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王振宇 吴斌 鞠德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4例。对比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5.73±10.7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8.62±41.59)mL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2、22.123,P均<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但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罗斯曼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思睿 黄坤 +2 位作者 柏帆 刘利 周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5-2839,共5页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择期髋、膝关节手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90 d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21)和非再入院组(n=132)。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统计所有患者一般性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手术关节类型等,参照文献评估Rothman指数,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关节类型、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共病数量、年龄、Rothman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数量、年龄和Rothman得分均是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9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othman指数预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90 d再入院曲线下面积为0.824,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78.85%,最大youden指数为0.597,最佳截断值为46分;④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P<0.05);⑤提示Rothman指数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同时Rothman指数低于46分者发生并发症总体风险较高,关节恢复较差,可用于临床中改善患者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hman指数 老年 人工关节置换 非计划再入院 并发症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的设置
3
作者 程悦 杨旭 +5 位作者 吴欣娟 徐园 李芳芳 黄莉 孙湘雨 曹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7%、92.3%,专家判断系数为0.98,专家熟悉程度为0.86,专家权威程度为0.92,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全面的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为构建医联体护理转诊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关节置换 医联体 向下转诊 护理交接 指标
原文传递
CroweⅢ-Ⅳ型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满意及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鹏 李玉军 +1 位作者 窦勇 王达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微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度、10项日常功能满意度和患者认为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收到完整调查问卷145份,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5(3.23±1.22)年。145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手术疗效满意的118例,不满意的27例,手术总体满意率81.38%(118/145)。患者认为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分别是术后髋部疼痛,肢体明显不等长、行走、上下楼梯、蹲起。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术后髋关节疼痛、肢体不等长是影响手术不满意的直接因素。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DDH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后髋关节疼痛(轻度以上),肢体不等长(>2 cm)是术后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脱位 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Ⅲ-Ⅳ 全髋关节置换 满意度
下载PDF
人工关节集采对下肢全关节置换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永杰 李翔 +1 位作者 姜洪洋 潘凌霄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对下肢全关节置换(TJ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行下肢TJA的1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集采政策实施前后分为集采前(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90例、集采后(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对下肢全关节置换(TJ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行下肢TJA的1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集采政策实施前后分为集采前(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90例、集采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95例;再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组95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组90例。比较集采前后THA组和TK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总费用、手术一次性材料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住院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关节僵硬、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集采后THA组和TKA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及手术一次性材料费用均低于集采前,住院满意度均高于集采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集采前后THA组和TKA组患者术后5 d 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采前后THA组和TKA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采政策实施后,下肢TJA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满意度提高,术中及术后状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集采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郑红波 梅伟 +3 位作者 李勇 程鹏 花璐 刘天柱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复合麻醉组(CA组)、外周神经阻滞组(PNB组)和...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复合麻醉组(CA组)、外周神经阻滞组(PNB组)和腰麻组(SA组),与GA组和CA组比较,PNB组和SA组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合并症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记录低血压、血管活性药物泵注、术后24 h补救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炎性指标和48 h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A组、CA组比较,PNB组和SA组病人低血压、低氧血症、血管活性药物泵注、急性心肌损伤、术后谵妄、术后恶心呕吐(PONV)、补救镇痛、入住ICU的发生率更低,舒芬太尼用量、炎性指标水平更低,术后PACU观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比较,C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低血压、血管活性药物泵注和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相比,外周神经阻滞和腰麻是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推荐的麻醉方式,可以改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全身麻醉 腰麻 外周神经阻滞 早期预后
下载PDF
机器学习法优化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7
作者 费俊梁 马成 +5 位作者 王黎明 蒋纯志 李旭祥 王思娜 赵杨 曾逸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模型和进入ICU的预测模型,并且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获得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预测变量的重要性评分。结果:以输血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的AUC值、准确率及特异度均是4个模型中最高的;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的AUC值、准确率、特异度以及F1得分均是最高的。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算法的AUC值最高,随机森林算法表现较好;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AUC值和F1得分最高,表现最好。以是否输血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平衡数据前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而平衡数据后术前肌酐和术前白蛋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结论:围手术期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肌酐、术前白蛋白,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输血 ICU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
8
作者 白国玺 刘晓红 +3 位作者 杨艳 李战宁 李建武 吕尚军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4287),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5~240个月,平均(75.741±7.507)个月;非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3~228个月,平均(67.656±6.689)个月。两组病例假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固定类形假体生存时间与非骨水泥固定类型假体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无影响,翻修风险相同,临床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 非骨水泥 生存分析
下载PDF
13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包良笑 李婧 +2 位作者 李秋红 张洋 史占军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科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膝关节美国特种... 目的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科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评分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信任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总分为(136.75±7.9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1 d护患信任度总分与其焦虑评分总分呈负相关(r=-0.419,P<0.01),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相关性(r=0.06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无住院经历、文化程度及术前焦虑评分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66.9%。结论本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受文化程度、既往有无住院经历、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水平低、无既往住院经历、焦虑程度高的患者,针对性的对以上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患者术后焦虑及改善术后功能,促进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信任度 全膝关节置换 焦虑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BrainlabKnee3导航辅助间隙平衡技术的应用优势
10
作者 孙敬华 齐志明 +2 位作者 阮文礼 张家国 杨智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33-5339,共7页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3)结合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7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导航组35例,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传统组36例,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器械定位截骨。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外侧关节间隙差;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9,14,2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8,15,2例。传统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20,6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15,8例。②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导航组有2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传统组患者均无并发症。③置换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传统组(P<0.05)。④置换后12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均明显增加,导航组KS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⑤置换后6个月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均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⑥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胫骨假体组件位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计算机导航系统 Brainlab Knee 3 下肢力线 关节活动度 髋膝踝角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11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张先杰 蒋文才 +2 位作者 郭红利 廖欧 韩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 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74例)、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尼莫地平泵注,7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0、T1、T2及T3时SBP、DBP、HR、MAP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38、8.416、8.035和7.549,均P <0.05);(2)两组患者SBP、DBP、HR、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58、9.136、8.045和7.482,均P <0.05);(3)两组患者SBP、DBP、HR、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54、7.516、8.045和10.387,均P <0.05)。联合组高血压、使用降压药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使用升压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24和48 h的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3,P <0.05);(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6,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相对镇痛效果较好;(3)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4,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Cor、ANP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Cor、A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9和8.135,均P <0.05);(2)两组患者Cor、A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58和7.043,均P <0.05),联合组术后Cor、ANP水平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相对较轻;(3)两组患者Cor、AN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46和9.257,均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和24 h的NSE、Hcy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NSE、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9和8.135,均P <0.05);(2)两组患者NSE、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58和7.043,均P <0.05),联合组术后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NSE、Hcy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46和9.257,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泵注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和降压药使用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NSE、Hcy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老年人 高血压 关节置换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王文璨 张宇 李培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切皮时(T2)、麻醉30 min后(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术前(T5)、术后6 h(T6)、术后12 h(T7)及术后24 h(T8)记录患者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统计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需补充镇痛药物情况,术中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HR、MAP及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HR、MAP及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各时间段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5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6、T7、T8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需补充镇痛药物患者比例均少/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HA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更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关节置换 镇痛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14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晓慧 袁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循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能谱及MAR技术,基于... 目的 探循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能谱及MAR技术,基于原始能谱CT扫描数据,权定能级范围70~130keV,并以20keV能级为间隔(依次为70keV、90keV、110keV及130keV),共计4组,所获单能量图像按MAR技术使用有无分为非MAR组、MAR组。观察两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膀胱在相同能级下的信噪比(SNR)及伪影指数(AI)用以评估伪影情况,且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置换物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进行主观评分用以评估成像质量效果。结果 随能级升高,两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膀胱SNR均有升高,AI均有降低,且在70~110KeV能级条件下,MAR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SNR均高于非MAR组,AI均低于非M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0~130KeV能级条件下,MAR组膀胱SNR均高于非MAR组,AI均低于非M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能级升高,非MAR组周围肌肉、盆腔器官主观评分先升后降,于110KeV抵达最高值,骨质结构主观评分逐步升高,MA R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主观评分均逐步升高,于70keV、90keV、110keV及130keV相同能级下,相较于非MAR组,MAR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主观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患者应用能谱CT联合MAR技术,置换物伪影得以减少,成像质量效果获有提高,推荐在110KeV能级水平上采用MAR技术,可最大限度消除金属伪影,并充分显示临近组织,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能谱CT 去金属伪影
下载PDF
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准备服务模式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林程 胡秀丽 明蕾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1日~4月30日68例T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 目的:建立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1日~4月30日68例T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采用外科大手术患者照顾者照护能力问卷)、满意度(采用住院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表)、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准备度、满意度、出院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时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出院准备服务模式能够提高THA患者出院准备度、满意度及照顾者照护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出院准备服务 多学科团队 出院准备度 照护能力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王晓梅 张舒 寇伯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疼痛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水平呈下降趋势,且B组术后1 d、3 d疼痛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且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更佳,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残疾和骨关节炎预后评分(HOOS)、肌力相关指标、肌肉相关康复指标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FMA、BBS、HO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优势手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患肢骨骼肌质量和全身肌肉质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胫前屈肌厚度、肱二头肌厚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VC、FEV1、FEV1/FVC、FEV1%pred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结论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能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肌力与运动能力,利于改善肺功能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关节置换 老年人 障碍点 个性化综合训练 姿势平衡 肌力 肺功能
下载PDF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19
作者 于芳 翟晓娜 +1 位作者 张连英 刘弘扬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NR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术中输血例数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白细胞、肌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高于未发生组,GNRI、淋巴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高、GNRI低、手术时间长及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NRI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GNRI是影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20
作者 刘弘扬 许弘佳 +3 位作者 罗程 于芳 赵晓勇 任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岁,平均73.4岁;道路交通伤63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挤压伤9例,重物压砸伤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和PFNA组,各42例。HHA组行侧卧位改良Watson-Jones入路,置入水泥型半髋关节假体;PFNA组按照PFNA手术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建立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患者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PFN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当天引流量分别为(78.30±12.14)min、(113.14±15.13)mL、(31.25±8.97)mL,与HHA组[(112.39±13.95)min、(285.21±18.19)mL、(98.25±9.03)mL]比较明显减少(P<0.05);但HHA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2.32±3.48)d、(16.14±2.16)周、(9.61±2.53)d]与PFNA组[(41.26±9.73)d、(17.26±2.38)周、(15.36±2.64)d]比较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HHA组[(78.97±4.95)分、(82.77±1.52)分]高于PFNA组[(64.35±4.12)分、(74.93±1.28)分,P<0.05];H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12/42)显著低于PFNA组64.29%(27/42),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骨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两种并发症;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益值、风险值、总效益-风险值均为72,而PFNA组分别为64、51、57,HHA组以100%的概率高于PFNA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相比于PFNA治疗,HHA可显著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手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效益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