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偏向与融合:数智时代口语传播具身性的回归与强化
1
作者 姚争 徐学明 《传媒》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口语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需双方同时“在场”,纸质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得人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离场”;及至大众媒介时代,广播传播人声、电视呈现人像,“面对面”的沟通再次回归;而数智时代,AI主播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软件的... 口语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需双方同时“在场”,纸质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得人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离场”;及至大众媒介时代,广播传播人声、电视呈现人像,“面对面”的沟通再次回归;而数智时代,AI主播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软件的大规模应用,让真实的人“再离场”。但正是由“再离场”所引发的人类隐忧,使得口语传播活动对于具身性的原初关怀再次得到凸显和呼吁。“具身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回归与强化,真人之间的在场交流感更加不可替代。人们更多地期待身体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口语传播 在场 播音员主持人
下载PDF
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具身认知动力系统视阈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2
作者 尹穗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20世纪60、7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消解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引起了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进而导致翻译研究领域各种中心论的破除和主体间性主题的浮现。此外,现象学引发了认知科学的二次革命,抛弃了计算隐喻的具身认知... 20世纪60、7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消解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引起了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进而导致翻译研究领域各种中心论的破除和主体间性主题的浮现。此外,现象学引发了认知科学的二次革命,抛弃了计算隐喻的具身认知科学在诸多领域引发了变革,其动力系统理论在整体主义思想、耦合关系、持续动力交互方面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有重大启示,可揭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和主体间对话交互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理论 主体间 文化具身性
下载PDF
具身性视角下文旅元宇宙空间场景的解构
3
作者 张润雪 蔡尚伟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元宇宙+”时代,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虚拟技术和设备,人的“身体”作为媒介回归主场,以技术身体的形态成为链接两个世界的介质,使用户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实现更加自由的转换。在具身技术的加持下,文旅空间场景的结构形态与媒介... “元宇宙+”时代,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虚拟技术和设备,人的“身体”作为媒介回归主场,以技术身体的形态成为链接两个世界的介质,使用户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实现更加自由的转换。在具身技术的加持下,文旅空间场景的结构形态与媒介形象不断转型升级,正在重塑用户的感知体验。具身性视角下,元宇宙的出现使得文旅空间场景的意义和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其在场体验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文旅空间场景的转型升级亟待更多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具身性 文旅空间 虚拟技术 数字媒介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知识具身性特征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4
作者 罗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129-0135,共7页
完善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对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手工艺的具身性特征贯穿于知识体系之中,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构建手工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们对于具身性研究... 完善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对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手工艺的具身性特征贯穿于知识体系之中,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构建手工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们对于具身性研究已有相当广泛,但就手工艺知识体系中具身性的特征及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阐述。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手工艺的具身性特征,研究环境、技术、实践主体与在具身交融环境下所产生的具身性表征,探寻具身性特征在传统工艺知识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具身性 知识体系
下载PDF
梦想的“第二人生”:深度媒介化下的具身性与技术祛魅
5
作者 张爱军 徐潇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5,M0004,共11页
媒介的本质是连接。传统的媒介是将人和制造信息的人连接在一起,但媒介的作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提供信息层面,能够被连接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逐步深度媒介化。其中,身体媒介是常容易被忽视的媒介。元宇宙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 媒介的本质是连接。传统的媒介是将人和制造信息的人连接在一起,但媒介的作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提供信息层面,能够被连接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逐步深度媒介化。其中,身体媒介是常容易被忽视的媒介。元宇宙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通过建立身体连接为人类塑造数字化身,开启了梦想的“第二人生”,但这种离身的技术神话也带来了侵犯隐私、技术成瘾等问题。为实现技术祛魅和身体意识的回归,本研究尝试引入了具身性的视角反观新媒体技术的身体实践,重新审视新传媒技术语境下传播与身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元宇宙 数字化生存
下载PDF
元宇宙中艺术创作的具身性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利源 尹金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人类数字迁移和思维表象化必然途径的元宇宙,其承载着打通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技术使命。VR、AR、NFT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元宇宙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现阶...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人类数字迁移和思维表象化必然途径的元宇宙,其承载着打通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技术使命。VR、AR、NFT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元宇宙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现阶段元宇宙在科技支撑下,理论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迭代和具身思潮的回归,技术与具身性的结合将为元宇宙的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思路,借助科技促进感官的延伸,进一步迈入沉浸式“虚拟世界”的大门,使参与者拥有物理身体之外的“虚拟身体”,以更好地体会世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元宇宙中的艺术创作途径提出了基于科技与具身性相结合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具身性 艺术创作途径
下载PDF
数字时代具身性的化身传递之潜能与路径
7
作者 杨翠芳 任祎曼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2,共8页
化身是身体与虚拟世界连接的技术产物,它既能投射人的主体意识,代替身体感知数字空间,也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现实交流,因而具有具身性。数字时代化身的具身传播路径有三种:其一,通过“身体表达”,化身映射出身体与处境的实践体系;其二,... 化身是身体与虚拟世界连接的技术产物,它既能投射人的主体意识,代替身体感知数字空间,也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现实交流,因而具有具身性。数字时代化身的具身传播路径有三种:其一,通过“身体表达”,化身映射出身体与处境的实践体系;其二,通过“可逆的肉”,化身激活身体的视看与触摸运动;其三,通过“意向弧”,化身委身于数字环境而生成实际意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关于化身的各种设想、操作、理念、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都将拓展人们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生存与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现象学 潜能 路径
下载PDF
具身性——人媒介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探索
8
作者 姜华 卞烁钧 陈旭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6期36-38,共3页
在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就应该成为其使命,将其内化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由此,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增强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构建全员、... 在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就应该成为其使命,将其内化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由此,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增强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新闻传播 思政
下载PDF
遗忘与回归:阿细跳月的具身性分析
9
作者 汪超伟 万义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第6期98-101,共4页
本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理论借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等方法对阿细跳月进行具身性研究并得出结论。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国内学者对阿细跳月的研究重点在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遗忘了身体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律动性是阿细跳月与... 本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理论借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等方法对阿细跳月进行具身性研究并得出结论。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国内学者对阿细跳月的研究重点在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遗忘了身体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律动性是阿细跳月与身体交流的结果,实用性阿细跳月与身体图式交融的体现,社会性阿细跳月与身体交往的呈现,联动性是阿细跳月与具身模拟交涉的再现。最后,随着人们身体认识的不断加深,具身性这个视角必然会在体育研究中掀起一股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细跳月 具身性 体现象学
下载PDF
央视“VR浸新闻”中的具身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晓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技术是媒介变革的基础。5G时代到来,媒体融合迈入纵深发展阶段,身体这一古老的媒介被技术赋能,推动了“人—技术”视角出现。在具身性视角下,VR融入新闻报道,它所构建的全景式场景中呈现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被默认为身体感知的部分。文章... 技术是媒介变革的基础。5G时代到来,媒体融合迈入纵深发展阶段,身体这一古老的媒介被技术赋能,推动了“人—技术”视角出现。在具身性视角下,VR融入新闻报道,它所构建的全景式场景中呈现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被默认为身体感知的部分。文章以央视“VR浸新闻”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其是如何体现具身性的:第一,在感官上,VR以“拟人化”的特征,延伸人的听觉、触觉、视觉体验,使受众感官得到充分调动,产生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第二,在心智上,通过感官上的沉浸式体验,把对事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引发自我反思和情感共鸣;第三,在记忆上,利用VR技术带来的感官体验和心智感悟,最终构成认知记忆的“亲身经历”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VR 央视 “VR浸新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研究
11
作者 刘博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3期52-54,共3页
目的: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创作作品获取关注的同时,承担着科普知识、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文章聚焦这一群体在B站如何有效传播知识这一议题,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议题提供参考与借... 目的: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创作作品获取关注的同时,承担着科普知识、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文章聚焦这一群体在B站如何有效传播知识这一议题,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将具身性媒介实践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勾连,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案例,并进一步总结得出其媒介传播特征。结果:研究得出,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包括三种传播模式,即同化图式(知识的整合建构)、顺应刺激(经验的强化重建)、平衡过渡(认知的分化整合)。在此基础上,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表现出互动性、精准化、圈层化这三方面的媒介传播特征。结论: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作为知识传播者,通过发布以Vlog(视频博客)为主的具身性视频作品,在网络社区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教师的角色。然而,相较于传统的校园课堂教育,这种传播形态并未严格遵循传统师范教育规训,传播的知识大多内容庞杂、主观性强。同时,由于相关教育专业体制“把关人”的缺失,因此这种自媒体传播方式存在失控风险,成为诱发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B站知识区 大学生UP主 具身性媒介实践
下载PDF
作为身体的兽装:兽迷亚文化的媒介具身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天笑 林书羽 《传媒论坛》 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
“兽装”是兽迷亚文化中一种寄托了虚拟人格的特制礼服。在互联网时代,它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已经超越了亚文化圈层本身,试图进入大众文化的领域。而目前中国学界对于其以及其所在的兽迷亚文化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媒介具身性理论为框架... “兽装”是兽迷亚文化中一种寄托了虚拟人格的特制礼服。在互联网时代,它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已经超越了亚文化圈层本身,试图进入大众文化的领域。而目前中国学界对于其以及其所在的兽迷亚文化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媒介具身性理论为框架,聚焦于兽装这一媒介的物质性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兽装不仅是基于幻象的虚拟化身,同样是一个象征兽迷身份的符码,也是一个体现兽装扮演者在兽迷社群中身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具身性 兽迷 兽装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元宇宙和元媒介中信息传播的具身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玉琳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0期16-18,23,共4页
元宇宙的热议带动着元媒介的研究,元宇宙的沉浸式和元媒介的多层次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具身性特征。具身性的本质就是具体的身体,其本身的原始局限性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信息焦虑。而要想抑制住具身性所带来的局限性,一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 元宇宙的热议带动着元媒介的研究,元宇宙的沉浸式和元媒介的多层次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具身性特征。具身性的本质就是具体的身体,其本身的原始局限性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信息焦虑。而要想抑制住具身性所带来的局限性,一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底层逻辑,二是通过媒介和技术赋权于具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元媒介 信息传播 具身性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动画电影语言的进化论与具身性分析
14
作者 徐少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97,共4页
从远古的壁画时代起,人们就倾向于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体验分解并刻画为连续的静止图像。这种“化动为静”的图形语言深刻影响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其在数学与物理学等科学领域内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在现代发明再次将连续... 从远古的壁画时代起,人们就倾向于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体验分解并刻画为连续的静止图像。这种“化动为静”的图形语言深刻影响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其在数学与物理学等科学领域内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在现代发明再次将连续的静止图像还原为“动画”之后,这门在动静之间自然转化的语言就更加具有了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图像 图形语言 西方自然科学 动画电影 进化论 物理学 具身性 人类学视域
下载PDF
“道具”与“用具”:具身性视阈下戏剧演出与遍浸游戏中“物”的媒介性比较研究
15
作者 高洋 《南大戏剧论丛》 2023年第1期45-58,共14页
物在传统戏剧演出与遍浸游戏各自的“魔力圈”结构中分别作为“道具”和“用具”的存在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媒介物与非媒介物在本体论与功能论上的异同。“道具”物的媒介性是一种“不透明”的“反物性”,它意味着物只有抛弃其具身的本真... 物在传统戏剧演出与遍浸游戏各自的“魔力圈”结构中分别作为“道具”和“用具”的存在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媒介物与非媒介物在本体论与功能论上的异同。“道具”物的媒介性是一种“不透明”的“反物性”,它意味着物只有抛弃其具身的本真物性(“有用性”/“上手性”),才能在历经客体化与符号化的非具身转换过程后来中介化地指涉他者。与之相对,“用具”物凭借其“索引性”——一种“透明”的(反)媒介性——在与人的间主体化的关系中来“作/用”其所“是”。在当今这个“超媒体社会”,我们必须警惕“泛媒介论”的倾向,因为它只会导致物沦为“拟像”。只有恢复物的本真物性,使用物的人的主体性价值才能够避免也被彻底虚化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遍浸游戏 魔力圈 可供
下载PDF
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具身性学习任务的开发
16
作者 赵雪洁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9期2849-2855,共7页
离身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无法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具身性学习任务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而开发的,其决定了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具有身心合一、感官参与、情境融合的特征。因此,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具身性学习任务的建... 离身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无法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具身性学习任务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而开发的,其决定了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具有身心合一、感官参与、情境融合的特征。因此,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具身性学习任务的建构路径应为:目标上应关注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成,内容上要以多维感官体验为起点,评价上注重考察“学用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学习任务 开发
下载PDF
传统陶瓷的具身性设计趋势
17
作者 张明春 《天工》 2023年第23期1-1,共1页
西方哲学对世界的认知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过程,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在《技术中的身体》中探讨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认为身体是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媒介:一方面,人类通过身体感知技术;另一方面,技术也形塑了身体,人类通过技术... 西方哲学对世界的认知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过程,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在《技术中的身体》中探讨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认为身体是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媒介:一方面,人类通过身体感知技术;另一方面,技术也形塑了身体,人类通过技术具身介入外部世界。传统陶瓷是以工匠运用身体技术,经过拉坯利坯成型、雕塑成型、泥条成型或模具泥坯成型等工艺,再经过雕刻划花、釉下或釉上彩绘等装饰工艺,最后入窑烧制获得的器物。这个过程往往是通过师徒之间“身授”的方式完成的,是身体式的技术习得过程,其工艺过程体现出“具身性”特点。也就是说,手工制瓷技艺需要借助身体作为知觉主体去获取个体的体验与感知,身体的存在是手工制瓷技艺作用于工匠身体的前提,技艺与身体之间形成了具身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趋势 传统陶瓷 认知 装饰工艺 外部世界 体感知 具身性 关系
下载PDF
小学语文具身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分析
18
作者 蔺保刚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4期0109-0112,共4页
基于当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教育发展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对语文学科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思维。为推动... 基于当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教育发展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对语文学科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思维。为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经探究分析后,整理出小学语文具身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应做好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和目标制定;创设口语教学情境,提高口语练习质量;设计丰富多样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具体表现给予科学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具身性 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心智的具身性与整体的人——解析现代哲学中的具身性思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莉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1,158,共7页
在由笛卡尔的二元论所引导的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中,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的,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被区别开来,人被分解为心灵与身体,并以分裂的方式加以理解。二元论思维方式不仅导致认识论困境、心-身问题困境,也使认识的起源问题成谜。... 在由笛卡尔的二元论所引导的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中,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的,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被区别开来,人被分解为心灵与身体,并以分裂的方式加以理解。二元论思维方式不仅导致认识论困境、心-身问题困境,也使认识的起源问题成谜。从狄尔泰、詹姆斯、梅洛-庞蒂等人的思想中,可以洞察到一种现代哲学思潮,它在批判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同时,通过重新解读身体的观念,不仅消解了主-客对立与心-身对立,也消解了作为实体的意识观念,不仅提供了关于认识起源问题的回答,也着力重塑了心智的具身性和人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哲学 具身性思潮 心智具身性 整体的人
下载PDF
试论工程建造的具身性知识运作
20
作者 李旭 邓波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年第4期388-396,共9页
工程建造(施工)本质上是把人工物本身结构、功能、形态的知识(know what),在怎么建造人工物的知识(know how)的指引下,建造主体在施工情境中手脑并用、身体力行地激活、调动、构造经验与技能,对工程涉及的物质性要素施展“上手”操作,... 工程建造(施工)本质上是把人工物本身结构、功能、形态的知识(know what),在怎么建造人工物的知识(know how)的指引下,建造主体在施工情境中手脑并用、身体力行地激活、调动、构造经验与技能,对工程涉及的物质性要素施展“上手”操作,从而实现人工物从知识、符号到物质实体转化的过程。其知识运作必然具有鲜明的“具身性”(embodiment)特征。传统知识论往往把工程知识作为科技知识的应用与附属,作为同科技知识本质上一样的表征性知识来理解,必然造成对工程知识具身性这一鲜明特征的严重遮蔽。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框架内,通过分析传统知识论对工程知识可能造成的遮蔽及问题,进而以当代具身性知识论为视域,把工程建造活动嵌入到工程全周期的具体环节与过程,对其知识运作的具身性问题展开初步的现象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造 现象学 具身性 工程知识 具身性知识运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