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盼盼 青浩渺 +1 位作者 任思勰 张园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79-4384,共6页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314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影像,根据前交叉韧带影像学表现分为正常组12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107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84例,测量3组之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两者差值,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31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与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正常组(P <0.05),3组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表明,内胫骨侧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阈值为10.50°,曲线下面积AUC=0.676[95%CI(0.618,0.735),P <0.001],灵敏度为55.5%,特异度为71.5%;(4)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增大,但两者差值大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预测指标,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越大前交叉韧带越容易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膝关节
下载PDF
107例三江地区健康成人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X线测量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文延 魏福缘 +1 位作者 卫星 李嫄嫄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三江地区健康成人膝关节X线的测量,了解三江地区膝关节相关数据,从而对三江地区正常成年人膝关节的X线解剖结构及其几何学形态特点进行研究,以及为临床人工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07例163膝(男:女=53:54)膝关节... 目的:通过对三江地区健康成人膝关节X线的测量,了解三江地区膝关节相关数据,从而对三江地区正常成年人膝关节的X线解剖结构及其几何学形态特点进行研究,以及为临床人工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07例163膝(男:女=53:54)膝关节无疼痛及内外翻畸形的三江地区成人,年龄18~79岁,平均48.4岁。根据年龄分三组,18~39岁为A组,40~59岁为B组,≥60岁为C组。用DR机拍摄标准膝关节侧位X线片并用直尺等工具测量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男79膝(左38膝,右41膝)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11.4°±4.5°,右10.9°±4.7°;女84(左38膝,右46膝)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12.0°±4.3°,右11.1°±4.0°。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A组10.0°±4.3°,B组10.6°±4.8°,C组12.4°±3.5°。经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证实三江地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与年龄、侧别,性别无关。结论:三江地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值大多在7°~17°,平均值为11.3°±4.4°最大角度21.2°,大于西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地区 膝关节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 测量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解剖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2 位作者 戈进 黄栋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定前交叉韧带损伤人群的警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7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及影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术前MRI上以设盲方式测量比较两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半月板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值和半月板后倾角差值、内侧胫骨平台深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半月板后倾角以及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不对称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增大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为诊断伴发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提供了重要信息,从而避免漏诊;且为临床上考虑尽早进行韧带修复以降低半月板撕裂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MRI成像 解剖危险因素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内侧半月板后倾角 外侧/内侧后倾角差值 内侧胫骨平台深度
下载PDF
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浩荣 钟天伟 +2 位作者 高锋 杨海宝 陈广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8完成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在膝关节MRI图像上测量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近端内侧角,根据三分位数将内侧胫骨平台后倾... 目的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8完成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在膝关节MRI图像上测量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近端内侧角,根据三分位数将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分为3组,A组18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5°),B组30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5°~8°),C组12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8°);根据胫骨近端内侧角分为2组,a组36例(胫骨近端内侧角≤85°),b组24例(胫骨近端内侧角>85°)。结果术后3个月A组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胫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B组,且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B组、C组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胫骨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胫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胫骨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内侧角与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呈负相关,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呈正相关,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胫骨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呈负相关,因此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前需仔细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术中钻取胫骨隧道时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近端内侧 胫骨隧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