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我国刑法不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及利弊 |
李成灿
|
《各界》
|
2018 |
1
|
|
2
|
共犯属性论 |
陈世伟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09 |
8
|
|
3
|
教唆犯属性的逻辑认定——兼论对我国刑法中教唆犯“二重性”说之评判及反思 |
阎二鹏
陈广秀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2
|
|
4
|
俄罗斯刑法共犯制度法律属性相关论争及立法展开 |
庞冬梅
ВасильевИ.А.
СидороваН.А.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20 |
0 |
|
5
|
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 |
陈子平
|
《刑事法评论》
|
2007 |
34
|
|
6
|
共犯本质论刍议 |
阎二鹏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7
|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
陈世伟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08 |
3
|
|
8
|
我国惩治教唆犯立法的反思与重构 |
毛冠楠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06 |
0 |
|
9
|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性质引发的矛盾与问题及其出路 |
毛冠楠
|
《广东法学》
|
2005 |
0 |
|
10
|
犯罪参与理论的讨论范式及其转换 |
李瑞杰
|
《交大法学》
CSSCI
|
2019 |
6
|
|
11
|
体系的思考方法下的参加理论 |
李瑞杰
|
《西部法学评论》
|
2018 |
1
|
|
12
|
教唆犯性质刍议——对刑法第29条的解读 |
李荧荧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机能主义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再解释 |
李瑞杰
|
《法治社会》
|
2019 |
0 |
|
14
|
走向共犯的教义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
陈兴良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09 |
13
|
|
15
|
共犯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 |
阎二鹏
|
《刑事法评论》
|
2007 |
3
|
|
16
|
未遂教唆不可罚说之提倡 |
赖隹文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2 |
1
|
|
17
|
论预备犯的共犯 |
谭堃
|
《刑法论丛》
|
2019 |
1
|
|
18
|
犯罪参与体系的博弈与共生——结合中国法的考察 |
李瑞杰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
2016 |
1
|
|
19
|
问题与主义的完美结合——评周光权教授新作《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 |
马卫军
|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犯罪参与中不法判断的独立性——从区分制到单一制 |
李瑞杰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