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共时性叙事与关联性修辞
1
作者 王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的考证,全球化真正形成特定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品格,并且在学术研究领域“火爆流行”是20世纪最后20年的事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公共话语 现代传媒 学术研究领域 理论品格 全球史 共时性 关联
下载PDF
良知与正当共时性存在下的算法正义原则——兼反思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之提问
2
作者 费小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6,共18页
道与现代自然法的共时性存在,体现为纯粹良知与正当的共时性存在,这有助于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及其相关的技术权贵+专用AI、脑机结合、通用AI等导致的人类灾难。其思路体现为德性上的三层逻辑阶梯,为了预防其共时性存在的冲突,需要在... 道与现代自然法的共时性存在,体现为纯粹良知与正当的共时性存在,这有助于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及其相关的技术权贵+专用AI、脑机结合、通用AI等导致的人类灾难。其思路体现为德性上的三层逻辑阶梯,为了预防其共时性存在的冲突,需要在算法多元救济制度中进行功能划界:功利论(可体现为数据主义)与义务论(如正当优先)相对更适用于传统法域如私法法域,具体如平台与个人个性协议等;纯粹良知论下的法之道即中国自然法,可推出良知优先原则,日常隐而不用,限制适用于社会法法域,如涉及新人类、强AI等共同良知议题。综上是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的算法正义观,推论出以大范围正义为旨归的算法正义总原则:良知与正当的功能划界原则;即涉及强AI等社会法法域问题时良知优先,而私法等法域下正当优先。分原则是:虚拟界与自然界平等原则,新人类与人类平等原则,等。推衍之规则如:人控制机规则,即人的自由以不能选择脑机结合中的“机控制人”为前提。建议将此规则写入全球神经技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良知 正当 共时性存在 社会法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时性、共时性与整体性——基于大历史观视域之研究
3
作者 梁军 孟克迪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大历史观是一种考察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宽广视角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唯物史观立场的具体表现形态。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历时性维度上,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大历史观是一种考察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宽广视角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唯物史观立场的具体表现形态。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历时性维度上,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在共时性维度上,要坚持“两个结合”,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现实依据;在整体性维度上,要立足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整体,深刻领会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流关系,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生产领域守正创新夯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伟大建党精神 历时 共时性 整体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之“共时性”现象与《周易》感应思想的贯通——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体证
4
作者 李文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60-64,共5页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象背后,其实是有深层的哲学背景,而这与《周易》哲学的感应思想以及其背后的心性论与本体论不谋而合。对“共时性”与“感应”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应该流于表面,而其背后涉及的《周易》哲学深层的心性论及本体论内涵才应该是真正需要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共时性 感应 《周易》
下载PDF
城市衰退区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对湘潭文庙价值构成的多维度认知
5
作者 张卓 向言词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30-33,43,共5页
城市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原来的主城区出现衰败,产生新的繁荣区域。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逐渐体现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征。湘潭文庙修建于南宋时期,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庙的景观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其历史价值... 城市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原来的主城区出现衰败,产生新的繁荣区域。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逐渐体现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征。湘潭文庙修建于南宋时期,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庙的景观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其历史价值不断堆叠。文章从湘潭文庙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出发,分析湘潭文庙的价值构成,对湘潭文庙未来的保护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衰退区 文化保护 历时 共时性
下载PDF
共时性视阈下武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论绎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征 刘晶 +2 位作者 胡薇 姜娟 王嘉麒 《武术研究》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而武术以其渊博的文化底蕴彰显其深厚的育人功能;由此,基于共时性视阈下探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排除纵向时间维度的干预下,对武术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而武术以其渊博的文化底蕴彰显其深厚的育人功能;由此,基于共时性视阈下探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排除纵向时间维度的干预下,对武术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进行审视与考量,促进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研究得出:其一,在构建宏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举措中,要加强领导层重视,落实武术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以武术美学为理论根基,构建高品位校园文化,坚定学术性主导述求,鼓励“一校一品”式校园文化构建;其二,通过提高武术认知层次,建立武术特色的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深究武德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举措,强化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以及搭建武术实践平台,以价值理念建设带动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面,促使武术育人手段挖掘,使其契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微观述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高校校园文化 共时性
下载PDF
近世的区域“营造尺”南北差异比较——“乡尺”的共时性特征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浈 刘军瑞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探讨我国传统营造实践中“营造尺”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南、北方的地域营造尺——“乡尺”基准长的分异,讨论鲁石工尺、吴尺、浙尺、闽尺、淮尺、赣尺、粤尺等主要乡尺的区域分布和尺长范围,分析“乡尺”多元性存在的历史成因。
关键词 营造尺 官尺 乡尺 共时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共时性审思及其价值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储德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历时性、共时性和价值性是理论阐释的三个重要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创造中国现代化历史的重大理论标志,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既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增进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路径。从历时性来看... 历时性、共时性和价值性是理论阐释的三个重要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创造中国现代化历史的重大理论标志,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既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增进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路径。从历时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凝聚着守正创新的实践智慧。从共时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嵌入在世界现代化不平等体系之中,“转型与发展共变”和“脱贫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价值性来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开创并取得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现代化奇迹的价值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时考察 共时性审思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
9
作者 陈仁全 王浩宇 王冬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123-128,共6页
该文在共时性的视角下,对位于官渡古镇旁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相同政治背景下建设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以类型学方法从“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建筑形构、场地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解析,发现三者在地域文化元素... 该文在共时性的视角下,对位于官渡古镇旁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相同政治背景下建设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以类型学方法从“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建筑形构、场地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解析,发现三者在地域文化元素的选择、呈现、表达上展现出三个不同时代的遗存痕迹及历史局限。希望以此三个案例的对比及解析,批判性地反思地域文化呈现背后的深层意义并给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探索带来更多启示与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性 类型学 地域文化 地域建筑 民族 地域 在地
下载PDF
共时性、历时性时空观于风景园林学设计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崔柳 李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6,共4页
通过剖析语言学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方法,提出共时性的事物要素间的组织关系研究与历时性的事物系统整体的时序发展研究的重要内涵,并以此联系至风景园林设计的流动性空间本质,通过共时性的风景园林系统结构研究与历时性的风景园林系... 通过剖析语言学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方法,提出共时性的事物要素间的组织关系研究与历时性的事物系统整体的时序发展研究的重要内涵,并以此联系至风景园林设计的流动性空间本质,通过共时性的风景园林系统结构研究与历时性的风景园林系统演变研究,提出了建立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时空观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共时性 历时 设计研究
下载PDF
“知性”与“体验”:两种历时性德育范式的共时性界说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怡 秦霞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28-32,146,共6页
"知性"与"体验"是两种历时性的德育范式,各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与范围。知性德育在理性与科学主义基础上建构了系统化、科学化的道德理论体系和德育方法论,但因对人文关怀的遮蔽且与生活疏离而陷入困境;体验德育虽回... "知性"与"体验"是两种历时性的德育范式,各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与范围。知性德育在理性与科学主义基础上建构了系统化、科学化的道德理论体系和德育方法论,但因对人文关怀的遮蔽且与生活疏离而陷入困境;体验德育虽回归了生活世界,凸显了生命价值存在的意义,但单纯的体验德育可能造成价值引导的缺失和教育成效低下。从"知性"与"体验"两种德育范式融通的新角度,将两种德育范式进行共时性界说,则可以生态性地构建"知性-体验"德育实践范式,以顺应德育理论和实践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德育范式 历时 共时性
下载PDF
论教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彬 张秋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教学是一种以时空为前提和背景的、独特的、发展的社会存在和文化存在的活动。因此教学的时空性是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意义。在此意义下,我们不仅可以从共时的、静态的、地域的、民族的方向,亦可以从历时... 教学是一种以时空为前提和背景的、独特的、发展的社会存在和文化存在的活动。因此教学的时空性是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意义。在此意义下,我们不仅可以从共时的、静态的、地域的、民族的方向,亦可以从历时的、动态的、演变的、进化的方向去理解和思考教学,同时这也说明了教学具有一定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维度去揭示和思考教学,对于认识和理解教学的各个要素、结构、系统及其关系,以及教学的起源、演化、发展及其一脉相承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教学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思考更是有助于我们揭示教学现象和教学活动的变化性和多彩性,丰富教学理论的反思性和实践性,预测教学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向性,这对创新教学理论、践行教学的可行性和指引教学改革方向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时空 共时性 历时
下载PDF
“市民社会”与“人”:一个共时性与历时性向度中的逻辑悖结──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一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共时性与历时 哲学批判 人本主义 社会历史 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
下载PDF
共时性与历时性统一: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向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晓莺 蔡东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93,共3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和诉诸实践的本质特征,本文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上,从理论、发展、现实、世界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向度进行了阐述。即从历史语境中提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当代性解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和诉诸实践的本质特征,本文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上,从理论、发展、现实、世界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向度进行了阐述。即从历史语境中提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当代性解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的理论向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时代提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富有时代内容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向度;着眼于中国当前现实,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向度:把握时代脉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世界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性 历时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向度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存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孔令宏 《现代哲学》 1997年第2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生存活动 共时性 时代化 后现代思想家 不平衡 文化活动 辛亥革命前期 文献材料 实践操作
下载PDF
共时性:一种阐释《红楼梦》的新视野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明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7,共7页
囿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无法超越社会学的范畴,但是文本阐释应以回归或还原作者本意为前提。本文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感慨的主要不是社会,而是天道,是家族命运后面的运数,所谓"天道颓堕"。过去指为迷信,这是一种哲学的懒惰... 囿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无法超越社会学的范畴,但是文本阐释应以回归或还原作者本意为前提。本文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感慨的主要不是社会,而是天道,是家族命运后面的运数,所谓"天道颓堕"。过去指为迷信,这是一种哲学的懒惰。荣格的共时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简单社会历史决定论、不事对立、不拘于因果逻辑的时空观念和存在观点,本文以此来观照《红楼梦》,拟就相关艺术方法作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荣格 共时性
下载PDF
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中国史学革命愈发重视规律,西方史学的自我反思却愈发轻视规律。历史过程不能脱离时空成为抽象的存在,历史认识同样不能脱离共时性与历时性而抽象存在。将中西史学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有机结合,或许有益于史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性 历时 中西史学
下载PDF
无意识结构与共时性研究——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精要 被引量:3
18
作者 文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列维—斯特劳斯是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也是结构人类学的创始人。其结构人类学的思想是在吸收结构语言学、法国社会学派、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理论基础上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主要体现为... 列维—斯特劳斯是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也是结构人类学的创始人。其结构人类学的思想是在吸收结构语言学、法国社会学派、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理论基础上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主要体现为对“无意识结构”的建构 ,而在方法上则主要体现为一种以“共时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特色。这种特色无论是对结构主义还是人类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人类学 无意识结构 共时性研究
下载PDF
从社会变迁看方法论的“霸权”——兼论社会工作方法论运用的“共时性”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万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38,共5页
当代社会的变迁呈现出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变迁"速率"越来越快,传统的"经验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消亡。这种社会变迁的特征直接映射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空间的并存性和忽视时间的恒久性。这种思维... 当代社会的变迁呈现出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变迁"速率"越来越快,传统的"经验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消亡。这种社会变迁的特征直接映射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空间的并存性和忽视时间的恒久性。这种思维方式的变迁带来了在方法论层面对现代性"知识霸权"的反思和颠覆。从"知识至上"理念的消解出发,探讨社会学纵向的阐释"范式"的变迁,提出横向的阐释"范式"之间的"共时性"理解,还从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分析了其方法论"共时性"的适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知识霸权 方法论 社会工作 共时性
下载PDF
术语译名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及其规范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大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5-179,共5页
由于术语翻译的复杂性,术语译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共时性与历时性分析,不但揭示了译名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也阐发了译名规范化的原则与方法。译名的共时性表现为概念与名称之间在结构中的语义关系以及在翻译中的各种对应关系,译... 由于术语翻译的复杂性,术语译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共时性与历时性分析,不但揭示了译名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也阐发了译名规范化的原则与方法。译名的共时性表现为概念与名称之间在结构中的语义关系以及在翻译中的各种对应关系,译名的历时性表现为译名的演变与概念的变迁。共时性与历时性不是彼此对立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掌握一个译名的全貌。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是定名不是译名,定名要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理据性、科学性、简明性、能产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译名 共时性 历时 规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