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尧 王宇 +5 位作者 赵东利 闫晓红 杨乔 杨哲 周海平 耿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研究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IB-CR组接受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常规放疗组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 目的:研究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IB-CR组接受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常规放疗组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检测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抗凋亡分子和促凋亡分子的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肺癌活力指标。结果:与常规放疗组比较,SIB-CR组肺癌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FasL含量较高,而Bcl-2、Pim-1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CR组血清中Cyfra21-1、SCC、TSGF的含量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能够诱导肺癌细胞凋亡、调节促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优于常规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 凋亡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郭群煌 郭瑞祥 郦守国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03-2706,共4页
目的:探究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放疗方案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放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n=45)接受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观察组(n=35)接受SIB-IMRT。对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近期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年生存率、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采用SIB-IMRT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年生存率不劣于序贯加量组,但可显著减少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缩短放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局部同步调强放疗 局部晚期食管癌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符诗薇 金伟伟 余定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 目的:探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C-IMRT),观察组采用SIB-IMRT。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CYFRA21-1、SCC、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均升高,但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够降低血清肿瘤指标的表达,减轻放化疗对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指标 免疫功能 全程局部同步调强放疗
下载PDF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伟 任丽丽 +1 位作者 江超 杨文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采用SIB-IMRT治疗... 目的探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采用SIB-IMRT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加量调强放疗(IMRT)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3年生存率。结果2组近期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125、CEA、CYFRA21-1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IB-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全程局部同步调强放疗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两种颅脑放疗方式对合并1~3个脑转移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李金砖 黄江琼 +2 位作者 陈龙 杨云莉 刘颖新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同步推量适形放疗(SIB-CRT)与全脑放疗后序贯推量适形放疗(S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NSCLC合并1~3个脑转移瘤患者,分为同步组32例、序贯组33例,分别采用全脑放疗(38.7 Gy/18 f)+...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同步推量适形放疗(SIB-CRT)与全脑放疗后序贯推量适形放疗(S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NSCLC合并1~3个脑转移瘤患者,分为同步组32例、序贯组33例,分别采用全脑放疗(38.7 Gy/18 f)+SIB-CRT(脑转移瘤52.2 Gy/18 f)、全脑放疗(30 Gy/10 f)后SCRT(脑转移瘤21 Gy/7 f)。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以及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放疗后1个月,同步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1%、100.0%,分别高于序贯组的45.5%、81.8%(P<0.05)。同步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0个月,长于序贯组的11.0个月(P<0.05)。同步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7.8%、32.1%,分别高于序贯组的75.8%、48.5%、9.7%(P<0.05)。颅脑放疗方式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序贯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同步组患者的2.55倍。结论对于合并1~3个脑转移瘤的NSCLC患者,全脑放疗+SIB-CRT的疗效优于全脑放疗后S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全脑放疗 同步放疗 序贯放疗
下载PDF
SIB-IMRT技术在颈及胸上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白文文 宋玉芝 +5 位作者 刘明 周志国 张若辉 李静 甄婵军 乔学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B-IMRT)技术的生物效应剂量具有可行性,但目前有前食管癌SIB-IMRT临床疗效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观察颈及胸上段食管... 目的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B-IMRT)技术的生物效应剂量具有可行性,但目前有前食管癌SIB-IMRT临床疗效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观察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SIB-IMRT的急性毒副作用、生存情况及治疗失败原因。方法收集2006—01—01—2012—08—0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63例颈及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接受SIB-IMRT,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50.4~60.0Gy/28-30次(1.8~2.0Gy/次),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处方剂量60~66Gy/28-30次(2.00~2.27Gy/次),1次/d,5次/周,全程放疗时间为5.5~6周。观察其近期疗效、急性毒副作用、治疗失败方式及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随访率98.4%,随访结束后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全组近期总有效率96.8%(61/63)。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8%、57.1%和47.2%,生存率分别为82.5%、45.7%和31.6%,中位生存期24个月。全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最大直径是影响生存的因素,x2=8.75,P=0.003;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造影长度、N分期、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和化疗与生存无明显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最大直径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x2=7.33,P=0.007。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7%(8/63)和3.2%(2/63),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8.7%(37/63)、6.3%(4/63)和1.6%(1/63),无4度骨髓抑制的发生。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58.3%(21/36)。结论SIB-IMRT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有效,且患者耐受性好,瘤体最大直径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仍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长期生存及远期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全程局部同步调强放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