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学参数的研究
1
作者 徐纯鑫 金晟 +5 位作者 陈岑 陆洋阳 翟歆昳 沈敏 任婕 程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评价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学参数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试验组),按照相同年龄、相同GMFCS分级,同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目的: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评价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学参数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试验组),按照相同年龄、相同GMFCS分级,同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对照组)进行1∶1配对,如果配对过程中有多名患儿符合配对条件,则选用简单随机法确定配对对象,总计36例样本。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所有患儿每周均接受3次常规康复训练,包括PT、OT、ST、中医传统康复等,以及每天至少60min的居家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每周3次,每次25min,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前后,采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两组患儿步行时空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摆动相%)及下肢各关节支撑相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儿童进行物理治疗评定及66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GMFM-66),评估脑瘫患儿整体功能情况,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物理治疗评定(伸膝—踝背屈角度、腘角角度、Ely试验、Thomas试验)、步行时空参数(步长、步宽)、运动学参数(支撑相时髋关节屈曲角度、支撑相时踝关节跖屈角度)及GMFM-66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组治疗后物理治疗评定(伸膝—踝背屈角度、腘角角度、Ely试验、Thomas试验)、步行时空参数(步长、步宽)、运动学参数(支撑相时踝关节跖屈角度、支撑相时髋关节屈曲角度)及GMFM-66分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全身垂直律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缓解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状态,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运动模式,改善其步长、步宽,改善髋、踝步行时运动学参数以及整体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全身律动 三维运动解析 运动学参数
下载PDF
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树敏 陈明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8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针刺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UPDRS评分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全身垂直律动 帕金森病 UPDRS评分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
下载PDF
全身垂直律动治疗骨质疏松症引发的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单园菲 周鹏 +2 位作者 薛斌 胡健康 顾文钦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骨质疏松症引发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及体检的52~60岁骨质疏松症引发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骨质疏松症引发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及体检的52~60岁骨质疏松症引发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核心肌力训练,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而干预组则给予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治疗15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估法(VAS)、RM功能障碍问卷表(RMDQ)、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观察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RMDQ和OD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下腰痛及腰背部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下腰痛 全身垂直律动 核心肌力训练
下载PDF
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磊 李珉星 +1 位作者 缪兆彬 陈松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探析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各30例... 目的探析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和物理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治疗,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治疗与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观察治疗4周后3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情况[下肢运动能力评分、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运动评价、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结果治疗4周后,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镜像疗法组(P<0.05);下肢运动能力总分、FMA运动评价、MBI指数明显优于镜像组和对照组(P<0.05);平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指标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治疗结合全身律动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多项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镜像疗法 全身垂直律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磊 张雨帆 +1 位作者 李珉星 陈松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疗法和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小...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疗法和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小续命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下肢功能指标、平衡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能力总分、FMA评分、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衡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小续命汤加减 镜像疗法 全身垂直律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玲 赵祥虎 张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功能障碍调查(RMDQ)进行评估,8周后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试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的VAS、RM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全身垂直律动 威伐光 药物治疗 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调查
原文传递
垂直律动训练联合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江海 康有存 +1 位作者 刘发金 王翠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5期81-84,88,共5页
目的探究垂直律动训练联合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存在下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 目的探究垂直律动训练联合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存在下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n=20)进行全身垂直律动训练,研究组(n=20)进行全身垂直律动联合PROKIN平衡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BBS、FMA-LE、MBI评分分别为(42.25±5.82)分、(26.95±3.46)分、(80.45±6.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30±6.41)分、(17.15±1.93)分、(62.75±8.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为(3.70±0.92)级,高于对照组的(2.65±0.67)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训练联合PROKIN平衡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垂直律动 平衡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