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牙抛光方式和时间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
1
作者 赵琛 白月辉 +6 位作者 刘阳 姜杉杉 商庆龙 赵甜甜 袁硕 李宁 焦建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抛光方式和时间处理上颌前磨牙预备体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上颌前磨牙16颗,随机分为A组(金刚砂车针组)和B组(钨钢抛光车针组)。2组分别在同一基牙的不同抛光时间节点获取数字化印模,制作CAD/... 目的:比较不同抛光方式和时间处理上颌前磨牙预备体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上颌前磨牙16颗,随机分为A组(金刚砂车针组)和B组(钨钢抛光车针组)。2组分别在同一基牙的不同抛光时间节点获取数字化印模,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试戴完成后,采用硅橡胶复制法获取间隙印模,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边缘间隙及内间隙。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边缘及内部各标志点的间隙值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抛光4 min的边缘间隙为(39.67±8.35)μm,内部间隙为(45.18±7.16)μm;B组抛光3、4 min的边缘间隙分别为(51.25±14.73)μm和(48.87±8.90)μm,内部间隙分别为(48.56±6.45)μm和(45.99±7.12)μm;与不抛光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金刚砂车针抛光4 min、钨钢车针抛光3 min制作的CAD/CAM全瓷冠适合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预备 抛光方式 抛光时间 全瓷冠适合性 CAD/CAM
原文传递
不同轴面聚合度对cercon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永健 蒋丽萍 吴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牙体设计对cercon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于牙体釉牙骨质界下2mm处做标记后完全埋入自凝塑料中。将离体牙模型在牙科研磨仪上分别制备成轴面聚合度为4°、8°、12°,...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牙体设计对cercon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于牙体釉牙骨质界下2mm处做标记后完全埋入自凝塑料中。将离体牙模型在牙科研磨仪上分别制备成轴面聚合度为4°、8°、12°,用肩台车针预备成90°肩台,宽约1mm,面为120°~140°。硅橡胶取离体牙印模,翻制树脂代型(日本日进齿科材料有限公司)15个,颈缘打磨光滑,分成3组,每组各5个,分别是牙体聚合度4°(4°组),牙体聚合度8°(8°组),牙体聚合度12°(12°组)。冠粘结后于体视显微镜下(总放大倍数为30)观测并记录冠的边缘间隙。结果:4°Cercon全瓷组的边缘平均间隙为(33.70±5.53)μm,8°Cercon全瓷组的边缘平均间隙为(28.90±9.55)μm,12°Cercon全瓷组的边缘平均间隙为(27.40±4.19)μm。各组间的边缘适合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简单相关t-检验分析,4°组与8°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4°组与12°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8°组与1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全瓷冠的边缘间隙均<100μm。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简单相关t-检验分析,4°,8°,12°组间P<0.01,有显著差异,8°与12°组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牙体轴壁聚合度的增大Cercon全瓷组的边缘间隙越小即边缘适合性越好,但聚合度从8°增大到12°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改善不明显。在本实验的研究范围内可以认为8°聚合度可以提供Cercon全瓷组较好的边缘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适合Cercon全瓷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