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考及其当代启示
1
作者 苗永凯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农村公社问题关乎俄国的前途命运,在历史上曾引起持久的争论。马克思首先从公社本身的二重性出发指认了公社在纯理论上的两种可能命运,又通过对公社现实生存境遇的分析确定了现实中两股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公社的最终结局,进而形成了关于... 农村公社问题关乎俄国的前途命运,在历史上曾引起持久的争论。马克思首先从公社本身的二重性出发指认了公社在纯理论上的两种可能命运,又通过对公社现实生存境遇的分析确定了现实中两股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公社的最终结局,进而形成了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完整认知。经过马克思科学论证后所展开的一条公社跨越式发展新路径尽管未能实现,但其思考中所蕴含的人民立场价值向度、社会发展认知逻辑和伟大斗争精神力量仍然是我们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俄国农村公社 发展道路
下载PDF
论巴黎公社的“共同体”建设
2
作者 刘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26-29,共4页
巴黎公社作为马克思所述“真正共同体”的初步尝试,首次呈现出无产阶级“自由人联合体”的部分特征,开辟了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共生的实践发展路径。在前期群体力量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面对现实的异化困境,巴黎公社以实现理想为目标开启了共... 巴黎公社作为马克思所述“真正共同体”的初步尝试,首次呈现出无产阶级“自由人联合体”的部分特征,开辟了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共生的实践发展路径。在前期群体力量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面对现实的异化困境,巴黎公社以实现理想为目标开启了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建设过程中关注了整体感、满足感和认同感三重维度。然而,循“前提—过程—目标”的进阶逻辑,彼时巴黎公社的共同体建设整体存在基础性风险、实际存在多方位挑战、理想存在差异性偏差,最终遗憾沉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 “共同体”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导言〉》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间改造设计——以东莞市运河公社为例
3
作者 朱彩姣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广东省东莞市运河公社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间改造设计。通过对东莞市运河公社展示空间项目的相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示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未来展示空间改造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 以广东省东莞市运河公社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间改造设计。通过对东莞市运河公社展示空间项目的相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示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未来展示空间改造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强调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展示空间 改造设计 东莞市运河公社
下载PDF
毛泽东与农村人民公社调整时期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吴淑丽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15-127,226,227,共15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论述调查研究问题,是在1961-1962年公社体制调整时期。他通过委派调查组、专列谈话、转发各级干部报告等方式,敦促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摸清情况”“向群众寻求真理”“谨慎试点”,以求全面深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论述调查研究问题,是在1961-1962年公社体制调整时期。他通过委派调查组、专列谈话、转发各级干部报告等方式,敦促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摸清情况”“向群众寻求真理”“谨慎试点”,以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真实状况。经过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等步骤,最终确立了在中国存续二十多年的小公社体制,稳定了乡村社会秩序。这也成为中共党史中“调研开路”的工作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调查研究 农村人民公社
下载PDF
论巴黎公社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及其镜鉴意义--以《公社公报集》相关史料为“窗口”
5
作者 张留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典范,在执政期间进行的政治实验,采取了一系列的共同富裕措施,甚至成为许多后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仿效的“他山之石”。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透过公报集史料的“窗口... 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典范,在执政期间进行的政治实验,采取了一系列的共同富裕措施,甚至成为许多后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仿效的“他山之石”。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透过公报集史料的“窗口”,重回历史现场,以同机位的视角去穿越事件,把以往公社相关会议记录重新放置在现场予以重现式的厘定:从本然向度发掘公社措施中的共同富裕思想;从实然向度总结其呈现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等本真特征;在应然向度,要从创造丰厚的社会财富、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双富裕同频共振等方面借鉴其经验,发掘它的指导价值,对于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 共同富裕 镜鉴意义
下载PDF
巴黎公社革命的公仆内涵及其现实蕴意
6
作者 刘慧文 王兆瑞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人类从阶级社会解放出来的伟大革命曙光。回顾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历史上留下的重大历史经验和教训,挖掘其朴素的公仆思想的政治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不怕牺牲、...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人类从阶级社会解放出来的伟大革命曙光。回顾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历史上留下的重大历史经验和教训,挖掘其朴素的公仆思想的政治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传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练就过硬本领担当作为;打造人民满意、清正廉洁的政府和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革命 社会公仆 人民公仆
下载PDF
城市人民公社中爱国卫生运动探析
7
作者 姚二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于1952年,在每个时期其侧重都有所不同,1958年在党和政府的指示下逐渐形成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8月城市人民公社开始建立,各公社积极响应中央除“四害”的指示,在公社中发动群众消灭“四害... 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于1952年,在每个时期其侧重都有所不同,1958年在党和政府的指示下逐渐形成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8月城市人民公社开始建立,各公社积极响应中央除“四害”的指示,在公社中发动群众消灭“四害”。除此之外,各公社还在预防疾病、改善卫生条件以及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民公社 爱国卫生运动 除“四害”
下载PDF
两周时期的农村公社与井田制问题补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江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夏商时期的家族公社和西周、东周的农村公社三个发展阶段。井田制度与农村公社具有密切的关系。西周时期,农村公社兴起,井田制度形成;到了东周时期,农村公社衰落,井田制度瓦解。这一事实,既能... 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夏商时期的家族公社和西周、东周的农村公社三个发展阶段。井田制度与农村公社具有密切的关系。西周时期,农村公社兴起,井田制度形成;到了东周时期,农村公社衰落,井田制度瓦解。这一事实,既能得到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史学理论的支持,又有大量传世文献的记载与新出土考古材料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公社 家族公社 农村公社 乡遂制度 井田制
下载PDF
人民公社化的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德宏 孟庆和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2-40,共9页
人民公社,这个曾被誉为通向共产主义天堂的"金桥",从1958年以迅猛之势出现于中华大地,到1986年实行政社分开、基本上被取消为止,存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中,曾围绕着它展开过一场场激烈的争论,进行过一场场惊... 人民公社,这个曾被誉为通向共产主义天堂的"金桥",从1958年以迅猛之势出现于中华大地,到1986年实行政社分开、基本上被取消为止,存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中,曾围绕着它展开过一场场激烈的争论,进行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实践面前,它不得不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但1/4个多世纪过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所有制 农村人民公社 基本核算单位 政社分开 政社合一 五七指示 普及大寨县 人民公社制度 政治局扩大会议
下载PDF
从社会出发重构国家政制——社员眼中的1871年巴黎公社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程秀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2,共10页
1871年的巴黎公社作为人民民主的一次历史实践,其实际样貌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公社的行动主体,社员的认知实质是巴黎公社的自我言说,他们真实地再现公社的具体形态。在社员看来,公社是“社会共和国”的同义表达,基于普选的民主体制设计,... 1871年的巴黎公社作为人民民主的一次历史实践,其实际样貌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公社的行动主体,社员的认知实质是巴黎公社的自我言说,他们真实地再现公社的具体形态。在社员看来,公社是“社会共和国”的同义表达,基于普选的民主体制设计,意味着社会对国家权力的收回。是否要加强集权以运转公社民主的争论,显示出社员内部关于建制方略的分歧:多数派视集中为民主的必要补充,主张精英专政与大众民主的结合;少数派坚持公社主权不可让渡,将国家定位为一种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机联合。两派均从国家建制层面谈论公社,尝试构建一种公社式国家。社员视角的公社,既不是市政自治的简单扩展,也不是完全废除国家的无政府状态,而是新型国家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 社会共和国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人民公社”概念考析
11
作者 李端祥 米晓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人民公社"的表述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混乱;二是以偏概全。"人民公社"一词源自农村,但它是特指。后来拓展到城市的公社。探讨存在误区的原因:主观方面是人们没有城市人民公社的意识,客观方面是传...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人民公社"的表述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混乱;二是以偏概全。"人民公社"一词源自农村,但它是特指。后来拓展到城市的公社。探讨存在误区的原因:主观方面是人们没有城市人民公社的意识,客观方面是传播城市人民公社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几近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农村人民公社 城市人民公社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语言景观研究——以巢湖市三瓜公社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钢 贺静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作为语言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乡村语言景观是公共空间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可视化表现,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依据场所符号学理论,聚焦巢湖市三瓜公社的语言景观实态,揭示乡村语言景观的语符特点和文化内涵。研究表明,三瓜公社语言... 作为语言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乡村语言景观是公共空间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可视化表现,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依据场所符号学理论,聚焦巢湖市三瓜公社的语言景观实态,揭示乡村语言景观的语符特点和文化内涵。研究表明,三瓜公社语言景观呈现多语组合模式,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语码取向一致,汉语在标牌使用中比例高、程度突显。语言景观蕴含了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出新时代乡村创新发展理念。对于语言标牌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促进乡村语言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语言景观 地域文化 三瓜公社
下载PDF
新时代纪念馆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以广州公社旧址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砥 《南方论刊》 2023年第6期81-83,共3页
新时代,红色文化愈发凸显出自身的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和软实力,“红色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通过对广州起义纪念馆现阶段对广州公社旧址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情况,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梳理出好的方法举措,... 新时代,红色文化愈发凸显出自身的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和软实力,“红色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通过对广州起义纪念馆现阶段对广州公社旧址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情况,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梳理出好的方法举措,形成“四维共同体模式”和“三度体系”,并引发新问题和新思考,以期发扬红色革命文化内涵和伟大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起义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小镇的发展探析——以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为例
14
作者 高孟雪 龚一富 郦露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2期124-126,136,共4页
为了推动特色小镇发展,以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为例,分析了“中央一号文件”及其他相关政策对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证研究了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特色小镇的成功创建有利于发展周边特色... 为了推动特色小镇发展,以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为例,分析了“中央一号文件”及其他相关政策对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证研究了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特色小镇的成功创建有利于发展周边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利于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使农村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地重新配置;最有利于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来打造特色小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电商特色小镇 三瓜公社
下载PDF
1960年合浦县总江公社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研究
15
作者 刘显钊 《广西地方志》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1960年,山西省万荣县注音识字扫盲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掀起全国第四次扫盲运动高潮。合浦县同样加入这场运动,并结合地方实际,以总江公社为中心掀起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总江公社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作为一项农村扫... 1960年,山西省万荣县注音识字扫盲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掀起全国第四次扫盲运动高潮。合浦县同样加入这场运动,并结合地方实际,以总江公社为中心掀起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总江公社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作为一项农村扫盲工程,通过以注音识字为主要形式的政治教育,树立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实现对群众的思想建设同时,总江公社廉州话注音识字扫盲运动在农村培养一批基层干部,为国家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扫盲 注音识字 合浦县 廉州话 总江公社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政权建设对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16
作者 赵兴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9-36,125,126,共10页
延安时期的政权建设是对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在执政理念的塑造上,延安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承了巴黎公社的“公仆”思想;在建立民主政权上,延安时期和巴黎公社都坚持民主选举的原则,“三三制”是对“普选制”... 延安时期的政权建设是对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在执政理念的塑造上,延安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承了巴黎公社的“公仆”思想;在建立民主政权上,延安时期和巴黎公社都坚持民主选举的原则,“三三制”是对“普选制”的进一步发展;在廉政建设方面,延安时期的许多做法是对巴黎公社的“限薪令”和消除一切特权的发展;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延安时期的“精兵简政”与巴黎公社的“廉价政府”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巴黎公社还是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巴黎公社 政权建设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城市人民公社中党的作风建设探析
17
作者 姚二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56,共8页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在全国普及之时,有部分城市也试办了人民公社体制。其中,面对公社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农村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以及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形势等背景,处于试办阶段的郑州市城市人民公社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并在党的八届六中...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在全国普及之时,有部分城市也试办了人民公社体制。其中,面对公社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农村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以及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形势等背景,处于试办阶段的郑州市城市人民公社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并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后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主要遵循了中央和省委指示,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郑州市委主要从党员干部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以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着重进行整顿。通过积极开展党的作风建设,郑州市各城市人民公社在规范党员干部不当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以及优化和完善党对公社的领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民公社 党的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
下载PDF
西方学者关于巴黎公社的四种误读及其辨正
18
作者 张留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学者对巴黎公社的各种诘难,可谓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如潮水般涌来,妄图通过抹黑巴黎公社来消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较有代表性的谬见主要有:巴黎公社仅仅是某种偶然因素引发的突然事件;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始作俑者...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学者对巴黎公社的各种诘难,可谓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如潮水般涌来,妄图通过抹黑巴黎公社来消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较有代表性的谬见主要有:巴黎公社仅仅是某种偶然因素引发的突然事件;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始作俑者;巴黎公社革命是小资产阶级的示威游行;巴黎公社是无政府主义的翻版。这些论调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并辨别是非的基础上,纠正上述几种污蔑巴黎公社形象的论调,有助于恢复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首个工人阶级政府的本真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人民公社”时期长岭乡的社会生活状态——原呼兰县长岭乡档案资料研究
19
作者 王静 邵云华 《兰台内外》 2023年第25期46-48,共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原长岭乡“人民公社”时期的档案,保存形式完整,涵盖内容丰富系统,几乎反映了人民公社时期长岭公社乡村社会的全貌,记载了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是集体化时期刻写的时代印记,具有珍贵的典藏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
关键词 长岭 档案研究 人民公社时期
下载PDF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电影放映的运作机理与实践效能——谈国家对乡村的柔性治理
20
作者 王顺平 张晶晶 《社会建设》 2023年第1期83-96,共14页
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实施了“电影下乡”政策,以集体娱乐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机理作用于对乡村的柔性治理进程。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以政治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承载着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多重治理目标。口述历史资料分别回溯了基层政治... 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实施了“电影下乡”政策,以集体娱乐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机理作用于对乡村的柔性治理进程。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以政治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承载着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多重治理目标。口述历史资料分别回溯了基层政治精英视角下的国家治理向度与农民视角下的实际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一方面,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民的居安思危意识、革命斗争观念与集体理念的结构性强化,并革新了乡土底色;另一方面,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国家既定的治理目标未能完全达成,电影放映的治理效能有限。此外,电影放映背景下的“国家—农民”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支配—抗争”型,而是非完全的正和博弈关系,反映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国家与农民“各取所需”的互动关系。对这一时期的柔性治理机制进行探析,能够服务于当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电影放映 柔性治理 实践效能 “国家—农民”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