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冷漠及超越 |
王晓丽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 |
李玲
|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3
|
制度伦理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塑造 |
彭定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4
|
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对SARS事件所做的一些反思 |
王银娥
|
《唐都学刊》
|
2004 |
5
|
|
5
|
公共领域内公民道德意识构建的路径探析 |
李源
|
《艺术科技》
|
2016 |
0 |
|
6
|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
陶东风
|
《民主与科学》
|
2015 |
1
|
|
7
|
中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路径的重要探索——读叶飞新著《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
龙宝新
|
《中小学德育》
|
2017 |
0 |
|
8
|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 |
游祥斌
彭磊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9
|
论社会公德建设 |
许文贤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1
|
|
10
|
论和谐城市与市民公德 |
韩承敏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1
|
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发展的四个转向 |
杨明
|
《唯实》
|
2014 |
1
|
|
12
|
社会公德与公民义务 |
李火林
|
《学习与思考》
|
1996 |
0 |
|
13
|
社区治理的政策网络、要素关系、主要功能与形成路径 |
郸啸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政治家、公务员与道德问题 |
丁大同
|
《理论与现代化》
|
1996 |
0 |
|
15
|
美德主导,还是公德优先? |
颜昌武
|
《学习月刊》
|
2008 |
0 |
|
16
|
从实出发,破除“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 |
康超光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
1999 |
0 |
|
17
|
论社会公德的特殊作用 |
倪愫襄
|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
1997 |
0 |
|
18
|
主动参与和享有民主——关于我们的主动关系 |
潘一禾
|
《杭州(生活品质)》
|
2006 |
0 |
|
19
|
论社会公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
陈洵
|
《教育导刊(上半月)》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