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sis改进因子分析的公路隧道入口段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牛佳安 肖靖航 文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改进因子分析 公路隧道入口 视觉负荷 行车安全 视觉指标
原文传递
公路隧道项目浅埋段地表旋喷加固及效果分析
2
作者 邱贵林 《交通世界》 2024年第22期144-146,共3页
为有效提升隧道浅埋段围岩稳定性,保证隧道开挖安全,依托某公路隧道工程实践,提出地表高压旋喷加固方案,并对其加固作用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现场检测,隧道浅埋段加固处理后,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充分验证了隧道浅埋段采用地表旋喷... 为有效提升隧道浅埋段围岩稳定性,保证隧道开挖安全,依托某公路隧道工程实践,提出地表高压旋喷加固方案,并对其加固作用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现场检测,隧道浅埋段加固处理后,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充分验证了隧道浅埋段采用地表旋喷加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浅埋隧道 数值模拟 高压旋喷
下载PDF
预切槽法在浅埋暗挖下穿公路段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睿杰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2期175-178,共4页
院随着地下空间应用的日益广泛,隧道工程项目对地表沉降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为保证地表沉降量能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施工要求,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可以应用预切槽法。鉴于此,文章即以某隧道下穿机场高速公路的浅埋暗挖... 院随着地下空间应用的日益广泛,隧道工程项目对地表沉降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为保证地表沉降量能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施工要求,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可以应用预切槽法。鉴于此,文章即以某隧道下穿机场高速公路的浅埋暗挖段项目为例,对预切槽法在浅埋暗挖下穿公路段隧道工程中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预切槽法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最终的效果来看,预切槽法在浅埋暗挖段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预切槽法 浅埋暗挖 下穿公路隧道工程
下载PDF
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段不同车型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云 杜志刚 +2 位作者 焦方通 王首硕 王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年第4期708-711,717,共5页
为研究不同车型驾驶人在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环境中的视觉负荷,选择云南省国省干线平曲线半径为255m的公路隧道开展实车实验.利用Dikablis Professional眼动仪系统,以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为指标,比较瞳孔变动的差异,分析不同车型对视觉负... 为研究不同车型驾驶人在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环境中的视觉负荷,选择云南省国省干线平曲线半径为255m的公路隧道开展实车实验.利用Dikablis Professional眼动仪系统,以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为指标,比较瞳孔变动的差异,分析不同车型对视觉负荷和驾驶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货车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平均速度显著比小客车驾驶人更快、波动范围更小,大货车与小客车驾驶人瞳孔变动速率波峰分别位于0~10m与5~15m处;当在入口段区域后可视隧道出口时,大货车与小客车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均会产生波动,大货车驾驶人在瞳孔变动峰值过后的变化速度离散性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大货车驾驶人的暗适应位置点距离洞门更近,在隧道入口段行驶时存在更严重的视觉负荷,行车安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公路隧道入口 视觉负荷 瞳孔面积变化速度 车辆类型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持续时间生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政 温惠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17,227,共9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行为,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水平,在广东省的3条高速公路隧道临近路段开展自然驾驶试验,采集换道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及周围行车环境等数据。基于采集到的车辆换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全参数估计方法,考虑...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行为,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水平,在广东省的3条高速公路隧道临近路段开展自然驾驶试验,采集换道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及周围行车环境等数据。基于采集到的车辆换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全参数估计方法,考虑不同驾驶人换道风险感知水平的异质性,构建随机参数加速失效时间(AFT)模型,分析隧道临近段行车环境、车辆运行状态等潜在因素对车辆换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参数AFT模型,随机参数AF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至隧道进口的距离、起始车道前车的车速差、换道方向和至目标车道前车距离会对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车辆换道位置距离隧道进口越近,至目标车道前车的距离越近,换道持续时间越短;相较于换道车辆车速大于起始车道前车的情况,换道车辆处于非跟驰状态和车速小于起始车道前车时,换道持续时间分别增加7%和20%。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微观驾驶行为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换道持续时间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 高速公路隧道临近 随机参数 自然驾驶
下载PDF
下穿高速公路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12期96-98,115,共4页
近年来,在建隧道穿越高速公路的现象逐年增多,为保护既有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对在建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三江至南川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为例,针对在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情况,通过分析工程难点,详尽阐述了具体施... 近年来,在建隧道穿越高速公路的现象逐年增多,为保护既有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对在建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三江至南川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为例,针对在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情况,通过分析工程难点,详尽阐述了具体施工流程,即超前支护施工(包括超前大管棚施工和超前小导管施工)、开挖与支护(包括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和隧道底部开挖)。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因而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高速公路浅埋隧道 隧道施工 监控量测
下载PDF
驾驶分心对隧道段行车安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健 赵建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178,共5页
为研究驾驶分心对隧道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虚拟驾驶环境下设计次任务试验,要求被试驾驶人执行多组不同类型、难度的手动与无手动次任务,同时利用眼动追踪装置采集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在筛选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方法... 为研究驾驶分心对隧道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虚拟驾驶环境下设计次任务试验,要求被试驾驶人执行多组不同类型、难度的手动与无手动次任务,同时利用眼动追踪装置采集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在筛选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方法比较驾驶人在隧道内执行不同次任务时,车辆运行速度离散性、视觉搜索区域面积、瞳孔面积变化率和次任务持续时间的差异,并分析统计显著性。结果表明,驾驶人在执行手动次任务、无手动次任务、无次任务3种状态下,执行手动次任务时车辆运行速度离散性最大、视觉搜索区域面积最小、瞳孔面积变化率最大,次任务持续时间最长;无次任务时车辆运行速度离散性最小、视觉搜索区域面积最大、瞳孔面积变化率最小;无手动次任务的试验结果居于两者之间,次任务持续时间最短。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主观感知评价与客观数据具有一致性。研究表明,手动与无手动次任务使驾驶人心理负荷明显增大,手动次任务对驾驶人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驾驶分心次任务对隧道段行车安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驾驶人 公路隧道段 注视特征 次任务
原文传递
浅谈公路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处理措施
8
作者 张臻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0期42-43,共2页
浅埋公路隧道建设条件复杂,进口段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规避和控制易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有必要在设计阶段对进口段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判断。以陕西省内几条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设计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进口段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资料结合... 浅埋公路隧道建设条件复杂,进口段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规避和控制易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有必要在设计阶段对进口段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判断。以陕西省内几条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设计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进口段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资料结合以往经验进行风险辨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进口浅埋 风险分析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浅谈富水地段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的前期方案制定
9
作者 黄伟福 《门窗》 2019年第20期291-292,共2页
项目业主方对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心往往放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忽视了前期方案的合理管控,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各种作业计划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的有效控制。尤其是类似于... 项目业主方对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心往往放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忽视了前期方案的合理管控,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各种作业计划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的有效控制。尤其是类似于线路中的控制性隧道工程,加之又遇富水地层、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环境时,若能在前期阶段就加强方案的研究制定,不仅有利于施工安全、进度、质量,而且将来的运维成本也能得到最大的控制。本文以安溪石狮岩隧道工程为例,浅谈富水地段公路隧道建设方案的制定工程。笔者作为该项目的业主方,全程参与了前期方案制定和施工管理,通过项目实际操作的心得,阐述业主方对重点复杂工程前期方案的管控的重要性,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地公路隧道 业主 方案研究建设管理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开挖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分析
10
作者 张征亮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第12期64-66,共3页
为能有效控制巷道的振动,保证掘进深度,结合某隧道施工实例,对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侧向偏压区,地面振动速率最大,而在掘进方向上,其振动速率逐渐减小。若将大楔形掏槽改为小楔形掏槽,则可显著提高破岩效果和爆... 为能有效控制巷道的振动,保证掘进深度,结合某隧道施工实例,对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侧向偏压区,地面振动速率最大,而在掘进方向上,其振动速率逐渐减小。若将大楔形掏槽改为小楔形掏槽,则可显著提高破岩效果和爆破振动,同时挖槽的位置也会对隧道偏压区的振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洞口 浅埋偏压隧道 开挖爆破振动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视距计算模型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雨人 付云天 汪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段的行车视距进行检验,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视距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隧道的视距检验中。首先对驾驶人视觉图像识别的道路中心线建立视觉车道模型,提取6个特征值作为形状参数,包括视曲线长...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段的行车视距进行检验,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视距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隧道的视距检验中。首先对驾驶人视觉图像识别的道路中心线建立视觉车道模型,提取6个特征值作为形状参数,包括视曲线长和视曲率,相关性分析发现上述6个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6个参数降维成2个独立的主成分。然后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计算行车视距的模型,训练测试完成后,该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71 8,拟合优度为0.359。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浙江上三高速公路新昌至白鹤段的10个隧道路段进行视距检验,发现南往北向马岙岭隧道和北往南向龙山隧道存在运行视距不足的情况,对照各个隧道的驾驶人视觉图像,发现这2处地点存在不合理的视觉环境设计,包括速度控制、视线诱导和增强等设施,导致在行驶过程中,视觉环境供给的视距难以满足驾驶人需求的视距。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减速标线配合隧道口彩色路面提醒可对隧道入口段进行有效速度控制,从而降低行车视距的需求;通过在隧道内设置闪光式轮廓标和出口外设置绿化带或植被护坡可以增强驾驶人视觉感知,从而减少隧道入口段黑洞现象和出口段白洞现象的持续时间,增加视觉环境中供给的视距;2种设计都有助于实现视距供需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视距计算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行车视距 高速公路隧道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