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时膝关节的应力变化
1
作者 姜亚琼 路坦 +2 位作者 徐彪 杨骏良 阴玉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70-5275,共6页
背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易导致继发性的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长期慢性损害会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关于内侧副韧带断裂所致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力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对膝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生物力... 背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易导致继发性的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长期慢性损害会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关于内侧副韧带断裂所致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力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对膝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CT和MRI检查,获取其影像资料,将扫描数据依次导入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s软件,经配准融合后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的模型,共分为4组,包括:①内侧副韧带完整;②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③内侧副韧带浅层断裂;④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最后导入Ansys软件,对膝关节施加3种模式载荷:①股骨顶端施加10 N·m外翻力矩;②股骨顶端施加4 N·m内旋力矩;③股骨顶端施加4 N·m外旋力矩。分析4组模型在不同载荷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在膝关节伸直位,对膝关节施加10N·m外翻力矩时,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后外侧半月板总体应力均增加,关节软骨应力变化不明显,并且当内侧副韧带浅层出现断裂后外侧半月板应力峰值明显增大;②在膝关节伸直位,对膝关节施加4 N·m内旋力矩时,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后内外侧半月板总体应力均增加,当内侧副韧带浅层出现断裂时半月板应力峰值从内侧半月板前角转移至外侧半月板前角;③在膝关节伸直位,对膝关节施加4 N·m外旋力矩,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后外侧半月板应力峰值较内侧半月板增加更明显,关节软骨应力变化较小;④结果表明,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断裂继发半月板损伤的风险远大于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而外侧半月板较内侧半月板更易受到损伤;内侧副韧带浅层和深层对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半月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传统治疗在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中的应用
2
作者 毛庆福 孙明兰 +2 位作者 付春雷 刘鹏 高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联合传统治疗和单纯传统治疗对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1月在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联合传统治疗和单纯传统治疗对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1月在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41例予以传统治疗,治疗组44例予以ESWT联合传统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疗效。结果:在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46.34%,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T联合传统治疗能明显缓解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陈旧性损伤 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疼痛 传统治疗
下载PDF
自拟舒筋活血汤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强化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朱延波 张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舒筋活血汤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强化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7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自拟舒筋活血汤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强化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7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强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舒筋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舒筋活血汤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强化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舒筋活血汤 康复训练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吴小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9-0112,共4页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选择高频彩超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2023年08月之间本院就诊的20例患者,均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予以保守或手术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在治疗前均实施高频彩超和MRI检查,记录两种影像检查...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选择高频彩超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2023年08月之间本院就诊的20例患者,均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予以保守或手术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在治疗前均实施高频彩超和MRI检查,记录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结果,参考治疗结果(金标准)分析影像学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治疗后确诊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共13例,检出率为65.00%;以其为诊断金标准对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90.00%、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为85.71%;对高频彩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80.00%、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71.43%。MRI与高频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总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与活动受限,严重妨碍患者正常生活,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不仅能够及早解除疼痛与活动限制,且有望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高频彩超影像检查技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可靠,重复性好、费用合理、检查舒适度有保障,患者更易接纳,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彩超 诊断准确性 诊断满意度
原文传递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治疗体会
5
作者 李晗 吴冯胜 +3 位作者 徐执扬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88-290,296,共4页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经...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固定及适当功能练习。观察病人手术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大小。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4.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螺钉、锚钉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结合锚钉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侧副韧带损伤 锁定钢板 锚钉
下载PDF
Pie-crusting松解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其愈合的影响
6
作者 江仲超 韩晓辉 +1 位作者 李晓东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94-2798,共5页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作空间,改善观察视野的目的,术后膝关节制动与否对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Pie-crusting 关节镜 半月板 制动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5545-5548,共4页
背景:随着膝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关于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各种量化标准也逐渐完善。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认识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在2007-... 背景:随着膝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关于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各种量化标准也逐渐完善。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认识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在2007-07/1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冰冻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20具(40侧),男性12具,女性8具,死亡年龄为25~35岁。方法:冰冻新鲜尸体标本膝关节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内侧副韧带结构组成;测量内侧副韧带浅层和深层的长度、宽度;观察它们附着点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以及观察内侧副韧带浅层与深层及后内侧关节囊在屈伸膝关节时的紧张度,由此推测其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内侧副韧带结构分层。②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在股骨止点处、胫骨止点处和关节线平面处长度和宽度。③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在屈膝0°~120°的紧张度。结果:膝内侧副韧带结构有分层,包括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及后内侧关节囊,浅层以纵行纤维为主,长(98.0±6.7)mm,宽(9.6±1.3)mm,屈膝0°~120°时均保持紧张,并向后滑移。深层位于浅层深面后方,由上到下时斜向前方,长度为(25.8±2.3)mm,宽度为(8.01±0.7)mm,伸膝紧张,屈膝松弛。后内侧关节囊仅在伸膝时紧张,3个结构的股骨附着部位紧密相邻。结论:膝内侧副韧带由3个部分组成,不同部位的韧带纤维在屈膝角度不同时紧张度不同,3个部分的股骨附着点相邻紧密可能是导致该部位内侧副韧带损伤不易愈合,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内侧关节囊 内侧副韧带浅层 内侧副韧带深层 解剖
下载PDF
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后差异表达的内源性竞争性circRNA-miRNA-mRNA网络与核心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8
作者 李一帆 于涵 +1 位作者 李彬 温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4-491,共8页
目的:揭示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部分损伤后内源性竞争性环状RNA(circRNA)与微小RNA(miRNA)及信使RNA(mRNA)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探讨阻碍ACL损伤后内源性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兔正常和部分损伤的ACL及MCL组织H-E染色... 目的:揭示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部分损伤后内源性竞争性环状RNA(circRNA)与微小RNA(miRNA)及信使RNA(mRNA)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探讨阻碍ACL损伤后内源性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兔正常和部分损伤的ACL及MCL组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全转录组建库测序,并通过差异分析确定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鉴定核心基因,并建立内源性竞争性circRNA-miRNA-mRNA网络。结果:兔正常和部分损伤的ACL及MCL在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及胶原沉积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得到16个核心基因,并构建了6个核心基因的circRNA-miRNA-mRNA网络。结论:兔正常和部分损伤的ACL及MCL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通路和核心基因的表达趋势存在明显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ACL损伤内源性修复障碍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修复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
下载PDF
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差异表达的内源性竞争性lncRNA和mRNA网络与核心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于涵 李一帆 +1 位作者 李彬 温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76-483,544,共9页
目的:对比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部分损伤前、后内源性竞争性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差异表达,探索阻碍ACL内源性修复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兔部分损伤ACL和MCL后的RNA进行测序,获得差... 目的:对比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部分损伤前、后内源性竞争性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差异表达,探索阻碍ACL内源性修复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兔部分损伤ACL和MCL后的RNA进行测序,获得差异表达lncRNA和差异表达mRNA,并用qRT-PCR验证,随后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构建ceRNA网络。结果:共获得85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994个差异表达的mRNA。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在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细胞增殖方面差异较大,差异表达的mRNA在细胞因子活化和细胞黏附具有较大差异。ACL与MCL部分损伤后的核心基因差异显著。结论:兔部分损伤ACL与MCL之间的lncRNA及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为ACL损伤内源性修复障碍机制的分子层面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刘寿山手法加验方外敷治疗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经验
10
作者 张桐桐 李多多 +5 位作者 王毓岩 刘志凤 喻秋实 周婷 臧福科 杨晓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54-157,共4页
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的核心病机是“不通则痛”,治疗时以局部疏通以理筋复位,拔伸推捋调伤处气血为主,结合外敷消肿化瘀散活血化瘀止痛。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常常与“跌打碰撞”有关,属中医“虎眼里缝伤筋”“膝部筋伤”... 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的核心病机是“不通则痛”,治疗时以局部疏通以理筋复位,拔伸推捋调伤处气血为主,结合外敷消肿化瘀散活血化瘀止痛。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常常与“跌打碰撞”有关,属中医“虎眼里缝伤筋”“膝部筋伤”的范畴,刘寿山根据其损伤特点,采用独创的盘膝拔伸推捋的骨伤科推拿手法,结合经验用方消肿化瘀散外敷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总结刘寿山手法联合方药辨治膝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的干预方案,围绕本病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进行探讨,为临床诊疗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寿山 推拿 消肿化瘀散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虎眼里缝伤筋 经验
下载PDF
断端编织减张联合双线铆钉重建膝内侧副韧带的疗效研究
11
作者 胡建华 匡萃琳 +1 位作者 李忠友 张先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8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断端编织减张联合双线铆钉重建膝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采取切开原位止点缝合方式)与研究组(n=50,... 目的:观察断端编织减张联合双线铆钉重建膝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采取切开原位止点缝合方式)与研究组(n=50,采取断端编织减张联合双线铆钉方式),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及手术合并症发生率并比较。结果:术后1、3、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稳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半月板损伤与软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端编织减张联合双线铆钉重建膝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更优,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活动度,减少手术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端编织减张 双线铆钉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大刚 易文博 +2 位作者 蔡飞 田国杰 万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744-1747,共4页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两组受试者治疗1次,...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两组受试者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对膝关节功能量表(Lysholm)评分、滑膜厚度、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周径、中医证候评分(晨僵、下肢浮肿、夜间痛等)、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Lyshol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提升幅度更大(P <0.05);膝关节周径方面,两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较前治疗前缩短(P <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周径缩短更明显(P <0.05);治疗4周后,两组IL-1水平、滑膜厚度均较前下降(P <0.05),且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 <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晨僵、下肢浮肿、夜间痛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2周、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5.56%,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73.81%(P <0.05)。结论 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与传统针刀治疗均可在短期和中长期内降低患者膝关节肿胀、滑膜厚度、炎症指标,改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肌骨超声 针刀治疗
下载PDF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测量正常人内侧副韧带弹性模量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廖龙 李宗原 +4 位作者 李月 谢明锐 余庆龙 许瀚 石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用于测量正常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弹性模量的可行性,初步建立正常人MCL弹性模量的参考范围。方法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 目的探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用于测量正常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弹性模量的可行性,初步建立正常人MCL弹性模量的参考范围。方法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招募的37名健康志愿者(共74条MCL)的MCL弹性模量与厚度值。志愿者于平卧位分别在膝关节屈曲0°、90°时接受SWE检查,将MCL分为3个节段:从内侧半月板到股骨附着的区域(近段)、内侧半月板区域(中段)和从内侧半月板到胫骨附着点区域(远段)。结果膝关节屈曲0°时,男性组近、中和远段平均弹性值分别为(66.25±6.11)kPa、(83.41±5.97)kPa和(106.39±7.32)kPa,女性组分别为(64.19±5.91)kPa、(84.08±6.12)kPa、(103.84±6.84)kPa,两组各个MCL节段的弹性模量与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屈曲90°时,男性组近、中和远段平均弹性值分别为(89.62±6.01)kPa、(90.12±6.78)kPa和(99.36±4.13)kPa,女性组分别为(90.88±5.31)kPa、(91.30±7.97)kPa、(101.39±3.82)kPa,两组各个MCL节段的弹性模量与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用于评价MCL的弹性值,初步建立的正常人MCL的弹性模量,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 弹性 超声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内侧副韧带不同松解方式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14
作者 杨国栋 郭珈 +3 位作者 曲迪 张静 付海涛 戚超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不同内侧副韧带松解方式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A组(行膝关节镜下经皮由外向内浅层...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不同内侧副韧带松解方式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A组(行膝关节镜下经皮由外向内浅层松解术)和B组(行膝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由内向外松解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3、12个月的随访情况,包括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及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局部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A组(t=11.950,P<0.05)。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对患者术后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影响显著(F时间=1805.492~2715.143,P<0.05),其中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A、B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12个月时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性升高(F=700.701~1557.491,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纯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有明确把握前提下推荐使用膝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由内向外浅层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半月板损伤 内侧副韧带 关节镜 关节囊松解 方差分析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哲玲 郑力文 +4 位作者 刘琪 高明 彭博 王亮 徐立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7期117-121,共5页
内侧副韧带(MCL)也称为胫骨副韧带,是支撑膝关节的四大韧带之一,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静态稳定器,对于提供抵抗胫骨外翻应力、旋转力和前向平移力的支撑非常重要。M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韧带损伤,关于MCL损伤的讨论及合理的治疗十分重... 内侧副韧带(MCL)也称为胫骨副韧带,是支撑膝关节的四大韧带之一,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静态稳定器,对于提供抵抗胫骨外翻应力、旋转力和前向平移力的支撑非常重要。M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韧带损伤,关于MCL损伤的讨论及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该文围绕近几年膝关节MCL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伤 胫骨韧带 治疗
下载PDF
肌骨超声观察筋伤膏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16
作者 袁丽霞 史娟 +1 位作者 王生 刘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技术(MSUS)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使用筋伤膏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MCL患者9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n=45)。对照组治疗使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研究组使用筋伤膏...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技术(MSUS)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使用筋伤膏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MCL患者9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n=45)。对照组治疗使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研究组使用筋伤膏外敷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VAS疼痛分数、Lysholm分数、关节腔积液深度、韧带厚度4个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Lysholm分数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肌骨超声下,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关节腔积液深度、韧带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筋伤膏相较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MCL损伤患者疼痛、肿胀症状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肌骨超声技术能够为MCL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疗效观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膏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肌骨超声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半腱肌转位联合韧带吻合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伟 薛兆学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9期909-911,共3页
内侧副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外伤中较常见的韧带损伤[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膝关节外侧的暴力常可导致其损伤。据统计,
关键词 膝关节外伤 内侧副韧带断裂 吻合修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 内侧副韧带损伤 半腱肌 转位
下载PDF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深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松弛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惠冰 范英华 +1 位作者 陈文月 吕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止点深埋术 护理
下载PDF
缝合锚钉内固定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涛平 王云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观察缝合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缝合锚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 目的观察缝合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缝合锚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行持续随访,以Lysholm量表及IKDC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显著,术中及预后效果均较理想,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锚钉内固定术 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止点的解剖学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嘉艺 张家豪 +2 位作者 任爽 牛星跃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止点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内侧副韧带浅层的力学止点分布,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10例,沿膝关节内侧逐层切开,暴露内侧副韧带浅层... 目的:探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止点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内侧副韧带浅层的力学止点分布,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10例,沿膝关节内侧逐层切开,暴露内侧副韧带浅层,沿纤维走形确定内侧副韧带浅层的股骨及胫骨止点,标记止点并切断,测量止点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以及止点的长度和面积。利用三维薄层核磁共振及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膝关节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侧翻应力试验,观察内侧副韧带浅层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内侧副韧带浅层的股骨止点近似一椭圆形,位于股骨内上髁后上方,距离内上髁距离为6.82±0.64 mm,平均止点面积为61.64±7.02 mm^2。内侧副韧带浅层的胫骨止点近似一矩形,其中心点距离关节线距离为60.02±0.55 mm,长28.69±4.13 mm,宽8.99±0.62 mm,长宽比为3.19︰1,止点面积为217.78±50.32 mm^2。有限元分析显示,sMCL股骨端应力较高区域靠近内上髁,胫骨端应力较高区域位于胫骨嵴上,与其解剖止点位置基本相符。其中胫骨端应力最大处位于sMCL胫骨止点的最近端。结论:解剖学结果定性及定量描述了sMCL股骨止点与胫骨止点的形状、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有限元结果显示sMCL止点的应力与其止点形状及位置基本相符。在临床进行内侧副韧带浅层重建时,应依据其解剖特性及生物力学止点进行解剖重建,以期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浅层止点 解剖 生物力学 内侧副韧带浅层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