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遥感反演
1
作者 王诗瑶 李夫星 +2 位作者 王晨 赵旭雅 玛伊热·买买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正后,能够显著提升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精度及时空覆盖度;冀中南平原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定州及保定为中心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研究区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该研究能得出冀中南平原区时空全覆盖的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结果,为该区域与PM_(2.5)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及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遥感反演 冀中南平原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区土壤氟元素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韩腾飞 宋泽峰 崔邢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4-803,共10页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和控制程度。得出冀中南平原深层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第四纪火山活动、海侵和黄河泛滥对局部地区土壤氟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烈影响。土壤异常区及地方病高发区土柱剖面氟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也显示,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受土壤质地的控制,后期人为作用叠加量很微弱。上述认识和结论为氟中毒地方病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来源 冀中南平原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土壤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泽峰 蔡奎 +3 位作者 冯星 栾文楼 陈凌云 王志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44-2151,共8页
对冀中南平原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中碘含量最高,白洋淀湖泊沼泽相和沧州东部的滨海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高,而太行山中段滹沱河冲积扇平原、漳河冲积扇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低,... 对冀中南平原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中碘含量最高,白洋淀湖泊沼泽相和沧州东部的滨海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高,而太行山中段滹沱河冲积扇平原、漳河冲积扇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低,显示沉积环境是控制土壤碘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土壤碘的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因素为主,表层土壤碘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平原 土壤类型 沉积环境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土壤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谷海峰 栾文楼 +3 位作者 杜俊 陈志贤 蔡奎 李超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8-392,共5页
详细研究了冀中南平原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冀中南平原整体氟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分带性,分别出现4个高氟带和4个低氟带。氟在该区的分布明显受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且以自然地理、地质因... 详细研究了冀中南平原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冀中南平原整体氟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分带性,分别出现4个高氟带和4个低氟带。氟在该区的分布明显受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且以自然地理、地质因素为主。在自然地理、地质因素中地貌起主导作用,而在人为因素中化肥为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冀中南平原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清海 郑英民 +3 位作者 赵玉梅 李彦华 侯贵宾 王振鹏 《中国农业教育》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抽样选取河北省中南部有代表性的平原地区农村,采用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定量和定性分析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潜力。调查分析表明,农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冀中南平原地区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和利用 农业教育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发展大豆生产大有可为
6
作者 田新润 曲胜判 《河北农业情报》 1991年第2期15-16,共2页
冀中南平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总面积的51%,产量占全省大豆总产的67%,也是我省大豆主产区。纵观冀中南平原的历年大豆生产,发展缓慢,产量徘徊。1949年亩产29.4公斤,1957年为55.5公斤,1965年仅40公斤,1978年又上升到57公斤,到1986年... 冀中南平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总面积的51%,产量占全省大豆总产的67%,也是我省大豆主产区。纵观冀中南平原的历年大豆生产,发展缓慢,产量徘徊。1949年亩产29.4公斤,1957年为55.5公斤,1965年仅40公斤,1978年又上升到57公斤,到1986年才上升到77公斤。根据我们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冀中南平原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区气溶胶标高变化及估算模型研究
7
作者 张蒸腾 张凌云 +6 位作者 沈坛 李夫星 张佳怡 李欣悦 郭云娟 冀文涛 李缘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作为反映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参量,气溶胶标高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反演及模型订正研究中。为研究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其简易计算模型,基于2009~2016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反演数据,利用Peterson模型及多元回归分... 作为反映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参量,气溶胶标高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反演及模型订正研究中。为研究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其简易计算模型,基于2009~2016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反演数据,利用Peterson模型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冀中南平原区气溶胶标高进行了估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中2016年气溶胶标高年均值最低。此外,标高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整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分布模式。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而高值区则主要分布于冀中南平原北部地区。气溶胶标高与气温、气压、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基于气象要素的气溶胶标高经验估算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等气象要素可以解释气溶胶标高61.8%的变化,且研究期内平均标高的相对误差大都在10%以内,这对于冀中南地区气溶胶浓度反演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与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平原 气溶胶标高 时空变化 Peterson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初秋降水特征
8
作者 朱慧钦 魏瑞江 +3 位作者 侯晓莉 孙景瑜 马贵宏 赵燕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83-88,共6页
初秋(9月)是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降水的多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81~2018年9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探讨了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区初秋的... 初秋(9月)是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降水的多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81~2018年9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探讨了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区初秋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9月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30~8.01 mm/10 a,其中有18个站点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可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降水偏多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为降水偏少期;21世纪初以后为降水偏多期。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第1次突变;石家庄中西部和邢台区域在2003年,石家庄东部和邯郸区域在2000年发生第2次突变。各区域9月降水量均有明显的周期变化;总降雨日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邯郸区域小雨日数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 降水特征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初秋
下载PDF
土壤肥力差异对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彦铭 黄少辉 +4 位作者 刘克桐 杨云马 杨军芳 邢素丽 贾良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5期35-42,共8页
评价区域土壤基础肥力差异、明确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田土壤培肥和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3年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开展的967组“3414”夏玉米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河北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 评价区域土壤基础肥力差异、明确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田土壤培肥和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3年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开展的967组“3414”夏玉米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河北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基础地力差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高于低平原,速效钾含量略低于低平原;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6133 kg/hm^(2),高于低平原的581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1.2%和69.0%;山前平原在不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最小值分别为14.9 g/kg、1.07 g/kg、19.1 mg/kg和127 mg/kg,低平原则为16.0 g/kg、0.76 g/kg、18.8 mg/kg和106 mg/kg。影响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38.6%和24.8%;影响低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45.0%和32.2%。本研究表明,山前平原土壤培肥要以稳定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为主攻方向,低平原则要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力 土壤培肥 边界线分析 冀中南平原 夏玉米
原文传递
赵县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及对策
10
作者 王明宇 《城市周刊》 2019年第5期12-12,共1页
在对赵县绿地防灾避险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实际构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在控规层面对绿地防灾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提出指引性指标要求,指导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
关键词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赵县 冀中南平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