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宏祥 洪天求 刘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61,共6页
采用SCS模型,USLE模型,铁钉法和养分流失公式,对巢湖龟山研究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76.5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径流量不同,灌丛和草地相对较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较大;USL... 采用SCS模型,USLE模型,铁钉法和养分流失公式,对巢湖龟山研究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76.5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径流量不同,灌丛和草地相对较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较大;USLE模型和铁钉法估算的土壤侵蚀量平均值分别为4 107.57和3 847.6 t/(km2.a),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差异;土壤养分流失量的计算结果显示,氮素为7.389 t/(km2.a),磷素为3.166 t/(km2.a);流失土壤携带是养分流失的主要形式,径流携带养分总量相对较小,其中,氮素和磷素通过土壤携带造成的损失分别占氮、磷养分流失总量的90.14%和8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山 水土流失量 养分流失量 预测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间作根系特征及其与坡耕地红壤径流养分流失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静 范茂攀 +3 位作者 王自林 马志鹏 马宇航 李永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耕地土壤的养分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径流中养分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侧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选取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耕地土壤的养分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径流中养分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侧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选取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坡耕地的产流次数、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中养分流失量以及通过采用剪切箱,在农作物生育期对玉米、马铃薯单作与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根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管理条件下,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玉米马铃薯间作产流次数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分别减少4次和2次;在开花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49%,27.15%;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9.67%,40.31%;在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径流携带总磷养分流失最少,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分别减少了78.06%,73.98%。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达到显著水平(P<0.05),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根长分别增加了80.06%,73.54%。在全生育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径流中总氮养分流失量分别达到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下农作物根系较单作更发达,更有利于控制径流中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间作 养分流失量 根系特征
下载PDF
坡度对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佳琪 王红 +1 位作者 代肖 周大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坡度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不同坡度对坡面产流率产沙率变化过程影响不大。通过比较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5°,15&#...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坡度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不同坡度对坡面产流率产沙率变化过程影响不大。通过比较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5°,15°,25°)在降雨强度分别为60mm/h和80mm/h时的产沙量,发现坡度对坡面产沙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0,16.3%和8.1%,而雨强因子在坡面侵蚀产沙中占主导作用。在相同降雨条件下,15°坡面上径流深度、累积产沙量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最大,即片麻岩坡面的径流流失在15°~25°间存在临界坡度。片麻岩坡面氮、磷、钾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尤其是磷和钾的流失,钾的累积流失量最大,其次是氮,磷流失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片麻岩 径流 泥沙量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片麻岩坡面养分流失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佳琪 王红 +2 位作者 张瑞芳 朱子龙 周大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5,131,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谷子地、草地坡面产沙量产流量远小于裸地产沙产流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片麻岩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过程不同,草地、谷子地达到稳定产流的时间滞... 通过室内模拟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谷子地、草地坡面产沙量产流量远小于裸地产沙产流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片麻岩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过程不同,草地、谷子地达到稳定产流的时间滞后于裸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养分流失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基本相同,降雨起始各种养分浓度较高,随着时间的持续,养分流失浓度趋于稳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片麻岩坡面养分流失量表现为钾流失总量>氮流失总量>磷流失总量,养分流失总量与产沙产流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裸地养分流失量最大,其次是谷子地,草地的养分流失量最小,但是径流中硝态氮含量和泥沙总磷量谷子地流失量最大,裸地次之,草地最小。3种土地利用方式片麻岩坡面磷钾流失主要是泥沙态养分,氮素流失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或者二者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水土流失 径流 养分流失量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雨强对片麻岩坡面径流养分流失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佳琪 王红 +2 位作者 张瑞芳 周大迈 张爱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5,51,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坡地产沙产流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不同雨强对坡面累积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雨强的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整场降雨过程...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坡地产沙产流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不同雨强对坡面累积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雨强的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整场降雨过程中,产流率呈现出先增加,到达峰值后产流率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增大,不同雨强片麻岩坡面(60,80,100mm/h)的产流率达到的峰值分别为1 068,2 930,3 019ml/min;泥沙浓度在整场降雨中表现为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比较不同雨强片麻岩坡面(60,80,100mm/h)的产沙量为351.49,2 882.33,3 613.23g,发现雨强对坡面径流的影响较大。坡面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泥沙态养分所占比例达到98%以上,并随雨强增大,泥沙态含量也随之增加,坡面氮素流失在雨强较小时养分流失方式为溶解态氮和泥沙态氮共同作用,随着雨强增加,泥沙态所占比例增大到92%,94%。径流流失的总养分量(总氮、总磷和总钾)与雨强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整场降雨过程中水样氮浓度随降雨历时增加呈下降趋势;泥沙中养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没有反映出与雨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雨强 径流 泥沙量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片麻岩坡面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悦 郭年冬 +3 位作者 张瑞芳 周大迈 王红 张爱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4-309,共6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生长时期产流产沙量不同,总体流失量均呈现出0d>20d>40d>60d,与对照(0d)相比,花生60d坡面产流量减少了38%,产沙量减少...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生长时期产流产沙量不同,总体流失量均呈现出0d>20d>40d>60d,与对照(0d)相比,花生60d坡面产流量减少了38%,产沙量减少了47%;不同生长时期坡面养分流失量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0d)相比,60d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5%,45%,70%,降雨过程中硝态氮流失量始终高于铵态氮流失量;不同生长时期坡面养分流失量表现为钾流失总量>氮流失总量>磷流失总量,养分流失总量与产沙量之间方程拟合系数均达0.98以上,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磷钾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氮素流失为溶解态氮与泥沙态氮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水土流失 径流 养分流失量 不同时期
下载PDF
模拟暴雨下红壤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马琨 陈欣 王兆骞 《农业科学研究》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试验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分析了红壤裸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次暴雨过程中坡面产沙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应的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初始产流时间很大程度上是由降雨强度决定的 ;累计产沙量与产流量... 试验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分析了红壤裸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次暴雨过程中坡面产沙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应的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初始产流时间很大程度上是由降雨强度决定的 ;累计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抛物线型 ;高强度暴雨下的养分流失随降雨时间呈波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红壤 产流产沙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的土壤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锐 王愿昌 张绒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9-32,共4页
根据马莲河流域出口水文站1958~1984年间的洪水水质、径流、输沙量及汛期降水量资料,应用模糊聚类、灰色关联、多元回归等疗法,对该流域土壤养分流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58~1967年为土壤养分剧烈流失阶段,1975~1984年... 根据马莲河流域出口水文站1958~1984年间的洪水水质、径流、输沙量及汛期降水量资料,应用模糊聚类、灰色关联、多元回归等疗法,对该流域土壤养分流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58~1967年为土壤养分剧烈流失阶段,1975~1984年为轻微流失阶段。前一阶段土壤养分流失量主要与洪水输沙量有关,后一阶段养分流失量则与汛期降水、洪水输沙量、洪水径流量同时有关。根据建立的养分流失量回归模型推算,轻度流失阶段较剧烈流失阶段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流失量分别减少34.7%、40.1%和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流失量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谷子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9
作者 马悦 张瑞芳 +2 位作者 王红 周大迈 张爱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8,52,共6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谷子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谷子不同生长时期产流产沙量不同,总体流失量呈现出0d>20d>40d>60d,与对照(0d)相比,谷子60d坡面产流量减少了33%,产沙量减少了...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谷子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谷子不同生长时期产流产沙量不同,总体流失量呈现出0d>20d>40d>60d,与对照(0d)相比,谷子60d坡面产流量减少了33%,产沙量减少了43%;谷子不同生长时期坡面养分流失量随谷子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0d)相比,60d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5%,45%,70%,降雨过程中硝态氮流失量始终高于铵态氮流失量;谷子不同生长时期坡面养分流失量表现为钾流失总量>氮流失总量>磷流失总量,养分流失总量与产沙量之间方程拟合系数均达0.85以上,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谷子不同生长时期片麻岩坡面磷钾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氮素流失为溶解态氮与泥沙态氮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水土流失 径流 养分流失量 谷子不同时期
下载PDF
石灰岩坡面花生不同覆盖度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
10
作者 马悦 郭年冬 +3 位作者 张瑞芳 王红 周大迈 张爱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9-434,共6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水的方法,研究花生不同覆盖度石灰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坡面产流、产沙量减少,养分流失量与产流产沙量成正比关系;与对照相比,20%覆盖度径流量、泥沙量分别减少22.22%、44.07%;...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水的方法,研究花生不同覆盖度石灰岩坡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坡面产流、产沙量减少,养分流失量与产流产沙量成正比关系;与对照相比,20%覆盖度径流量、泥沙量分别减少22.22%、44.07%;覆盖度增加到95%,径流量、泥沙量分别减少61.11%、80.49%;与对照相比,95%覆盖度坡面有效减少了86.25%氮损失量、91.38%磷损失量、89.57%钾损失量;径流泥沙中各养分含量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对不同处理因素下坡面养分流失量变化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采用三项式方程模拟石灰岩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比较适宜,且20%覆盖度的全效养分与泥沙量拟合系数均超过0.99,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坡面 花生 水土流失 径流 养分流失量 土壤覆盖度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太行山片麻岩坡面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子龙 周大迈 +2 位作者 张爱军 王红 张瑞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5,共5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太行山片麻岩不同下垫面(压实、耕作、施肥)泥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坡面产流时间延长了18%,施肥坡面产流时间缩短了15%;经过扰动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与压实坡面...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太行山片麻岩不同下垫面(压实、耕作、施肥)泥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坡面产流时间延长了18%,施肥坡面产流时间缩短了15%;经过扰动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和施肥坡面径流量分别增加了49%和55%;压实坡面产沙量为127.85g,比耕作坡面产沙量增加了10%,而施肥坡面产沙量减少了30%。坡面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其中磷钾最为明显,泥沙结合态流失量均占到总量的90%以上,氮素流失是以泥沙态氮和溶解态氮共存;养分流失量与产沙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片麻岩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主要树种新造丰产林地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兰再平 苏显峰 吴金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14,共11页
本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2个项目省(区)的7个主要造林树种新造丰产林地上的18个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施工会导致造林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在全部18个观测... 本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2个项目省(区)的7个主要造林树种新造丰产林地上的18个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施工会导致造林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在全部18个观测点中,在发生水土流失相对最严重的造林后当年或次年,84%的点只发生了微度或轻度土壤侵蚀,11%的点发生了中重度土壤侵蚀,只有1个点发生了重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造林当年和次年,从造林后第3年(或第2年)起,地表径流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后历年随降雨量波动,而土壤流失量则迅速减少,以后逐渐消失。高强度的整地作业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全垦整地与穴垦整地相比可使土壤流失量增加100%。造林地土壤养分流失量年变化与水土流失年变化同步,在流失的养分总量中,土体有机质>土体全N、P、K>水体N、P、K>土体速效N、P、K。建议改变大强度造林清场、整地和幼林抚育作业方式,以减少或消除造林地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丰产林 水土流失定位观测 地表径流量 土壤流失量 土壤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山美水库库周尾巨桉林分改造模式水土养分保持效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尤龙辉 聂森 +3 位作者 陈金章 梁国清 陈世军 黄金林 《福建林业》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为了提升山美水库库周桉树林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采用不同疏伐方式套种阔叶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并监测改造3a后各模式林下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地表产流产沙及氮素、磷素流失状况。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分不同改造模式凋落物层凋落... 为了提升山美水库库周桉树林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采用不同疏伐方式套种阔叶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并监测改造3a后各模式林下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地表产流产沙及氮素、磷素流失状况。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分不同改造模式凋落物层凋落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2)尾巨桉林择伐套种阔叶树种显著提高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及其贮水量,20~40cm变化不显著。(3)监测期内,尾巨桉林择伐或皆伐套种阔叶树种的累积径流量、累积泥沙流失量、累积氮素流失量、累积磷素流失量高于尾巨桉纯林;(4)在短期内,择伐套种阔叶树种对提升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和养分元素效能优于皆伐套种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凋落物 土壤孔隙度 径流量 泥沙流失量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遵义市水土保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64-65,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径流量以 E处理自然植被区最少 1 81 .3m3 / hm2 ,其次是 D处理人工梯化区2 32 .0 m3 / hm2 ,A处理生物护埂区 2 62 .9m3 / hm2也有较好的拦截地表水的作用 ,减少土体冲刷 ;土壤侵蚀量以无护埂作物的 B处理最高 66.7kg/ h... 试验结果表明 ,径流量以 E处理自然植被区最少 1 81 .3m3 / hm2 ,其次是 D处理人工梯化区2 32 .0 m3 / hm2 ,A处理生物护埂区 2 62 .9m3 / hm2也有较好的拦截地表水的作用 ,减少土体冲刷 ;土壤侵蚀量以无护埂作物的 B处理最高 66.7kg/ hm2 ,栽黄花草的 A、C处理分别为 43.7kg/ hm2、46.2 kg/ hm2都有较好的保土效果 ,人工八级梯化区及自然植被区 ,保持水土效果最好 ;B处理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总养分最多 ,达 4.61 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市 水土保持 试验研究 土壤侵蚀量 养分流失量 径流量
下载PDF
荒坡地开垦种植蜜橘后对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春平 罗菊春 戈峰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测定了种植1年、2年、4年和6年的桔园内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土壤温度、径流和渗流量,以探讨山丘陵地区栽种柑桔后对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荒坡地开垦种植南丰蜜橘后,土壤含水量依次为1年园>6年园>2年园>4年... 测定了种植1年、2年、4年和6年的桔园内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土壤温度、径流和渗流量,以探讨山丘陵地区栽种柑桔后对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荒坡地开垦种植南丰蜜橘后,土壤含水量依次为1年园>6年园>2年园>4年园;土壤容重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然后又降低的变化;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不同处理径流流失养分量存在差异。以1年园最高,其它处理都低于对照区。荒坡地开发后,0-100cm渗流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随着丘陵地区栽种柑桔,其土壤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蓄水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橘桔园 土壤物理性状 养分流失量 种植年限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New Index for Integrating Landscape Patterns with Ecological Processes at Watershed Scale 被引量:42
16
作者 CHEN Liding TIAN Huiying +1 位作者 FU Bojie ZHAO Xinf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37-45,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m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s been a central yet challenging research theme in landscape ec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s, many landscape metrics have been propose...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m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s been a central yet challenging research theme in landscape ec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s, many landscape metric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few directly incorporate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landscape index, namely,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 (LWLI)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landscape type in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nutrient losses and soil eros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renz curve theory, we develop this index by integrating land- scape pattern and point-based measurements at a watershed scale. The index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to ecological processes (e.g. nutrient losses) with respect to a specific monitoring point in a watersh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nutrient losses in an agricultural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 we found that nutrient losses tended to be higher for a watershed with a higher LWLI value, and vice versa. It implied that LWLI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isk of nutrient losses or soil erosion by comparing their values across watersheds. In addition, this index can be extended to characterize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wildlife inhabit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Finally, we discuss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applying this index to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 (LWLI) Lorenz curve theory nutrient loss surface water quality
下载PDF
Nutrient Losses in Soils o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3
17
作者 PENGLIN WANGJI-Z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3-92,共10页
The soil nutrient losses due to excessive soil loss on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unoff plotsand systematical determination of soil nutrients both in sediments and runoff.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amounts ... The soil nutrient losses due to excessive soil loss on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unoff plotsand systematical determination of soil nutrients both in sediments and runoff.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amounts of nutrient losses depended on the amounts of erosion sediments. Along with sediment, 11-197 kgnitrogen/hectare and 9-174 kg phosphorus/hectare were lost, accounting for 92.46-99.47 percent of the totalamount of nitrogen loss and 99.85-99.99 percent of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orns loss respectively. Thenutrient losses, very small in runoff,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erosion of a few rainstorms during a year. Thenutrient level in sediment was mos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riginal soil. Planting grass evidently reducedthe losses of soil nutrients. The N level was lower in runoff than in rainfall so that the N loss from runoffconld be made up by rainfal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crops raised the nutrient level in runo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 nutrient losses RUNOFF SEDIMENTS SOILS
下载PDF
Developing More Effective Enhanced Biochar Fertilisers for Improvement of Pepper Yield and Quality 被引量:9
18
作者 YAO Chunxue Stephen JOSEPH +10 位作者 LI Lianqing PAN Genxing Yun LIN Paul MUNROE Ben PACE Sarasadat TAHERYMOOSAVI Lukas VAN ZWIETEN Torsten THOMAS Shaun NIELSEN Jun YE Scott DONN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Utilization of biochar at high application rates can increase soil C and crop yields, decrea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duce nutrient run-off from soils. However, the high application rate of 10 t ha-1 may not r... Utilization of biochar at high application rates can increase soil C and crop yields, decrea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duce nutrient run-off from soils. However, the high application rate of 10 t ha-1 may not return a profit to the farmer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biochar. In this study biochar was modified through pre-treating the biomass and post-treating with phosphoric acid, minerals and different chemical fertiliser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new enhanced biochar fertiliser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een pepper in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5 fertilisation treatments and 3 replications. The two new biochar fertilisers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the yield of green pepper (11.33-11.47 t ha-l),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hemical fertiliser (9.72 t ha-l). The biochar fertiliser treatments improved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green pepper from 236.99 to 278.28 mg kg-1, and also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the nitrate content from 132.32 to 101.92 mg kg-1, compared with chemical fertiliser.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chemical fertiliser, all of the biochar fertiliser treatm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een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onite clay chemical fertiliser nitrate content phosphoric acid vitamin C content wheat stra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