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1
作者 赖建海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 对比全身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诊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全身治疗组(40例)和局部治疗组(45... 目的 对比全身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诊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全身治疗组(40例)和局部治疗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全身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全身亚低温治疗,局部治疗组接受脑部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患者免疫功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1天、第3天2组患者CD3^(+)、CD4^(+)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第7天,全身治疗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局部治疗组(P<0.05),NSE水平低于局部治疗组(P<0.05)。进一步重复测量分析提示,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说明不同组别CD3^(+)、CD4^(+)及NSE水平变化趋势不同。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及颅脑损伤程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局部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免疫功能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与Bcl-2、Bax表达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孙茂军 董瑞国 +3 位作者 袁宝强 耿德勤 沈霞 曾因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 研究 Bcl- 2、Bax及海马锥体细胞形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全身亚低温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进行 Bcl-2、Bax免疫组织化学及 H- E染色... 目的 研究 Bcl- 2、Bax及海马锥体细胞形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全身亚低温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进行 Bcl-2、Bax免疫组织化学及 H- E染色。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 ,全身亚低温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减少 (P<0 .0 1) ;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峰值增高 ,持续时间延长 ;Bax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峰值减低 ,持续时间缩短。结论  33℃全身亚低温并持续 4 h,对缺血性锥体细胞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增强 Bcl- 2蛋白的表达 ,延长其表达持续时间 ,而减弱 Bax表达 ,同时缩短其表达持续时间 ,可能是亚低温保护缺血性脑组织损害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脑保护 Bcl-2 BAX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红兵 童萼塘 +1 位作者 孙圣刚 郭云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 -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 3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 -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 3mRNA的表达。结果  (1)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 ,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 ,至 2 4小时达高峰 ,2天后开始下降 ,14天时仍高于假手术组 ;(2 )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 ,凋亡神经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 ,数量相对较少 ,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 ,同一时间点相比较 ,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 ;(3)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 2小时后 ,神经细胞Caspase - 3mRNA开始表达 ,并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2 4小时达高峰 ,2天后逐渐下降 ,至 14天略高于假手术组 ;(4 )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 ,神经细胞Caspase - 3mRNA的表达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 ,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 ,同一时间点相比较 ,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后 ,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 ,Caspase - 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亚低温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亚低温可能通过Caspase - 3mRNA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神经细胞凋亡 CASPASE-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针对早产儿窒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彤 王丽娟 +1 位作者 付洪涛 郝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常规+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治疗B组30例,常规+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入院时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矫正胎龄达40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达40周后治疗A组第14天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第3天(P<0.05),第3天和第14天,3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48 h、72 h,治疗A组及治疗B组患儿血清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72 h,治疗A组高于治疗B组(P>0.05)。结论:经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的患儿脑损伤最轻,恢复最快,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低温疗法 全身亚低温疗法 早产儿 窒息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旭 刘彩云 +3 位作者 孙贵亮 时飞 王明山 张高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组),每组20只。四组大鼠在监测脑温及直肠温度下进行操作。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血流灌注;T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将75%乙醇直接均匀泼洒到全身皮肤降温;H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于左侧颈内动脉以80 ml·kg^(-1)·h^(-1)的速度注入4℃生理盐水。记录T组和H组大鼠的降温时间(脑温降至33℃的时间)、脑达到亚低温时肛温及脑亚低温维持时间。记录再灌注后24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完成mNSS后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H组达到脑亚低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S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完整且轮廓清晰;IR组见大量细胞水肿,细胞核不规则浓缩;T组细胞水肿减轻;H组细胞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透射电镜下S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圆状或杆状,双层膜结构完整,无肿胀和空泡变性;IR组线粒体肿胀变圆,部分可见嵴断裂和空泡化现象;T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减轻;H组线粒体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结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均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经颈动脉灌注低温生理盐水实现选择性脑亚低温降温速度快,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选择性脑低温 缺血-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刚 冯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目的对比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51.1%... 目的对比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植物生存率4.4%低于对照组的19.0%,死亡率2.2%低于对照组的9.5%,治疗3 d、7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温降低恢复正常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均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而全身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局部亚低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全身亚低温 局部低温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ARDS患者早期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文杰 叶转仪 +1 位作者 蔡金亮 庞荣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0例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0例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措施+全身亚低温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氧输送(D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氧摄取率(O_2ER)、氧消耗(VO_2)等氧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的FiO_2、FSV、PEEP、Pplat等机械通气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氧代谢水平,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干预 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新生儿全身亚低温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小红 万兴丽 《西南军医》 201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住院9-21d,平均14d,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做好各系统的监测及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可预防或减...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住院9-21d,平均14d,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做好各系统的监测及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可预防或减少亚低温治疗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全身亚低温 护理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郑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142-142,共1页
脑死亡患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40%左右,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患病数急剧增加。我院对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帮助老年患者恢复了神经功能,... 脑死亡患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40%左右,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患病数急剧增加。我院对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帮助老年患者恢复了神经功能,改善了生存质量。1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03—2013-05我院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35例患者(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 老年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翱搏 李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6-40,共5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病死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全身亚低温疗法 护理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伟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治疗情况,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低温组,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率、呼吸及收缩压变化情况,治疗后...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治疗情况,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低温组,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率、呼吸及收缩压变化情况,治疗后患儿肝、肾、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及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低温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均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优于低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Cr、PT及TT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BUN、Cr、PT及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吮奶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NBNA测评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监护下采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新生儿 窒息 疗效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彦存 孙海英 +1 位作者 李洋 梁丽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3-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HIE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和亚低温组24例。常规组接受维持血压、酸碱平衡及控制惊厥、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HIE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和亚低温组24例。常规组接受维持血压、酸碱平衡及控制惊厥、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72h两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最高电压、最低电压均高于治疗前,且亚低温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d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亚低温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内环境紊乱、心律失常、低血压、抽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中、重度HIE患儿伤残风险,保护患儿脑功能,改善神经运动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 脑/治疗 脑电描记术 神经行为学表现 新生儿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虎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缩小患者脑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有利于恢复患者脑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水平,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治疗 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身亚低温治疗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积茹 曹立杰 朱晓莉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身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大庆龙南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低温组在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身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大庆龙南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低温组在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0±0.5)℃左右,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2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通过比较2组患儿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来评价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儿在低温治疗过程中,心率偏慢,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钠、血钙、血糖、血气等指标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未出现皮肤硬肿、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抽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全身亚低温 新生儿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柏源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580-158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亚低温的临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 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亚低温的临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0~12 h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并维持新生儿的肛温在33.5~34.5℃,持续时间为72 h;维持对照组新生儿肛温在36.5~37.5℃,同时给予两组新生儿相同的其余治疗手段。最后采用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等方式对两组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新生儿的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亚低温有着显著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全身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5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了解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在2008~2010年收治的发病24h内入院的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例患者。治疗组给予亚低温33~35℃的低温处理,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了解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在2008~2010年收治的发病24h内入院的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例患者。治疗组给予亚低温33~35℃的低温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结合物理降温的方法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心律等为指标评定患者10d后的治疗情况,以两组患者中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为指标评定患者1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身性的亚低温处理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效果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身亚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红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1期5827-582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全身亚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收治的50例完成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后预后不良的HIE患儿临床资料,设为预后不良组,纳入...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全身亚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收治的50例完成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后预后不良的HIE患儿临床资料,设为预后不良组,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完成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后预后良好的HIE患儿,设为预后良好组。分析HIE患儿全身亚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出生后至全身亚低温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治疗前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至全身亚低温治疗时间较长、治疗前血清S100B及TNF-α过表达是HIE患儿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出生至全身亚低温治疗时间较长、治疗前血清S100B及TNF-α过表达是HIE患儿全身亚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全身亚低温疗法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兰菊 黄俊姿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开展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开展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神经行为、并发症、发育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最低电压、最高电压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价、被动肌张力等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参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社会适应等发育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振幅整合脑电图、发育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行为 振幅整合脑电图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海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2期1689-1690,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8月我院行常规护理的新生儿HIE患儿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予以循证护理的新生儿HIE患儿30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神...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8月我院行常规护理的新生儿HIE患儿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予以循证护理的新生儿HIE患儿30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神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2周后神经评分高于对照组,自行吮吸足量配方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HIE患儿,在全身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神经功能,缩短自行吮吸足量配方奶时间,利于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循证护理 全身亚低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