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现状、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高俊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色课程,培养乡村教研人才,强化见习实习指导,重视过程培养,使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教育未来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育情怀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内在逻辑、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萍 朱海珊 张秋婵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47-56,共10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对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借鉴与推广,彰显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逻辑、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高校逻辑、履行社会契约义务的市场逻辑。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地方公费师范生“留不住”、高校人才培养“...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对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借鉴与推广,彰显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逻辑、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高校逻辑、履行社会契约义务的市场逻辑。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地方公费师范生“留不住”、高校人才培养“无特色”、社会契约履行“低效率”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进城乡教育师资均衡;深化供给侧改革,探索本土化培养乡村教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契约履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地方公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政策 教育公平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3
作者 文丹凤 赵俊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究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本科师范高校779名公费师范生进行... 目的:探究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本科师范高校779名公费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7,P<0.001);(2)压力知觉在教师职业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79%;(3)父母自主支持在教师职业认同与生活满意度(β=0.013,P<0.01)、教师职业认同与压力知觉(β=-0.006,P<0.05)之间起调节作用,父母自主支持水平越低,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和压力知觉影响越大。结论: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且父母自主支持调节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及压力知觉在二者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同 压力知觉 生活满意度 父母自主支持
原文传递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4
作者 胡海霞 李晓虹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选择,也影响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该专业公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不高,且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公... 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选择,也影响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该专业公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不高,且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提高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需要,社会层面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高校要多措并举,建立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公费师范生自身要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公费师范生 职业认同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政策优化及其实施路径探索
5
作者 谢水琴 陈庆文 《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39-43,48,共6页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介入调控东部和中西部师资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实施15年来,为中西部地区补充和补强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但诸如“留不住”“教不好”等核心问题仍较为突出,这缘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政...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介入调控东部和中西部师资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实施15年来,为中西部地区补充和补强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但诸如“留不住”“教不好”等核心问题仍较为突出,这缘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政策的实施效度。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国家、地方、高校和个体这四个主体出发,提出了推行新三级培养制度、实行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向管理机制和完善人文关怀保障等四大优化方式,并探索了其实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政策 利益相关者 优化方式
下载PDF
《乡土中国》对农村公费师范生班级管理的启示
6
作者 张馨月 《学周刊》 2024年第7期150-154,共5页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征的社会学著作,究其核心特征,有以下三点: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农村公费师范生是应政策的推行而产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从“农村”中来又必须到“农村”中去。文章将根据...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征的社会学著作,究其核心特征,有以下三点: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农村公费师范生是应政策的推行而产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从“农村”中来又必须到“农村”中去。文章将根据《乡土中国》一书中的三大核心特征,对乡土社会特征与农村公费师范生班级特征的同构性进行分析,挖掘三大特征对农村公费师范生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该书理念对农村公费师范生班级管理的创新点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农村公费师范生 班级管理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入职后的职业幸福感——基于全国四大地区3400名教师的调查
7
作者 邓涛 白淋微 +1 位作者 冯静瑶 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公费师范生入职后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基于全国四大地区3400名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卷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不高;不同地区、学段、学校所在地的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 公费师范生入职后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基于全国四大地区3400名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卷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不高;不同地区、学段、学校所在地的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职业信念、专业发展共同体、工作强度、社会地位等是影响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了提升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以强化职业信念为根本,多措并举提升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改善西部地区公费师范生教师的生存境遇,缩小职业幸福感的地区差异;加减并重,提高初中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改善社会环境,提升城市学校公费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师 职业幸福感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鹏飞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探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利用扎根理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进行了质性探索。研究发现,就读期望直接影响就读意愿,就读投入与就读产出共同反映了就读性价比,既直接影响就读意... 探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利用扎根理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进行了质性探索。研究发现,就读期望直接影响就读意愿,就读投入与就读产出共同反映了就读性价比,既直接影响就读意愿,也调节就读期望与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自我认识和外界环境所构成的就读内外环境,通过影响就读性价比间接作用于就读意愿,同时也调节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应从提升就读性价比,合理控制期望值,注重内外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完善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公费师范生 就读意愿 扎根理论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职业倾向分类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郭方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0-158,176,共10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差异与其最初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紧密相关。基于山东省511名地方公费师范生专业努力规划、职业坚守规划、专业发展期望及领导职位期望特征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其职业倾向呈现为积极进取、积极奉献、消极谋生三... 地方公费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差异与其最初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紧密相关。基于山东省511名地方公费师范生专业努力规划、职业坚守规划、专业发展期望及领导职位期望特征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其职业倾向呈现为积极进取、积极奉献、消极谋生三种类型“;从教动机“”职业认知“”职业选择满意度”是导致不同职业倾向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差异显著。对不同职业倾向地方公费师范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有助于优化其未来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职业发展倾向 分类 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的特点和影响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陶一 刘骏鹏 +2 位作者 王硕 张馨月 傅亚洁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4期166-170,共5页
文章借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发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中的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习收获量表,对山东省某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的... 文章借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发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中的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习收获量表,对山东省某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学习投入 学习收获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香花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期128-132,共5页
优化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必要举措,又是促进乡村教师新乡贤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以Y地方高校为例,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存在培... 优化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必要举措,又是促进乡村教师新乡贤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以Y地方高校为例,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存在培养目标“去农化”,课程设置与乡村教育需求相脱节,实践教学场域脱离乡村教育环境,“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乡村学校”的协同育人形式化等问题。地方高校要立足乡村教育实际重构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定向发力、精准培养本土化的乡村优质师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 公费师范生 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路径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与思考——以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为例
12
作者 柳文敏 赵一阳 +3 位作者 杨妍 毕冬琴 熊燕 陈新峰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可为贫困边远农村地区输送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地方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修订至关重要。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地方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全面论证、毕...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可为贫困边远农村地区输送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地方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修订至关重要。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地方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全面论证、毕业要求的逐条分解、课程体系的精心设计、地方特色的充分挖掘,以期培养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具备优良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农村中学从事化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 地方高校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学习效果差异及原因分析——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13
作者 于泉洲 王婵一 +2 位作者 汤庆新 翟继元 张保华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185-188,共4页
针对近年来高校公费师范生存在的成绩不佳等情况,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及原因,特别以鲁西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从学习绩点、公共课和专业课核心课成绩分析两种师范生及师范生性... 针对近年来高校公费师范生存在的成绩不佳等情况,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及原因,特别以鲁西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从学习绩点、公共课和专业课核心课成绩分析两种师范生及师范生性别间的学习效果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地对公费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普通师范生 学习效果 地理科学 教育问题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和乡村从教意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胡玉平 高俊霞 陈秀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绝大部分愿意遵守协议去农村任教,但愿意在农村长期乃至终身从教的仅为37.5%。他们到农村任教主要出于协议压力,自身内部动力不足,履约期结束后离开乡村学校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优...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绝大部分愿意遵守协议去农村任教,但愿意在农村长期乃至终身从教的仅为37.5%。他们到农村任教主要出于协议压力,自身内部动力不足,履约期结束后离开乡村学校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优化地方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和考核机制,培养其教师职业认同和乡土情怀,改善入职后的工作生活条件,助力个人发展,提高其农村任教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从教意愿 教师职业认同
下载PDF
ERG理论视域下公费师范生职后发展困境与对策
15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高教论坛》 2023年第3期50-54,共5页
师资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公费师范生计划因能持续、稳定、精准地为农村地区定向输送高素质青年教师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公费师范生具有高学历、专业化、城市化和理想主义的特征,但入职后面临收入偏低、生活环... 师资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公费师范生计划因能持续、稳定、精准地为农村地区定向输送高素质青年教师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公费师范生具有高学历、专业化、城市化和理想主义的特征,但入职后面临收入偏低、生活环境较差、人际氛围不佳、工作繁重、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空间受限等诸多困境,依据ERG理论,这将导致其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无法获得有效满足,影响工作状态和未来留职意向。为激发公费师范生职后发展动力,地方政府、高校和农村中小学校应构建U-G-S协同的乡村从教激励机制,促使他们扎根乡村,安心从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后发展 公费师范生 ERG理论 U-G-S协同
下载PDF
地方高校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任莉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直接决定着其从教信念与个体素养,关系到薄弱地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水平。运用自编的《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对S省某本科院校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开展的学习动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艺术类公费师... 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直接决定着其从教信念与个体素养,关系到薄弱地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水平。运用自编的《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对S省某本科院校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开展的学习动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总体为65.5分,学习动力处于中等水平;(2)生源地、学习目标和同伴竞争压力是解释力最强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3)就业、政策和考研是艺术类公费师范生最为关注的外在因素。地方高校需要通过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合理调适多主体诉求,增强公费师范生教育治理能力,通过加强信息互通、建立荣誉激励项目、重视学士后教育、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教育资源支持、建立预警机制等措施,多渠道促进艺术类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力 影响因素 公费师范生 供给侧改革 激励机制
下载PDF
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教师发展实证研究
17
作者 宋原 钟惠珍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公费师范生的发展对于教师教育高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福建省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4个维度考察公费师范生的教师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教师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但职业认同水平显著... 公费师范生的发展对于教师教育高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福建省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4个维度考察公费师范生的教师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教师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但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总体均值;公费师范生的教师发展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教师吸引力仍待提升。地方公费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要重视过程性培养夯实教师职业认同;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优质师资;为公费师范生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教师发展 小学教育 公费师范生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师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蔡玉梅 黄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9期0020-0023,共4页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其中师德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师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首先,分析了师德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强调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其中师德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师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首先,分析了师德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强调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作用。随后,深入探讨了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师德教育问题,包括缺乏系统体系、内容单一化、考核体系不完善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涉及教育体制、师范院校内部管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构建全面系统的师德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实践结合、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及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此外,还探讨了师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数字化师德教育、全球化视野等新趋势对师德教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培养 师德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优师计划”师范生农村任教的动力机制与推进策略——基于公费师范生项目的实施经验
19
作者 胡玉平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2期47-53,共7页
2021年启动的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优师计划”是我国公费师范生项目的延伸和升级,公费师范生项目实施至今已有15年,在推进毕业生赴农村任教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深入分析公费师范生农村任教现状及动力机制发现,协... 2021年启动的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优师计划”是我国公费师范生项目的延伸和升级,公费师范生项目实施至今已有15年,在推进毕业生赴农村任教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深入分析公费师范生农村任教现状及动力机制发现,协议约束和个人诚信精神是推动其“下得去”的驱力,环境吸引和个体需求满足是促进其“留得住”的引力,学校支持和个人价值追求是激发其“教得好”的动力。基于此,要保证“优师计划”实现既定目标,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履约执行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生活工作环境,满足优师生基本心理需求,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助力优师生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公费师范生 定向培养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