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3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布。文章以这两份报告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人群健康 潜在危害 应对措施
原文传递
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安全教育探析——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
2
作者 涂冰 涂建华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2期250-252,共3页
生态安全又称环境安全,是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1]。2014年4月,我国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当... 生态安全又称环境安全,是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1]。2014年4月,我国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 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
下载PDF
学科融合视角下“双碳”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探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
3
作者 李雪凤 梁振民 牛爱军 《环境教育》 2024年第2期83-85,共3页
以高中地理学科为载体,辅之以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构建“双碳”目标的大情景,设计大情景下多学科的项目式探究任务,打通高中地理、历史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学科壁垒,实现对“双碳”目标的多维认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项目式教学 融合视角 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任务 高中政治学科 学科壁垒
下载PDF
新媒体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推动环保意识与行动的积极作用
4
作者 刘妍娟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媒体对提升社会环保意识和行为认知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力。科技进步使新媒体平台促进了个体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从而促使职能部门制定明智的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该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在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和行...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媒体对提升社会环保意识和行为认知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力。科技进步使新媒体平台促进了个体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从而促使职能部门制定明智的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该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在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和行为认知方面的巨大潜力。研究范围包括新媒体平台的可及性和覆盖、分享交流与决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潜力。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探讨其中的机制和因素。结论基于科学数据和实证分析。通过深入研究新媒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作用,我们可以为推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寻求更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全球气候变化 行为认知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以全球气候变化教学为例
5
作者 吴开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将其引入课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 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将其引入课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加深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 全球气候变化 以问题为导向 教学中的应用 能力的发展 坚实的基础 好的教育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双碳”战略与经济发展对立论的批判及其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云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1年,中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简称“双碳”战略)。然而,一些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如“双碳”... 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1年,中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简称“双碳”战略)。然而,一些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如“双碳”所涉减排降碳会造成不公平的经济负担、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等观点却显露出了一种将“双碳”战略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论调。为了驳斥这种论调,应彻底击破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至上论的神话、辩证看待“双碳”战略对经济发展的某些影响以及总体估量“双碳”战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重构“双碳”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之路,即表现为降低绿色溢价以助力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发展循环经济以助推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以及盘活碳汇交易市场以助益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碳达峰碳中和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路径、动力和效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72,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制度变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8
作者 李春林 陈建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0,共7页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给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严峻挑战。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既影响环境变化又受环境变化影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奥委会”)在过去30年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但...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给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严峻挑战。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既影响环境变化又受环境变化影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奥委会”)在过去30年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但因一直信守国际体育自治原则,国际奥委会并未准确定位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致使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并不突出。而且,随着“双碳”时代的来临,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又被添加新的要求。鉴于气候变化既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直接影响,又带来间接影响,国际奥委会应考虑把自身从国际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升级为负有环保责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并引入各国国内环境治理工具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碳中和 奥林匹克运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风灾侵害下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云鹏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地区台风肆虐。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当前在沿海防护林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老化速度快、繁殖能力弱、更新困难、病虫害偶发和零星损毁等问题,为促进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高沿...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地区台风肆虐。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当前在沿海防护林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老化速度快、繁殖能力弱、更新困难、病虫害偶发和零星损毁等问题,为促进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高沿海防护林防风抗风能力,增加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该研究分析风灾倒伏木的4个主要原因,总结了当前海防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快优良抗性品种培育、控制合理基干林密度并提高重点位置抗风、加强沿海防护林日常巡检及时维护补植、避免人为破坏和损伤、防控生物入侵、引入现代经营管理手段(无人机)、注重风灾时空分布规律,针对性管理等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风灾 全球气候变化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在科学探究中实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
10
作者 赖海成 赵帅阳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6期17-20,共4页
全球气候变暖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全人类。在这样的严峻挑战下,党的二十大对“双碳”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基于问题式教学,结合科学探究的思路,构建高中... 全球气候变暖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全人类。在这样的严峻挑战下,党的二十大对“双碳”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基于问题式教学,结合科学探究的思路,构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渗透“双碳”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科学探究 全球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下载PDF
美国农业学家兰普金:加强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问题挑战
11
作者 张辉 《今日中国》 2023年第12期58-60,共3页
面对全球在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共同挑战,兰普金教授呼吁中美加强合作,引领世界进行有效应对。美国农业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兰普金(Thomas Lumpkin)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最早来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之一,由于... 面对全球在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共同挑战,兰普金教授呼吁中美加强合作,引领世界进行有效应对。美国农业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兰普金(Thomas Lumpkin)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最早来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之一,由于他在全球推广中国耕作方式和促进中国农业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2014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面对全球在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共同挑战,兰普金教授呼吁中美加强合作,引领世界进行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谊奖 全球气候变化 中美合作 普金 美国留学生 有效应对 托马斯 全球推广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12
作者 商宝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8期0096-0099,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的碳汇功能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思...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的碳汇功能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途径和措施,为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林业碳汇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林业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
下载PDF
东北平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1
13
作者 金之庆 葛道阔 +1 位作者 石春林 高亮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1,共8页
采用 GISS Transient B模型和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延吉等 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在计算机上生成了我国东北平原未来 10年、 30年和 5 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 ;将 CERES系列模型 (包括大豆、玉米、水稻 3种作物 )在上述各... 采用 GISS Transient B模型和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延吉等 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在计算机上生成了我国东北平原未来 10年、 30年和 5 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 ;将 CERES系列模型 (包括大豆、玉米、水稻 3种作物 )在上述各样点不同年份的气候渐变情景下运行 ,并将模拟结果与当前气候条件下的模拟值相比较 ,评价了气候变化及大气 CO2 浓度增长对研究区域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的阶段性影响 ;还利用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结合各样点的气候渐变情景 ,分析了我国冬小麦安全种植北界在研究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位移。在此基础上 ,就东北平原未来的作物与品种布局 ,以及能否安全种植冬小麦等提出具体意见 ,供有关部门在制定农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东北平原 粮食生产 适应性对策 作物模拟模型 作物布局 品种布局
下载PDF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被引量:125
14
作者 任继周 梁天刚 +5 位作者 林慧龙 冯琦胜 黄晓东 侯扶江 邹德富 王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 NPP分类指数模型 全球气候变化 碳汇潜势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85
15
作者 丁一汇 柳艳菊 +6 位作者 梁苏洁 马晓青 张颖娴 司东 梁萍 宋亚芳 张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5-852,共18页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次暖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后期延续到21世纪初)和近10-15年(约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气候变暖趋缓期(也称气候变暖停顿期)。(2)东亚冬季风主要表现出强-弱-强3阶段的特征,即从1950年到1986/1987年,明显偏强;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东亚冬季风减弱;约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开始由弱转强。与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对应,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以及中国冬季气温和寒潮都表现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3)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区域模态变化密切相关。当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NAM/A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处于负(正)位相,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中国冬季气温偏低(高)。此外,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东亚冬季风也有重要影响,在AMO负位相时,对应东亚冷期(强冬季风),正位相对应暖期(弱冬季风)。因而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是造成东亚冬季风气候脉动的主要自然原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北极涛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半干旱区相对湿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靳英华 廉士欢 +2 位作者 周道玮 徐金斌 彭聪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为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半干旱区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相关分析以及M-K检验法对吉林省西部5个站点的1953年以来的相对湿度、气温、降水和风速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相对湿... 为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半干旱区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相关分析以及M-K检验法对吉林省西部5个站点的1953年以来的相对湿度、气温、降水和风速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相对湿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次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次小值出现在10月.夏、秋季的相对湿度较大,而春、冬季的相对湿度较小.近50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及春、夏、秋、冬四季的相对湿度在波动中下降,下降趋势不显著;但是9月和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下降显著.影响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降水,风速也起一定的作用.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和风速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空气相对湿度 温度 降水 风速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发展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成林 潘维玉 +1 位作者 韩月琪 钱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2-828,共7页
对太湖周边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47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太湖流域气象条件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趋势不利于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20世... 对太湖周边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47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太湖流域气象条件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趋势不利于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风速、降水变化都较大,且都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这与蓝藻水华的观测事实一致.据此定义了蓝藻水华气象指数,每年太湖蓝藻水华气象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蓝藻水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而,分析了反映ENSO循环变化的Ni?o3指数与太湖流域气象条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NSO循环与太湖流域风速、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有着非常好的相关性.据此预测,2000年以后10-20年中,太湖蓝藻水华气象指数将继续在高位振荡,若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浓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明显的降低,蓝藻水华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仍将可能大面积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全球气候变化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气象指数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0
18
作者 肖国举 张强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77-1885,共9页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我国北方旱区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作物病虫害与杂草、粮食安全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针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CO2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蝴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彩云 李俊生 +2 位作者 罗建武 肖能文 罗遵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0-1057,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对其响应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认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种之一。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蝴蝶类群已经在地理分布范围、生活史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对其响应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认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种之一。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蝴蝶类群已经在地理分布范围、生活史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根据全球范围内蝴蝶类群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资料,尤其是欧美一些长期监测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蝴蝶类群在物种分布格局、物候、繁殖、形态特征变化、种群动态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等方面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认为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是导致蝴蝶物种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开展蝴蝶类群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蝴蝶类群 生态响应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9
20
作者 杨万勤 邓仁菊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89-2895,共7页
凋落物分解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之一,受到气候、凋落物质量、土壤生物群落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综合调控.迄今,有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树种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动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 凋落物分解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之一,受到气候、凋落物质量、土壤生物群落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综合调控.迄今,有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树种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动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等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地下凋落物的分解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森林凋落物分解对以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的响应逐步受到重视,但其研究结果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未来凋落物生态研究的重点应是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贡献、地上/地下凋落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对各种生态因子(例如冻融、干湿交替)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凋落物特别是地下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