥沙扩散。淮河口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形,口门内、外侧分别发育有大规模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河口段河道具有典型的弯曲河型,自18世纪以后口门宽度有增大的趋势。淮河口演变的机制是潮流界不断向下游迁移、河口不断向海延伸,而且潮流界下移距离远大于同期河口外延距离,河口段长度急剧缩短。为了适应径流、潮流消能的需要,河口段河型向曲流化发展、口门展宽。古淮河人海河口和现代黄河河口具有不同的动力地貌特性和演变机制,其间不能作简单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潮流界 黄河 河口地貌 动力条件
下载PDF
入海河口区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静 刘录三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5-653,共9页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海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支撑,但也存在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如多个功能区划作用于同一河口水域;咸淡水水质功能类别不一致,水质指标体系存在显著差别;重要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长期"一片红",不能客观反映公众、地区及国家水质目标责任主体需求;未明确河口的管理范围,造成与《环境保护法》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相适应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在详细分析河口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河口水环境管理经验,提出了科学划分河口水体单元并纳入流域管理;以河口为纽带,开展我国重点流域及海域水生态分区工作;协调多个标准在河口区域差异,同步考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修订工作;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充分发挥从山顶到海洋的营养盐控制策略等相关衔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基准标准 水体单元 水环境质量管理
下载PDF
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庆 陈吉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7-244,共8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及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洪泽湖是明、清两代治黄、保运工程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现代洪泽湖主要形成于17世纪末的靳辅治水时期,其形成后百余年中湖水位...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及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洪泽湖是明、清两代治黄、保运工程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现代洪泽湖主要形成于17世纪末的靳辅治水时期,其形成后百余年中湖水位变化总趋势是不断上升,同时具有大幅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湖水位的大幅度年内和年际变化在湖以上河道产生大范围回水区,其上界又随水位的上升而不断上溯,洪泽湖形成以后,由于湖水位不断升高,湖泊容积不断扩大,其湖流曾发生过显著变化,吞吐流明显减弱乃至消失,淮河洪泽湖三角洲是1850s以后,在基本稳定的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受其影响河口演化模式为洲滩形成、湖泊河化、河道分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河口 水位 湖流 淮河 形成
下载PDF
高原湖泊入湖河口生态湿地净水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静 秦江 +2 位作者 周起超 范亦农 李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2-47,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介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整合改造,构建了规模约40 hm^2具有完善布水设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零电耗低成本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工程示范,湿地污水处理规模5万m^3/d,湿地示范区对污染物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0%、88%、84%,城河劣V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湿地对城河COD、TP、TN污染负荷年削减量分别为465t、9.8t和102t,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对改善异龙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河口 生态湿地 净水技术
原文传递
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鹏 肖汉玉 +1 位作者 张华 刘君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1489,共9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入湖河口15处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鄱阳湖入湖河口细菌优势门类为Proteobacteria(32.1%),Acidobacteria(16.6%)、Chloroflexi(14.4%)、Nitrospirae(8.8%)和Actinobacteria(6.0%).在属分类水平...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入湖河口15处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鄱阳湖入湖河口细菌优势门类为Proteobacteria(32.1%),Acidobacteria(16.6%)、Chloroflexi(14.4%)、Nitrospirae(8.8%)和Actinobacteria(6.0%).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norank_Acidobacteria(8.9%)和Nitrospira(8.4%).根据采样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5条主要支流入湖河口可分成赣江-饶河-信江组和抚河-修水组.赣江-饶河-信江组Acidobacteria、Nitrospirae、Gemmatimonadetes和Latescibacteria丰度显著较高;抚河-修水组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Ignavibacteriae和Delta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较高.鄱阳湖主航道下游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入湖河口差异明显,具有显著较高的Chloroflexi、Aminicenantes和Firmicutes丰度.pH值和有机碳是影响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门分类种群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赣江-饶河-信江组和抚河-修水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生物的角度分析鄱阳湖入湖河口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河口沉积物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秦皇岛入海河口区近岸沉积物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宏伟 杜东 +3 位作者 杨吉龙 马震 杨君 王小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37,共5页
入海河口是秦皇岛市海洋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优先富积至沉积物中并发生二次释放,因此开展沉积物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工作及其重要。本文旨在查明沉积物污染特征,评价污染程度,为城市海洋治理和环保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入海河口是秦皇岛市海洋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优先富积至沉积物中并发生二次释放,因此开展沉积物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工作及其重要。本文旨在查明沉积物污染特征,评价污染程度,为城市海洋治理和环保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为硫化物和总氮,污染浓度空间上由深到浅呈增大趋势;河口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处于清洁-较清洁等级,剖面沉积物综合质量处于较清洁-轻度污染等级;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危害处于轻度偏高-中等偏低等级,剖面沉积物潜在危害处于轻度-中等危害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评价 沉积物 河口 秦皇岛
下载PDF
钱塘江入海河口碱性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红英 吕永哲 王增长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7,106,共4页
钱塘江入海河口属强潮河口,其水质受径流和潮汐的影响显著.通过对钱塘江入海河口不同断面的采样分析,提出影响钱塘江入海河口实际碱性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样品保存方式、潮汐、加热沸腾时间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等.结... 钱塘江入海河口属强潮河口,其水质受径流和潮汐的影响显著.通过对钱塘江入海河口不同断面的采样分析,提出影响钱塘江入海河口实际碱性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样品保存方式、潮汐、加热沸腾时间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等.结果表明样品保存方式的影响最大,样品保存20 h后现场酸化与未酸化的CODMn测定值相差15%以上,其次是潮汐的影响,未涨潮时影响值15%以上,涨潮时达到32%以上,在测定过程中加热沸腾时间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多次实验得出钱塘江入海口含氯量对CODMn测定值的校准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碱性高锰酸盐指数 河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入海河口闸下河道泥沙淤积危害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祥宇 窦希萍 朱明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1,共7页
入海河口闸下河道淤积会带来防洪排涝安全问题、影响上游的排灌环境、恶化下游的通航条件、威胁水闸的正常运行等,本文主要针对其增大防洪排涝灾害风险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海河流域主要入海河口和苏北里下四港闸下河道的淤积情况和排... 入海河口闸下河道淤积会带来防洪排涝安全问题、影响上游的排灌环境、恶化下游的通航条件、威胁水闸的正常运行等,本文主要针对其增大防洪排涝灾害风险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海河流域主要入海河口和苏北里下四港闸下河道的淤积情况和排水能力的变化,然后根据闸下淤积影响因子、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抗灾能力等指数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以海河流域和江苏里下四河为例,划分闸下淤积危害为五级,分别为极轻危害、轻危害、中危害、较重危害和重危害。计算分析表明:海河流域的海河闸和永定河闸闸下河道淤积为较重危害,泥沙淤积为严重淤积;独流减河闸下淤积为中危害,泥沙淤积为相对严重淤积。江苏里下四河的射阳河闸和黄沙港闸闸下淤积为较重危害,泥沙淤积为严重淤积;新洋港闸和斗龙港闸闸下淤积为中危害,泥沙淤积为相对严重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危害评估 河口 闸下河道
下载PDF
探析入海河口水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丙辉 刘静 刘录三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是陆源污染入海的主要途径,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河口究竟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是《海水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备受争议。本文通过比较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是陆源污染入海的主要途径,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河口究竟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是《海水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备受争议。本文通过比较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异同点,剖析了在河口水环境管理中衍生出的边界划分不清、环境功能类别交错混乱、评价指标及限值,以及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需将河口作为独立水体类型进行管理,有效划分河口边界,深入水环境基准研究,积极开展两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构建流域—河口—海域陆海统筹的水环境管理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黄河口入海泥沙沉积固结过程长期现场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秀娟 贾永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1-678,共8页
根据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在黄河口潮坪进行的长期现场观测试验结果,研究了黄河泥沙沉积后的固结过程。研究发现:入海泥沙沉积后,强度呈线性增长,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符合指数模型,5 d内固结基本完成呈现似超固结状态,沿深度方向强度出... 根据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在黄河口潮坪进行的长期现场观测试验结果,研究了黄河泥沙沉积后的固结过程。研究发现:入海泥沙沉积后,强度呈线性增长,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符合指数模型,5 d内固结基本完成呈现似超固结状态,沿深度方向强度出现分层现象,并逐渐非均匀化。沉积后的泥沙在自重应力和海洋水动力的长期作用下,土体的强度呈现增长–降低–增长的趋势,沿深度非均匀性提高。首次揭示了黄河入海泥沙的快速固结特性及形成的沉积物强度随时间与空间的非均匀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泥沙 固结 现场长期观测 非均匀性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重要入海河口滩涂开发治理管理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峰 李有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淮河流域入海河口滩涂资源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虽对沿海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无序的开发可能会对河道行洪排涝、挡潮蓄淡、河口周边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为合理开发滩涂资源,选取了淮河流域9个重要入海河道的河口... 近年来淮河流域入海河口滩涂资源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虽对沿海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无序的开发可能会对河道行洪排涝、挡潮蓄淡、河口周边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为合理开发滩涂资源,选取了淮河流域9个重要入海河道的河口,对其现状滩涂资源量等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滩涂演变趋势、水利区划、开发利用现状等的基础上,就河口滩涂开发中存在的管理部门协调不够、管理界限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河口开发治理中应分区控制、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等相关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滩涂 开发治理 管理对策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祥 晏王波 +1 位作者 张长宽 丁贤荣 《水利信息化》 2013年第1期16-20,47,共6页
地理设计作为一种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地理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系统介绍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地理设计方法在江苏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研... 地理设计作为一种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地理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系统介绍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地理设计方法在江苏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地理设计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有效地应用于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有助于地理设计过程中快速聚合数据,整合空间信息资源,方便实现一次数据生产,多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河口 治导线规划 决策支持 地理设计
下载PDF
黄河新入海河口演化及泥沙运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克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5,共7页
1 996年 7月为稳定现有流路和保护三角洲环境 ,通过人工疏浚 ,黄河经汊 1入海。现场实测和卫星遥感研究表明 ,1 996~ 1 998年新入海河口以 1 .75 km/a的速度向海淤进。黄河洪水期入海后形成高含沙量的泥沙流 ,其范围水平方向延伸约 3km... 1 996年 7月为稳定现有流路和保护三角洲环境 ,通过人工疏浚 ,黄河经汊 1入海。现场实测和卫星遥感研究表明 ,1 996~ 1 998年新入海河口以 1 .75 km/a的速度向海淤进。黄河洪水期入海后形成高含沙量的泥沙流 ,其范围水平方向延伸约 3km宽 ,垂直方向则从海底到海面。该泥沙流中部含沙量最高可达30 kg/m3 ,高于两边 ,且泥沙流含沙量随潮周期变化。实测表明 ,表层沙偏东南运移 ,而中层和底层沙则偏西北运移。这一现象已为 Landsat TM资料所证实。中层和底层沙控制新河口的沉积 ,涨潮时段是形成河口沙坝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河道 LandsatTM数据 泥沙运移 黄河新河口 含沙量
下载PDF
淮河干流入湖河口段的洪水水面比降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世民 金正越 《治淮》 1999年第12期36-38,共3页
淮河入湖河口段是对淮河中游河流动力特性及河道整治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河段,也是观测研究最为薄弱、应尽快加强研究的河段。根据1982、1991和1996年洪水的实测资料,对淮河蚌埠以下河道段和入湖河口段水面比降的比较表明:后者洪水水面比... 淮河入湖河口段是对淮河中游河流动力特性及河道整治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河段,也是观测研究最为薄弱、应尽快加强研究的河段。根据1982、1991和1996年洪水的实测资料,对淮河蚌埠以下河道段和入湖河口段水面比降的比较表明:后者洪水水面比降大于前者,入湖河口段泄洪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洪泽湖 河口 水面比降 河道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