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郑晖 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顺序1组21例(33眼),顺序2组20例(39眼)。顺序1组采用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后进行PRP,顺序2组完成PRP后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BCVA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BCVA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CMT逐渐降低,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CMT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均能有效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行PRP治疗的BCVA更低,视力改善更佳,CMT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饶文蓉 谢汤寿 杨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用于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用于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以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方案治疗,观察组则联合VEGF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水平、视网膜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NFL)厚度、视力水平、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PNFL厚度、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NFL厚度大于对照组,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相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VEGF药物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视力,并降低复发的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相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VEGF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VEGF 糖尿病 新生血管性青 眼压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于飞鸿 赵琳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抗V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野缺损程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治疗后1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小视野缺损程度,提高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米热阿依·买买提艾力 阿曼古丽·图尔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0-0023,共4页
评估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眼底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表现。方法 本项研究纳入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46例眼底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后,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而另外23例(实验组)接受全视网膜... 评估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眼底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表现。方法 本项研究纳入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46例眼底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后,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而另外23例(实验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视力改善率、眼底病情恢复程度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视力改善率和眼底病情恢复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眼底病治疗中不仅提供了显著的疗效,同时也展示了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视力改善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敏 孙慧 林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5期1656-1660,共5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90眼)糖尿病相关的NV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90眼)糖尿病相关的NV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45眼)。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手术后1个月的视力情况,视野缺损值、视网膜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层(PNFL)厚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眼压水平分别为(18.31±3.27)、(14.27±1.37)、(14.46±1.17)、(14.55±0.63)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7±5.18)、(27.27±4.31)、(23.36±4.12)、(24.26±3.6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0.05患者比例为6.67%,低于对照组(24.44%),>0.20患者比例为51.11%,高于对照组(2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野缺损值为(13.12±2.12)dB,低于对照组[(16.21±3.93)dB],PNFL厚度为(95.02±5.25)μm,高于对照组[(82.32±6.32)μm],新生血管消退时间为(4.52±1.35)d,短于对照组[(7.36±1.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视网膜脱落、眼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眼球萎缩、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性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相关的NVG在常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术后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减轻患者视野缺损情况,增加PNFL厚度,加快新生血管消失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新生血管性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 目的探究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相关指标。结果激光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81.82%(2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本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27.06±23.08)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00±29.55)μm,最佳矫正视力(0.54±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7±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底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均小于本组治疗前,微血管瘤数目少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3%(1/33)与对照组的6.06%(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方面更具优势,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阿柏西普 效果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丰晓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86眼)重度NPD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86眼)重度NPD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PRP术中激光功率、能量密度、光斑数、治疗前后视功能[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底新生血管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RP术中激光功率、能量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光斑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CVA、DCP血流密度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重度NPDR患者有利于降低血清VEGF水平,减小PRP手术难度,增加DCP血流密度,改善视功能,效果优于单用P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非增生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雷珠单抗 视功能
下载PDF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林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8例(96眼),经双盲法分为药物联合组与光凝组,各24例(48眼)。光凝组...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8例(96眼),经双盲法分为药物联合组与光凝组,各24例(48眼)。光凝组仅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药物联合组在光凝组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眼科相关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眼内压]及并发症(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结果 药物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光凝组的77.08%(χ^(2)=7.207,P=0.007);治疗后3个月,2组bFGF、VEGF及IGF-1水平与CMT、眼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BCVA较治疗前提高,且药物联合组降低或提高的程度大于光凝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清及眼科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黄斑水肿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希敏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度NPDR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21眼),患者HbA1c≤6.5%;B组10例(19眼),患者HbA1c>6.5%~8.0%;C组10例(20眼)患者HbA1c>8.0%~9.0%;D组10例(19眼),患者HbA1c>9.0%。所有患者眼内先行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术后1周内接受常规532 nm氩绿激光PRP治疗。康柏西普的眼内注射频次为每月1次,共3次。所有患眼均行黄斑部OCT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AT)及黄斑部体积(CV)。应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4组患者间及不同时间CMT、CAT、CV的差异。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不同HbA1c水平和不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CMT、CAT、CV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4组患者CMT、CAT、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且随着术前HbA1c水平的增高,下降幅度减小;术后1周,D组患者CMT、CAT、CV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4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后重度NPDR患者DME的转归与患者术前HbA1c水平关系密切,HbA1c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HbA1c水平越高,术后DME的消退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黄斑水肿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徐建龙 马青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301-306,共6页
为探讨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168例(21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106眼)。对照组给... 为探讨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168例(21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10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光凝治疗间隔为1周,持续4周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血清VEGF和ET-1水平。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ET-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VEGF、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眼压升高、黄斑水肿明显增加或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明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有助于促进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降低VEGF水平,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88例NVG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88例NVG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PR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野缺损程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以及NVG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野缺损值小于对照组,NVG复发率低于对照组,RNFL厚度大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观察组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患者,可减小视野缺损值,提升RNFL厚度,改善眼压、视力水平,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边立冬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进行PRP的42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均进行PRP。然后,观察... 目的:分析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进行PRP的42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均进行PRP。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及全周RNFL的平均厚度。结果:术后1年,这42例患者RNFL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全周RNFL的平均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变小,P<0.05。结论:DR患者在接受PRP后其RNFL的厚度会明显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 影响
下载PDF
对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的1年内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的1年内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进行PRP的84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的1年内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进行PRP的84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分别对其RNFL的厚度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这84例患者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均小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这84例患者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P>0.05。术后1周,这84例患者视网膜下方、颞侧和全周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均大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周,这84例患者视网膜上方及鼻侧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P>0.05。结论:对DR患者进行PRP后1周左右,其RNFL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其RNFL会明显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岳峰 张大卫 卢建民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脉络膜厚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和大...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脉络膜厚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94例DR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纳入47眼)。对照组使用芪明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R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上方脉络膜厚度(superior choroid thickness,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nferior choroid thickness,I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 choroid thickness,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 choroid thickness,NCT),治疗后1年DR进展及视力矫正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脉络膜厚度与DR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SFCT、SCT、ICT、TCT、N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SFCT、SCT、ICT、TCT、NC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DR进展及视力矫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PRP术后病情进展及视力矫正情况与术后SFCT、SCT、ICT、TCT、NCT呈负相关(P<0.05)。结论PRP治疗DR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利于降低脉络膜厚度、控制病情进展、矫正患者视力,且脉络膜厚度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厚度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预后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对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陆妍霞 韩文龙 洪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以2015-01/2017-07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2例92眼(30例双眼,32例单眼)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以2015-01/2017-07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2例92眼(30例双眼,32例单眼)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30例43眼,单眼17例,双眼13例)和研究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32例49眼,单眼15例,双眼17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术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仅研究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应用于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果、降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期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羟苯磺酸钙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杨磊 夏伟 +4 位作者 朱剑峰 魏伟 谢律 孔媛媛 张育梅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0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探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 目的探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进行治疗,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底病变总有效率以治愈及黄斑水肿厚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2组患者的视力、眼底病变总有效率以及黄斑水肿厚度均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7.62%和73.81%,观察组患者的眼底病变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62%和80.95%,观察组患者的黄斑水肿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病变总有效率,降低黄斑水肿厚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密蒙花方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林芮 杨桢 +1 位作者 许立帅 杨小丽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估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填写NEI-VFQ-25量表,通过IBM SPSS23版本统计,用配对样本... 目的:评估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填写NEI-VFQ-25量表,通过IBM SPSS23版本统计,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前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44±0.12,激光光凝术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18,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NEI-VFQ-25综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辑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本文分析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大足区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PDR患者86例(86眼),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3例。手术组... 本文分析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大足区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PDR患者86例(86眼),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3例。手术组采用Carl Zeiss Meditec AG激光治疗仪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引导下行PRP治疗,联合组则术前72 h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1 mL,再行PRP治疗。采用ETDRS视力表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个月的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FFA检查眼底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个月,两组视力、CMT较术前均有变化,且联合组视力较手术组明显提高,CMT较手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率均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视网膜脱离、眼高压及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手术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PRP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DR,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促进已形成的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消退,延缓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改善视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康柏西普 视功能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FAZ特征指标和脉络膜血流量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璐 岳钟 宋森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特征指标、脉络膜血流量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DR患者72例(124眼)据DR分级标准分为增生型组[30例(45眼)]和非增生型组[42例(79眼)],分别于术前、术...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特征指标、脉络膜血流量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DR患者72例(124眼)据DR分级标准分为增生型组[30例(45眼)]和非增生型组[42例(7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球后血管血流状态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DR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脉络膜血流量指标[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采用美国Bayspe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FAZ特征指标(FAZ面积、FAZ形态指数及FAZ周长)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值。结果DR患者术后6个月BCVA、FAZ形态指数、PSV及EDV分别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RI、CMT分别低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增生型组、增生型组术后6个月的BCVA高于术前,其中非增生型组术后6个月的BCVA、FAZ形态指数高于术前、术后1个月与增生型组(P<0.05);非增生型组DR患者术后6个月PSV、EDV分别高于增生型组,RI、CMT分别低于增生型组(P<0.05)。结论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DR患者术后6个月BCVA、FAZ形态指数增高,脉络膜血流量改善,CMT降低,但FAZ面积和周长无明显变化;与增生型相比,非增生型DR患者术后6个月的BCVA、FAZ形态指数、脉络膜血流量及CMT的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中心凹无血管区 脉络膜血流量 黄斑中心凹厚度 舒张末期血流速
下载PDF
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配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6
20
作者 樊林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配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41例DR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芪明组(n=47)、羟苯磺酸钙组(n=47)、联合组(n=47)。3组均予以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芪明组...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配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41例DR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芪明组(n=47)、羟苯磺酸钙组(n=47)、联合组(n=47)。3组均予以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芪明组予以芪明颗粒治疗,羟苯磺酸钙组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联合组予以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3组视力改善效果、治疗前后视力、眼底情况(渗出及出血灶面积、微血管瘤数)。结果联合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较芪明组、羟苯磺酸钙组高(P <0. 05);治疗后芪明组、羟苯磺酸钙组视力较联合组差(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渗出及出血灶面积小于芪明组、羟苯磺酸钙组,微血管瘤数少于芪明组、羟苯磺酸钙组(P <0. 05)。结论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配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视网膜渗出、出血及微血管瘤,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芪明颗粒 羟苯磺酸钙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