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浩佳 王雁珍 +1 位作者 刘少霓 林文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SAA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Lp-PLA2、SA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Lp-PLA2、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正常组LpPLA2水平(248.41±25.46)μg/L、内膜增厚组(278.38±27.31)μg/L及斑块形成组(302.15±30.80)μg/L依次升高;内膜正常组SAA水平(52.12±15.46)mg/L、内膜增厚组(68.46±18.49)mg/L及斑块形成组(76.24±19.31)mg/L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3.16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正相关,因此需根据患者Lp-PLA2和SAA水平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2
作者 李一博 张雪 +10 位作者 梁君雅 花木莲 张思奇 高云 陈超 赵熙璇 何姗姗 王新月 周天娜 何安霞 刘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498,510,共9页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年龄(58.2±11.7)岁,其中女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LVGLS,E/A和e’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_(trend)≤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LVGLS仍随着c 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0.05)。进一步将c 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结果类似,仅有LV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0.087,P=0.041);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1.12,P=0.041)。结论: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 整体纵向应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和正五聚蛋白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杜笑青 周梦 +5 位作者 石丽平 马玉昕 姚丽敏 何强 齐艳宁 魏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4-89,94,共7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测c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PTX3和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al-3、PTX3和cIMT对CVD的诊断价值。结果CVD组、银屑病组cIMT大于对照组,且CVD组大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和银屑病组血清Gal-3、PTX3、hs-CRP、PCT、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VD组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Gal-3、PTX3均分别与hs-CRP、PCT、TNF-α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I评分、cIMT、Gal-3、PTX3、hs-CRP、TNF-α均为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50、1.451、1.432、1.365、1.413、1.465,P<0.05)。基于cIMT和血清Gal-3、PTX3联合构建的诊断模型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结论cIMT、血清Gal-3、血清PTX3是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用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半乳凝集素-3 正五聚蛋白3
下载PDF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sdLDL-C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3
4
作者 何芳 古旸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1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的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sdLDL-C、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出院时的RRE-90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857、0.749,P均<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复发的AUC依次为0.815、0.821、0.750,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16,预测复发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7.91%。结论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IMT、血清sdLDL-C与脑卒中复发相关,三者联合对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中 脑卒中复发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雅芹 吴雪梅 +4 位作者 邢海英 李凡 舒俊龙 孙云闯 孙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SVD患者11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cIMT和头部核磁成像数据,根据磁共振总体负荷将患...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SVD患者11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cIMT和头部核磁成像数据,根据磁共振总体负荷将患者分为低负荷组(0~2分)和高负荷组(3~4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与cIMT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评估cIMT对CSVD磁共振高负荷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高血压、舒张压、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独立相关(P<0.05)。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呈正相关(r=0.319,P<0.001),其预测磁共振高负荷的最佳临界值为1.175,曲线下面积为0.683(P<0.001),敏感度为0.368,特异度为0.915。结论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呈正相关,对CSVD磁共振高负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中膜进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润霖 何土凤 +5 位作者 陶俐均 覃玲巧 张大成 章一帆 赵敏 钟秋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09-1715,共7页
背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防CIMT增厚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目前尚不清楚相关危险因素对CIMT增厚的影响程度。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优势分析以获得相应的贡... 背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防CIMT增厚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目前尚不清楚相关危险因素对CIMT增厚的影响程度。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优势分析以获得相应的贡献顺位,为确定心血管疾病(CVD)的早期防控重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73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集空腹血样、尿样检测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研究对象的CIMT和颈总动脉内径。依据CIMT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CIMT<1 mm,n=693)和CIMT增厚组(CIMT≥1 mm,n=45),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颈部彩超结果。以CIMT增厚情况为因变量,采用Adaptive Lasso-logit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分析CIMT增厚情况的影响因素,运用优势分析法估计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顺位。以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CIMT作为因变量,通过Adaptive Lasso linear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分析CIMT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顺位。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民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情况、颈总动脉内径、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脂蛋白A(LPA)、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ApoA/ApoB)、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ALB)、体力活动水平(PHYM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ptive Lasso-logit回归分析筛选出颈总动脉内径、SBP、TC、超重肥胖、ACR、PHYMET、CRP、LPA、肾功能、VCAM-1、ApoA/ApoB 11个预测变量;Adaptive Lasso linear回归分析筛选出颈总动脉内径、SBP、TC、PHYMET、ACR、吸烟、饮酒、CRP、LPA、ApoA/ApoB、空腹血糖(GLU)、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12个预测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BP[OR=1.032,95%CI(1.013,1.050)]、TC[OR=1.558,95%CI(1.049,2.315)]、PHYMET[OR=2.226,95%CI(1.289,3.844)]、CRP[OR=1.462,95%CI(1.043,2.050)]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各相关变量的贡献顺位依次为SBP(63.7%)、CRP(16.1%)、TC(12.4%)、PHYMET(7.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BP(β=0.017,P<0.001)、当前吸烟(β=0.076,P=0.021)、TC(β=0.020,P=0.021)、PHYMET(β=0.022,P=0.034)是CIMT的影响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各相关变量的贡献顺位依次为SBP(68.7%)、当前吸烟(19.9%)、TC(8.8%)、PHYMET(2.6%)。结论 SBP、TC、PHYMET、CRP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贡献顺位依次为SBP、CRP、TC、PHYMET;SBP、当前吸烟、TC、PHYMET是CIMT的影响因素,贡献顺位依次为SBP、当前吸烟、TC、PHYMET。提示临床医师应根据各可控影响因素及其贡献顺位更有针对性的制订CVD的早期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心脏病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下载PDF
基于边界显著性的超声颈动脉内中膜的智能提取
7
作者 杨继锋 韦浩 +3 位作者 熊飞 黄庆华 李乐 周光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超声颈动脉内中膜提取和测量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U-Net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分割网络,以实现对颈动脉内中膜的精准提取。首先,在网络中加入条形注意力模块,利用先验形状和解剖信息以解决传统卷积感受野受限的问题;此外,结合后... 为进一步提高超声颈动脉内中膜提取和测量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U-Net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分割网络,以实现对颈动脉内中膜的精准提取。首先,在网络中加入条形注意力模块,利用先验形状和解剖信息以解决传统卷积感受野受限的问题;此外,结合后处理细化模块以更好地减少图像中噪声和伪影干扰,通过从内中膜的固有膜形状特征中学习,从而实现校正估计误差。在采集的1000张颈动脉血管超声图像数据库中进行测试,分割Dice达到0.932,内中膜厚度的平均误差为0.914个像素。本研究有望为动脉疾病的自动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颈动脉内中膜 条形注意力 自编码器 心脑血管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中老年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谱、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陈丽明 尹莲花 +3 位作者 邹春燕 刘用诚 胡巧玲 郑彦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I)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血脂谱、人体成分等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寻求改善中老年女性的SBI患病及进展风险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I)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血脂谱、人体成分等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寻求改善中老年女性的SBI患病及进展风险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发现的91例SBI中老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颈动脉彩超、人体成分等检测结果。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IMT≥1.0 mm)51例、IMT正常组(IMT<1.0 mm)40例,分析IMT增厚与血脂谱特征、人体成分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结果:IMT增厚组甘油三酯(TG)、hs-CRP水平、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Hcy、去脂体重、肌肉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增厚与血清hs-CRP水平及BMI、体脂率、腰臀比、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hs-CRP、BMI、体脂率、脂肪量及腰臀比的增加对于SBI中老年女性的IMT增厚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脂谱 超敏C反应蛋白 人体成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9
作者 邓旭 庄文龙 +2 位作者 薛慧 朱淑芹 李颖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7例,根据CIMT分为CIMT正常组(116例)...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7例,根据CIMT分为CIMT正常组(116例)、CIMT增厚组(38例)和斑块组(173例),比较3个组一般资料和血常规、生化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和Fib诊断CIMT异常的效能。结果CIMT正常组、CIMT增厚组、斑块组之间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肾功能、血脂、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MT正常组与CIMT增厚组、斑块组年龄、NLR、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正常组与斑块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MT增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NLR、Fib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62、1.041、1.285、1.47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Fib诊断CIMT异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604(P<0.05)。结论NLR、Fib对筛查、诊断CIMT异常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孙芳 黄世英 +1 位作者 刘舒 付景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32例,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2组:非正常组CIMT≥0.8 cm,正常组C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32例,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2组:非正常组CIMT≥0.8 cm,正常组CIMT<0.8 cm,测量身高、体重,并检测生化指标及动态血糖参数,统计TIR值,比较2组各指标及TIR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IMT与CGM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IMT与CGM指标的关系。结果CIMT<0.8 cm组TIR值明显高于CIMT≥0.8 cm组[(77.22±23.26)nmol/L vs(69.47±22.03)nmol/L],且CIMT与TIR呈负相关,与SDBG、MBG、TAR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TIR(P=0.016)降低,SDBG(P=0.025)、MBG(P=0.006)、TAR(P=0.014)升高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TIR与CIMT呈负相关,TIR值降低可能是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与左心室纵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11
作者 柳毅 高绚照 常文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纵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15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以IMT检测厚度分为正常组(IMT<1.0 mm)、IM...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纵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15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以IMT检测厚度分为正常组(IMT<1.0 mm)、IMT增厚组(IMT在1.0~1.2 mm)与斑块形成组(IMT≥1.2 mm),分别为63例、50例、37例;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心室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a)左心室参数值,Logistic回归分析IMT厚度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心动图参数与IMT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年龄与病程大于IMT厚度正常组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LAD高于IMT增厚组与厚度正常组,E/A、LVEF、FS、Sa低于IMT增厚组与厚度正常组,且IMT增厚组参数值差于IMT厚度正常组(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LAD、E/A、LVEF、FS、Sa值为影响IMT厚度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增厚、斑块形成与LAD值呈正相关(P<0.05),与E/A、LVEF、FS、Sa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左心室纵向功能变化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内中膜厚度 左心室纵向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霄 白松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 目的:比较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有126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漏诊率与误诊率分别为92.86%、66.67%、96.69%、47.06%、90.58%、7.14%、33.33%,与超声颈动脉斑块检查的92.06%、58.33%、95.87%、41.18%、89.13%、7.94%、4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1%、97.83%、84.62%,高于单一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查,其漏诊率为1.59%,低于单一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1.67%、99.20%、8.33%,与单一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均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可将二者联合应用,从而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良好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颈动脉 斑块 内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多支病变 单支病变
下载PDF
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13
作者 陈志明 王顺晞 黄燕萍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颈动脉内IMT值、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的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IMT值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IMT值,减轻其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强力定眩胶囊 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14
作者 刘坦 赵星鹏 刘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28-293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69例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54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血浆中miR-29c和miR-370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值,比较其差异性、相关性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组miR-29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miR-370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IM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9c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负相关(r=-0.229,P<0.05),miR-370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49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9c、miR-370和IMT三者联合检测AUC达0.995。结论血浆miR-29c低表达、miR-370高表达、颈总动脉IMT值增厚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c miR-37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刘谊蓉 黄振兴 +1 位作者 李毛吉 冯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同时检测其肾功能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总量>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BUN、SUA、Scr、24 h尿蛋白总量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与肾功能损伤之间存在相关性,建议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及时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防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肾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黄莹芝 汤步阳 +1 位作者 李娟 张晓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0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64例的临床资料,分为CIMT增厚组(CIMT≥1.0 mm)237例及CIMT正常组(CIMT<1.0 mm)22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与CIMT正常组相比,CIMT增厚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载脂蛋白a1、游离甲状腺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尿酸、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死史、使用降压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调脂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1.105、1.448、1.057,P<0.05)。结论T2DM患者CIMT增厚受诸多因素影响,增龄加速颈动脉硬化,控制收缩压、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对预防颈动脉硬化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联合检测对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刘坦 赵星鹏 刘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5-58,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β2糖蛋白1抗体(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β2糖蛋白1抗体(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抗-β2GPI)水平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比较IMT与IMA、抗-β2GPI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究三者联合检测对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进行就诊的70名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IMA和抗-β2GPI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IMT值,比较其差异性、相关性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组IMT、IMA和抗-β2GP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10)、(0.99±0.14);(70.53±3.29)、(63.56±4.15);(22.18±20.18)、(10.62±5.62),存在统计学差异。IMT与IMA呈中度正相关(r=0.588,P<0.05),与抗-β2GPI呈低度正相关(r=0.33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MT、IMA与抗-β2GPI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结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总动脉IMT值及外周血清IMA、抗-β2GPI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缺血修饰白蛋白 β2糖蛋白1抗体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和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晔 陈亚青 +2 位作者 汤庆娅 李文英 蒋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脉IMT的均差(MD),在检查者间比较,左侧为-0.00和-0.09 mm,右侧为-0.01和-0.1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在检查者间比较,分别为左侧0.808和0.335;右侧0.875和0.415。Bland-Altman分析显示,QIMT技术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操作者徒手测量法。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QIMT技术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准确测量颈动脉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 重复性 均差 组内相关系数 Bland-Altman图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探讨
19
作者 张波 王绘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并根据IMT值将其分为IMT正常组(36例,IMT<1 mm)和IMT增厚组(44例,IMT≥1 mm)。比较两组患者IMT值、甲状腺激素指标及尿酸(SUA)、血脂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IMT值与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IMT增厚组患者IMT值增加,促甲状腺激素(TSH)、S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均P<0.05);两组总甲状腺素(TT_(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IMT值与TSH呈正相关(r=0.331,P<0.05),与SUA、LDL-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伴随IMT增厚患者其TSH、SUA、LDL-C、TG水平较IMT正常患者更高,且IMT值与TSH水平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TSH水平对患者病情进行预估并干预,降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尿酸 血脂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两种超声检测方法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
20
作者 马林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对比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与QIMT测量方法对儿童... 目的对比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与QIMT测量方法对儿童颈动脉IMT进行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下双侧颈动脉IMT值、相对标准偏差(RSD%)及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结果。结果 (1)与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相比,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IMT重复性更佳,RSD%更小,ICC更大,两种测量方法实用性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两种测量方法下患者的颈动脉IMT差值进行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QIMT测量技术所测得的IMT值在两位临床医师之间差值的平均值均趋于0;而对于高分辨率超声测定方法而言,所测得的IMT值在两位临床医师之间的差值则较大,左侧为12.22%,右侧为2.89%,左右侧差值均超过95%的一致性界限。结论与高分辨率超声测量方法相比,QIMT技术重复性更好、操作性更强、准确度更高,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分辨率超声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