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张娆娆 郭科航 +10 位作者 卜克 王璐 徐瑞华 王明珠 丁一芮 段文文 刘贤良 翟萌萌 张强 郑亚绘 秦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非老年aSAH患者中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CRP、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S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CRP、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与SⅡ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9.9%、60.0%、0.874和95.8%、63.3%、0.881,二者联合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2.9%、95.0%、0.911。结论升高的CRP与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老年 C反应蛋白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下载PDF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和军辉 万大国 +1 位作者 董静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76-2981,共6页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SI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根据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FCA)诊断标准分为非TCFA组(112例)和TCFA组(106例)。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PIV、SII诊断TCF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PIV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IV组(PIV<337.86,79例)和高PIV组(PIV≥337.86,139例),同时基于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75.63,74例)和高SII组(SII≥775.63,144例)。结果TCFA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泛PIV、SII、C反应蛋白(CRP)、有吸烟史比例、术前收缩压高于非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V(OR=1.015,95%CI=1.010~1.020,P<0.001)、SII(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为发生TCF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IV、SII诊断TCFA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25~0.845,P<0.001)、0.707(95%CI=0.639~0.776,P<0.001)。高PIV组巨噬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SII组(P<0.05)。高PIV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PIV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SII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SII组(P<0.05)。结论高水平PIV、SII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相关。PIV、SII水平在评估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易损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免疫炎症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幕上脑出血急性期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陈冉冉 张亚丽 +3 位作者 赵淑敏 张晶晶 安翼 白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 论证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出血(ICH)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幕上ICH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mRS 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及SII指数四... 目的 论证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出血(ICH)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幕上ICH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mRS 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及SII指数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间基线资料和SII指数差异,并进一步分析SII指数升高与NIHSS评分、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具有更大的SII指数,更大的出血量,更高的破入脑室比例,以及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依据SII指数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后发现:SII指数≥1.58患者较SII指数≤0.53患者具有更高的NIHSS评分;更大的出血量,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II指数与幕上ICH患者急性期预后相关,调控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IC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下载PDF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4
作者 李玉波 梁俐 +2 位作者 吴小娟 田倩 华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2017年我院的宫颈癌患者143例,收集完整病历并随访至2023年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 目的:探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2017年我院的宫颈癌患者143例,收集完整病历并随访至2023年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1%和66.43%。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mGPS、SII、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和C反应蛋白(CRP)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867、0.875、0.885、0.835和0.69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分、34.65 g/L、1.38×10^(9)/L、5.55×10^(9)/L、7.25 mg/L和475×10^(9)/L。Cox回归分析显示:mGPS、SII和FIGO分期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HR分别为2.484(GPS=1)、7.096(mGPS=2)、0.121、9.507(FIGO为Ⅲ期)和23.715(FIGO为Ⅳ期)(P<0.05)。结论:mGPS、SII和FIGO分期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宫颈癌 预后 KAPLAN-MEIER法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小宇 张丽晖 +4 位作者 王静 秦俊楠 王越 王笛琨 张皓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66-1269,共4页
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同时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炎症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及相关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同时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炎症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及相关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的可靠标志。本研究就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子的研究概况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炎症生物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柴豆豆 王晓苗 邢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9例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9例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连续变量预测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并发脓毒症的最佳界值,转化为二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校准曲线和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准确性,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9例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其中发生脓毒症者96例(16.30%)。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ac、PCT、SII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ac、SII为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826(95%CI:0.780~0.872),校准曲线趋于理想曲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的阈值在0.10~0.78之间时,该模型有临床获益优势。结论:基于SII构建的预测低中危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及时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社区获得性肺炎 脓毒症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对首发心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郑梦奕 毛家亮 +3 位作者 邹治国 张瑞雷 张厚 李世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305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相关事件分为MACEs组(n=203)与非MACEs组(n=102)。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及SSS-CN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评价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的最佳cut-off值。结果·共有203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其中179例(88.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6例(7.9%)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例(2.0%)患者发生休克,2例(1.0%)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2例(1.0%)患者死亡。与非MACE组相比,MACEs组SII及SSS-CN评分显著升高(1925.86 vs 934.23,38.57 vs 23.3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SII≥952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64.0%,特异度达62.7%(AUC 0.675,95%CI 0.612~0.737);SSS-CN≥28.5分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80.7%,特异度达77.5%(AUC 0.840,95%CI 0.794~0.886);联合SS后,三者对MACE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 0.898,95%CI 0.862~0.933)。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入院SII及SSS-CN分值为此类患者行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首发AMI患者PCI术后SII变化,或对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SSS-CN评分能帮助识别院内MACE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躯体化症状评分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分析
8
作者 冯婷婷 夏欢 +2 位作者 王子豪 张明洋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PD住院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发生症状... 目的研究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PD住院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发生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分为有运动并发症组和无运动并发症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血常规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采用美国贝克曼尔特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两组A-白蛋白及α1、α2、β、γ免疫球蛋白。结果与无运动并发症组比较,有运动并发症组NLR、SII和γ-球蛋白升高,A-白蛋白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A-白蛋白、γ-球蛋白、H-Y分期是PD运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A-白蛋白、γ-球蛋白和H-Y分期对预测PD运动并发症的AUC值分别为0.752、0.643、0.704、0.746,95%CI分别为0.683~0.822、0.549~0.737、0.619~0.788、0.670~0.823。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58,95%CI为0.796~0.920。结论高水平的SII及γ-球蛋白、H-Y分期和较低的A-白蛋白可增加PD发生运动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γ免疫球蛋白 运动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的预测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郝思佳 翟志远 +5 位作者 桑雪莲 陈成 卢军 王国庆 曹向阳 郑金龙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抑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临床学院收治的PD患者146例为PD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60例为对照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抑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临床学院收治的PD患者146例为PD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60例为对照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将PD组患者分为PD不伴抑郁组(n=77)、PD轻度抑郁组(n=51)、PD中重度抑郁组(n=18)。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D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SII高于对照组(P<0.05)。PD不伴抑郁组、PD轻度抑郁组、PD中重度抑郁组3组间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病程、SII、H-Y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SII和UPDRSⅢ评分是P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SII及UPDRSⅢ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SII诊断PD患者发生抑郁的AUC为0.894(95%CI:0.845~0.943,P<0.05),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一致性和适用性。结论 基于SII及UPDRSⅢ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D患者伴发抑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炎症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免疫炎症性疾病评价意义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麦铭燕 杨发奋 古贤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外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综合指标,简单易取且成本效益较低。最新研究表明,SII升高往往提示疾病预后不良,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平衡状态。SII在许多疾病的...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外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综合指标,简单易取且成本效益较低。最新研究表明,SII升高往往提示疾病预后不良,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平衡状态。SII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急性胰腺炎(AP)、脑出血(IC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肿瘤疾病等,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将SII对免疫炎症性疾病评价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免疫炎症性疾病 肿瘤疾病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于琳 姚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42-1444,共3页
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高血压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已经被用来研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阐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并对... 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高血压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已经被用来研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阐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并对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性别、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炎症 免疫 血压变异性 靶器官损害 综述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廖桀 杨新萍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共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前血常规结果得到基线SII值。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通过ROC曲线确定基线SII预测乳腺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截断值,比较低SII组与高SII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共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前血常规结果得到基线SII值。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通过ROC曲线确定基线SII预测乳腺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截断值,比较低SII组与高SII组之间的病理特征,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SII为385.25×10~9/L[(320.79,518.24)×10~9/L],复发/死亡者SII明显高于未复发/死亡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9.24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SII预测乳腺癌患者PFS的AUC为0.728(95%CI:0.614~0.834),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64,最佳截断值为437.15×10~9/L。SII与乳腺癌的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ER、PR、HER2、分子分型、远处转移无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SII。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SII与其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提示SII与乳腺癌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简便安全、经济实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病理特征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悦 韩晓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4-0188,共5页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多伦多临床评分。依据TCSS评分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不合并DPN组(TCSS评分≤5分,n=58)和2型糖尿病合并DPN组(TCSS评分>5分,n=57)。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SII在T2DM中表达情况与DPN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DPN组的SII水平高于T2DM不合并DPN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II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证实SII对DP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95% CI)=0.854(0.776~0.913) ,P<0.001],最佳截断值为426.95,其对应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69%。结论 SII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SII升高对DPN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列线图对黏液表皮样癌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14
作者 李晓娜 宗颖睿 +2 位作者 张彦喜 候珍珍 卢丽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黏液表皮样癌(MEC)患者手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SII进行受试者...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黏液表皮样癌(MEC)患者手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SI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得到最佳截断值,由此将患者SII指数分为高低2组,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价该模型,并验证一致性。结果:生存分析显示,高SII组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短于低SII组(P<0.001)。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中,高SII(HR=2.179,95%CI:1.072~4.426,P=0.031)、肿瘤低分化(HR=6.894,95%CI:2.770~17.158,P<0.001)、颈淋巴结转移(HR=2.091,95%CI:1.034~4.230,P=0.040)为预后因子,与低RFS有关。结论:MEC患者术前SII越低,预后越好,基于SII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ME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生存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预后营养指数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临床价值研究
15
作者 董旭 秦阳华 +4 位作者 陈怡 许明晓 葛玲玲 徐圣 廖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在过去8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308例,常规检测和治疗,计算PNI和SII。应用二元多... 目的探讨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在过去8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308例,常规检测和治疗,计算PNI和SII。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经过1~3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192例(62.3%),死亡116例(37.7%);两组性别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死亡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生存患者(P<0.05);死亡组PT或INR和血清TBIL水平显著长于或大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腹水、感染、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大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MELD评分和SII评分显著大于生存组(P<0.05),而PNI评分显著小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PLT计数、血清TBIL水平、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PNI和SII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PNI=37.77和SII=508.55为截断点,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和81.2%,和30.2%和88.0%。结论了解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早期作出临床决策,PNI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SII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营养指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的列线图模型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探讨
16
作者 石萍 曹丽 吕德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个性化预测AKI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个性化预测AKI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行OLT手术的终末期肝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人根据OLT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事件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7例OLT手术病人,其中101例病人术后7 d内发生了AKI,发生率为42.6%。AKI组病人的术前伴随的肝昏迷比例[22.8%(23/101)比9.6%(13/136)]、APACHEⅡ评分、手术时间[(7.7±1.8)h比(7.0±1.6)h]、术中出血量[(3002±1606)mL]比(2525±1383)mL]、红细胞输注量、术前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74±0.26比1.63±0.23)、肌酐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725±458比553±355)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41.4±5.3比45.0±6.1)则显著低于非AKI组病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NI[OR 95%CI:2.63(1.67,3.87),P=0.005]、SII[OR 95%CI:2.65(1.18,4.41),P=0.011]、INR[OR 95%CI:1.73(1.02,3.01),P=0.017]、出血量[OR 95%CI:2.26(1.16,4.33),P=0.014]、肝昏迷[OR 95%CI:2.51(1.19,5.21),P=0.015]是术后7 d发生AKI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对于肝移植病人术后AKI发生预测价值较好,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5,0.81)]。结论基于SII、PNI等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可有效预测OLT病人术后AKI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移植受体 急性肾损伤 列线图 预后营养指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石倩筠 严芝强 +3 位作者 聂微 王杨 何水 杨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DLBCL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结外累...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DLBCL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结外累及个数等资料;抽取患者空腹血,采用库尔特原理检测血清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NEA)及淋巴细胞(LYM)数,并根据PLT、NEA及LYM计算SⅡ,采用免疫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患者SⅡ的截断值,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SⅡ组和低SⅡ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随访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算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采用R-studio构建以SⅡ为主的DLBCL老年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SⅡ临界值为582.6,DLBCL老年患者分为高SⅡ组(SⅡ≥582.6,n=57)和低SⅡ组(SⅡ<582.6,n=34),2组患者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95%CI为0.535~0.766(P=0.015);生存曲线显示,低SⅡ组DLBCL老年患者OS及PFS均高于高SⅡ组;高SⅡ是影响DLBCL老年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DLBCL老年患者以SⅡ为主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Ⅱ水平与DLBCL老年患者的预后相关,高SⅡ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预后 列线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平胜 王彦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计算全身免疫炎性指数(SII),调查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计算全身免疫炎性指数(SII),调查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60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计数(4.62±0.58)×10^(9)/L,淋巴细胞计数(1.68±0.21)×10^(9)/L,血小板计数(266.05±10.38)×10^(9)/L,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为695.09。SII高值组的病理分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II高值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等与SII低值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都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胃癌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相比病理学检查,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一种更加方便、敏感预测胃癌患者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上尿路结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杰 李杜渐 +1 位作者 李权 李尧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SII)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性的预测价值,并建立术前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329例病人的...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SII)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性的预测价值,并建立术前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3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分为脓毒血症组及非脓毒血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尿脓毒血症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相关临床指标的临界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其诊断效能。最后基于风险模型筛选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计算C-index,通过校准曲线评估其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19例(5.8%)病人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407,P=0.014),手术时间(OR=1.029,P=0.039),结石直径(OR=6.311,P=0.041),SII(OR=1.005,P<0.001),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阳性(OR=2.056,P=0.034)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血肌酐、术前尿培养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提示,SII的AUC为0.908,高于其他全身炎症指标。结论术前SII可以作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全身炎症指标,其预测价值优于其他传统指标。纳入性别、结石直径、手术时间、SII和qSOFA评分的列线图模型可提高术后尿脓毒血症早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尿脓毒血症 输尿管软镜碎石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李延民 冯艳 +1 位作者 魏燕云 王献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行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行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43)和预后不良组(n=3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RI、SII、CONUT评分及三者联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情况、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SBP)、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RI、SII、CONU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率、中性粒细胞计数、TRI、SII、CONUT评分是A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RI、SII、CONUT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分别为61.5%、76.9%、66.7%、84.6%,特异度分别为72.7%、90.9%、85.3%、92.3%。结论:A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受较多因素影响,可将TRI、SII、CONUT评分联合检测作为预测A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