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细根现存量及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存国 韩士杰 +4 位作者 周玉梅 张军辉 张岩 徐媛 王树堂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生产力的50%~75%(Nadelhoffer et al.,1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细根现存量 养分内循环
下载PDF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鞭根主要养分内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珊 陈双林 郭子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88-5796,共9页
为了给林地覆盖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探讨了休养式覆盖经营(覆盖3a后休养3a)、长期覆盖经营(覆盖6a)和不覆盖雷竹林(CK)2年生壮龄竹鞭及其1级、2级根N、P、K、Mg、Ca、Fe浓度和养分迁移、内循... 为了给林地覆盖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探讨了休养式覆盖经营(覆盖3a后休养3a)、长期覆盖经营(覆盖6a)和不覆盖雷竹林(CK)2年生壮龄竹鞭及其1级、2级根N、P、K、Mg、Ca、Fe浓度和养分迁移、内循环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经营年限雷竹林N、P、K、Mg、Ca和Fe浓度总体上1级根显著高于2级根。1级根和2级根中均存在N、P、K、Mg的养分内循环,且1级根养分内循环率大于2级根,Fe、Ca内循环不明显。N、P、K、Mg养分浓度与养分迁移速率随时间的推延,1级根为持续降低,2级根为先升高后降低。与不覆盖雷竹林相比,休养式林地覆盖经营总体上提高了1级、2级根的N、P、K、Ca的浓度和P、K、Mg的迁移速率、N、P、K的迁移量、P、K的养分内循环率以及1级根Mg的浓度和迁移量、2级根N的迁移速率和Mg的内循环率;长期林地覆盖经营虽提高了雷竹1级根N、K的浓度和N的迁移量及2级根N的浓度和内循环率,但总体上降低了1级根P、K、Mg和2级根N、P、Mg的迁移量与1级、2级根P、Mg的迁移速率及P、K、Mg的养分内循环率。研究表明:雷竹林鞭根中存在明显的养分内循环,且1级根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较大。休养式林地覆盖经营利于雷竹林对养分的循环利用,而长期覆盖经营阻碍了根系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减弱了根系养分的内循环,不利于雷竹林的生长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林地覆盖 鞭根 养分内循环 养分迁移
下载PDF
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石竹 张彦东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5-1399,共5页
养分内循环是树木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树木细根寿命短、周转快,每年大量凋落死亡,因此,近20多年来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目前的研究结论比较复杂。本文从细根在树... 养分内循环是树木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树木细根寿命短、周转快,每年大量凋落死亡,因此,近20多年来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目前的研究结论比较复杂。本文从细根在树木地下部分养分内循环中的重要地位、细根养分内循环对树木减少养分损失的重要性、细根中各养分元素内循环的研究现状以及细根养分内循环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养分内循环 养分转移 细根研究方法
下载PDF
柳杉细根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勇 李贤伟 +2 位作者 荣丽 刘语欣 罗艺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环首先出现在1级细根,其次是2和3级细根,表明细根衰老和死亡顺序与生长顺序相反;3)养分回输表现为阶段性,1级细根首先回输到2级细根,2级细根再回输到3级细根;4)柳杉细根中N,P,K浓度变化趋势和它们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细根衰老 养分内循环 养分迁移
下载PDF
人造林窗下香椿幼林细根的养分内循环
5
作者 周义贵 刘运科 +2 位作者 苏宇 李德会 李贤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以期揭示细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养分的循环规律,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近自然经营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中补植3年后... 【目的】通过研究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以期揭示细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养分的循环规律,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近自然经营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中补植3年后的香椿细根为研究对象,按根序分级法分取1~5级细根,再将细根剥离土壤后置于黑色塑料瓶中,每间隔7 d获取并分析不同根序级细根中氮、磷、钾、钙和镁浓度变化,以确定香椿细根在衰老死亡过程中养分元素是否发生内循环及其内循环速率。【结果】(1)香椿1~5级细根中氮、磷、钾初始浓度均表现为低级细根(1~2级细根)显著高于高级细根(4~5级细根)(P<0.05),钙和镁在根序间差异不显著(P>0.05)。(2)香椿细根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的转移量明显高于钙和镁元素,且在1级细根的养分元素迁移量最多,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其他根序级中浓度先升后降,表明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养分转移是从根轴末端的低级细根开始,依次转移到高级细根上。(3)香椿1~5级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和钾的平均内循环率分别为16.41%、21.95%和17.09%,养分内循环主要在1~2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3~5级细根,钙和镁在香椿1~5级衰老细根中基本不发生转移。方差分析显示,同一元素在1~2级细根以及3/4~5级细根中的内循环率无显著差异,但1~2级细根内循环率显著高于3/4~5级细根。【结论】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存在明显的内循环,钙和镁基本不发生转移,且养分内循环主要在低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高级细根,即低级细根在物质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要强于高级细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养分内循环 养分迁移 香椿 林窗
下载PDF
不同林龄第2代杉木林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吕中诚 康文星 +2 位作者 黄志宏 赵仲辉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5-1495,共11页
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测定的基础数据,探讨了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枝叶凋落前年均养分转移量为3.22—31.89 kg hm^(-2) a^(-1)... 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测定的基础数据,探讨了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枝叶凋落前年均养分转移量为3.22—31.89 kg hm^(-2) a^(-1),其中,叶占71.31%—94.41%,枝占5.59%—28.69%。枝的养分转移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分20年生以前,叶的养分转移量呈上升趋势,20年生以后,呈下降趋势。枝的养分转移率为20.97%—22.59%,叶是22.98%—26.06%,枝和叶的养分转移率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林龄段的枝的养分转移率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养分转移率除1—7年生与其他林龄段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林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的元素量中,N和K占83.75%—84.25%,P、Ca、Mg占15.75%—16.25%。N、P、K、Ca、Mg的转移率分别为24.59%—34.53%,36.36%—46.64%,42.86%—51.27%,3.68%—7.35%,3.67%—9.56%。养分转移率主要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与枝叶凋落前的养分浓度控制,与凋落物量无关。养分的转移量不仅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的影响外,更多地取决于凋落物量,而且与杉木生长发育特征有很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枝叶 养分 转移率 养分内循环
下载PDF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被引量:39
7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地柏 养分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重吸收效率 养分内循环 异质性 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滩地 土壤养分 根分布
下载PDF
杉木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日升 康文星 +3 位作者 吕中诚 黄志宏 赵仲辉 邓湘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8-1599,共12页
[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 [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 7、11、16、20、25 年生 5 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 K、Ca、Mg、N 和 P 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 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 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 12 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 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 3 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物质生产 土壤养分 养分内循环 养分再利用 利用效率 人工林
下载PDF
杉木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玉泉 康文星 +2 位作者 陈日升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9,共8页
为了探讨杉木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规律,为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定位测定的生物量和养分数据,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的、且在这林龄段还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分析了活立木组... 为了探讨杉木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规律,为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定位测定的生物量和养分数据,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的、且在这林龄段还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分析了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活立木各器官组织都发生养分转移,而且N、P、K、Ca、Mg都能在活立木各器官组织内转移。林分郁闭前,新吸收的养分中有部分转移到某林龄段以前生长的、且在这林龄段还存活的物质内。林分郁闭后,各林龄阶段都表现出积累在原来生长的、且在该林龄段还存活的植物组织内的养分被转出来再利用。除从叶中转移出来养分量的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外,干、皮、枝和根中转移出来的养分量的随林龄增加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杉木体内养分流动方向和转移量大小除受养分含量差异大小的制约外,还受林木不同生长阶段生理发育特征的影响。植物体内的养分转移和再利用是植物对养分贫瘠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也是植物保存养分并维持体内养分平衡的一种重要养分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活立木 养分转移 养分内循环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针叶大量元素转移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宝平 何宗明 +3 位作者 林思祖 胡欢甜 邱岭军 刘桌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大量元素的转移规律,选择中国亚热带地区8、14、21、46年生杉木,测定其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中养分含量差异显著(Mg除外),但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大量元素的转移规律,选择中国亚热带地区8、14、21、46年生杉木,测定其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中养分含量差异显著(Mg除外),但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衰老叶中N、K、Mg含量不受林龄的影响。不同林龄杉木针叶大量元素平均转移率表现为REK>REP>REN>REMg>RECa,其中,Ca表现为负转移,不同林龄杉木针叶N、K、Mg转移率无显著差异。在杉木成熟叶中,P、K、Ca、Mg含量与其转移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杉木衰老叶片中营养元素均与其转移率存在负相关。研究表明:杉木通过将大量元素从衰老叶片转移到成熟叶片,从而减少养分损失,这种机制不随林龄增加而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针叶 大量元素 转移率 叶片养分 养分内循环
下载PDF
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元素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丽 郑焰英 +3 位作者 李树斌 吴亚岚 郑茹萍 潘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6,119,共7页
为明确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状况,以福建漳江口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为对象,测定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成熟叶(Zn除外)、衰老叶(Cu除外)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为明确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状况,以福建漳江口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为对象,测定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成熟叶(Zn除外)、衰老叶(Cu除外)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衰老叶N、P、K、Cu、Zn含量均低于成熟叶,为正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5.88%、38.35%、44.27%、35.78%和66.91%;衰老叶Mg、Fe、Mn(木榄除外)含量高于成熟叶,为负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20.56%、-45.93%和-30.25%。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N和P重吸收效率显著低于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P<0.05),而泌盐红树的K重吸收效率显著最高(P<0.05)。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与其成熟叶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Mg除外),与其衰老叶均呈负相关关系。综上可知,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重吸收具有特异性,秋茄和木榄通过较高的N、P重吸收效率适应滨海的特殊生境,而白骨壤和桐花树则通过提高凋落物的N、P、Mg、Cu、Zn输入,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作出正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叶片 养分含量 养分内循环 重吸收效率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