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浸提剂对几种典型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浸提效率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发生 韩梅 +4 位作者 熊代群 卢桂兰 刘锋 赵秉强 张夫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测定了7种浸提剂对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d的浸提量,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Cu、Pb、Cd元素间和不同元素下土壤间浸提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是最适宜的浸提剂;同种土壤类型条件下,... 测定了7种浸提剂对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d的浸提量,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Cu、Pb、Cd元素间和不同元素下土壤间浸提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是最适宜的浸提剂;同种土壤类型条件下,重庆紫壤、河南潮土中重金属Cu、Pb、Cd元素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Cu、Pb在湖南红壤与重庆紫壤、重庆紫壤与河南潮土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剂 典型土壤 重金属 有效态 浸提效果 湖南红壤 重庆紫壤 河南潮土
下载PDF
长期施钾及小麦秸秆还田对北方典型土壤固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2 位作者 黄绍文 刘兆辉 江丽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72-2079,共8页
【目的】探索在连续13年的钾肥施用及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耕层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能力。【方法】在各点同一氮磷用量水平上长期进行不同用量钾肥投入以及小麦秸秆还田,定位13年后对不同试验点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不同浓度的KCL溶液浸泡... 【目的】探索在连续13年的钾肥施用及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耕层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能力。【方法】在各点同一氮磷用量水平上长期进行不同用量钾肥投入以及小麦秸秆还田,定位13年后对不同试验点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不同浓度的KCL溶液浸泡处理,以研究中国北方典型土壤的固定钾素能力。【结果】长期连续施用钾肥或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环境溶液中钾素浓度从1000mg·L-1上升至4000mg·L-1时,土壤固钾量亦随之增加。一年两作种植制度下土壤的固钾量较单作制高。土壤固钾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土壤对钾的固定能力逐渐增强。在环境溶液中钾为1000mg·L-1浓度下,取自西北、华北和东北试验点只施氮磷肥(NP)处理土壤的平均固钾量分别为349、443和469mg·kg-1。【结论】连续耗竭及连续施钾的土壤固钾能力差异亦是判断土壤钾素状况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钾 小麦秸秆还田 北方典型土壤 固钾能力
下载PDF
典型土壤中有效态镉CaCl_2提取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颜世红 吴春发 +4 位作者 胡友彪 李振炫 卢青松 陈树 杨泉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99-104,共6页
为了研究CaCl2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镉的优化条件,以中国南方酸性水稻土和西北中偏碱性灰钙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CaCl2提取剂和不同提取时间对2种土壤中镉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提取的镉主要为土壤中的水溶态镉与部分... 为了研究CaCl2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镉的优化条件,以中国南方酸性水稻土和西北中偏碱性灰钙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CaCl2提取剂和不同提取时间对2种土壤中镉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提取的镉主要为土壤中的水溶态镉与部分交换态镉;0.01mol/LCaCl2浸提下,酸性水稻土在3h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4.68%~54.90%,灰钙土仅需1h就达到平衡,但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3.60%~3.89%;0.1mol/LCaCl2浸提下,水稻土需12h才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83.28%~90.32%,灰钙土3h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44.21%~45.26%;提取剂CaCl2浓度越高,镉提取量就越大,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0.1mol/LCaCl2比0.01mol/LCaCl2更适宜酸性水稻土和中偏碱性灰钙土有效态镉的提取,水稻土和灰钙土所需的提取时间分别为12h和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有效态镉 提取剂CaCl2 优化条件
下载PDF
甘肃省典型土壤持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小宁 隆瑞红 +2 位作者 罗珠珠 蔡立群 董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1,共9页
研究了甘肃省14个类型区12种典型土壤的物理性质,并测得不同水势下的土壤重量含水量,利用Gardner经验方程拟合出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不同土壤的持水性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典型土壤持水能力差异明显,整体而言,甘南... 研究了甘肃省14个类型区12种典型土壤的物理性质,并测得不同水势下的土壤重量含水量,利用Gardner经验方程拟合出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不同土壤的持水性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典型土壤持水能力差异明显,整体而言,甘南高原类型区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较好,区内典型土壤拟合参数A值均在20以上,且较为稳定;陇南山地丘陵类型区土壤供水能力最佳,持水能力较好,区内典型土壤拟合参数A值均在24以上,但稳定性较弱;黄土高原类型区内土壤持水性适中,供水能力较弱,稳定性最佳;河西干旱半干旱类型区的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及稳定性均较差,区内典型土壤除潮土外拟合参数A值均在17以下;土壤质地(<0.002 mm粘粒含量)、总孔隙度对甘肃省土壤的持水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土壤毛管孔隙度、密度和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典型土壤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土壤物理性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云南红大产区不同质地典型土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许东亚 孙军伟 +5 位作者 焦哲恒 孙榅淑 徐发华 王新中 户艳霞 史宏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5-129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典型土壤(砂土、砂壤土、胶泥土),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对烟叶生长发育、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色素含量、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壤土的烟株生长发育较好,适时成熟落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物理性状适...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典型土壤(砂土、砂壤土、胶泥土),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对烟叶生长发育、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色素含量、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壤土的烟株生长发育较好,适时成熟落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物理性状适中,化学成分协调,色素降解充分,感官质量较好;砂土地的烟株前期生长较旺,中后期生长代谢缓慢,营养过度消耗,烤后烟叶叶片大小、单叶重、叶质重较小,含氮化合物含量较低,糖类较高,色素含量较低,上部叶感官质量较好,中部叶欠佳;胶泥土地的叶片大小、单叶重、叶质重较大,大分子物质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糖类较低,色素残留量较高,中部叶感官质量较好,上部叶欠佳。砂壤土有利于优质烟叶质量的形成。因此,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改良砂土、胶泥土,使其趋于砂壤土的物理特性,更有利于生产优质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质地 典型土壤 烟叶质量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典型土壤铵氮吸附解吸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义军 吴文勇 +2 位作者 刘洪禄 郝仲勇 傅臣家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7,24,共5页
采用批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北京3种典型土壤对NH4+-N短期动态吸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NH4+-N在3种典型土壤中易被吸附,吸附量随添加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中初期NH4+-N浓度变异性较大,同时NH4+-N在解吸试验后期浓... 采用批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北京3种典型土壤对NH4+-N短期动态吸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NH4+-N在3种典型土壤中易被吸附,吸附量随添加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中初期NH4+-N浓度变异性较大,同时NH4+-N在解吸试验后期浓度变异性也较大。对NH4+-N的吸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壤土A>壤土B>砂壤土,通过等温吸附平衡模型模拟,拟合效果较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带来的NH4+-N远未达到土壤的吸附容量,不会迁移至地下水层,不会污染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吸附解吸动力学 再生水 北京典型土壤
下载PDF
农田典型土壤降雨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秋珍 李军 徐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75-182,共8页
为了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典型土壤降雨入渗规律,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和水分平衡原理,采用Smith入渗模型,获得了降水入渗参数,并分析了入渗特征。结果表明:Smith降雨入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典型土壤降雨积水入渗过程,决... 为了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典型土壤降雨入渗规律,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和水分平衡原理,采用Smith入渗模型,获得了降水入渗参数,并分析了入渗特征。结果表明:Smith降雨入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典型土壤降雨积水入渗过程,决定系数(R2)在0.81以上,标准误差(SE)≤0.08 mm.min-1。该地区农田典型土壤积水期降雨入渗强度随雨强增大、土壤湿度减少、土质偏轻而增大。积水期降雨入渗系数,中壤>重壤、偏干土壤>湿土、小强度降雨>大强度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田典型土壤 降雨入渗特征
下载PDF
基于G IS技术的黑龙江省典型土壤有效土层厚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解运杰 刘凤飞 +1 位作者 白建宏 孙雪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1-253,共3页
东北典型黑土层厚度一直是诸多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水利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程度研究》技术框架下,通过土层厚度影响因子归类调查法,在G IS环境下建立黑龙江省典型土壤土层厚度的评估数据库,系统分析了全省... 东北典型黑土层厚度一直是诸多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水利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程度研究》技术框架下,通过土层厚度影响因子归类调查法,在G IS环境下建立黑龙江省典型土壤土层厚度的评估数据库,系统分析了全省典型土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厚度量级指标,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典型土壤 有效土层厚度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温度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典型土壤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航 张蕾 +1 位作者 王刚 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539-11541,11546,共4页
[目的]考察3种土壤的释磷量在不同光照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采自重庆市涪陵区消落带的沉积物、水稻土、紫色土移至实验室内进行磷释放模拟试验。[结果]在不同模拟光照强度下,上覆水总体上偏碱性,pH和总磷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 [目的]考察3种土壤的释磷量在不同光照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采自重庆市涪陵区消落带的沉积物、水稻土、紫色土移至实验室内进行磷释放模拟试验。[结果]在不同模拟光照强度下,上覆水总体上偏碱性,pH和总磷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温度下,总体上水体偏碱性,p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总磷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论]光照强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把土壤中的有机态磷转化为无机态磷,从而促进内源磷的释放。温度对土壤磷释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受温度影响而生长的微生物吸收土壤释放的磷,阻挡其进入上覆水中。同一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土壤释磷量顺序为紫色土>水稻土>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三峡水库 消落区 典型土壤 释放
下载PDF
南方典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对PAM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月君 黄炎和 +3 位作者 杨洁 左继超 廖凯涛 肖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9-287,共9页
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式,系统对比研究了2种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配比方案(2 g/m^2和10 g/m^2,分别用PAM1200-2和PAM1200-10表示)在140 mm/h短时强降雨条件下对坡度为10°的南方红壤区4种不同典型岩性发育土壤坡面... 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式,系统对比研究了2种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配比方案(2 g/m^2和10 g/m^2,分别用PAM1200-2和PAM1200-10表示)在140 mm/h短时强降雨条件下对坡度为10°的南方红壤区4种不同典型岩性发育土壤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坡面总产流量、单位采样时段径流系数、累积单位采样时段径流系数均有显著提升(p<0.01),径流提升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第四纪红壤坡面、红砂岩红壤坡面、紫色土坡面、花岗岩红壤坡面;除花岗岩红壤坡面外,PAM1200-10的径流提升率均大于PAM1200-2,坡面产生稳流的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第四纪红壤坡面(12 min)、红砂岩红壤坡面(15 min)、花岗岩红壤坡面(24 min)和紫色土坡面(24 min),2种PAM配比在提升坡面产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各坡面的总产沙量、单位采样时段泥沙质量浓度、单位采样时段泥沙量均显著降低(p<0.01),2种PAM配比方式均以第四纪红壤坡面减沙率最为显著,其余不同配比的坡面减沙率略有不同,除紫色土坡面,PAM1200-10的减沙率均大于PAM1200-2;其中PAM1200-2的减沙率波动性较大,除紫色土坡面外,PAM1200-10配比的减沙率均较为平稳,在花岗岩红壤坡面,PAM1200-10与PAM1200-2相比,减沙成效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人工模拟 短时强降雨 聚丙烯酰胺 典型土壤坡面 产流产沙过程
下载PDF
AB-DTPA法对上海典型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测定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鸣镝 郝冠军 方海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47-50,共4页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上海地区48个典型土壤样品中8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能提取出土壤中大部分有效磷和速效钾,提取率分别为93.0%和98.4%,与经典...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上海地区48个典型土壤样品中8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能提取出土壤中大部分有效磷和速效钾,提取率分别为93.0%和98.4%,与经典测定方法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981;无论是土壤营养元素还是污染重金属,AB-DTPA法测定的有效态含量均高于CaCl_2-DTPA法;其中AB-DTPA法测定的Fe、Mn、Cu、Zn、Cd等5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与CaCl_2-DTPA法均达到极显著相关;AB-DTPA法提取的有效Pb与CaCl_2-DTPA法测定结果也达到了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只有0.325。总体而言,AB-DTPA法适用于上海典型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分析,但除P、K外,其他元素的评价指标应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TPA法 经典方法 CaCl2-DTPA法 上海典型土壤 有效态含量
下载PDF
我国农田整治中典型土壤障碍因素的机械改土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执 吴克宁 王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82-185,199,共5页
我国的机械改土技术体系主要由深耕、混层耕、深松、心土混层耕、有机物料心土回填和客土改良等构成,可将其应用于全国因土体构型不良而制约生产力提高的农田整治当中。将机械改土与土壤培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应用于全国... 我国的机械改土技术体系主要由深耕、混层耕、深松、心土混层耕、有机物料心土回填和客土改良等构成,可将其应用于全国因土体构型不良而制约生产力提高的农田整治当中。将机械改土与土壤培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农田整治,有利于彻底消除或减缓土壤障碍因素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对提升我国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改土技术 典型土壤障碍因素 农田整治
下载PDF
华北与西北地区典型土壤固钾能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2 位作者 黄绍文 刘兆辉 江丽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2,共5页
试验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小麦玉米种植地区进行,研究了几种典型土壤在连续13年的K肥施用及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耕层土对外源K素的固定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常年只施NP肥处理,连续施用K肥或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对外源K素的固定量,土壤... 试验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小麦玉米种植地区进行,研究了几种典型土壤在连续13年的K肥施用及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耕层土对外源K素的固定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常年只施NP肥处理,连续施用K肥或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对外源K素的固定量,土壤固K量随环境溶液中K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固定率下降。随土层变深,各定位点土壤固K量和固K率均随之增加,华北两定位点相对明显。轮作地区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对外源K素的固定量(率)均远高于原始土壤,而单作区土壤的固K量(率)稍高或低于原始土。土壤固K能力表现出地带性规律,整体看取自华北两个定位点的土壤对外源K的固定能力强于取自西北两个定位点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华北地区 典型土壤 固钾能力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的重庆典型土壤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
14
作者 智永明 邵军 +4 位作者 王伟 邓彬 何生荣 邓超 施露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共7页
针对土壤水分传感器现场安装后,依据土壤状况对其进行率定,现场操作面临问题多的情况,重庆水文局、南水所、质检中心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共同探讨基于实验室的重庆典型土壤相关性研究方法,以提高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初步实施方案... 针对土壤水分传感器现场安装后,依据土壤状况对其进行率定,现场操作面临问题多的情况,重庆水文局、南水所、质检中心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共同探讨基于实验室的重庆典型土壤相关性研究方法,以提高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初步实施方案为:在渝西、渝东北、渝东南三大片区选择15个站点,土壤类型涵盖紫色土、水稻土、黄壤、石灰岩土、黄棕壤等重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用专用原状土取土装置现场采集原状土柱,运回到实验室,开展基于实验室的典型土壤相关性研究,探讨典型土壤在实验室环境下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率定关系式的代表性,优化土壤水分传感器工程安装后现场率定的步骤,简化现场操作难度,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项目和全国旱情监测项目的大范围实施提供适用的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原状土柱 土壤水分传感器 实验室率定 干容重 称重 相关性系数
下载PDF
四环素在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宁波 魏亮亮 +1 位作者 宋旭刚 赵庆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6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四环素在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3种典型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效能。[结果]黑土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最高,其对应的饱和吸附量超过85.0 mg/g,黄土次之,而高岭... [目的]研究四环素在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3种典型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效能。[结果]黑土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最高,其对应的饱和吸附量超过85.0 mg/g,黄土次之,而高岭土的吸附效能最低,仅11.6 mg/g。酸性pH条件和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3种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当土壤中有机质去除后整体吸附能力将下降15%。3种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黑土对四环素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黄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黄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的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即认为上述吸附主要归因于单分子层吸附;相对应的常用来表征竞争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更符合黑土对四环素的吸附。[结论]该研究可为揭示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吸附富集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典型土壤 吸附效能及机理 影响因素 有机质
下载PDF
北疆典型土壤纵向弥散系数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虎胆·吐马尔白 穆丽德尔·托伙加 朱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纵向弥散系数和弥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土壤物理学及水动力弥散理论,以新疆北疆较为常见的典型砂壤土、粉壤土、壤土为例,NaCI为示踪剂,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测定纵向弥散系数。【结果】不...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纵向弥散系数和弥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土壤物理学及水动力弥散理论,以新疆北疆较为常见的典型砂壤土、粉壤土、壤土为例,NaCI为示踪剂,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测定纵向弥散系数。【结果】不同土壤质地,渗流速度越小弥散系数越小,渗流流速越大,达到土壤溶质浓度峰值的时间越短,且峰值浓度越大。砂壤土渗流速为0.020 cm/min,纵向弥散度为2.88 cm;粉壤土渗流速度为0.0181 cm/min,纵向弥散度为3.85 cm;壤土渗流速度为0.011 cm/min最小,纵向弥散度为2.44 cm。【结论】弥散系数和弥散度取决于土壤质地类型与渗流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盐分运移 纵向弥散系数
下载PDF
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付舜珍 严重玲 +1 位作者 吴善绮 杨先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本文对贵州省六个主要土类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壤68个剖面,204个土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264.44μg/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195.7μg/g);各土类稀土元... 本文对贵州省六个主要土类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壤68个剖面,204个土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264.44μg/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195.7μg/g);各土类稀土元素的丰度都遵守Oddo-Harkins法则,Ce元素富集明显。贵州典型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199.01μg/g)亦高于全国土壤,属典型的轻稀土土壤类型;石灰土中稀土各元素含量大于其它土类。同时该文还探讨了影响土壤稀土含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稀土元素 含量 分布 土壤元素 贵州
下载PDF
AB-DTPA法测定我国典型土壤多元素有效态含量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冠军 周建强 方海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采用AB-DTPA通用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我国21个地区8种典型土壤共39个土样的11种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提取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与经典方法测定结果达到... 采用AB-DTPA通用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我国21个地区8种典型土壤共39个土样的11种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提取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与经典方法测定结果达到极显著相关,分别占其80%以上和90%以上;AB-DTPA法浸提的9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均高于CaCl_2-DTPA法的浸提量,前者通常为后者的1.56—3倍,有个别土壤或个别元素会更高,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达到极显著相关,以pH低的土壤相关系数略低。结果表明,AB-DTPA法不但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而且其测定结果与我国不同地区典型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适用于我国典型土壤中多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分析;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与传统测定方法测定数值和评价指标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TPA法 经典方法 CaCl2-DTPA法 典型土壤 元素有效态含量
下载PDF
激光衍射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中国3种典型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雪 杨扬 +4 位作者 黄婷婷 吴欣桐 何涛 王丽娟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0,共7页
为探究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Method,LDM)与湿筛—吸管法(Sieve-Pipette Method,SPM)测定不同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以中国3种典型土壤--黑土、褐土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LDM和SPM分别测定其250~2000μm,100~250μm,53~100μm,2... 为探究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Method,LDM)与湿筛—吸管法(Sieve-Pipette Method,SPM)测定不同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以中国3种典型土壤--黑土、褐土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LDM和SPM分别测定其250~2000μm,100~250μm,53~100μm,20~53μm,10~20μm,5~10μm,2~5μm和<2μm粒级的百分比含量,并对SPM所得各粒级土壤悬液进行了LDM测定。结果表明:LDM相比SPM显著高估了3种土壤10~20μm,5~10μm,2~5μm粒级含量,低估了<2μm粒级含量,且二者的绝对差异随粒级减小而增大;两种方法在>20μm各粒级的差异因土壤类型而异。LDM在SPM所得250~2000μm,100~250μm悬液中仅分别检出34.6%~70.1%和58.1%~70.6%的对应粒级颗粒。在SPM所得<100μm各粒级悬液中,LDM检出的对应粒级占比介于52.7%~98.4%;偏大颗粒主要分布在对应悬液的相邻粒级,且占比随悬液粒级减小呈增大趋势。LDM与SPM在土壤粒径分布测定方面的差异主要源自土壤颗粒尤其是细颗粒的不规则形状,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因土壤类型和粒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激光衍射法 湿筛—吸管法 中国典型土壤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土壤在地下滴灌中水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荣莲 张智超 +2 位作者 嘉晓辉 张琼 昝慧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7,32,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类型滴灌带(管)(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内镶片式滴灌带及内镶圆柱状滴灌管),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土壤黏壤土、壤土及沙壤土中开展地下滴灌试验研究,得出了水分运动基本规律,并初步得出了不同流量不... 通过室内试验,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类型滴灌带(管)(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内镶片式滴灌带及内镶圆柱状滴灌管),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土壤黏壤土、壤土及沙壤土中开展地下滴灌试验研究,得出了水分运动基本规律,并初步得出了不同流量不同类型滴灌带(管)在不同土壤内的适用性,为用户初选滴灌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典型土壤 地下滴灌 水分运动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