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7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王守巨 王星皓 徐臣 颜林枫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7,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这些不良反应中,以内分泌系统尤为常见,主要影响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腺体,造成机体功能紊乱。MRI在内分泌系统irAE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针对IC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联合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通过广泛阅读文献、结合专家经验以及内部讨论,委员会最终形成了此共识。本共识的目标在于为影像和临床医生通过MRI诊断内分泌系统irAEs提供指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晶晶 郑芬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706-2716,共11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实现抗肿瘤效应,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的生存率。ICIs在抗肿瘤的同时也会产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内分泌irAE...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实现抗肿瘤效应,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的生存率。ICIs在抗肿瘤的同时也会产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内分泌irAEs是其中最常见的,可以累及到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虽然内分泌irAEs通常不严重,但是也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内分泌急症以及罕见的内分泌病变,因此需要得到临床的重视。目前内分泌irAEs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就其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31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 杨涛 赵家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共1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腺体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33
4
作者 段炼 王林杰 +8 位作者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李玥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朱惠娟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9-652,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由于ICIs特定的作用目标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由于ICIs特定的作用目标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与传统疗法的不良反应机制不同,irAEs表现隐匿且不固定,有些严重不良反应将迫使患者中止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因此,随着ICI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认识此类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接受ICIs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本文将对IC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龚明福 黄薇园 李伟华 佘德君 唐作华 王星皓 徐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8,共10页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主要限制之一,相关死亡率超过5%。MRI在检测和评估神经系统irAEs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国内尚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等方面的规范化共识。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以及成员的内部讨论之后,本委员会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实证支持,推动MRI技术在诊断神经系统irAE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莉群(综述) 徐明智(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906-911,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ICIs主要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ICIs主要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随着使用ICIs增加,越来越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被报道,其中内分泌腺体的累及尤为常见。这些irAEs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复杂,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本文就ICIs作用机制及irAEs中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总结其现有发病机制研究、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PD-1抑制剂介导内分泌不良反应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谈玖婷 付聿明 +4 位作者 吴祥 沈德峰 刘婧 周佩华 刘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32-534,共3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出现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这类分子通过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或其配体(PD-L1)来调节抑制性免疫应答。但免疫治疗相关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出现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这类分子通过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或其配体(PD-L1)来调节抑制性免疫应答。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介导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并不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体组织在遭到破坏后出现的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人病程隐匿,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腺体受损,遗留永久性功能缺失,少部分病人可能以内分泌危象为首发症状[1]。因此,内分泌irAEs需要得到肿瘤科医师及内分泌科医师的更多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4例老年肿瘤病人接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的irAEs,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对irAE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系统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人病程 内分泌腺体 免疫介导 单抗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汀溪 续畅 +4 位作者 张杨 石延枫 郭恒 徐蓓 赵志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尤单抗、Cemiplimab、伊匹木单抗和Tremelimumab)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评价ICI致AIE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时间、患者结局和再引入ICI情况。当目标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例数≥3且ROR信号95%下限≥1则认为存在信号。结果共收集865份AIE不良反应报告,234例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AIE。检出阳性风险信号的药物有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以度伐利尤单抗信号最强[ROR(95%CI):40.97(25.70~65.31)]。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比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致该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强[ROR(95%CI):33.16(25.49~43.15)],且发生时间短(中位数60 d)。ICI相关AIE可致>70%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8.80%患者死亡(44例),无重新引入ICI治疗报告。结论不同品种ICI致AIE风险不同,且多集中在开始ICI治疗后前3个月内出现,临床应用需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脑炎 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 药物警戒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事件 被引量:7
9
作者 曹灵 李晓牧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931-93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产生抗肿瘤作用,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定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产生抗肿瘤作用,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定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导致的irAEs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内分泌相关不良事件(如甲状腺功能障碍、垂体炎、肾上腺功能不全等)起病时表现隐匿,不易被发现,导致治疗延误,往往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将总结既往文献,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等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泽祎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2-75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其认知程度,尽早识别、准确诊断、及时干预、严密监控,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综述
下载PDF
拉莫三嗪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波 周娟 田月洁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分析拉莫三嗪引起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相关不良反应个例、综述、研究等,综述拉莫三嗪引起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表现、特征、发生机制。结果拉莫三嗪可引起严重免疫相关... 目的分析拉莫三嗪引起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相关不良反应个例、综述、研究等,综述拉莫三嗪引起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表现、特征、发生机制。结果拉莫三嗪可引起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淋巴瘤、边缘性脑炎以及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发生时间从用药后几天到数年不等。不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具有不同的发生机制,有的不良反应罕见但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拉莫三嗪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及时诊断治疗。建议生产企业加强研究,在说明书增加有关不良反应警示,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拉莫三嗪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树林 王万意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 CSCD 1995年第2期1-5,共5页
机体各器官的机能活动主要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来调节,这三个系统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关系,共同维持着生物体的正常生命状态。本文就上述三个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作以简要综述。
关键词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相关 动物
下载PDF
1例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合并脓毒症的药学监护
13
作者 高建林 许耿瑞 刘江红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841-844,865,共5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肺腺癌患者骨髓抑制合并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并提出用药建议。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信迪利单抗,并协助医师制定治疗骨髓抑制方案,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肺腺癌患者骨髓抑制合并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并提出用药建议。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信迪利单抗,并协助医师制定治疗骨髓抑制方案,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患者经过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缓解,脓毒症治愈出院。通过对该病例的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免疫相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骨髓抑制 脓毒症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策略
14
作者 杨敏 王玉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8期7964-797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为阻断人体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免疫调节位点、增强人体抗肿瘤作用而开发的一类蛋白类分子。目前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为阻断人体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免疫调节位点、增强人体抗肿瘤作用而开发的一类蛋白类分子。目前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类新型药物,其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尽管疗效显著,但治疗所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发生率及死亡率亦不断升高。常见的irAEs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事件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少见,目前已有报道的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无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和肌炎等。对于诊断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脑电图或肌电图等检查,除外感染或恶性肿瘤后获得诊断。治疗中,大部分患者运用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症状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的目的是总结了神经系统的irAEs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发生机制及管理策略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应用ICI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下载PDF
食管癌中维医分型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吴朗杰 周杰 杜业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具有地区性,例如:河南林县、太行山区、苏北地区、川北地区、潮汕地区及新疆哈萨克族聚集地区[1]。这些人群在中、维医辩证分型上均有独特的体质表现,从宏观的分型到微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具有地区性,例如:河南林县、太行山区、苏北地区、川北地区、潮汕地区及新疆哈萨克族聚集地区[1]。这些人群在中、维医辩证分型上均有独特的体质表现,从宏观的分型到微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NEI)网络实质的揭示,对食管癌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食管癌患者前来就医多为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 辩证分型 食管癌 维医 相关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新疆哈萨克族 河南林县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肥大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仇晓菲 孙保存 +1 位作者 谭郁彬 赵凤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和肥大细胞(MC)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支气管扩张症中,支气管上皮蛙皮素(Bombesin)...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和肥大细胞(MC)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支气管扩张症中,支气管上皮蛙皮素(Bombesin)阳性细胞、固有膜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神经纤维、IgE阳性细胞、MC和IgE阳性MC均显著增多,且在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增生的区域上述肺内分泌细胞、神经纤维和IgE阳性细胞增多尤为显著,S-100蛋白和NSE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和BALT中,MC与S-100蛋白阳性神经纤维紧密接触,MC表面有IgE阳性环状带,MC和IgE阳性细胞出现在支气管上皮间和肺泡壁。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与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异常有关;MC可能作为感受器、分泌细胞或靶细胞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神经分泌系统 肥大细胞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S-100蛋白 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相关淋巴组织 阳性细胞 支气管上皮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相关内分泌腺体疾患2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群 蒋晶晶 +1 位作者 陆志强 赵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后相关内分泌腺体疾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因各类癌症使用PD-1抑制剂后出现内分泌系统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后相关内分泌腺体疾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因各类癌症使用PD-1抑制剂后出现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1抑制剂与内分泌腺体损害的关系及临床特征。结果:26例患者中,男19例(73.08%),女7例(26.92%),平均年龄(61.62±9.77)岁。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18例(69.23%),全部累及垂体肾上腺轴,同时累及肾上腺轴及甲状腺轴4例,未出现累及垂体后叶病例;PD-1抑制剂相关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障碍9例(34.62%);相关1型糖尿病5例(19.23%);相关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APS)7例(26.92%),其中累及垂体、甲状腺6例,累及垂体、胰腺1例;未发现PD-1相关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结论: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前及治疗中应评估内分泌腺体相关指标,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内分泌毒性及临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叶强 陈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2-1386,共5页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PIs)作为一种新型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可产生广泛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内分泌器官的损害较为常见,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ICPIs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器官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相关的内分泌紊乱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赖妍靓 耿艳 杨兵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35-1040,共6页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引起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损的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各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及对应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紊乱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替利珠单抗与度伐利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20
作者 胡露 王松 +1 位作者 赖翔宇 刘海林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14-12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 24.0)对首选语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匹配;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挖掘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结果共获得ADE报告19835份(涉及患者19835例),其中阿替利珠单抗13420份(13420例),度伐利尤单抗6415份(6415例);ADR信号,阿替利珠单抗814个,度伐利尤单抗315个,其中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均为49个,分别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暴发性1型糖尿病,放射性食管炎、支气管瘘等。共获得192个重叠ADR信号,其中胃肠系统疾病21个,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1个,各类检查18个,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18个;阿替利珠单抗发生周围感觉神经病的信号强度远大于度伐利尤单抗(ROR值相差近5倍),度伐利尤单抗发生放射性肺炎、胆道感染、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下降、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信号强度远大于阿替利珠单抗(ROR值相差5~77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主要ADR及差异ADR的认识,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但信号强且易导致不良后果的ADR,从而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度伐利尤单抗 药品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