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4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3)O_(4)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舒婷 梁燕霞 +3 位作者 江莉 陶铸 琚文涛 卫国英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电位等的影响,并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n(Fe^(3+))∶n(Fe^(2+))配比为1.75∶1,反应温度为50℃时,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粒径为10~80 nm,晶型稳定,表面基团-OH较多,Zeta电位绝对值小;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7.18 emu·g^(-1),矫顽力为3242.00 A·m^(-1),剩余磁化强度为4.47 emu·g^(-1)。结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获得Fe_(3)O_(4)纳米颗粒,可作为优良的磁絮凝材料促进水中的絮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Fe_(3)O_(4)纳米颗粒 共沉淀法 尺寸调控
下载PDF
Er_(2)SiO_(5)纳米粉体的并流共沉淀法合成
2
作者 佟永乐 王雅雷 +3 位作者 刘蓉 刘怀菲 武囡囡 程慧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前驱体Er/Si摩尔比为20∶12,煅烧温度为1300℃时,Er_(2)SiO_(5)粉体由X2-Er_(2)SiO_(5)纯相组成,具有近球形形貌特征。低Er/Si摩尔比可降低Er_(2)SiO_(5)的结晶温度并促进X2-Er_(2)SiO_(5)的生成,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则对[Si—O—Er]结构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r_(2)SiO_(5)前驱体是以[Si—O—Er]网络结构形式存在的,煅烧过程中通过分解和结构重组逐步生成Er_(2)SiO_(5),Er_(2)O_(3)杂质相的生成是高Er/Si摩尔比前驱体[Si—O—Er]网络结构中的Er^(3+)在Er_(2)SiO_(5)结晶过程中的析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_(2)SiO_(5)粉体 并流共沉淀法 Er/Si摩尔比 合成机理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常温锌基脱硫剂的研究
3
作者 朱芯娅 夏王哲 +2 位作者 王彩凤 吴剑虹 夏明桂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在我国聚丙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硫作为丙烯聚合反应中的有害杂质,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及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原料丙烯中硫等有害杂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选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_(3))2... 在我国聚丙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硫作为丙烯聚合反应中的有害杂质,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及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原料丙烯中硫等有害杂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选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_(3))2·6H 2O]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 3·6H 2O)分别作为活性组分和载体成分,以碳酸钠(Na 2CO_(3))为沉淀剂,制备一种高效的常温锌基脱硫剂。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条件:陈化温度60℃、锌盐和铝盐摩尔比4∶1、锌盐和铝盐与沉淀剂摩尔比1∶1.3、锌盐浓度0.75 mol L、焙烧温度300℃,制得的脱硫剂穿透硫容达到22.69%。进一步分析表明,脱硫剂前躯体为碱式碳酸锌,最佳焙烧温度300℃,此时脱硫活性最高(穿透硫容22.69%),且孔结构性质优异(比表面积67.63 m 2 g,孔体积0.202 cm 3 g,平均孔径10.94 nm)。在25℃下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锌基脱硫剂表现出卓越的脱硫性能,穿透时间长达600 min,穿透硫容为2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常温锌基脱硫剂 硫化氢
下载PDF
室温共沉淀法制备KNaSiF_(6)∶Mn^(4+)红色荧光粉及发光性能研究
4
作者 傅瑜 卜佳瑜 张雅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采用简单的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发光强度较高的KNaSiF_(6)∶Mn^(4+)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详细探究了合成过程中原料、HF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 采用简单的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发光强度较高的KNaSiF_(6)∶Mn^(4+)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详细探究了合成过程中原料、HF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F与KF配比为1∶1,HF用量为9mL,Mn^(4+)掺杂浓度为7.5%时,样品为纯相且发光强度最大;在463nm激发下,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31nm处,且于620nm观察到较强的零声子线ZPL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aSiF_(6)∶Mn^(4+) 共沉淀法 红色荧光粉
原文传递
化学共沉淀法合成ATO工艺条件研究
5
作者 赵晓刚 侯学军 +2 位作者 张雨 邓卫华 王丽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2-55,60,共5页
ATO是锑掺杂的二氧化锡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分散性、较好的透光性能和气敏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隔热涂料、导电玻璃、抗静电用导电填料、气体传感器等领域。由于ATO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很多应用领... ATO是锑掺杂的二氧化锡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分散性、较好的透光性能和气敏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隔热涂料、导电玻璃、抗静电用导电填料、气体传感器等领域。由于ATO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很多应用领域对其掺杂均匀性及纯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对ATO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比了现有合成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化学共沉淀法采用将锡盐、锑盐分开共滴加入的方式,控制锡盐、锑盐的水解速度,制备的掺杂ATO均匀性好、重复性高、存放周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化学共沉淀法 均匀性 工艺研究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烧结过程及其性能分析
6
作者 杨鸿 李学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煅烧过程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反应活化能。对制备得到的镍锰酸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首次充放电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备镍锰酸锂正极材料时,700℃前碳酸锂基本不参与反应,此时的反应主要为前驱体的分解与氧化;在700℃后碳酸锂开始熔融分解并与前驱体开始进行反应,且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锰酸锂 共沉淀法 反应历程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AgBr/Ag_(2)CO_(3)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活性
7
作者 陶萍芳 陈珊 +5 位作者 钟玉君 秦荣欢 梁凤英 王瑞娟 覃利琴 黄国保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gBr/Ag_(2)CO_(3)复合催化剂。研究表明,AgBr/Ag_(2)CO_(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比单一相的AgBr或Ag_(2)CO_(3)显著提高,0.10 g AgBr/Ag_(2)CO_(3)样品光照降解20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20 min后,降解率高达9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gBr/Ag_(2)CO_(3)复合催化剂。研究表明,AgBr/Ag_(2)CO_(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比单一相的AgBr或Ag_(2)CO_(3)显著提高,0.10 g AgBr/Ag_(2)CO_(3)样品光照降解20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20 min后,降解率高达99.97%,是AgBr的2.5倍,是Ag_(2)CO_(3)的4.77倍,且AgBr/Ag_(2)CO_(3)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共沉淀法 AgBr/Ag_(2)CO_(3) 亚甲基蓝
下载PDF
共沉淀法FCC再生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
8
作者 于波 苑慧敏 +2 位作者 李玉龙 邓旭亮 张志翔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2期54-56,共3页
针对FCC装置再生烟气脱硝,采用共沉淀法将过渡金属掺杂于TiO_(2)载体上制备V_(2)O_(5)-WO_(3)/TiO_(2)脱销催化剂,考察过渡金属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掺杂Ce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NO最高... 针对FCC装置再生烟气脱硝,采用共沉淀法将过渡金属掺杂于TiO_(2)载体上制备V_(2)O_(5)-WO_(3)/TiO_(2)脱销催化剂,考察过渡金属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掺杂Ce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NO最高转化率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共沉淀法 FCC再生烟气 过渡金属 载体 脱硝催化剂 锐钛矿
下载PDF
硝酸铁和磷酸共沉淀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紫涵 李军 +1 位作者 陈明 周青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7,共7页
以硝酸铁和磷酸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电池级磷酸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投料比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铁产率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硝酸铁浓度为1.1 mol/L、投料比(磷酸与硝酸铁物质的量比)为1.1、... 以硝酸铁和磷酸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电池级磷酸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投料比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铁产率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硝酸铁浓度为1.1 mol/L、投料比(磷酸与硝酸铁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 h。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式扫描量热仪(TG-DTA)等对制备的磷酸铁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得到的二水磷酸铁为单斜晶,纯度高,二次粒径D_(50)为2.41μm,均符合电池级磷酸铁的要求。以磷酸铁为前驱体制备的LiFePO_(4)/C性能良好,将其作为正极材料组成的电池在0.05C、0.1C、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3.9、136.8、13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铁 磷酸铁 共沉淀法 磷酸铁锂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花状NiCo_(2)O_(4)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李凯 沈勇 +2 位作者 潘虹 徐丽慧 倪凯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花状NiCo_(2)O_(4)吸波材料,利用XRD、FTIR、BET、XPS和SEM等方式表征了样品成分及形貌特征,将不同煅烧温度(300、400、500、600、700℃)的产物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同轴测试法模拟了不同厚度下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花状NiCo_(2)O_(4)吸波材料,利用XRD、FTIR、BET、XPS和SEM等方式表征了样品成分及形貌特征,将不同煅烧温度(300、400、500、600、700℃)的产物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同轴测试法模拟了不同厚度下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400℃煅烧样品在反射损耗值、吸收带宽以及样品厚度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当厚度为1.5 mm时,在14.32 GHz处吸波材料达到最大的吸收损耗值为-43.71 dB,有效吸收带宽为4.48 GHz(12.08~16.56 GHz),可以预见镍钴基吸波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NiCo_(2)O_(4) 共沉淀法 吸波材料 阻抗匹配 电磁参数
下载PDF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的研究
11
作者 梁雅璐 袁志国 +1 位作者 马瑶 李宇龙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72-278,285,共8页
针对工业制备BaTiO_(3)粉体存在粒度分布不均、粒径大等难题,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Sm^(3+)掺杂BaTiO_(3)纳米颗粒。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撞击初速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对纳米钛酸钡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 针对工业制备BaTiO_(3)粉体存在粒度分布不均、粒径大等难题,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Sm^(3+)掺杂BaTiO_(3)纳米颗粒。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撞击初速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对纳米钛酸钡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TG-DSC)以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对产物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S-RPB反应器制备得到的BaTiO_(3)纳米颗粒粒径小且粒度分布均匀,高温煅烧后呈现四方相;在撞击初速度21.24 m/s、超重力因子45、掺杂浓度0.3%、煅烧温度950℃、保温时间2 h时,其粒径最小,为65 nm;陶瓷体在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2 h时密度为6.4 g/cm^(3),有利于提高其介电性能和陶瓷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的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钡是一种可在工业上拓展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纳米钛酸钡 掺杂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钆镓铝基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晓荣 董广志 +4 位作者 靳亚明 苏欢欢 周龙 樊慧庆 王宇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10期889-898,共10页
掺铈钆镓铝基石榴石陶瓷Gd_(3)(Al_(1-x)Ga_(x))_(5)O_(12)∶Ce(GAGG∶Ce)具有高光输出、短余辉、快衰减以及高X射线阻止能力等特性,使其在医学成像、高能射线检测及高功率LED照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高性... 掺铈钆镓铝基石榴石陶瓷Gd_(3)(Al_(1-x)Ga_(x))_(5)O_(12)∶Ce(GAGG∶Ce)具有高光输出、短余辉、快衰减以及高X射线阻止能力等特性,使其在医学成像、高能射线检测及高功率LED照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高性能GAGG透明陶瓷的制备依赖于制备超细、高分散、无团聚、高烧结活性的纳米粉体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化学共沉淀法合成GAGG纳米粉体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共沉淀法制备粉体的相关机理及影响粉体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高性能钆镓铝基石榴石粉体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石榴石结构 GAGG粉体 透明陶瓷
原文传递
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静薰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9期157-15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能的使用更加广泛且具体。电池作为储存电能的主要装置,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使用性能要求。在我国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研究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并且有较高的实际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能的使用更加广泛且具体。电池作为储存电能的主要装置,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使用性能要求。在我国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研究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并且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结合了之间的优势,从而形成,从而在啊共沉淀法的制备下产生,更产生合成材料,结合这Ni-Co-Mn三类化合元素的主要优势,提升了镍钴锰三元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使用效能。在三元正极材料的不断制备中,需要加强高比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等因素的关注,加强前驱体物理质量的研究和选择。本文以共沉淀法为主要的制备方式,讨论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制备过程以及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钴镍锰三元正极材料 制备研究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铁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瑞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2期45-47,共3页
本研究以硝酸铁、磷酸为原料,以二水合磷酸铁为晶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水磷酸铁,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铁磷物质的量比为1.00:1.02,硝酸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晶种加入量为0.03%,反应时间为12 h时,制备... 本研究以硝酸铁、磷酸为原料,以二水合磷酸铁为晶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水磷酸铁,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铁磷物质的量比为1.00:1.02,硝酸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晶种加入量为0.03%,反应时间为12 h时,制备的磷酸铁样品中FePO_(4)·2H_(2)O含量在99.80%以上,回收率约为99.7%,产品粒径(D50)质量指标符合要求。该二水磷酸铁制备工艺没有产生新杂质,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铁 磷酸 磷酸铁 共沉淀法 制备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工艺研究进展
15
作者 纪方力 任永志 +2 位作者 李春霞 涂勇 谢子娟 《中国锰业》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阐述了共沉淀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工艺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的组合工艺,使用此工艺得到的产品可以满足目前三元正级材料对高比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方... 阐述了共沉淀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工艺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的组合工艺,使用此工艺得到的产品可以满足目前三元正级材料对高比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方面的要求,从而满足高性能电池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镍钴锰 三元前驱体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
16
作者 钟莲云 孙春霞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分析纯的硝酸铝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研究反应物的加料顺序和加料速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溶剂组成、晶种及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体的物相组成,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尺... 以分析纯的硝酸铝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研究反应物的加料顺序和加料速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溶剂组成、晶种及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体的物相组成,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颗粒形貌。结果表明:原料的加料顺序对产物影响不明显,用PEG6000作表面活性剂,水和乙醇等体积混合液作溶剂,Al(NO_(3))_(3)溶液直接倒入NH_(4)HCO_(3)溶液中制得前驱体,当煅烧温度为1135℃煅烧2 h时,制备了粒径为33 nm的α-Al_(2)O_(3)粉体,加入晶种后,煅烧温度可降低至1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加料速度 表面活性剂 溶剂组成 晶种 纳米氧化铝粉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钇铝石榴石(YAG)纳米粉体 被引量:61
17
作者 李江 潘裕柏 +2 位作者 张俊计 黄莉萍 郭景坤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透明YAG陶瓷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光学性能和高温性能 ,很可能成为有竞争力的用来替代单晶的激光材料。纳米YAG粉体的合成有利于制备性能优异的YAG透明陶瓷。通过在NH4 HCO3溶液中滴加NH4 Al(SO4 ) 2 和Y(NO3) 3的混合溶液 ,共沉淀生... 透明YAG陶瓷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光学性能和高温性能 ,很可能成为有竞争力的用来替代单晶的激光材料。纳米YAG粉体的合成有利于制备性能优异的YAG透明陶瓷。通过在NH4 HCO3溶液中滴加NH4 Al(SO4 ) 2 和Y(NO3) 3的混合溶液 ,共沉淀生成YAG的碳酸盐前驱体 ,并采用IR ,TG/DTA ,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YAG前驱体进行表征。对YAG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灼烧 ,结果发现 ,在10 0 0℃左右已完全转变成YAG相 ,最终获得单分散、无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纳米粉 共沉淀法
下载PDF
NaYF_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猛 密丛丛 +3 位作者 王单 李锋 刘金玲 徐淑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27-3331,共5页
以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单分散的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FL)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纳米颗粒的粒... 以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单分散的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FL)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纳米颗粒的粒径均一,通过改变络合剂DTPA的用量可使颗粒的平均粒径在20~120nm范围内可调。纳米颗粒经煅烧后发生了由立方晶型向六方晶型的转变,并伴随着荧光强度的大幅提升。还探讨了络合剂DTPA的用量、煅烧温度对纳米颗粒粒径、晶型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络合剂DTPA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纳米颗粒由立方晶型向六方晶型的转变,但可获得单分散的小粒径纳米颗粒,其荧光强度仍能满足生物标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共沉淀法 荧光 NAYF4
下载PDF
低碱度共沉淀法制备苯选择加氢Ru-Zn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正宝 张琪 +2 位作者 路晓飞 陈双佳 刘春杰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在低碱度下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非负载型Ru-Zn催化剂,用于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固定氢氧化钠沉淀剂的量,考察了不同氯化锌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X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 在低碱度下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非负载型Ru-Zn催化剂,用于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固定氢氧化钠沉淀剂的量,考察了不同氯化锌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X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选用具有最佳锌含量的Ru-Zn催化剂时搅拌速度和硫酸锌添加剂等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催化剂多次使用时的反应性能.研究表明,Zn含量16.7%(质量分数)的Ru-Zn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Zn SO4水溶液(0.45 mol/L)中,优化反应条件(哈氏合金釜,1200 r/min,150 oC,H2压5 MPa)下反应45 min,苯转化率57%时环己烯选择性可达80%(收率超过45%).钌催化剂中Zn O晶体对于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0%非常重要.催化剂回收循环反应5次时反应性能基本不变,表明低碱度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显示了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低碱度 选择加氢 钌锌催化剂
下载PDF
铁酸钴纳米微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和磁性质(英文)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莉 张洪涛 +3 位作者 洪健民 邹文琴 周志萍 陈学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1-743,共3页
The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N-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EDX and magnetometry. XRD results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ure cobal... The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N-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EDX and magnetometry. XRD results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ure cobalt ferrite. The mean particle sizes of CoFe2O4 samples annealed at 400 ℃ and 600 ℃ were ca. 6 and 25 nm, respectively as obta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magnet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nano-particles obtained at 400 ℃ were superparamagnetic while that prepared at 600 ℃ were ferrimagne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纳米微粒 磁性质 铁酸钴 PRESENCE COBALT COFE2O4 制备 and The poly PURE the XRD 600 TEM EDX 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