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旗科举:清代政治文化构建的逻辑与目的
1
作者 刘晨熙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116-119,共4页
八旗科举的制度构建是不同时期政治文化建构的具象表达。从初创到发展,八旗科举的建构重心从“满汉融合”转向“满洲认同”。最终,“满洲认同”理念走向被汉族政治文化规范的结局。清代政治文化构建的逻辑与目的是通过文化与制度的互动... 八旗科举的制度构建是不同时期政治文化建构的具象表达。从初创到发展,八旗科举的建构重心从“满汉融合”转向“满洲认同”。最终,“满洲认同”理念走向被汉族政治文化规范的结局。清代政治文化构建的逻辑与目的是通过文化与制度的互动,将满洲本位的权力意识变现,而达成文化政治权力合一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科举 政治文化 满洲认同 儒家文化
下载PDF
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日根 章广 《考试研究》 2015年第5期100-110,99,共12页
八旗科举在满清入关前即已开始举行,入关后时举时停,最终在康熙二十八年(1669年)实行兼试骑射政策之后确立下来。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发展,八旗科举制度日趋完备,逐渐成为八旗士人进身与仕宦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为儒家思想在满洲、... 八旗科举在满清入关前即已开始举行,入关后时举时停,最终在康熙二十八年(1669年)实行兼试骑射政策之后确立下来。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发展,八旗科举制度日趋完备,逐渐成为八旗士人进身与仕宦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为儒家思想在满洲、蒙古的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途径,既促进了八旗满洲、蒙古的"儒士化",也加快了满、汉、蒙多民族的交融以及满、蒙对于中原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科举 汉文化 作用
下载PDF
清代“国语骑射”与八旗科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192,共8页
"国语骑射"中的"国语"又称"清语"或"清文","骑射"指以骑马射箭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技艺。清代将"国语骑射"视为"满洲根本"及"满洲旧俗"加以提倡,以保持... "国语骑射"中的"国语"又称"清语"或"清文","骑射"指以骑马射箭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技艺。清代将"国语骑射"视为"满洲根本"及"满洲旧俗"加以提倡,以保持其自身民族特性与尚武习俗;同时"国语骑射"作为"八旗科举"的重要科目是八旗子弟的晋身途径,也是满族政治特权集团形成的制度保证。故将国语骑射与八旗科举联合考察,便于解读清代政治文化中的满族集体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 国语骑射 八旗科举
下载PDF
试论清代八旗科举的宗室教育与考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清代八旗科举的宗室教育与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内容,清朝统治者奉行对满族宗室贵族的优待政策,力图通过满族宗室贵族达到对全国政权的统治。因而在教育和科举考试中,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民族优秀文化,一方面则恪守祖制,维护以清语骑... 清代八旗科举的宗室教育与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内容,清朝统治者奉行对满族宗室贵族的优待政策,力图通过满族宗室贵族达到对全国政权的统治。因而在教育和科举考试中,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民族优秀文化,一方面则恪守祖制,维护以清语骑射为特征的满族固有文化,并在教育与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为宗室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清代八旗宗室教育与考试是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科举 宗室教育 宗室考试
下载PDF
清代武举与八旗科举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13-917,共5页
清代武举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取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自身民族特性的写照和反映。清代武举考试在嘉庆帝以前不但将文试与武试分开来进行,而且也比较重视文试的功能。武举中对各级考官的设置参照文举进行,在考试级别中也设有殿... 清代武举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取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自身民族特性的写照和反映。清代武举考试在嘉庆帝以前不但将文试与武试分开来进行,而且也比较重视文试的功能。武举中对各级考官的设置参照文举进行,在考试级别中也设有殿试一项,同时采取了复试的办法以搜罗人才,并借此严肃考风考纪。清代八旗宗室内部的官学与举业也同样以其民族性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八旗内部无论是文试还是武试均恪守"祖制",时刻保持本民族的尚武传统。就科举考试而言,清代武举与八旗官学和八旗科举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它构成了清代科举文化与政治文化的时代特点与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武举 八旗官学 八旗科举
下载PDF
八旗科举与满人中原文化认同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八旗科举对于形成满人的中原文化认同,进而形成对中国多民族国家认同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意义已超出了科举制度的本身,正是由于八旗科举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同,使得满洲作为一个民族,其民族特性逐渐消失,民族的本位认同逐渐也因文化认同... 八旗科举对于形成满人的中原文化认同,进而形成对中国多民族国家认同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意义已超出了科举制度的本身,正是由于八旗科举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同,使得满洲作为一个民族,其民族特性逐渐消失,民族的本位认同逐渐也因文化认同的一致性而被国家认同所取代,满洲的汉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满洲汉化是通过文化上一致性融合到汉族之中,而不是民族间的同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符合民族发展的潮流,也是与传统中国民族发展的脉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科举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清代八旗科举家族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多洛肯 路凤华 《清史论丛》 2020年第2期155-186,共32页
有清一代,在内外合力作用下,以满洲为主体的八旗子弟登上科举考试的舞台,并在科举考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以家族为中心,形成了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八旗科举家族。本文将详述八旗科举家族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 有清一代,在内外合力作用下,以满洲为主体的八旗子弟登上科举考试的舞台,并在科举考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以家族为中心,形成了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八旗科举家族。本文将详述八旗科举家族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八旗科举家族的发展过程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内外原因,以期给清代八旗科举家族一个全景式的观照,进而全面认识清代八旗科举家族的发展成就,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八旗世家科第之盛不仅是科举盛事,也是八旗科举家族社会风貌和民族文化融合程度的重要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科举 八旗进士 科举家族
下载PDF
功名的“代价”:八旗科举与满洲旧俗的转变论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广 《满族研究》 2018年第4期52-60,共9页
清王朝实行八旗科举得到旗人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旗人思想意识、社会风尚等的发展,但也加速了国语骑射、崇尚勇武、淳朴风俗等满洲旧俗的转变。旧俗转变的实质是八旗社会与文化的巨大进步,为清王朝统治的确立与维系奠定深厚的文化与社会基... 清王朝实行八旗科举得到旗人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旗人思想意识、社会风尚等的发展,但也加速了国语骑射、崇尚勇武、淳朴风俗等满洲旧俗的转变。旧俗转变的实质是八旗社会与文化的巨大进步,为清王朝统治的确立与维系奠定深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是满洲统治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科举 满洲旧俗 汉文化 转变 代价
下载PDF
清代八旗科举考试录取名额考论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海涛 徐建国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87,190,共13页
录取名额制度是科举等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科举发展过程中,统治者渐次令八旗参加科举、翻译科、武举三类考试,并在院试(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中为其规定了较为明确的录取名额数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制。本文按照考试... 录取名额制度是科举等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科举发展过程中,统治者渐次令八旗参加科举、翻译科、武举三类考试,并在院试(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中为其规定了较为明确的录取名额数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制。本文按照考试的类别和层级,考述了八旗相应的录取名额及其发展变化,并对科举录取名额与八旗民族利益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八旗科举 八旗翻译科 八旗武举 中额 学额
原文传递
《清代八旗科举述要》商榷
10
作者 章广 《科举学论丛》 2017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清代八旗科举述要》是最早一部专门介绍八旗科举制度的著作,涉及八旗科举各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本书在史料的应用与解读、部分观点的论述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偏颇,导致在八旗科举规制与内容、宗室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制度... 《清代八旗科举述要》是最早一部专门介绍八旗科举制度的著作,涉及八旗科举各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本书在史料的应用与解读、部分观点的论述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偏颇,导致在八旗科举规制与内容、宗室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制度等方面的论证存在明显的错误。本文就上述几个重要方面与著者商榷,以期得出八旗科举制度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八旗科举述要》 八旗科举 史料应用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八旗的翻译科考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本规制,其考试内容和取录方式也一仍其旧,在科举考试的某些方面,则根据八旗翻译科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科举 翻译科考试
下载PDF
试论清代八旗官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74-180,共7页
八旗官学是清代八旗教育与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八旗官学教育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和科举取向,在清代科举制度中,八旗官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本身即是满族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又是与汉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关键词 清代八旗官学 科举文化 八旗科举考试 八旗宗学
下载PDF
清代翻译科缘起考——顺治八年还是雍正元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以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翻译科是清代特设之科目,及八旗科举制度之独特构成,它创设于雍正元年,而非顺治八年。顺治八年,礼部遵圣谕办理首科八旗科举考试,对应试者分别考试清字文章与翻译,为翻译科的创设提供了制度雏形。然而,此时的翻译考试虽在内容上与翻译... 翻译科是清代特设之科目,及八旗科举制度之独特构成,它创设于雍正元年,而非顺治八年。顺治八年,礼部遵圣谕办理首科八旗科举考试,对应试者分别考试清字文章与翻译,为翻译科的创设提供了制度雏形。然而,此时的翻译考试虽在内容上与翻译科相似,性质和意义上却与后者颇为不同,它既未独立成科,又缺乏独立、自主的制度设计。《清史稿》《雍正会典》及两部《会典事例》(嘉庆、光绪)中,均将顺治八年视作翻译科之缘起,明显属于误记,其说法不仅见岐于《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而且与《八旗通志》《钦定国子监志》等也有较大出入。翻译科的创设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意涵,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语骑射”的满洲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科 八旗科举 顺治八年 雍正元年 政治文化意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