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ka以来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和全新世适宜期问题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福才 汪永进 +2 位作者 董进国 王军彬 张映满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基于湖北神农架三宝洞石笋SB43的21个230Th年龄和48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3.0~0.2ka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序列,其长期演化趋势与33°N太阳辐射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比三宝洞、董歌洞、阿曼Qunf洞及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发现东... 基于湖北神农架三宝洞石笋SB43的21个230Th年龄和48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3.0~0.2ka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序列,其长期演化趋势与33°N太阳辐射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比三宝洞、董歌洞、阿曼Qunf洞及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发现东亚和印度季风强度在轨道尺度上呈同相位变化。石笋SB43、D4δ18O值与Cariaco盆地Ti含量曲线整体变化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8,表明热带辐合带(ITCZ)的南北移动可能对亚洲中低纬季风强度起放大作用;全新世适宜期在亚洲季风区不存在显著穿时性,起止时间大体一致,约为10.2~5.7ka。早、中全新世季风强度与极地温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表明当时高纬冰量边界条件可能对亚洲季风强度变化(包括ITCZ的平均位置)具有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夏季风强度 同相位 全新世适宜期 神农架 湖北省
下载PDF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被引量:72
2
作者 孙千里 肖举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1-790,共10页
岱海两支岩芯独立的高分辨率代用指标序列揭示了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气候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在约7.9~3.5kaB.P.期间,岱海流域出现植被繁盛、生产力相对增强和降水丰富的状况,显示气候条件相当适宜;而在约10.0~7... 岱海两支岩芯独立的高分辨率代用指标序列揭示了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气候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在约7.9~3.5kaB.P.期间,岱海流域出现植被繁盛、生产力相对增强和降水丰富的状况,显示气候条件相当适宜;而在约10.0~7.6kaB.P.期间,流域气候以相对干燥为特征。这与早先认为的岱海流域全新世初期为适宜期,且降水丰富的结果明显不同。比较岱海与鄂尔多斯-内蒙古高原中部其他湖沼记录,季风/干旱过渡区的气候适宜期基本集中在约8~3kaB.P.的全新世中期,尽管各记录在适宜期的起止时间、表现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一方面可能体现了不同的局地地形、植被、水文条件等对区域水热条件的不同反馈,另一方面则可能暗示不同的沉积序列、测年材料之间难以进行精细的对比。沉积序列的连续性、稳定性及高分辨率、测年材料的适用性是进行全新世气候、环境特征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季风/干旱过渡区 全新世适宜期
下载PDF
猪野泽记录的季风边缘区全新世中期气候环境演化历史 被引量:45
3
作者 隆浩 王乃昂 +4 位作者 李育 马海州 赵强 程弘毅 黄银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通过季风边缘区石羊河古终端湖猪野泽QTL剖面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有机碳、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季风边缘区9~3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cal.kaB.P.到7.8cal.kaB.P.期间... 通过季风边缘区石羊河古终端湖猪野泽QTL剖面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有机碳、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季风边缘区9~3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cal.kaB.P.到7.8cal.kaB.P.期间,流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时气候逐渐转暖湿;而在7.8~7.5cal.kaB.P.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cal.kaB.P.;约5.0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另外,对猪野泽地区的白碱湖的湖泊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在7.5~5.0cal.kaB.P.出现了3次高湖面,并且湖岸堤时序变化指示了全新世后半期湖泊逐渐退缩的过程进而指示该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野泽 季风边缘区 全新世适宜期 干旱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星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共9页
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 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南庄头遗址、案板遗址,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直至夏商时代的文化遗迹,都发现有丰富的农业遗存,充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农业起源的中心地区之一.有利的生态环境背景和丰厚的经济基础,也是该地区文明发祥和早期王朝建都于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全新大暖 仰韶温暖 全新气候最佳适宜 黄河中下游 农业文明
下载PDF
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辽宁暖和洞石笋δ^(18)O记录 被引量:48
5
作者 吴江滢 汪永进 董进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0-998,共9页
研究区隶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本文基于该区暖和洞4支石笋16个^(230)h年龄和433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5~0.3kaB.P.东亚夏季风强度时间序列。该序列可划分为3个气候段:1)10.5~5.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峰值落在9.0~5.5ka... 研究区隶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本文基于该区暖和洞4支石笋16个^(230)h年龄和433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5~0.3kaB.P.东亚夏季风强度时间序列。该序列可划分为3个气候段:1)10.5~5.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峰值落在9.0~5.5kaB.P.;2)5.5~1.0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逐步减弱,进入衰退期;3)1.0~0.3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显示增强趋势。该记录反映的全新世季风演化与不同纬度(阿曼、贵州和湖北)的3个洞穴石笋δ^(18)O记录基本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在亚洲季风区不存在显著穿时性。暖和洞石笋δ^(18)O值的长期演化趋势追随65°N太阳辐射能量变化,也与Cariaco Basin记录的非洲季风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0.67),表明ITCZ位置的南北移动可能控制着低纬季风强度的变化,支持"季风是一个环球系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和洞石笋 Δ18O 东亚夏季风 同相位 全新世适宜期
下载PDF
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伟宏 吴江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7-154,共8页
基于辽宁暖和洞年层石笋NH5的7个230 Th年龄和962个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6~3.5kaBP时段全新世气候及生态演化的δ13 C序列,其长期演化趋势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变化基本一致。该记录表明,10.6~8.8kaBP,δ13 C值逐渐负偏,由-9.4‰降至-... 基于辽宁暖和洞年层石笋NH5的7个230 Th年龄和962个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6~3.5kaBP时段全新世气候及生态演化的δ13 C序列,其长期演化趋势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变化基本一致。该记录表明,10.6~8.8kaBP,δ13 C值逐渐负偏,由-9.4‰降至-10.3‰,气候逐渐转暖湿;8.8~6.7kaBP,δ13 C值负偏显著,平均值为-11.3‰,此时,气候温暖湿润,对应于全新世适宜期,纹层计数显示其持续时间约为1 945a;6.7~3.5kaBP,δ13 C值显著正偏,由-11.3‰升至-8.3‰,干旱化趋势明显。石笋δ18 O时间序列显示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6.7kaBP前后,δ13 C、δ18 O均快速正偏,纹层计数显示约在40a内完成气候由暖湿到冷干的突变转型,可能是由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降低和植被-大气系统的反馈作用对太阳辐射减少具有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气候突变 石笋 暖和洞 全新世适宜期
下载PDF
中国北方坝上草原早-中全新世环境变化与农业活动
7
作者 赵克良 刘俊池 +5 位作者 赵战护 魏惠平 白广一 石宇翔 周新郢 李小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1432,共12页
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生存方式由流动的狩猎采集经济逐渐过渡到定居农业经济。中国北方是粟、黍旱作农业的起源地,早全新世时期仅有少量遗址点发现有粟、黍微体化石证据,但中全新世早期(8500~70... 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生存方式由流动的狩猎采集经济逐渐过渡到定居农业经济。中国北方是粟、黍旱作农业的起源地,早全新世时期仅有少量遗址点发现有粟、黍微体化石证据,但中全新世早期(8500~7000 cal.a B.P.)粟、黍种子在中国北方植物遗存中普遍出现。为认识中全新世早期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河北坝上草原四台遗址附近厚480 cm的自然沉积剖面ST2015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粒度和磁化率进行分析,并结合AMS^(14)C测年和考古学证据,探讨了坝上草原地区中全新世早期旱作农业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AMS^(14)C测年结果显示ST2015剖面的年代为15000 cal.a B.P.至今。研究结果表明ST2015剖面11500 cal.a B.P.之前TOC和磁化率较低,指示了较为干旱的气候条件。全新世早期TOC和磁化率开始快速增加,到中全新世早期(8500~7000 cal.a B.P.)达到最高值,指示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气候条件最为温暖湿润。植物考古记录揭示早全新世时期先民生存方式为单一的狩猎采集经济,而到中全新世早期出现了狩猎采集和农业种植混合经济。研究认为中全新世早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促进了研究区森林草原植被发育,土地生产力提高,为定居和低水平旱作农业在中国北方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台遗址 狩猎采集 全新世适宜期 森林草原
原文传递
我国低纬季风区晚冰期以来水文变化:南岭东部高分辨率湖沼沉积记录 被引量:8
8
作者 欧阳军 钟巍 +3 位作者 薛积彬 郑琰明 马巧红 蔡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9-1853,共15页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盆地湖沼相沉积高分辨率记录揭示了16.0cal ka BP以来的水文变化过程。由于该盆地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故其水文变化过程是该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忠实反映。多气候代用指标揭示晚冰期以来的Oldest Dryas、Blling、Old...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盆地湖沼相沉积高分辨率记录揭示了16.0cal ka BP以来的水文变化过程。由于该盆地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故其水文变化过程是该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忠实反映。多气候代用指标揭示晚冰期以来的Oldest Dryas、Blling、Older Dryas、Allerd和Younger Dryas等短尺度气候快速变化事件。10.0~6.0cal ka BP期间,该地区降水最为丰沛,暗示了夏季风在该时期最强盛,但在约9.7~9.4cal ka BP和8.8~8.2calka BP前后出现过降水骤减事件;在6.0~3.0cal ka BP期间,研究区降水显著减少,夏季风势力明显减弱。大湖盆地全新世气候变化记录与我国低纬度区域近年来的研究记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低纬地区全新世适宜期应在10.0~6.0cal ka BP期间。在全球气候变化对比上,大湖盆地降水减少时期大多对应于北大西洋深水流或温盐循环减弱时期,也对应于北大西洋浮冰砾高峰时期;早全新世(10.0~6.0cal ka BP)降水丰沛期对应于北大西洋深水流加强时期;表明北大西洋深水流变化所导致的高低纬地区热量差异与我国低纬季风区过去气候变化有某种遥相关。此外,大湖盆地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吻合。因此笔者认为东亚低纬季风区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机制与太阳辐射量变化、大洋温盐循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冰 全新世适宜期 湖相沉积 南岭 季风
下载PDF
全新世黔北降水特征的石笋记录及适宜期结束时间在亚洲季风区的不等时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姜修洋 何尧启 +3 位作者 沈川洲 孔兴功 李志忠 张育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9,共7页
基于黔北石膏洞两支石笋(SG1和SG2)的12个高精度230Th年龄(误差为±2.5~55a)和479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全新世9.9kaBP(相对1950AD)至今较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交汇区季风降水序列.石膏洞δ18O记录表明:9.9~6.6kaBP,季风... 基于黔北石膏洞两支石笋(SG1和SG2)的12个高精度230Th年龄(误差为±2.5~55a)和479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全新世9.9kaBP(相对1950AD)至今较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交汇区季风降水序列.石膏洞δ18O记录表明:9.9~6.6kaBP,季风降水处于降水丰沛的湿润期;6.6~1.6kaBP,该时段为降水逐渐减弱时期;1.6kaBP至今石笋δ18O最为偏正,季风降水整体处于较弱期,其长期演变趋势整体追随30°N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利用时序分析方法,对石膏洞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分析发现,石笋所揭示的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在不同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印度季风区的阿曼为7.2~7.4kaBP,东亚季风下的华中地区为5.6~5.8kaBP,而地处于两季风交汇处的西南一带则介于其中约为6.6~7.0kaBP.我们认为供应东亚季风水汽来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变化,是可能造成亚洲不同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不一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适宜期 印度季风 东亚季风 不等时性 石膏洞 石笋氧同位素
原文传递
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黄土剖面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肖肖 孔昭宸 +1 位作者 姜文英 杨石岭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2期819-825,共7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木...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木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植被以蒿属为主,其次有紫菀、蓝刺头型菊科、菊苣-蒲公英型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藜科和麻黄属植物只零星出现,显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藜科、茄科和十字花科等"伴人植物"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增强。整体上看,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地区发育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即便在温暖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亦未见森林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孢粉记录 末次盛冰 全新世适宜期 植被 气候
下载PDF
大兴安岭阿尔山天池沉积物中正构烷烃记录揭示的全新世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冷程程 赵成 +4 位作者 崔巧玉 张灿 孙晓双 闫天龙 赵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6-985,共10页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亚季风北缘,在高、低纬过程的共同影响下,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较为复杂。文章选取大兴安岭中段的阿尔山天池长2.5 m的全新世以来的湖泊沉积岩芯(ACL17C)作为研究对象,对源于植物叶蜡的正构烷烃及相关代用指标进行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亚季风北缘,在高、低纬过程的共同影响下,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较为复杂。文章选取大兴安岭中段的阿尔山天池长2.5 m的全新世以来的湖泊沉积岩芯(ACL17C)作为研究对象,对源于植物叶蜡的正构烷烃及相关代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山天池自10.0 cal.ka B.P.以来,正构烷烃浓度所代表的湖泊及流域的生产力逐渐增强,并在5.0~3.0 cal.ka B.P.期间达到峰值,结合其他指标推测该阶段湖泊水位较高,有机物输入稳定,沉积速率较慢,气候温暖湿润,可能是全新世气候适宜期;2.3~1.5 cal.ka B.P.期间,正构烷烃浓度下降,沉积物颗粒变粗,指示湖泊水位突降,藻类含量上升,植被状况较差,可能发生了区域性的气候变干事件;1.5 cal.ka B.P.之后,相关指标显示植被状况转好,湖泊水位上升。通过对比大、小兴安岭及附近区域的植被及气候演化结果,表明该区域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可能发生在中、晚全新世,与其他地区记录的早、中全新世适宜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阿尔山天池 正构烷烃 全新世适宜期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如何寻找冰河时代外星生命
12
作者 秋凌 《今日科苑》 2009年第7期32-33,共2页
法国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过去的极端环境是如何影响植被把阳光反射到太空中的。这些结果将为他们寻找远古生命带来希望。
关键词 外星生命 行星 红边 宇宙 地球 植被 阿诺德 全新世适宜期
下载PDF
青海可鲁克湖孢粉记录的14 cal.ka B.P.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余英浩 金映豫 +5 位作者 徐德克 王永莉 李浩 汪亘 崔安宁 魏志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9-1243,共15页
末次冰消期以来,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分别呈现出"季风"和"西风"的两种降水模式。柴达木盆地位于二者的过渡区,由于缺乏可靠年代控制下的定量古气候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该盆地植被和降水变化的过程和模式,以... 末次冰消期以来,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分别呈现出"季风"和"西风"的两种降水模式。柴达木盆地位于二者的过渡区,由于缺乏可靠年代控制下的定量古气候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该盆地植被和降水变化的过程和模式,以及全新世适宜期季风降水是否影响到该区域至今仍存争议。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可鲁克湖西侧湿地深520 cm的沉积物钻孔14 cal.ka B.P.以来的孢粉记录,重建了植被和降水演化历史。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末次冰消期和早全新世(约14.1~8.0 cal.ka B.P.)以旱生灌丛-荒漠草原植被为主,降水量从约28 mm增至约249 mm;中全新世(约8.0~3.9 cal.ka B.P.)草原植被扩张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最高水平,降水显著增加,最高值可达约292 mm;晚全新世(约3.9~0.3 cal.ka B.P.)荒漠草原再次扩张,降水量大幅度下降至约20 mm。可鲁克湖区降水过程呈现典型的东亚"季风模式",显示在全新世适宜期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可以向西推进到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降水变化受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变化、高纬冰盖及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植被 古气候定量重建 全新世适宜期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