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金属间化合物微焊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施权
张志杰
+3 位作者
高幸
魏红
周旭
耿遥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9-1143,共15页
基于微凸点和硅通孔的3D封装是一种通过多层芯片垂直互连堆叠,将芯片技术与封装技术进行结合的新技术,满足了电子产品微型化、高性能的发展需求,是实现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微系统的核心互连技术。3D封装技术对互连焊点有一个特殊的要求,...
基于微凸点和硅通孔的3D封装是一种通过多层芯片垂直互连堆叠,将芯片技术与封装技术进行结合的新技术,满足了电子产品微型化、高性能的发展需求,是实现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微系统的核心互连技术。3D封装技术对互连焊点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在向上堆叠芯片时,低级封装的焊点不应被重新熔化。低温下制备全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微焊点为实现叠层芯片互连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近年来全IMC微焊点的制备工艺和基本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揭示Cu-Sn系统界面反应的扩散机制及IMC生长动力学规律;对比不同键合参数下全IMC微焊点的服役可靠性。最后,指出各种全IMC微焊点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间化合物
微焊点
瞬态液相键合
温度梯度键合
电流驱动键合
超声辅助瞬时液相键合
瞬态液相烧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率器件封装用Cu-Sn全IMC接头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虎安
贾强
+3 位作者
王乙舒
籍晓亮
邹贵生
郭福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服役环境越来越恶劣,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凭借其优异的高温性能成为行业应用主流。但目前尚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低成本、耐高温的互连材料,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Cu-Sn全金属间化合物(IMC)因其成...
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服役环境越来越恶劣,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凭借其优异的高温性能成为行业应用主流。但目前尚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低成本、耐高温的互连材料,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Cu-Sn全金属间化合物(IMC)因其成本低、导电性好且满足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的特点被认为是理想的SiC芯片互连材料之一。针对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对国内外近年来Cu-Sn全IMC接头的制备方法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讨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器件封装
全金属间化合物
制备工艺
可靠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率互连全IMC焊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聪
甘贵生
+7 位作者
江兆琪
黄天
马鹏
陈仕琦
许乾柱
包成利
程大勇
吴懿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76-2896,共21页
全金属间化合物焊点具有“低温制备,高温服役”技术优势,成为最可能替代用于高温环境的高铅焊料、Au基焊料等连接材料。本文概述了低温烧结、固液互扩散键合技术、瞬态液相连接等方法制备全金属间化合物(IMC)焊点的特点,综述了Cu/Sn、Cu...
全金属间化合物焊点具有“低温制备,高温服役”技术优势,成为最可能替代用于高温环境的高铅焊料、Au基焊料等连接材料。本文概述了低温烧结、固液互扩散键合技术、瞬态液相连接等方法制备全金属间化合物(IMC)焊点的特点,综述了Cu/Sn、Cu/In、Sn/Ag、Sn/Ni等体系制备全IMC焊点的研究进展,指出键合时间太长、相变会产生孔洞等缺陷是制约IMC生产应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结合Cu-Cu接头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在焊料体系方面开发更多基于Sn基、Cu基、Sn-Cu基二元或三元焊料体系,更多地关注焊料的状态、尺寸、制备方法;在制备方法方面,把母材和焊料构造为一个冷热微循环,对焊料进行如飞秒激光、局部激光、感应加热等瞬态、局部高功率加热,同时对母材进行高功率制冷,适当辅助振动和压力能增加碰撞扩散几率和缩短扩散距离,就能快速获得单一高可靠性全IMC焊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焊料
制备方法
焊料体系
冷热微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金属间化合物微焊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施权
张志杰
高幸
魏红
周旭
耿遥祥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9-1143,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107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80987)。
文摘
基于微凸点和硅通孔的3D封装是一种通过多层芯片垂直互连堆叠,将芯片技术与封装技术进行结合的新技术,满足了电子产品微型化、高性能的发展需求,是实现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微系统的核心互连技术。3D封装技术对互连焊点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在向上堆叠芯片时,低级封装的焊点不应被重新熔化。低温下制备全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微焊点为实现叠层芯片互连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近年来全IMC微焊点的制备工艺和基本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揭示Cu-Sn系统界面反应的扩散机制及IMC生长动力学规律;对比不同键合参数下全IMC微焊点的服役可靠性。最后,指出各种全IMC微焊点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全金属间化合物
微焊点
瞬态液相键合
温度梯度键合
电流驱动键合
超声辅助瞬时液相键合
瞬态液相烧结
Keywords
ful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icro-joints
transient liquid phase
thermal gradient bonding
current driven bonding
ultrasonic-assisted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transient liquid-phase sintering
分类号
TG425.1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率器件封装用Cu-Sn全IMC接头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虎安
贾强
王乙舒
籍晓亮
邹贵生
郭福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B2023NSCQ-MSX018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L233038)。
文摘
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服役环境越来越恶劣,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凭借其优异的高温性能成为行业应用主流。但目前尚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低成本、耐高温的互连材料,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Cu-Sn全金属间化合物(IMC)因其成本低、导电性好且满足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的特点被认为是理想的SiC芯片互连材料之一。针对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对国内外近年来Cu-Sn全IMC接头的制备方法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讨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功率器件封装
全金属间化合物
制备工艺
可靠性
Keywords
Power device packaging
full 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
preparation process
reliability
分类号
TM241.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率互连全IMC焊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聪
甘贵生
江兆琪
黄天
马鹏
陈仕琦
许乾柱
包成利
程大勇
吴懿平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特种焊接材料与技术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76-2896,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74013,6177406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20jcyj-msxmX0819)
+2 种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重点项目(KJZD-K202101101)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资助项目(CXQT20023)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clgycx20201001,clgycx20201002)。
文摘
全金属间化合物焊点具有“低温制备,高温服役”技术优势,成为最可能替代用于高温环境的高铅焊料、Au基焊料等连接材料。本文概述了低温烧结、固液互扩散键合技术、瞬态液相连接等方法制备全金属间化合物(IMC)焊点的特点,综述了Cu/Sn、Cu/In、Sn/Ag、Sn/Ni等体系制备全IMC焊点的研究进展,指出键合时间太长、相变会产生孔洞等缺陷是制约IMC生产应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结合Cu-Cu接头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在焊料体系方面开发更多基于Sn基、Cu基、Sn-Cu基二元或三元焊料体系,更多地关注焊料的状态、尺寸、制备方法;在制备方法方面,把母材和焊料构造为一个冷热微循环,对焊料进行如飞秒激光、局部激光、感应加热等瞬态、局部高功率加热,同时对母材进行高功率制冷,适当辅助振动和压力能增加碰撞扩散几率和缩短扩散距离,就能快速获得单一高可靠性全IMC焊点。
关键词
全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焊料
制备方法
焊料体系
冷热微循环
Keywords
ful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high temperature solder
preparation method
solder systems
cold and hot microcirculation
分类号
TG425.1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金属间化合物微焊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进展
施权
张志杰
高幸
魏红
周旭
耿遥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功率器件封装用Cu-Sn全IMC接头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进展
胡虎安
贾强
王乙舒
籍晓亮
邹贵生
郭福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功率互连全IMC焊点的研究进展
刘聪
甘贵生
江兆琪
黄天
马鹏
陈仕琦
许乾柱
包成利
程大勇
吴懿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