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混比对聚氨酯/硅橡胶导电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窦博文(编译) 《橡胶参考资料》 2024年第2期29-31,共3页
聚合物共混是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比例的聚合物混合制备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的一种工业方法。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使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加工,操作简便。硅橡胶由于其氧化硅特性,如热稳定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品、天候和臭氧等,已... 聚合物共混是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比例的聚合物混合制备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的一种工业方法。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使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加工,操作简便。硅橡胶由于其氧化硅特性,如热稳定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品、天候和臭氧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通常,聚氨酯(PU)主链主要由氨酯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 硅橡胶 氨酯 聚合物 材料力学性能 氧化硅 共混 化合物组成
下载PDF
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
2
作者 张春波 刘宣伯 +4 位作者 姚雪容 苏萃 施红伟 张龙贵 张韬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中各相在压塑样品水平方向、深度方向和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首次获得了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并直观地将相区与共混物化学成分相对应。结果表明... 利用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中各相在压塑样品水平方向、深度方向和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首次获得了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并直观地将相区与共混物化学成分相对应。结果表明,PE⁃LD/EVOH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当EVOH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作为分散相,以较规则的圆柱体形态分散于PE⁃LD基体中,圆柱直径尺寸在3~6μm范围内。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相容剂后,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散相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截面的平均尺寸减小到约2μm,这说明PE⁃g⁃MAH可显著增强PE⁃LD与EVOH两组分间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成像 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乙烯醇聚物 共混 三维相结构
下载PDF
共混GAP基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氢键行为与力学性能
3
作者 郑梦泽 张宁 +4 位作者 刘双 靳鹏 张锡铭 刘文皓 罗运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为了改善GA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采用了DSC、低场核磁测试、静态力学测试和动态力学测试的方法对两种异氰酸酯固化的弹性体共混体系的氢键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分子结构原因,HMDI固... 为了改善GA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采用了DSC、低场核磁测试、静态力学测试和动态力学测试的方法对两种异氰酸酯固化的弹性体共混体系的氢键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分子结构原因,HMDI固化的GAP热塑性弹性体和IPDI固化的弹性体显示出不同的氢键行为和力学性能,通过物理共混得到了兼具抗拉强度及断裂延伸率的弹性体,50℃下抗拉强度高于1.5MPa,-40℃下延伸率不低于300%,相较于纯HMDI固化的弹性体,低温延伸率提升了约150%,IPDI固化的弹性体高温抗拉强度提升了约1.4MPa,说明通过共混可得到性能更为均衡的含能热塑性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 GAP 热塑性弹性体 氢键行为 高分子物理共混 高低温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丁烯-1与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4
作者 陆赵峻 刘宣伯 +3 位作者 张春波 高钰淇 王珅 张龙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丁烯-1(PB-1)与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系统、拉伸仪以及DSC,WAXD,SAXS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形态、拉伸机械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晶体结构、长周期及长周期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实...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丁烯-1(PB-1)与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系统、拉伸仪以及DSC,WAXD,SAXS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形态、拉伸机械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晶体结构、长周期及长周期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1和POE为不相容体系,所研究的共混物中均具有明显的分相结构,随着PB-1质量分数(wPB-1)的增加,PB-1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且经历了相反转过程;POE的加入没有改变PB-1的晶型,对PB-1晶体的熔融行为影响不大;受相形态影响,当wPB-1较低时,双重结晶峰出现,且结晶温度较共混前发生显著降低;当POE为连续相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高、模量低,当PB-1为连续相时,材料的模量较高,且随着wPB-1的增加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聚烯烃弹性体 共混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β成核剂和退火对rPP/r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牛茜炜 李迎春 +3 位作者 王文生 聂广 董红岭 孟庆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β成核剂(β-NA)添加到废旧聚丙烯(PP)/废旧聚乙烯(PE)(rPP/rPE)共混物中,制备了rPP/rPE/β-NA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β-NA的含量以及退火对rPP/rPE/β-N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含量为0.05%(rPP...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β成核剂(β-NA)添加到废旧聚丙烯(PP)/废旧聚乙烯(PE)(rPP/rPE)共混物中,制备了rPP/rPE/β-NA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β-NA的含量以及退火对rPP/rPE/β-N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含量为0.05%(rPP/rPE总质量的0.05%)的β-NA以及退火对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β-NA含量为0.05%时,rPP/rPE/β-NA和退火后rPP/rPE/β-NA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最大,较rPP/rPE的4.42 kJ/m^(2)和295.10%分别增加了31.22%,115.21%和120.14%,12.75%;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β-NA诱导PP出现β晶,退火后共混物中PE和β晶PP(β-PP)结晶度增加,α晶PP(α-PP)结晶度基本不变;热重测试表明,r PP/rPE/β-NA热稳定性下降,退火后热稳定性增加,这是因为β-PP热稳定性比α-PP差,而退火后晶体结构完善热稳定性增加;流变性能测试表明,rPP/rPE/β-NA和退火后的共混物的复数黏度降低,β-NA起到润滑的作用,退火后共混物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增强;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冲击断面比退火前粗糙,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丙烯 废旧聚乙烯 退火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动态流变行为在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共混物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大鹏 王灿 +2 位作者 熊其鹏 罗权焜 吴叔青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开放式炼胶机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硅橡胶(SR)混炼胶和单相硫化硅橡胶(v-SR)的共混胶,通过流变行为研究了组成比例、界面交联作用等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两相剥离强度对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 利用开放式炼胶机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硅橡胶(SR)混炼胶和单相硫化硅橡胶(v-SR)的共混胶,通过流变行为研究了组成比例、界面交联作用等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两相剥离强度对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动态流变行为成功预测了高黏度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形态结构。共混物中EPDM的用量在30~70份(质量,下同)时,EPDM/SR混炼胶的形态呈双相连续结构。用超过1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对EPDM用量为70份的EPDM/SR混炼胶中的SR进行单相交联,v-SR的连续结构发生了融合,转变成颗粒状结构,且颗粒结构的相畴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高剂量的交联剂可以使两相形成共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硅橡胶 共混 动态流变行为 形态结构 界面交联作用 界面相容作用
下载PDF
基于熔融共混法制备PP/PVDF疏水体系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辉 周威 +2 位作者 王绪德 郑鹏 张陵宁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53-260,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系列PP/PVDF共混体系,讨论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牌号PVDF原料对PP/PVDF共混体系对纯水的接触角、对蛋白上样缓冲液的流挂性能,以及透光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PP/PVDF共混体系对纯水接触角呈...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系列PP/PVDF共混体系,讨论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牌号PVDF原料对PP/PVDF共混体系对纯水的接触角、对蛋白上样缓冲液的流挂性能,以及透光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PP/PVDF共混体系对纯水接触角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PVDF含量为10%时,共混体系对纯水的接触角达最大值为117°;当PP/PVDF共混体系中的PVDF含量相同(5%、15%、25%)时,利用牌号为710的PVDF制备的共混体系对纯水接触角最大,测试样条表面残留的蛋白上样缓冲液最少,牌号为720的次之,牌号为705的接触角最小,残留的蛋白上样缓冲液最多;而对于共混体系的透光率,则是利用牌号为705的PVDF制备的共混体系透光率最大,牌号为720的次之,牌号为710的透光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共混 聚丙烯 聚偏氟乙烯 疏水材料 结构和性能
下载PDF
面向3D打印应用的PP/PET共混线材制备和性能
8
作者 王重阳 王艳 +8 位作者 曹帅 豆保平 赵新宇 邱帅 王绎苏 张鸿 郭静 王胜法 权慧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为了拓展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在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并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将PP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挤出,制备PP/PET共混线材。分析不同PP,PET混合比例的共混线材的流变行为、... 为了拓展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在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并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将PP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挤出,制备PP/PET共混线材。分析不同PP,PET混合比例的共混线材的流变行为、结晶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微观形貌结构、力学性能以及3D打印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PET共混物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下降,表现出切力变稀行为;在PP结晶过程中,PET充当成核剂的角色,且没有改变PP的晶型;PP的熔融温度在150℃左右,结晶温度随PET含量增加而提高;PP基体和PET分散相存在明显的“海-岛”结构,其中PET为“岛”相,直径为2~5μm;共混线材的拉伸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同时,3D打印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而由于层间界面作用3D打印试样的力学性能普遍低于共混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3D打印
下载PDF
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子轩 张恒 +3 位作者 李晗 翟倩 甄琪 钱晓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 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相分离特点,综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的聚合物匹配体系现状以及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对超细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超细纤维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 非织造材料 非溶相共混 聚合物 超细纤维
下载PDF
POSS-g-PPOE对PPB/POE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影响
10
作者 应淑妮 冯金茂 +2 位作者 陈国贵 张阁昊 申屠宝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以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接枝反应中心,嵌段共聚聚丙烯(PPB)、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接枝链段,制备接枝聚合物POSS-g-PPOE。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对接枝产物POSS-g-PPOE进行了表征。... 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以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接枝反应中心,嵌段共聚聚丙烯(PPB)、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接枝链段,制备接枝聚合物POSS-g-PPOE。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对接枝产物POSS-g-PPO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PB,POE与POSS发生了接枝反应。将POSS-g-PPOE与PPB,POE进行共混挤出,并通过DSC、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测试结果看,添加接枝产物POSS-g-PPOE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PPB/POE体系的熔融温度和相容性能。PPB/POE力学性能随着POSS-g-PPOE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POSS-gPPOE添加质量为4%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峰值,为103 kJ/m2,其他力学性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POSS-g-PPOE为大分子聚合物,当POSS-g-PPOE添加比例过高时,除了部分参与界面相容改性外,多余部分反而以杂质形式存在,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看,PPB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PP基体中均匀分散乙丙橡胶颗粒,添加POE后,断面发生脆韧转变,抗冲性能提高。但由于POE本身强度较低,提高有限。进一步添加POSS-g-PPOE,PPB中分散相核壳结构微颗粒界面模糊化,破坏时微颗粒被拉伸。认为添加一定量POSS-g-PPOE,可以提高PPB/POE间的链段缠结,进而提高整体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 共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后道拉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丝胶蛋白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夏榆 姚勇波 +4 位作者 姚菊明 生俊露 张葵花 蒋毅 张军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为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后道拉伸处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丝胶蛋白(silk sericin,SS)共混纤维,研究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 为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后道拉伸处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丝胶蛋白(silk sericin,SS)共混纤维,研究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增加,PBS与丝胶蛋白发生相对位移,纤维表面沿拉伸方向出现明显条纹;随着拉伸温度增加,纤维表面的条纹减少,表明温度的增加提高了PBS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使纤维保持致密结构。随着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的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后道拉伸倍数为4倍,拉伸温度为75℃时,纤维的结晶度可达61.30%,此条件下的纤维断裂强度最大为2.0 cN/dtex,接近粘胶纤维的力学强度,可满足纺纱、非织造等纺织加工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丝胶蛋白 共混纤维 拉伸倍数 拉伸温度
原文传递
熔喷非织造布用磁性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的性能分析
12
作者 高天 孙辉 +1 位作者 于斌 杨潇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1-279,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SiO_(2)),再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采用扫...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SiO_(2)),再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熔体流动速率仪(MF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共混材料的形貌、结晶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以质量分数计)的Fe_(3)O_(4)@SiO_(2)纳米粒子可在PLA基体中均匀分散,与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相比于纯PLA,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的热性能变化不大,当Fe_(3)O_(4)@SiO_(2)的添加量为1%时,共混材料的结晶度最大。随着Fe_(3)O_(4)@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没有明显变化。在同一温度下,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明显增加,熔融指数大于150 g/(10 min),流动性较好,能满足熔喷加工可纺性的要求。另外,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会随着Fe_(3)O_(4)@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熔喷非织造布用磁性Fe_(3)O_(4)@SiO_(2)/PLA共混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 聚乳酸 四氧化三铁 熔融共混 磁性能
原文传递
PLA/EC共混制备自降解暂堵剂及性能评价
13
作者 李金涛 于洪江 +2 位作者 雷亮 黄鹤云 崔彦琦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聚乳酸和乙基纤维素的比例为4∶6时,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热稳定性。90℃、pH=9的条件下,5d的降解率小于30%,15d的降解率大于90%,满足水平钻井作业要求。温度达到223℃时,质量损失仅为0.35%。在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后,在0.69MPa压力下,30min侵入石英砂床的深度小于5cm,能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此外,该暂堵剂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具有降滤失作用,且解堵后不同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均在85%以上,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品 储层保护 自降解 共混 砂床封堵
下载PDF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共混改善及其性能提升技术
14
作者 万民晶 田乐鹏 +1 位作者 张壮 牛玺荣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18-24,86,共8页
为提高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对其共混工艺进行了改善。分别采用不同掺量的胶粉和SBS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得到胶粉改性沥青母液和SBS改性沥青母液,通过将这2种母液混合制备得到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通过与传统SBS/胶... 为提高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对其共混工艺进行了改善。分别采用不同掺量的胶粉和SBS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得到胶粉改性沥青母液和SBS改性沥青母液,通过将这2种母液混合制备得到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通过与传统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研究了共混改善工艺对其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改善工艺显著提升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当共混时间为30 min时,提升效果最佳;当胶粉掺量为20%时,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提升约30%、低温松弛性能提升约14.6%、疲劳寿命提升约23.7%,而高温蠕变性能几乎不变;综合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变化趋势,在30 min的共混时间下,胶粉的最优掺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胶粉 复合改性沥青 共混改善工艺 储存稳定性 物理-流变性能 疲劳性能
下载PDF
酸酐化LLDPE/PS增容母料对PLA/LLDPE/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黎官羽 何松迪 +2 位作者 陈佳敏 缪培峰 徐建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在聚乳酸(PLA)/聚苯乙烯(PS)/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质量比40:30:30)共混物中加入酸酐化LLDPE/PS(质量比50:50)增容母料,考察增容母料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共混体... 在聚乳酸(PLA)/聚苯乙烯(PS)/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质量比40:30:30)共混物中加入酸酐化LLDPE/PS(质量比50:50)增容母料,考察增容母料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共混体系加入酸酐化增容母料后有(LLDPE-g-PS)-g-PLA接枝共聚物生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加入质量分数10%的增容母料后,相较于简单共混物,其拉伸强度提高了160.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84%,继续增大增容母料用量,力学性能提升并不明显;热性能分析表明,共混物中的PLA相结晶规整度提高,加入10%增容母料后,PLA的熔点(Tm)上升了2.03℃,LLDPE的结晶温度(TC)上升了1.23℃;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增容母料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均有上升,损耗因子(tanδ)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加入增容母料使共混物相分散均匀、相尺寸减小;压汞仪测试表明,共混物经正庚烷、环己烷抽提后,遗留的“PLA”形成了分级多孔结构,增容母料的加入,使“PLA”孔径缩小,比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 相容化 分级多孔结构
下载PDF
高木质素含量聚乳酸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6
作者 戚士界 游翔宇 +2 位作者 王瑞晨 周琳菲 张慧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传统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引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聚乳酸(PLA)为代表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较高的使用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制备了聚乳酸(PLA)/木质素共混材料,并利用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缩... 传统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引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聚乳酸(PLA)为代表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较高的使用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制备了聚乳酸(PLA)/木质素共混材料,并利用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分子上的环氧基与木质素的羟基以及PLA分子两端反应,以改善木质素与PLA的界面相容性,通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学和流变行为分析探究了木质素以及GMA含量对PL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MA可以有效改善木质素与PLA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含30%(质量分数,下同)木质素样品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42、1 750、60、3 460 MPa、26.2 J/m和2.4%,当木质素含量提高至60%时,其性能优于较低含量木质素样品,保留了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大幅降低了PLA的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乳酸 界面增容 共混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PHB/PCL共混物理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程 张豪 +3 位作者 杨梦瑶 陈海英 孙昊 卫灵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非共价键型增容剂加入到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25∶75,质量分数,下同)二元共混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探究不同含量的PVAc(1%、3%、5%)对PHB/PCL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非共价键型增容剂加入到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25∶75,质量分数,下同)二元共混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探究不同含量的PVAc(1%、3%、5%)对PHB/PCL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含量为1%时,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未添加PVAc的PHB/PCL薄膜的2.50倍、1.19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在PVAc的桥联作用下,PHB和PCL的羰基(C=O)基团和甲基(CH_3)基团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羰基峰(C=O)发生移位,并且峰值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PVAc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分布更为均匀,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聚己内酯 聚醋酸乙烯酯 增容剂 共混
下载PDF
全氟磺酸树脂和三乙烯基二胺盐的两性离子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晓莉 郭晋婷 +1 位作者 苟瑞婷 何振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5,161,共7页
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核心组成,起到传输离子和阻隔钒离子渗透的作用。将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三乙烯基二胺(DABCO)盐离子化合物共混,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性离子共混膜。以DABCO-PFSA共混膜为研究基础,采用阴... 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核心组成,起到传输离子和阻隔钒离子渗透的作用。将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三乙烯基二胺(DABCO)盐离子化合物共混,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性离子共混膜。以DABCO-PFSA共混膜为研究基础,采用阴阳离子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交联方法制备的共混膜可以有效提高膜的综合性能。通过优化共混膜的二组分结构差异合成了聚阳离子PDABCO,并与PFSA共混,聚合物链间超分子交联赋予膜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降低了钒离子渗透,其中PDABCO-PFSA-7.5%膜的钒离子渗透率达到0.25×10^(-6)cm^(2)/min。在VRB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160 mA/cm^(2)时,PDABCO-PFSA-7.5%膜的库伦效率(CE)达到8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共混 VRB 钒离子渗透 超分子交联网络
原文传递
共混β-环糊精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任露露 邓容 +4 位作者 李剑 艾吉祥 雷婷 张凯舟 杨敬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50,共7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改性膜微观形貌、渗透性能和截留性能、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β-CD后改性膜表面开孔数量及孔径增加,膜截面皮层变薄,亚层发展出小指状孔,贯通的大指状孔数量降低,指状孔壁上出现更为疏松的大孔结构。添加β-CD后改性PVDF膜的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均大幅提高,其中β-CD添加量为4%时改性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纯水通量为1848 L/(m^(2)·h·bar),BSA截留率为90.43%。添加β-CD后改性膜动态水接触角下降为0°的时间减少,说明其内在湿润性增强。改性膜在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提高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抗污染性能,所有膜的通量恢复率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Β-环糊精 共混改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下载PDF
无铬鞣废革屑胶原提取物与PBAT共混成膜性能
20
作者 侯振强 张辉 强西怀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利用稀酸法分别从沸石、TWS鞣废革屑中提取胶原,以提取率、特性粘数等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对纯化后的胶原水解物进行表征。随后选取TWS鞣废革屑提取的胶原水解物(C-TWS)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成膜,探究二者的成膜性能... 利用稀酸法分别从沸石、TWS鞣废革屑中提取胶原,以提取率、特性粘数等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对纯化后的胶原水解物进行表征。随后选取TWS鞣废革屑提取的胶原水解物(C-TWS)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成膜,探究二者的成膜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胶原水解物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元素组成以C、N、O为主,矿物盐含量低,是优质的生物可降解蛋白基材。PBAT/C-TWS共混过程为简单的物理共混,C-TWS组分含量的增大使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提高43.05%~182.5%。C-TWS组分含量为30%时,薄膜的最大热降解温度由405.4℃降低至386.5℃,所有比例共混膜都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共混体系中C-TWS组分含量小于50%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无铬鞣废弃物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共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