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发育迟缓幼儿情绪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1
作者 徐露露 杨红利 陈莲俊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全面发育迟缓幼儿的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率在2岁之前明显高于普通幼儿,并在5岁之前持续增加。以一名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全面发育迟缓幼儿为个案研究对象,基于功能评估,通过幼儿园日常活动开展嵌入式教学,使该幼儿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运... 全面发育迟缓幼儿的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率在2岁之前明显高于普通幼儿,并在5岁之前持续增加。以一名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全面发育迟缓幼儿为个案研究对象,基于功能评估,通过幼儿园日常活动开展嵌入式教学,使该幼儿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运动和生活活动四大板块中不断学习社交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为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评估 嵌入式教学 全面发育迟缓
下载PDF
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在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王雨 刘丽 +2 位作者 马小萍 李洋洋 杜田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59-963,共5页
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复杂,其中大约一半的病因为遗传因素,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拷贝数变异(NV)或基因突变等。对于检测此类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 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复杂,其中大约一半的病因为遗传因素,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拷贝数变异(NV)或基因突变等。对于检测此类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等,每种基因检测各有优缺点。因此,根据患儿的临床表型,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对于诊断此类疾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病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研究
3
作者 周刚 张晓斌 +4 位作者 曲行达 罗美芳 彭琼玲 马丽亚 赵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415)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心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警示行为6大能区的发育水平,并将获得的智龄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共13个指标的数据作为特征,应用5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计算各分类器对两组被试的分类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警示行为DQ同时在5个分类器中作为第一个特征被选中,且在使用警示行为DQ单个特征时,分类准确度达到78.90%;当警示行为DQ与警示行为智龄、大运动智龄和语言能力智龄协同作用时,最高分类准确度为86.71%。结论ML结合儿心量表能有效区分ASD和GDD儿童;警示行为DQ在ML中起重要作用,而与其他特征联合能提高分类的准确度,对临床高效、准确鉴别ASD和GDD儿童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机器学习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 儿童
下载PDF
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现状调查
4
作者 李佳 胡继红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7期3876-3879,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现状,分析影响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减轻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1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连带病耻感量表对患儿家属...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现状,分析影响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减轻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1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连带病耻感量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3.17±7.91)分,连带病耻感得分为(48.17±7.91)分;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与连带病耻感得分呈正相关(r=0.215,P<0.05);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t=2.715,P=0.003)、照顾患儿时长(t=3.390,P=0.001)、连带病耻感(t=4.363,P=0.001)是影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因素。结论: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患儿家属的社会疏离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患儿 社会疏离感
下载PDF
不明原因散发性全面发育迟缓儿童遗传因素预测表的制订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张峰 周笑涵 +2 位作者 黄金容 罗琼 龚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100,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散发性不明原因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的临床特征,制订该类患儿的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以助于筛选需要进一步进行遗传学检测的患儿,缩短病因学诊断流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就... 目的 通过分析散发性不明原因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的临床特征,制订该类患儿的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以助于筛选需要进一步进行遗传学检测的患儿,缩短病因学诊断流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就诊的散发性不明原因GDD患儿396例。依据基因测序结果将检测结果阳性的患儿归为阳性组(130例),检测结果阴性的患儿归为阴性组(26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25项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制订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量表预测患儿基因诊断阳性率的效能。结果 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父亲高龄生育、MRI提示结构畸形、癫痫、毛发异常、头围异常、颅骨外观异常、皮肤异常、眼外观异常或畸形、鼻梁外观异常或畸形、耳廓畸形或耳位异常、下颌畸形、牙齿异常、出生低张力、非智力因素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依据综合筛选,将19个条目归类至双亲因素、异常面容、器官畸形、非智力因素合并症、异常头颅MRI改变5个项目作为最终量表条目,制订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ROC曲线结果提示量表曲线下面积为0.707,最佳截断值为3分,敏感性为60.8%(95%CI:0.518,0.691),特异性为75.6%(95%CI:0.699,0.805)。结论 不明原因GDD儿童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可以根据临床特征预测不明原因GDD儿童基因检测结果的阳性概率,加快病因学诊断流程,为后续诊疗决策提供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遗传 量表 病因学诊断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心悦 吴星辰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语言认知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听觉统合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干...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语言认知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听觉统合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语言功能、适应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语言功能、适应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发育商(DQ)值、认知功能因子、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触觉功能不良、前庭失衡、本体感失调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发育迟缓患儿接受听觉统合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有助于提升语言功能,改善其适应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听觉统合训练 语言认知训练 语言功能
下载PDF
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生酮饮食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伟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生酮饮食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 目的探究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生酮饮食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生酮饮食干预,试验组采用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生酮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发育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适应性、精细运动、粗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以及总发育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IgA、IgG及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生酮饮食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儿的康复与生长发育,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 生酮饮食 全面发育迟缓患儿
下载PDF
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整体发育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艳 乌云塔娜 +2 位作者 项栋良 赵明月 袁一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7-873,共7页
背景目前,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起效较慢。目的观察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肌张力和整体发育水平的影响,旨在优化其... 背景目前,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起效较慢。目的观察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肌张力和整体发育水平的影响,旨在优化其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儿童康复部接受康复训练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每天进行1次治疗,每周连续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里菲斯儿童神经发育量表(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以及肌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两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张力改善情况上,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8例(26.7%)、无效13例(43.3%),临床总有效率为56.7%(17/30);观察组显效17例(56.7%)、有效9例(30.0%)、无效4例(13.3%),临床总有效率为86.7%(26/3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1)。结论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的实施能够提高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肌张力水平,并明显改善其发育迟缓状况,且其疗效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训练 全面发育迟缓 肌张力低下 儿童 康复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闵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与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GDD患儿80例作为GDD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GDD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GDD组再分为两亚组,49例接受个体化治疗(个... 目的探讨儿童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与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GDD患儿80例作为GDD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GDD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GDD组再分为两亚组,49例接受个体化治疗(个性化干预组);31例因各种原因未接受入院治疗,仅接受家庭干预(家庭干预组)。持续干预6个月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中文修订版评估发育情况,并计算总的发育商(DQ)。结果 GDD组发生妊娠期并发症、宫内发育迟缓、先兆流产、孕周<37 w、低出生体质量、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并发症、孕周<37 w、宫内发育迟缓、围生期窒息是G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个性化干预组干预后,GM、FM、AD、L、PS、DQ均高于家庭干预组(P<0.05)。结论母体妊娠期相关并发症、孕周<37 w、宫内发育迟缓、围生期窒息是G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个性化干预治疗GDD,可减轻患儿运动、语言、智力发育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妊娠期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个性化 疗效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疗效观察
10
作者 梁艳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疗效及对行为、认知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症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常规GDD儿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疗效及对行为、认知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症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常规GDD儿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觉统合训练,以30 d为1个训练周期,训练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ISC)的得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社会适应DQ、运动DQ、语言DQ、个人社交DQ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退缩、焦虑、抑郁、攻击行为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词汇、数字广度、图画填充、木块图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GDD儿童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行为问题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 听觉统合训练 疗效 行为 认知
下载PDF
GNB1基因突变所致全面发育迟缓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雪梅 邹卓 +6 位作者 张杨萍 郑楠 任坚 周易青 黄浩宇 尹树月 刘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报告1例GNB1基因突变所致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点。患儿,男,1岁5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面发育迟缓,格里菲斯(Griffiths)发育评估提示发育落后。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到患儿存在GNB1基因第6号外显子杂合错义变异c.224A>... 报告1例GNB1基因突变所致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点。患儿,男,1岁5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面发育迟缓,格里菲斯(Griffiths)发育评估提示发育落后。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到患儿存在GNB1基因第6号外显子杂合错义变异c.224A>G(p.Gln75Arg),父母该位点均未见异常,提示患儿为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测序结果一致。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2型(autosomal dominant mental retardation-42,MRD42)。治疗方法为继续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综合治疗,提高患儿的智力功能水平、社会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GNB1基因的新发突变为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且新型变异c.224A>G(p.Gln75Arg)扩大了GNB1基因的致病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B1 基因 全面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 新发 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6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功能倒退的头颅MRI特征及病因分析
12
作者 曹徐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189-190,共2页
目的:总结康复过程中出现功能倒退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头颅MRI特征。方法:我科诊治的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于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出现功能倒退,共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及头颅MRI资料。结果:6例患儿头颅MRI均提示异常。2例额叶... 目的:总结康复过程中出现功能倒退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头颅MRI特征。方法:我科诊治的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于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出现功能倒退,共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及头颅MRI资料。结果:6例患儿头颅MRI均提示异常。2例额叶白质区对称性高信号。1例见大脑萎缩,1例双侧颞顶枕叶皮层下及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信号,1例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1例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髓鞘异常。结论:头颅MRI在提示全面发育迟缓病因有很高的价值,可为患儿选择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功能倒退 头颅MRI
下载PDF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气质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伟燕 张荠月 +3 位作者 王承芯 苗春越 单玲 贾飞勇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4-48,58,共6页
目的分析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儿童的气质特点,为其教育干预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e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评价儿童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筛选出GDD及发育正常儿童。利用Carey儿... 目的分析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儿童的气质特点,为其教育干预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e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评价儿童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筛选出GDD及发育正常儿童。利用Carey儿童气质系列问卷(中文修订版)中1~3岁幼儿气质评估表(toddler temperament scale,TTS)和3~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BSQ)对117例GDD儿童(GGD组)和54例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气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GDD组与对照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2组气质维度适应性、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D组儿童精细动作和适应性DQ与气质维度反应强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运动DQ与气质维度反应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语言和个人社交DQ均与气质维度适应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注意分散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与发育正常儿童比较,GDD儿童的适应性较低,情绪较消极,坚持性较差,注意力不易分散。GDD儿童气质维度与智能发育各功能区DQ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GDD儿童实施教育干预时,应结合其气质特点,进行个体化干预,提高智能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气质 发育 学龄前 儿童
下载PDF
探究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庾红业 江蕙芸 +2 位作者 覃红霞 蒙晓梅 何巧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2期3176-3180,共5页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0~5岁全面发育迟缓儿童138例[男103例,女35例,年龄为(2.68±1.13)岁]和89例0~5岁正常儿童[男58例,女31例,年龄...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0~5岁全面发育迟缓儿童138例[男103例,女35例,年龄为(2.68±1.13)岁]和89例0~5岁正常儿童[男58例,女31例,年龄为(2.56±1.19)岁]进行研究分析,分别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各能区的发育商均低于正常儿童,语言能区落后最明显[(48.77±13.88)分比(92.97±6.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随着发育迟缓程度的不断增加,除大运动外的其他能区也表现为发育的异常。(3)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中,占比最多的是语言能区的发育迟缓[98.6%(136/138)]。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性和语言能区发育迟缓儿童的比例均增加。(4)语言能区与其他各能区均存在正相关性(r=0.636、0.206、0.378、0.676,均P<0.05)。结论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伴有多个能区的发育迟缓,语言能区和适应性能区占比较多,而大运动发育并不一定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早期干预 发育特征
下载PDF
“靳三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爱华 张利滨 +1 位作者 黄义平 李飞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治疗。...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采用Gesell量表对各组患儿进行适应性能力、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会交往5个方面评测,并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行MRI检查,观察大脑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各项发育指标均明显提高,大脑发育无异常例数显著增加,且治疗组的各项发育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全面发育迟缓 脑损伤 靳三针 综合康复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4例全面发育迟缓伴特征性脑电图异常患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瑞平 吴本泽 +2 位作者 刘志刚 董诗伟 黄小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9-12,共4页
目的 分析全面发育迟缓伴特征性脑电图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并经视频脑电图检查发现特征性脑电图异常的4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 目的 分析全面发育迟缓伴特征性脑电图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并经视频脑电图检查发现特征性脑电图异常的4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遗传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患儿首诊年龄为6~21个月,出生史、家族史均无明确异常.所有患儿均以“发育落后”为首诊原因,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可见各个能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3例皮肤色素减退,2例存在经常发笑、活动过度,均未见癫痫或热性惊厥.所有患儿脑电图均存在特征性表现,其中3例主要表现为前头部为著的节律性高-极高波幅δ波阵发或连续发放,伴后头部节律性棘慢波发放;1例主要表现为广泛性高波幅4~6 Hz θ活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检测结果发现3例为15q11-13母源片段缺失,1例存在15q11-13父源单亲二倍体,最后诊断为Angelman综合征.结论 Angelman综合征患儿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或容易被忽略,对于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即使没有抽搐表现,仍建议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Angelman综合征患儿脑电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指导进一步遗传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 特征性脑电图 ANGELMAN综合征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林 赵建设 +3 位作者 高在芬 马常友 董春华 张洪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1-546,共6页
目的 探讨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ID/GDD诊断标准且常规颅脑MRI正常的578例患儿及同年龄段375例正常儿童志愿者... 目的 探讨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ID/GDD诊断标准且常规颅脑MRI正常的578例患儿及同年龄段375例正常儿童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颅脑TSE-DWI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分析正常对照组儿童各脑区不同年龄亚组、各年龄亚组不同ID/GDD程度患儿各脑区ADC值差异,社会适应行为评分(ABAS-Ⅱ)对ID/GDD患儿各脑区ADC值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额颞叶白质、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小脑齿状核、视放射、丘脑、豆状核及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各年龄组ID/GDD患儿深、浅部白质,深部灰质核团及浅部灰质4岁~组ADC值随ID/GDD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深、浅部白质及深部灰质核团,各ID/GDD组ADC值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P<0.05)。ID/GDD患儿ADC值随ABAS-Ⅱ评分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ADC能反映常规颅脑MRI正常ID/GDD患儿各脑区细微结构变化,对社会适应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为ID/GDD患儿定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蒲元林 张永芳 +1 位作者 赵继华 于新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全面发育迟缓(GDD)的因素及预防。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GDD患儿1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儿童80例为对照组,分析GDD的危险因素。根据观... 目的分析儿童全面发育迟缓(GDD)的因素及预防。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GDD患儿1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儿童80例为对照组,分析GDD的危险因素。根据观察组患儿的不同治疗方案,将观察组分为个体化干预组98例和家庭干预组62例。持续干预6个月后,评估所有患儿的发育情况,计算总的发育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母亲分娩时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6、0.147,均P>0.05),观察组患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孕周<37周、围生期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宫内发育迟缓、先兆流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875、17.828、7.212、11.130、12.987、8.943、7.733,均P<0.05)。妊娠期并发症、宫内发育迟缓、围生期窒息和孕周<37周是导致G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后,个性化干预组大运动(GM)、精细运动(FM)、适应性(AD)、语言(L)、个人社交(PS)和发育商(D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4.388、-8.793、-8.953、-6.441、-5.390、-7.527,均P<0.05);家庭干预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69、-0.778、-0.822、-0.564、-0.402、-0.912,均P>0.05)。干预后,个性化干预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家庭干预组(t值分别为3.218、6.351、7.560、4.467、4.817、5.953,均P<0.05)。结论妊娠期并发症、宫内发育迟缓、围生期窒息和孕周<37周是导致G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进行个体化干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GDD患儿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独立危险因素 妊娠期并发症 宫内发育迟滞
下载PDF
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菲 周蓉珏 +1 位作者 周江会 黄庆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 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及语言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实验组进行言语功... 目的 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及语言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实验组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加多感官刺激,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口部运动功能、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儿童治疗后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DQ为55.92±3.20分,实验组DQ为71.42±4.07分,组间对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能够促进患儿语言功能康复,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功能训练 多感官刺激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 智力康复 语言康复
下载PDF
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行美 徐其忠 +7 位作者 黄翠凤 卢美蓉 杨静 莫文娟 张思思 粟庆群 黄响高 黄红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了解维生素D与GD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GDD患儿10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9例体检的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 目的探讨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了解维生素D与GD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GDD患儿10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9例体检的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发育迟缓程度(边缘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GDD患儿的25(OH)D水平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OH)D不足和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发育迟缓程度患儿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25(OH)D不足和缺乏率合计值最高,为70.0%,边缘组25(OH)D不足和缺乏率合计值最低,为38.2%。边缘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25(OH)D不足和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D患儿维生素D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可能与GDD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育迟缓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