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艾沙康唑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1
作者 刘晓平 林小鲁 李剑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正确识别和应对艾沙康唑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严重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艾沙康唑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筛查患者住院期间所用药物,并结合药物的半衰期... 目的正确识别和应对艾沙康唑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严重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艾沙康唑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筛查患者住院期间所用药物,并结合药物的半衰期和相关文献,评估了该不良反应与艾沙康唑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生机制。结果与结论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与艾沙康唑的关系评估为“可能相关”。使用艾沙康唑时应提高警惕,避免同时联用相同机制或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疗程大于2周或用药前血液系统异常或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需要联合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者,可考虑增加血常规监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沙康唑 全血细胞减少 病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噁唑致全血细胞减少伴药物性肝损伤1例
2
作者 张灵 张津翌 +1 位作者 范茂飞 刘辉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276-278,共3页
复方磺胺甲噁唑作为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一线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临床报道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恶心、呕吐、肝脏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一旦出现仍然有致命的危险。临床药师在... 复方磺胺甲噁唑作为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一线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临床报道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恶心、呕吐、肝脏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一旦出现仍然有致命的危险。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中成功处置了1例复方磺胺甲噁唑疑致全血细胞减少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再发加重伴发热10 d”于2023年1月13日入院治疗。3个月前诊断为双肺肺炎(耶氏肺孢子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前纵隔肿瘤,轻度贫血等;2023年1月3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遂再次入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磺胺甲噁唑 全血细胞减少 药物性肝损伤
原文传递
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抗感染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3
作者 金芬 覃为民 +2 位作者 卜学彬 黄晨 董丹丹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1例74岁男性泌尿道感染伴发热患者给予头孢他啶2 g, ivd, q12h联合环丙沙星0.4 g, ivd, 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报危急值:WBC 1.49×10^(9)/L,RBC 2.67×10^(12)/L,... 1例74岁男性泌尿道感染伴发热患者给予头孢他啶2 g, ivd, q12h联合环丙沙星0.4 g, ivd, 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报危急值:WBC 1.49×10^(9)/L,RBC 2.67×10^(12)/L,PLT 97×10^(9)/L,NEU 0.57×10^(9)/L,NEU%38.2%。尿常规:白细胞2+,余正常;hs-CRP 48.30 mg·L^(-1);PCT 8.72 ng·mL^(-1)。考虑为头孢他定联合环丙沙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后,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75μg, ih)单剂升白细胞支持治疗,12天后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恢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
4
作者 秦焕 井晓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危重结核病,它不仅表现为肺内弥漫播散,也可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其他器官。本病初期结核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2]。我科曾收治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均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危重结核病,它不仅表现为肺内弥漫播散,也可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其他器官。本病初期结核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2]。我科曾收治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均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经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后转归良好。现分析总结本病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便从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为此类病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肝损害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致全血细胞减少并发慢性创面修复一例
5
作者 王哲 张志 +1 位作者 李孝建 刘昌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2020年9月19日收治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既往确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25年余,长期规律服用“黄藤片0.2 g,3次/d”,病情控制不佳。2015年,患者双小腿胫前区中下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2020年9月19日收治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既往确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25年余,长期规律服用“黄藤片0.2 g,3次/d”,病情控制不佳。2015年,患者双小腿胫前区中下段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瘙痒,搔抓后皮肤破溃不能自愈,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创面换药等处理后创面暂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溃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1例儿童输注万古霉素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6
作者 陈晓旭 吴非燃 +2 位作者 李洪盟 荆自伟 张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R与治疗药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出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该患儿发生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感染加重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减少较难区分,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等万古霉素较罕见ADR的警觉性,药师应协助医护人员及时甄别ADR。儿童输注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宜从60 mg/(kg·d)开始,且应在首次用药后48 h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使万古霉素谷浓度维持在5~15 mg/L,以防止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ADR的发生;对于万古霉素使用超过1周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 全血细胞减少 迟发型药物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子云 梁丹丹 曾彩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11岁男性患儿,既往有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继发性血友病、脑梗死病史。肾脏损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伴少量镜下血尿,肾活检病理提示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偶见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样病变,电镜下系膜区和内皮下大量微管状超微结构,直径8~12 ... 11岁男性患儿,既往有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继发性血友病、脑梗死病史。肾脏损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伴少量镜下血尿,肾活检病理提示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偶见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样病变,电镜下系膜区和内皮下大量微管状超微结构,直径8~12 nm,最终诊断为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考虑与免疫复合物及TMA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微管状结构 肾活检
下载PDF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8
作者 王丽静 陈丽 +2 位作者 童周欣 蔡惠丽 郭静明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仅累及体内任何器官系统也累及造血系统,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学受累表现,其他细胞系的影响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5岁女性患者的诊治过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仅累及体内任何器官系统也累及造血系统,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学受累表现,其他细胞系的影响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5岁女性患者的诊治过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全血细胞减少 左甲状腺素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
9
作者 冉隆荣 李莲 +5 位作者 赵明宇 罗欣 张伟 彭余 陈双 杨再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570-357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策略,提高对IR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21年9月收治的1例的I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策略,提高对IR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21年9月收治的1例的I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伴发热1周,伴嗜睡、下肢活动障碍、血尿2 d入院。因患者出现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噬血细胞、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溶性CD25水平增高,初步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经过全面的相关检查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排除HLH,最终确诊IRP。后在本院治疗并随访7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常规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结论IR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IRP患者骨髓涂片可以出现噬血现象及病态造血,需要与HL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进行鉴别区分,并且IRP患者对皮质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反应良好,其可被用于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 血细胞综合征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14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研究
10
作者 金芳 秦燕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对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143例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发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骨髓涂片、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全血细胞减... 目的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对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143例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发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骨髓涂片、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血液系统疾病97例,占67.83%,其中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最为多见,占血液系统疾病总例数的78.35%。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组织检查能够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确诊率。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浆RBC、HB明显低于非血液系统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下者占70.10%,Ⅳ级以上者占29.90%;非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下者占52.17%,Ⅳ级以上者占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37)。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检查 细胞形态学 全血细胞减少 病因分析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凤飞 袁长吉 张国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学 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8-47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全血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再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富玲 王晓敏 +2 位作者 李燕 木合塔拜尔 聂玉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0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初诊初治全血细胞减少2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8%;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17.4%),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骨...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初诊初治全血细胞减少2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8%;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17.4%),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紧随其后分别占16.1%、14.4%、14.1%。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占8.7%)。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也占相当高的比例,值得关注。非造血系统疾病中HIV感染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病因学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256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彩霞 何熔 任红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338-1339,共2页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学 骨髓检查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129例骨髓像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冰 林志芳 苏晓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2470-2471,共2页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学 骨髓检查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360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哲 马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4期8447-8448,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使在诊治此病时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6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321例,占89.2%;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占10.8%。结论:临床常见的全血细...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使在诊治此病时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6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321例,占89.2%;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占10.8%。结论: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除造血系统疾病外,非造血系统疾病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学 骨髓检查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文 吴侠 +4 位作者 李峰敏 郭媛媛 宋辉 董平 于艺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61-1963,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了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步骤及首诊时的处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同步对比骨髓活检与涂片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金盈 任咏薇 +1 位作者 曾维平 闭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为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价值 ,分析了 71例在我院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人 ,所有骨髓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塑料包埋 ,切成 3μm厚切片 ,HGF染色。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了常规检查。结... 为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价值 ,分析了 71例在我院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人 ,所有骨髓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塑料包埋 ,切成 3μm厚切片 ,HGF染色。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了常规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活检增生度高于涂片 (u =3.0 96 6 ,P <0 .0 5 ) ;误诊率 ( 4 .76 % )低于涂片 ( 35 .71% ) ( χ2 =7.0 791,P <0 .0 5 ) ;9例治疗好转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其骨髓活检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比涂片正常时间早约 4周 ;而白血病的病人骨髓涂片提示缓解的时间要早于活检 ,多数第一次缓解的病人骨髓活检中仍可见到成堆或小片状分布的幼稚细胞。结论 :骨髓活检更能正确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 ,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 涂片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曾慧 何广胜 +6 位作者 傅蓉 吴德沛 苗瞄 王秀丽 常伟荣 孙爱宁 金正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骨髓Th细胞改变情况;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人、25例初诊IRP患者、9例AA患者、9例MDS患者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结果(1)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及Th1/Th2比值正常对照组为0·42%、0·24%和1·57;初诊IRP组为0·58%、1·95%和0·31;AA组为4·42%、0·41%和21·22;MDS组为0·44%、0·84%和0·96。IRP组Th1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及MDS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AA组(P<0·01);但IRP组Th2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A组(P<0·01),与MDS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4)。IRP组骨髓中Th2细胞占优势,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S组及AA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诊IRP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mRNA表达无显著增高(P>0·05);AA组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1),而Th2型无区别;MDS组未见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结论IRP患者骨髓Th2细胞亚群增多,Th细胞平衡向Th2偏移,且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IRP免疫发病环节之一,也表明IRP是一种不同于AA和MDS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TH细胞
下载PDF
骨髓活检与涂片联检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再林 符刚 +6 位作者 陈洁平 张勇 徐双年 白海雁 杨丽莎 黄兴琴 蒋玲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37-3038,3041,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 153例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3~83岁。血液系统疾病138例(90.2%),非血液系统疾病15例。骨髓活检切片诊断符合率87.58%,高于骨髓涂片71.90%。骨髓活检切片总误诊率为4.58%低于骨髓涂片25.36%。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客观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骨髓活检与涂片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