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对策--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职业安全与健康:医护人员和应急救援者防护指南》
1
作者 杨晓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这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作为第一线的战斗者,面临着极大的职业风险。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高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这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作为第一线的战斗者,面临着极大的职业风险。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高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对于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职业安全防护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医护人员 应急救援 安全防护对策 职业安全与健康 应对能力
原文传递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帆 崔永强 +2 位作者 周涛 霍达 赵月娟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2期303-309,共7页
目的分析2001—2022年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2年发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 目的分析2001—2022年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2年发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775篇,刊载于1480种期刊。核心作者257位,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团队。研究涉及401所研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发文量位列前3位,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关键词网络形成10个聚类,研究重点包括信息化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以及信息化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业务实践。结论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应更加深入,需加强学者和团队间的跨学科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各地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信息化 文献计量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弹性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
3
作者 曹英华 江萍 +3 位作者 付迪 周艳 宁玉萍 杜锦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6月,采... 目的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和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培训方案。评价并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应急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弹性、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弹性培训方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心理弹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下载PDF
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构建
4
作者 周忠良 赵雅欣 +1 位作者 沈迟 王智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在复杂多样的城市风险中,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是影响力与破坏力较为严重的一种,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迫在眉睫。遵循风险发生过程,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引,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 在复杂多样的城市风险中,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是影响力与破坏力较为严重的一种,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迫在眉睫。遵循风险发生过程,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引,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动态防控理论框架,同时立足于“以体系为核心”和“以风险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全过程动态”的核心意识,将风险防控过程划分为“全面风险评估预警—精准动态响应控制”,进而探讨构建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和决策支持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包含应急响应和常态化控制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实践路径,提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城市风险 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控制机制 全周期管理
下载PDF
数字技术介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研究——基于“技术—场域”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方彪 阙天舒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遵循标准化程序和规则的科层体制下,将多元治理技术与治理场域相结合,对不同实践样态下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亟须深入思考如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技术,在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危机时,不耗损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在遵循标准化程序和规则的科层体制下,将多元治理技术与治理场域相结合,对不同实践样态下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亟须深入思考如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技术,在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危机时,不耗损其适应性和有效性,推动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技术与场域适配,进而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安全治理 数字化 技术—场域
下载PDF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及仿真研究
6
作者 柯小玲 刘正娟 +2 位作者 郭海湘 陈高胜 郑谋军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6,共20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相互配合、协同响应是及时高效进行应急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背景,考虑应急响应过程中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博弈关系,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相互配合、协同响应是及时高效进行应急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背景,考虑应急响应过程中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博弈关系,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三方博弈主体的演化博弈动态模型。然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Lyapunov判别法分析三方主体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和渐进稳定性,得到在不同条件下三方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阶段的三方主体应急响应的博弈行为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奖惩措施以及社会组织成本对博弈各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不同阶段,各主体的决策选择是动态演变的;(2)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奖惩措施以及社会组织成本对于主体的应急响应行为作用明显;(3)各主体的初始参与意愿强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演化博弈 应急响应 仿真
下载PDF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7
作者 贺卫卫 谢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健康中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为对象,围绕基层公共卫生预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预防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有待提高等探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存在的... “健康中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为对象,围绕基层公共卫生预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预防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有待提高等探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基层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及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与体系等策略,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公共卫生 预防
下载PDF
职责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疫苗管理政策差异量化研究
8
作者 严舒 陈娟 +1 位作者 卢岩 欧阳昭连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目的:量化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针对暴发传染病的疫苗管理与常规疫苗管理在管理职责和职责主体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构建我国疫苗管理职责框架,从管理职责、职责主体和疫苗类型三个维度对我国中央层面的疫苗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处理,... 目的:量化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针对暴发传染病的疫苗管理与常规疫苗管理在管理职责和职责主体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构建我国疫苗管理职责框架,从管理职责、职责主体和疫苗类型三个维度对我国中央层面的疫苗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处理,使用统计分析、共现聚类和中心性测算的方法进行差异比较。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苗的接种、生产和研发方面的职责受到更多重视,落实接种政策与宣传科普工作使得更多政策实施主体承担了疫苗管理职责,疫苗的保障措施贯穿管理的各个阶段。卫生健康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是管理核心职责部门,科技部门、工业信息化部门具有较多协同合作职责,教育部门、发展改革部门承担较大联通协调职责。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传染病疫苗管理职责更多,需要多部门高效合作,在疫苗的流通和信息管理方面予以更多重视,充分发挥疾控部门在基层人才队伍与信息监测方面的优势,科学落实国家防疫政策,引导非行政主体承担管理职责,并强化核心责任主体“枢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管理职责 政策量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共现聚类分析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培训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
9
作者 叶爱琴 廖巧聪 +3 位作者 林丽云 詹华玉 叶雯 陈美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74-1076,1026,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培训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方法: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30名给予混合式教学,观察两组急救效率、应急态度、应急...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培训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方法: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30名给予混合式教学,观察两组急救效率、应急态度、应急能力及职业认同水平。结果: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院前接诊、院内接诊、检查、诊断、见效及平均收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急态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认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混合式教学用于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培训中,有利于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改善应急态度,以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显著缩短急救过程执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培训 护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下载PDF
领悟社会支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线人员正念干预效用中的中介效应
10
作者 夏英华 吴雨思 +2 位作者 马晓宁 翟丽莉 王虹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正念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线人员中的效果,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在正念干预效用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一线工作的20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 目的研究正念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线人员中的效果,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在正念干预效用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一线工作的20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正念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正念水平、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睡眠质量和心理情况。分析以上四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在正念干预效用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正念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别为(89.59±8.45)分和(88.48±8.53)分,对照组分别为(71.35±7.47)分和(76.34±7.58)分。观察组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压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35±1.24)分和(16.46±2.29)分,对照组分别为(13.56±2.31)分和(29.48±3.05)分。医护人员的正念水平与领悟社会能力呈正相关,两者分别与焦虑-抑郁-压力和睡眠质量呈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正念水平和正念干预效果中发挥中介效应,正念与睡眠质量的总效应值为-0.347,与焦虑之间为-0.439,与抑郁之间为-0.508,与压力之间为-0.395。结论正念干预能可直接或通过领悟社会支持能力间接作用,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线人员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悟社会支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正念干预 中介效应 干预效果 一线医护人员
下载PDF
论公共卫生治理的政府责任
11
作者 邢昕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多元共治时代,公共卫生治理中政府责任要打破基于行政任务进行责任配置的传统逻辑,将政府责任的厘定置于“公共任务公私合作”和“行政任务公私合作”的双重视域。公共卫生治理中行政机关作为公共任务公私合作的主导者和行政任务公私合... 多元共治时代,公共卫生治理中政府责任要打破基于行政任务进行责任配置的传统逻辑,将政府责任的厘定置于“公共任务公私合作”和“行政任务公私合作”的双重视域。公共卫生治理中行政机关作为公共任务公私合作的主导者和行政任务公私合作的责任方,在承担领导与促进责任、组织与动员责任、履行或担保责任、监督与救济责任之时,其内部构造差异明显。新时代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构必须着眼于中国式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整体性视角,科学厘定公共卫生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内部法律构造,统筹推动公共卫生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治理 政府责任 公私合作 行政组织法
下载PDF
公共卫生治理专家咨询制度的法治探寻
12
作者 宋华琳 郑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2,共12页
专家咨询制度是公共卫生治理中提升科学理性的重要机制。专家咨询适用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具有高度争议性的决策事项。应探究行政任务与专家咨询形式之间的匹配性,在处于科学前沿并兼具高度政策考量的公共卫生治理... 专家咨询制度是公共卫生治理中提升科学理性的重要机制。专家咨询适用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具有高度争议性的决策事项。应探究行政任务与专家咨询形式之间的匹配性,在处于科学前沿并兼具高度政策考量的公共卫生治理领域,合议制咨询形式更具制度优势。应健全专家遴选机制,从专家个人资质和成员构成两个角度明确遴选标准,完善专家遴选程序。在专家咨询程序方面,应健全专家利益冲突回避制度,完善专家咨询会议制度和会议程序,专家咨询意见对行政机关不具备法律上的拘束力,但具有事实上的影响力。应构建专家咨询制度的监督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公开制度,加强咨询专家的说明理由要求,激活司法审查的监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治理 专家咨询 专家遴选 专家咨询程序 可问责性
下载PDF
蜱媒病原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13
作者 王伟 周梦超 +1 位作者 路雅贤 侯志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总结蜱及蜱传疾病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蜱及蜱传疾病进行了分类和危害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公共卫生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立医院医疗物资供应冲突管理
14
作者 林洁 郑智美 张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文章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态下公立医院医疗物资供应冲突发生的环境、事发经过、情境结果及冲突条件等要素,运用冲突管理有关理论探索冲突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果、冲突中人员管理的一般性方法及冲突解决途径。在研究中不难发现,强制型管... 文章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态下公立医院医疗物资供应冲突发生的环境、事发经过、情境结果及冲突条件等要素,运用冲突管理有关理论探索冲突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果、冲突中人员管理的一般性方法及冲突解决途径。在研究中不难发现,强制型管理风格在应对医疗物资全方位供应复杂性工作面前适用性略显不足,知识型员工在保健与激励因素共同负强化下使得人员管理更加如履薄冰,合作型冲突管理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冲突窘境。组织中的各类冲突在所难免,冲突的发生与领导管理风格、组织目标一致性、团队成员的激励程度、人际关系的维系与促进等因素息息相关,应关注冲突的管理方法,通过替代性方案建设性地加以解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立医院 医疗物资供应 冲突管理 领导风格 人员管理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研究
15
作者 徐勤毅 邹立瑜 +6 位作者 刘蓉 曹羽钦 陈晨 欧阳彦 忻卓君 周颉 丁锐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现状。方法选取上海市部分医学院校的全日制在读医学生57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并根据参与志愿者工作或抗疫一线工作经历将医学生分为参与组(362名)和未参与组(212名),...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现状。方法选取上海市部分医学院校的全日制在读医学生57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并根据参与志愿者工作或抗疫一线工作经历将医学生分为参与组(362名)和未参与组(212名),进一步分析相关工作经历对医学职业精神内涵重要性认同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学历医学生对《医师宣言》和《中国医师宣言》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2%的医学生认为疫情的发生并没有影响个人职业规划,37.3%的医学生在经历疫情之后更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准备为医学事业献身;37.6%的医学生认为疫情对个人职业精神影响很大,加深了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直观感受,并将付诸实践;46.5%医学生意识到医学职业精神对医学教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医学生认为医学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前3项是“尊重患者”(87.1%)、“在困难时保持镇定”(87.3%)和“解决自己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86.2%),而排名末3项则是“代表患者发声”(58.9%)、“对待患者,随叫随到”(47.9%)和“为满足患者,接受对自己不便的要求”(41.5%)。参与组对医学职业精神内涵重要性的认同度显著高于未参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目前仍存在不足,且利他主义精神相对缺乏,但大部分医学生能认识到医学职业精神在自身成长、发展与职业实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教育 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青年就业问题应对之道——基于公共卫生危机视角》评介
16
作者 童玉芬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危机 就业优先 就业促进机制 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形势 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体稳定
下载PDF
交互视角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17
作者 刘慧 王坚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有效识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交互视角,从事件特征、预防能力、控制能力、恢复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DEMATE... 为了有效识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交互视角,从事件特征、预防能力、控制能力、恢复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DEMATEL方法识别影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进行了分析,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交互影响 风险识别 模糊DEMATEL方法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18
作者 张小强 梁戈玉 +1 位作者 金辉 张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也是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建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专业人...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也是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建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积极心理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杜洁 李春晓 +1 位作者 李娜娜 张瑞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60名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60名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6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和敬业程度(盖洛普Q12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坚韧、乐观、力量等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应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盖洛普Q12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护理应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可提高其心理弹性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和敬业程度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护理 护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应急能力 敬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