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宫廷内书堂教育与知识型宦官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志忠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0期151-156,共6页
明代帝王出于统治的客观需要,专设内书堂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考证内书堂教师的来源与构成;内书堂学生的来源与选拔,可以看出内书堂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型宦官对明代宫廷政治影响深远。
关键词 明代 宦官 内书堂 影响
下载PDF
明内府内书堂考略——兼论明司礼监和内阁共理朝政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56-61,共6页
明内府的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是一所专门培养幼年内侍的学校。明洪武时,宦官机构就已扩充到十一个监。对内侍的任使范围日益广泛。明太祖用专职的中官担任御前裁决机务的纪录工作,并将“发放”情况向皇帝报告。①这项机要工作,不是“... 明内府的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是一所专门培养幼年内侍的学校。明洪武时,宦官机构就已扩充到十一个监。对内侍的任使范围日益广泛。明太祖用专职的中官担任御前裁决机务的纪录工作,并将“发放”情况向皇帝报告。①这项机要工作,不是“仅能识字,不知文义”②的一般内侍所能胜任的,可以看作以后司礼监职掌机要的萌芽。成祖建立内阁,让几个文臣入直,“商几务,承顾问”;与此同时,对内侍的任使,扩大到监军、巡视和主持东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与选用了一批“通晓文义,善笔札”的内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书堂 司礼监 东厂 内侍 成祖 文臣 文书房 沈鲤 明洪武 中官
下载PDF
明代的宦官学校——内书堂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映林 《文史杂志》 1989年第6期24-25,共2页
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莫过于汉、唐、明三代。而明代的宦官专权又与其内书堂不无渊源和内在关系。据明代司礼监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明代曾设立过一所专门培训宦官的专业学校——内书堂。它是怎样产生的?它同明代宦官擅权弄... 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莫过于汉、唐、明三代。而明代的宦官专权又与其内书堂不无渊源和内在关系。据明代司礼监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明代曾设立过一所专门培训宦官的专业学校——内书堂。它是怎样产生的?它同明代宦官擅权弄柄又有何关系?追本溯源,还得从明初的历史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书堂 司礼监 酌中志 明初 提督太监 文书房 殿阁大学士 明宣宗 内教习 外廷
下载PDF
明代内书堂教习考
4
作者 谢贵安 谢盛 《故宫学刊》 2016年第2期69-94,共26页
本文分别对明代初、中、晚三个时期的内书堂教习作了考订,得出有据可考的教习共有114人,较前人考订出的最多人数多出一倍有余,是迄今为止考证出的较为齐全的数字。内书堂教习即教师的额设人数前后多有变化,前期多为一二人,而后期一次任... 本文分别对明代初、中、晚三个时期的内书堂教习作了考订,得出有据可考的教习共有114人,较前人考订出的最多人数多出一倍有余,是迄今为止考证出的较为齐全的数字。内书堂教习即教师的额设人数前后多有变化,前期多为一二人,而后期一次任命多达六人。明早期的教习来源较为多样,尚未固定,而中后期全部来自翰林院。内书堂敦习除为宦官授课外,还常常兼任皇帝和太子的讲官,说明内书堂地位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内书堂 教习 翰林院 宦官教育
原文传递
明代内书堂制度小史
5
作者 李静 刘占凤 《理论界》 2015年第5期86-92,共7页
在以往研究中,明代宫廷的教育机构——内书堂很少被人重视,许多研究明史的论著中或未载,或草草数笔带过。笔者认为,这一宫廷内的正规教育机构的设置,实际上对明代政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培养出了一些博学通儒和忠正内臣,当然也出了... 在以往研究中,明代宫廷的教育机构——内书堂很少被人重视,许多研究明史的论著中或未载,或草草数笔带过。笔者认为,这一宫廷内的正规教育机构的设置,实际上对明代政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培养出了一些博学通儒和忠正内臣,当然也出了许多历史上恶名昭彰的宦官。《明史》作者就认为正是自内书堂之设,宦官得以逞智巧、谄君主。实际上,正是由于内书堂之设,普遍提高了内廷宦官的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博览群书、深通义理的大有人在。《明史》和明人的笔记中也间有一些贤宦的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宦官乱政的恶劣局势。当然也不能否认,内书堂之设并不能改变宦官乱政的事实,也出了一些如王体乾般助纣为虐的人。但总体来说,内书堂之设仍是利大于弊,对明代宫廷教育起到积极影响。研究明代内书堂制度具有一定历史价值,也许可以改变一些宦官在人们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官 教育机构 明代 内书堂 司礼监
原文传递
魏忠贤“文盲”考辨——兼论明代司礼监太监的学历要求
6
作者 谢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不少人把天启年间的权宦魏忠贤视为目不识丁的文盲,这种说法其来有自,有一个长期形成的历史过程。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明代言官奏疏的客观性、明清官修史籍在叙述魏忠贤故事上的流变以及史载万历、天启年间内书堂教育的体制等方... 不少人把天启年间的权宦魏忠贤视为目不识丁的文盲,这种说法其来有自,有一个长期形成的历史过程。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明代言官奏疏的客观性、明清官修史籍在叙述魏忠贤故事上的流变以及史载万历、天启年间内书堂教育的体制等方面,可以看出魏忠贤并非文盲。魏忠贤"目不识丁"、"不识字"的文盲形象,是东林党对其进行的有意贬斥。这种形象被载入史书,得以定型并延续至今。事实上,魏忠贤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拥有在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学习的经历。尽管文臣经常攻击宦官掌权的成效与意义,但实际上明代自永乐以后,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宦官的教育机构和相应制度,并施行于政治之中,成为一种用人的惯例乃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忠贤 文盲 内书堂 司礼监 宦官教育
下载PDF
明代中央秘书机构的历史演变及其秘书在辅政参政中的表现特征
7
作者 马培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Z1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辅政 通政使 司礼监 申时行 殿阁大学士 文书房 明初 内书堂 票拟 提督太监
下载PDF
陈沂交游考述
8
作者 蔡清德 《中国书画》 2008年第7期10-13,共4页
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1470~1559年)有一封"致石亭"信札:数辱惠教,不一一奉报,愧愧。昨令郎过次,忽遽特甚,不得少致鄙意,通家之情,殊缺然也。恭喜致仕得请,无以为贺,旧藏匏翁大书一卷,辄用驰上,或可供林下清玩。此非寻常币帛,... 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1470~1559年)有一封"致石亭"信札:数辱惠教,不一一奉报,愧愧。昨令郎过次,忽遽特甚,不得少致鄙意,通家之情,殊缺然也。恭喜致仕得请,无以为贺,旧藏匏翁大书一卷,辄用驰上,或可供林下清玩。此非寻常币帛,想不见缺也。所委拙画,稍和得为干当,不敢终负雅情。子重行,且此奉覆。徵明顿首再拜石亭太卿先生尊兄。①此札为亲友间日常往来尺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沂 尊兄 币帛 书法大家 文徵明 文微明 金陵三俊 徐霖 不一一 内书堂
下载PDF
略论明代宫廷的宦官教育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仕伟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2-56,共5页
明代宫廷的宦官教育始于洪武时期。宣德初,明宣宗在皇宫中设立了内书堂。内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宦官学校,其成立标志着明代宦官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而其用具有高级官员身份且学识渊博的上层知识分子(翰林官)向小宦官们系... 明代宫廷的宦官教育始于洪武时期。宣德初,明宣宗在皇宫中设立了内书堂。内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宦官学校,其成立标志着明代宦官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而其用具有高级官员身份且学识渊博的上层知识分子(翰林官)向小宦官们系统传授文化知识,并沿为定制,这在中国封建史上亦属首次,在中国宦官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书堂培养的众多"知识化"宦官,为宣德以后宦官的全面参政乃至专权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宫廷 宦官教育 内书堂 小宦官 翰林官 知识化
下载PDF
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志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5-81,共7页
在明代乃至中国历代宦官研究中,至少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我们藉以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官修正史,均出自封建士大夫之手,由于对宦官的歧视,多失之于以人废言、以人废事,对于宦官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斗争,也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对... 在明代乃至中国历代宦官研究中,至少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我们藉以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官修正史,均出自封建士大夫之手,由于对宦官的歧视,多失之于以人废言、以人废事,对于宦官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斗争,也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对前者进行抨击,因而往往失实;研究者又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一因素,自然无法揭示宦官活动的真相。二,对于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宦官参政与专权的现象,人们多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必然性这一总体原则上进行分析,这固然是需要的,但却忽视了对宦官这一个体进行内在研究,自然不可能对宦官参政与专权的现象作更加合理的评价。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明代宦官问题进行探讨,祈读者予以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书堂 司礼监 内使 文书房 王体乾 封建士大夫 冯保 东厂 陈矩 内教习
下载PDF
明代的司礼监 被引量:8
11
作者 欧阳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将依次论述以下问题:洪武时期的宦官机构和宦官预政;洪武、宣德间司礼监职掌的演变;正统以后、司礼掌印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余论。一明代宦官机构,是在洪武时期创建完成的。从吴元年(洪武建元前一年)始置内使监起,到洪武三十年... 本文将依次论述以下问题:洪武时期的宦官机构和宦官预政;洪武、宣德间司礼监职掌的演变;正统以后、司礼掌印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余论。一明代宦官机构,是在洪武时期创建完成的。从吴元年(洪武建元前一年)始置内使监起,到洪武三十年增设都知监和银作局止,前后历时三十一年,建成了一个包括十二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礼监 内阁首辅 内使监 银作局 内官监 批红 东厂 条旨 内书堂 文书房
下载PDF
内阁和司礼临——明代皇权平衡的两个砝码
12
作者 舒敏 《丽水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0-33,38,共5页
一、平衡中国的封建集权制,自秦汉以来,无不以皇权为中心,但其中的丞相,因负有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等职权,且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历代帝王特别是开国君主莫不花费大量心思,对其加以控制和利用.如在秦汉设一丞相或左右丞相,在隋... 一、平衡中国的封建集权制,自秦汉以来,无不以皇权为中心,但其中的丞相,因负有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等职权,且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历代帝王特别是开国君主莫不花费大量心思,对其加以控制和利用.如在秦汉设一丞相或左右丞相,在隋唐设立三省制,到宋元又回到中书左右丞相制,相权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又到集中的过程.尽管从理论上来讲,相权是从属于皇权的,但它或大或小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应看到,历代帝王很难胜任既为国家首脑又是政务首脑的双重职责,虽然在制度上给丞相以种种限制,但又不能不依靠它.因此,明朝建立之初,也是沿袭了丞相制,在中书省设左右丞相.这种相权的集中对明朝初期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王权的逐渐巩固,权力欲极强而又善猜多疑的朱元璋总感到相权对自己的威胁,如果仿效以前的帝王,单纯地把相权分开,时间一长,难免又会出现相权集中的局面.于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终于以丞相胡惟庸叛乱之名,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而由他统领六部.但这样一来,朱元璋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大权虽可独揽,但实际的具体工作实难应付,特别是文书工作,如定制,拟旨,批答奏章等等,都是非常繁琐的.因此,朱元璋尽管废除了丞相,但又不得不把丞相的文书工作,交给那些翰林院中修史、修书的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礼 相权 明朝初期 历代帝王 胡惟庸 批答 成祖 内书堂 文书工作 冯保
下载PDF
明初三杨与宦官关系论略
13
作者 冷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9-45,共7页
杨士奇、杨荣、杨溥,世称三杨,是明朝第一代杰出政治家。三人同心合力,辅佐治国,史享盛名。(此可参考韦庆远《三杨与儒家政治》,《史学集刊》1988年1期。)但在三人执政期间,未能阻止王振参政专权,开明朝宦官专权之端,以致宦祸愈演愈烈,... 杨士奇、杨荣、杨溥,世称三杨,是明朝第一代杰出政治家。三人同心合力,辅佐治国,史享盛名。(此可参考韦庆远《三杨与儒家政治》,《史学集刊》1988年1期。)但在三人执政期间,未能阻止王振参政专权,开明朝宦官专权之端,以致宦祸愈演愈烈,卒致亡国,三人又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本文仅就此略述陋见。一三杨是同时代人,均生于明朝建国前后。杨士奇(1365-1444),杨荣(1371-1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票拟制度 韦庆 杨溥 靖难之役 司礼监 内书堂 洪熙 儒家政治 朱棣
下载PDF
明代宦官教育新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诗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54,共9页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宦官组织的衙门化,宦官的学习地点从内宫的文华殿东庑转移到外宫的司礼监内书堂,宦官教习由资深翰林变为资浅翰林,宦官培养体制日益成为权力制衡中的一部分。在对皇权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争取与皇帝朝夕相处的宦官势...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宦官组织的衙门化,宦官的学习地点从内宫的文华殿东庑转移到外宫的司礼监内书堂,宦官教习由资深翰林变为资浅翰林,宦官培养体制日益成为权力制衡中的一部分。在对皇权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争取与皇帝朝夕相处的宦官势力,便成为一条接近权力中心的理想途径。为避免内书堂教育流于形式,最初由职任教习的翰林所发起的宦官读本编纂活动,逐渐引起朝堂之外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他们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希望以此培养出既有文化又有修养的宦官,以实现间接影响皇帝的目的。而处于权力争竞中的各个派系一旦达成某种共识,即对皇权的正常运行寄予过分的渴求时,那么只会加剧君亢臣卑与势分悬隔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翰林 宦官 内书堂 教育 皇权
原文传递
明代宦官历史教育论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兆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影响君主。受中国古代"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明代儒臣透过"贤宦良政"和"恶宦劣政"的历史举说或历史书写,推行宦官历史教育,既于内书堂教育中注入历史训诫,又编纂以古今类型化宦官传记史事为内容的专门史鉴书籍。历史教育成为明代儒臣、宦官与帝王三者之间交互沟通和影响的纽带,以历史教育为中心的史学经世致用取向构成明代中后期史学史的时代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宦官 历史教育 帝王教育 内书堂 史鉴书籍
原文传递
明代宫廷生活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16
作者 许冰彬 《故宫学刊》 2013年第2期478-486,共9页
2012年8月23~24日,"明代宫廷生活史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法国滨海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台湾"中央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我院的... 2012年8月23~24日,"明代宫廷生活史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法国滨海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台湾"中央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故宫博物院陈丽华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单霁翔院长致开幕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生活 生活史 内书堂 娱乐生活 研讨会纪要 洪武朝 酌中志 孙继宗 明宣宗 土木之变
原文传递
明代宫廷史研究回顾
17
作者 解扬 《故宫学刊》 2015年第2期393-401,共9页
明代宫廷史作为21世纪新兴的明史研究课题,在形成之初,很快就集合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明清史研究专家,从多角度发表了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既有个案分析也见方法讨论。它们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研究水准的提升状态和方法... 明代宫廷史作为21世纪新兴的明史研究课题,在形成之初,很快就集合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明清史研究专家,从多角度发表了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既有个案分析也见方法讨论。它们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研究水准的提升状态和方法论建设的成熟轨迹,也反映了研究者关注明代宫廷史的热情和所关心的议题。从已发表成果的质和量两个角度看,都需要我们进行初步的整理与回顾,以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能再行深入并开拓出新的领域。本文述评的时段,从明史被现代史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史 明史研究 现代史学 中国史学 宫廷绘画 故宫博物院院刊 内书堂 个案研究 厂卫 宫廷画家
原文传递
十余年来对明代宦官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悟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27,共6页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明史·宦官传序》也指出:'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而黄宗羲更进一步指明:'奄寺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明史·宦官传序》也指出:'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而黄宗羲更进一步指明:'奄寺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预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研究 清代学者 明代宦官专权 司礼监 厂卫 东厂 内书堂 内行厂 洪武年间 奄寺
原文传递
明朝宫廷教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评谢贵安、谢盛《明代宫廷教育史》
19
作者 贾勇 《故宫学刊》 2017年第1期395-400,共6页
紫禁城作为明清宫室所在,令人神往。如何撩起笼罩紫禁城上的神秘面纱,一窥其貌,也成为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仅就宫廷史领域而言,“在已有的明代宫廷史研究中,帝王政治和宫廷文化、艺术无疑是初期的研究主流,宦官、后妃等宫廷势力随后也... 紫禁城作为明清宫室所在,令人神往。如何撩起笼罩紫禁城上的神秘面纱,一窥其貌,也成为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仅就宫廷史领域而言,“在已有的明代宫廷史研究中,帝王政治和宫廷文化、艺术无疑是初期的研究主流,宦官、后妃等宫廷势力随后也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近来从司法、教育、经济等角度出发研究明代宫廷成了新的研究趋势。”近年来明代皇室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缺乏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内书堂 代表性
原文传递
明代顺德籍大“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遇春 《岭南文史》 2009年第3期26-33,共8页
黄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编纂的《广东通志》之《杂事下·补遗·颜主事画》条中作记称林良因"夤缘巨珰得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似乎在暗示我们林良名气之所以彰显,除了其画艺高超这一重要因素以外,能得到"... 黄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编纂的《广东通志》之《杂事下·补遗·颜主事画》条中作记称林良因"夤缘巨珰得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似乎在暗示我们林良名气之所以彰显,除了其画艺高超这一重要因素以外,能得到"巨珰"的扶持和宣扬不无关系。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监 南京守备 陈准 司礼监 宦官 内书堂 景泰 尚膳监 顺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