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啮合效率计算与分析
1
作者 程洪业 贾超 方宗德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为了准确计算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的啮合效率,引入了考虑轮齿表面滑差、润滑油状况及时变载荷等因素的弹流润滑时变摩擦模型;分析啮合齿面润滑机制,通过轮齿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Analysis,TCA)及轮齿承载接触分析,计算了啮合齿面滑动摩... 为了准确计算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的啮合效率,引入了考虑轮齿表面滑差、润滑油状况及时变载荷等因素的弹流润滑时变摩擦模型;分析啮合齿面润滑机制,通过轮齿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Analysis,TCA)及轮齿承载接触分析,计算了啮合齿面滑动摩擦因数及摩擦损失功率;在此基础上,获得内啮合S型齿轮啮合周期内的瞬时啮合效率和平均啮合效率,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设计参数下,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较渐开线齿轮有更高的啮合效率;经螺旋线修形后,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的啮合效率有所提高且随修形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内啮合S型齿轮 轮齿接触分析 轮齿承载接触分析 啮合效率
下载PDF
配合间隙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流场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鼎 张杨 +1 位作者 叶绍干 盛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49,共8页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隙的变化对齿轮泵的流场特性产生广泛影响,轴向间隙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泄漏量的80%;当轴向间隙由0.03 mm增加到0.07 mm后,输出流量减少20.81%,平均压力下降33.15%,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21;而设置相同径向间隙后,输出流量仅下降0.69%,平均压力下降2.76%,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05。此外,导致泵内流速变化的主要配合间隙是轴向间隙,适当减小轴向间隙可提升泵内的流体速度,从而提升泵的整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 泄漏 流场特性 配合间隙
下载PDF
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内啮合强力珩齿同步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3
作者 孔健 韩江 夏链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121,共7页
电子齿轮箱作为一种特殊的多轴联动控制技术,是齿轮展成加工机床数控系统中的控制核心,其同步控制精度决定齿轮加工精度。内啮合强力珩齿作为一种重要的齿轮精密加工工艺,其展成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由电子齿轮箱的控制精度决定。文章结... 电子齿轮箱作为一种特殊的多轴联动控制技术,是齿轮展成加工机床数控系统中的控制核心,其同步控制精度决定齿轮加工精度。内啮合强力珩齿作为一种重要的齿轮精密加工工艺,其展成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由电子齿轮箱的控制精度决定。文章结合强力珩齿加工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内啮合强力珩齿的电子齿轮箱模型,将强力珩齿加工各运动轴跟踪误差的相对差值定义为同步误差,并将其映射到齿距偏差、齿廓偏差和螺旋线偏差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同步误差补偿控制方法,建立了同步补偿控制模型;在dSPACE半实物多轴运动仿真平台上,进行内啮合强力珩齿加工的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同步误差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内啮合强力珩齿的同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齿轮箱 内啮合强力珩齿 同步误差 误差补偿 精度
下载PDF
内啮合强力珩齿工件齿面珩削纹理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江 李振富 +2 位作者 田晓青 费宁忠 夏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为对象,研究工件齿面珩削纹理的形成机制,并对珩削纹理进行预测,提出一种珩削纹理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工件齿面接触线模型,模拟珩齿加工过程;研究珩磨轮修整工艺原理,得到珩削速度与加工纹理的映射关系。由于珩削... 以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为对象,研究工件齿面珩削纹理的形成机制,并对珩削纹理进行预测,提出一种珩削纹理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工件齿面接触线模型,模拟珩齿加工过程;研究珩磨轮修整工艺原理,得到珩削速度与加工纹理的映射关系。由于珩削速度受制于工件齿轮与珩磨轮的中心距和轴交角等参数,提出以轴交角和中心距为控制对象,对珩削工件齿面纹理的分布情况及纹理变化趋势进行控制的方法;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齿轮加工,并对齿面进行三维形貌检测。被加工齿轮齿面检测结果与预测模型高度吻合,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珩齿加工纹理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珩削速度 珩磨轮修整 工艺参数 纹理控制
下载PDF
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承载传动误差研究
5
作者 尹逊民 贾海涛 张西金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齿轮承载传动误差是评价齿轮动态啮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越小,齿轮副动态啮合性能越好。针对目前直齿内啮合齿轮承载传动误差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Romax软件为工具,建立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副模型,研究了内啮合短齿... 齿轮承载传动误差是评价齿轮动态啮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越小,齿轮副动态啮合性能越好。针对目前直齿内啮合齿轮承载传动误差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Romax软件为工具,建立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副模型,研究了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齿廓修形参数和螺旋线修形参数对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的影响,获得了修形参数对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研究了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修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提高内啮合短齿高直齿轮的动态啮合性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短齿 承载传动误差 修形 优化
下载PDF
变转速工况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燕 曹文斌 +1 位作者 杨国来 苗瑞林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随着液压技术向高压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因具有结构紧凑、流量脉动小、使用寿命长、噪声小等优点,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随着内啮合齿轮泵使用转速的变化,其容积效率也出现变化,为了获得内啮合齿轮泵转速对其容... 随着液压技术向高压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因具有结构紧凑、流量脉动小、使用寿命长、噪声小等优点,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随着内啮合齿轮泵使用转速的变化,其容积效率也出现变化,为了获得内啮合齿轮泵转速对其容积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液压油、纯水两种介质,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内啮合齿轮泵转子域空化特性、对比分析出口体积流率。结果表明:随着转速上升,内外齿啮合最小容积腔及吸油口处气相体积分数增加明显,易引起空化、气蚀,从而产生噪声、振动等问题;当转速过高时,介质中的气体析出明显,易出现吸空现象,导致齿轮泵容积效率降低,纯水介质比46#液压油介质下的齿轮泵容积效率更低。因此,要改善高转速工况下的齿轮泵容积效率,需优化内啮合齿轮泵进油口流道,增加入口压力,提升内啮合齿轮泵高转速工况下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高转速 空化现象 容积效率
下载PDF
基于Johnson接触模型的内啮合直齿轮系统多状态啮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7
作者 马晓婧 石建飞 +2 位作者 张天临 党兴武 张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4-62,共9页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况,对其啮合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建立时变齿侧间隙下具有5种啮合状态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构造5种不同的Poincaré映射,明晰5状态啮合行为特征;通过相图与动态啮合力时间历程图揭示系统多状态啮合行为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啮合频率逐渐增大,系统出现单双齿齿面啮合,动态啮合力在方向上的突变导致轮齿脱离与单双齿齿背啮合,引起轮齿间的冲击振动行为,当啮合频率较大时,系统即使表现出稳定的啮合状态,但仍然发生单双齿脱啮。以往的内啮合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无法揭示其多状态啮合特性,该文针对多状态啮合行为对内啮合齿轮传动周期内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多状态啮合 动态啮合 非线性振动
下载PDF
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接触特性分析
8
作者 梁栋 李明 +2 位作者 江鹏 徐向阳 何泽银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0,80,共7页
针对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接触问题,提出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成型方法;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共轭齿面瞬时接触椭圆数学模型,推导了齿面接触迹线求解方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接触椭圆... 针对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接触问题,提出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成型方法;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共轭齿面瞬时接触椭圆数学模型,推导了齿面接触迹线求解方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双点接触内啮合齿轮传动副齿面接触椭圆面积,探究了齿轮副基本参数以及齿廓参数对接触椭圆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了单点接触齿轮与双点接触齿轮的接触椭圆面积和齿面接触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取齿廓接触夹角、名义压力角、法向模数和螺旋角参数,能够实现对齿面接触区域位置和大小的有效控制;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双点接触比单点接触接触区域面积大,接触应力小。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新型内啮合齿轮传动副的接触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点接触 内啮合齿轮 接触区域 齿面接触分析 接触应力
下载PDF
变位系数对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煜 张艳涛 +1 位作者 陈宗斌 廖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7,共9页
合理地选取齿轮的变位系数,是降低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的有效措施。为具体分析变位系数对内啮合齿轮泵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根据啮合定理建立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的数值模型,采用扫过面积法求解内啮合齿轮泵的困油容积和瞬时流量... 合理地选取齿轮的变位系数,是降低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的有效措施。为具体分析变位系数对内啮合齿轮泵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根据啮合定理建立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的数值模型,采用扫过面积法求解内啮合齿轮泵的困油容积和瞬时流量,并分析困油容积和流量脉动随变位系数变化所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变位系数不变时,随着小齿轮变位系数的增大,困油容积先减小后增大,瞬时流量逐渐增大,流量脉动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系数 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 困油容积 流量脉动
下载PDF
内啮合齿轮泵组合式月牙板结构优化
10
作者 李诏年 傅连东 湛从昌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7期17-22,共6页
针对内啮合齿轮泵月牙板受力情况复杂,易发生断裂,且为高压内啮合齿轮泵中容易损伤失效的关键零部件,对组合式月牙板进行受力分析。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模,利用Pumpinx软件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在内啮合泵稳定工作状态下月牙板受力情况,... 针对内啮合齿轮泵月牙板受力情况复杂,易发生断裂,且为高压内啮合齿轮泵中容易损伤失效的关键零部件,对组合式月牙板进行受力分析。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模,利用Pumpinx软件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在内啮合泵稳定工作状态下月牙板受力情况,并得出齿轮啮合中心距越大,月牙板易弯折面面压力波动越小;第一间隙流场入口角度越大,间隙易弯折面受力越小;第一间隙流场入口升程越小,间隙易弯折面受力越小;当第一间隙流场结构改为U形结构时,间隙易弯折面受力降低4.9%,能有效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对高压化内啮合齿轮泵月牙板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月牙板 受力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电静压系统用内啮合齿轮泵脉动试验与分析
11
作者 田艳全 张玉强 +1 位作者 郝伟一 郭昊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7,共8页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因效率高、噪声低,在电静压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振动噪声要求苛刻的舰船领域。究其原因,先从理论上得出泵出口流量波动和压力脉动的计算方法,即得到泵源流量脉动Q s和泵源阻抗Z s这两个特性值的方法,并用...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因效率高、噪声低,在电静压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振动噪声要求苛刻的舰船领域。究其原因,先从理论上得出泵出口流量波动和压力脉动的计算方法,即得到泵源流量脉动Q s和泵源阻抗Z s这两个特性值的方法,并用MATLAB编译数据计算处理程序。搭建试验平台,采集数据,按照理论方法测试并分别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泵出口的实际流量波动量和压力脉动量。汇总各工况数据并分析得出:测试平台合理,测试计算所得数据可信;同一频谱图里,电机泵基频幅值远大于泵齿基频幅值;不同工况下测试得出内啮合齿轮泵基频及其倍频对应的流量波动量和压力脉动量的变化趋势,具体量值均较小,适合用于静音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静压系统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 流量脉动 信号频谱 基频及倍频
下载PDF
基于精确齿廓建模的内啮合齿轮参数化设计
12
作者 曹东江 尚鹏 +1 位作者 崔宏涛 席文宇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73,共8页
针对当前内啮合齿轮参数化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建模精度不足及设计校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使用Matlab GUI开发了基于精确齿廓建模的内啮合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依据齿轮展成原理,生成内啮合齿轮渐开线齿廓;应用齿廓法线法,建立内... 针对当前内啮合齿轮参数化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建模精度不足及设计校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使用Matlab GUI开发了基于精确齿廓建模的内啮合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依据齿轮展成原理,生成内啮合齿轮渐开线齿廓;应用齿廓法线法,建立内齿轮齿根过渡曲线方程,实现了内啮合齿轮的全齿廓精确建模;计算内啮合齿廓过渡点压力角α_(M)、α_(N),通过参数化设计程序完成内啮合齿轮设计参数的几何计算及干涉校验等工作,其中,过渡曲线干涉校验部分,利用齿廓过渡点压力角α_(M)、α_(N),在加工刀具任意齿顶圆角(或非特定圆角)情况下,计算出内啮合齿轮副过渡曲线干涉的校验公式。最后,将设计目标齿轮副全齿廓数据导入Catia界面中,建立了齿轮副三维实体模型,为后续齿轮系统的应力分析及动力学性能检测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 参数化设计 精确齿廓建模 齿根过渡曲线 过渡曲线干涉 齿廓过渡点
下载PDF
PGH内啮合齿轮泵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崔建昆 石雨恒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针对乐力士PGH内啮合齿轮泵在高压工况下的温升严重问题,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啮合齿轮泵的几何模型,并在Pumplinx与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流体热效应和机械热效应进行仿真,对分析了齿轮泵内部及外壳的温度分布及传递情况和热应力仿... 针对乐力士PGH内啮合齿轮泵在高压工况下的温升严重问题,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啮合齿轮泵的几何模型,并在Pumplinx与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流体热效应和机械热效应进行仿真,对分析了齿轮泵内部及外壳的温度分布及传递情况和热应力仿真分析计算。发现齿轮泵外壳在内啮合齿轮偏心圆圆心一侧温升和应力变化明显,结果表明齿轮泵温升原因主要来自齿轮泵样机与内齿圈等处的摩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温升 有限元 温度场 分析
下载PDF
多级内啮合摆线泵结构设计和优化
14
作者 王亚飞 赵亮 +4 位作者 刘伟 王轩 焦文华 李争彪 李明明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针对单级摆线泵流量范围小,单个泵体可供使用的吸排油回路少,提出一种多级摆线泵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多级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结构原理,给出了多级内啮合摆线泵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和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 针对单级摆线泵流量范围小,单个泵体可供使用的吸排油回路少,提出一种多级摆线泵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多级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结构原理,给出了多级内啮合摆线泵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和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满足客户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内啮合摆线泵 结构设计 关键参数设计 结构优化
下载PDF
SPS9000型卷管机内啮合高压齿轮油泵故障浅析
15
作者 周斌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SPS9000型卷管机液压系统两组并联的内啮合高压齿轮油泵生产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由于其各部件加工精度高造成不可修复性。针对引发故障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对相关零部件提出改进措施,延长内啮合高压齿轮油... SPS9000型卷管机液压系统两组并联的内啮合高压齿轮油泵生产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由于其各部件加工精度高造成不可修复性。针对引发故障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对相关零部件提出改进措施,延长内啮合高压齿轮油泵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进口设备维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高压齿轮油泵 高压滤芯 联轴器
下载PDF
参数化直线共轭内啮合泵齿廓设计方法 被引量:27
16
作者 魏伟锋 张广鹏 +1 位作者 杜真一 康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共7页
针对直线共轭内啮合泵齿廓设计,建立通用齿廓法线反转法求解共轭齿廓点数学模型,给出由啮合线求滑动率、啮合角、压力角的方法,揭示距离参数l对传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形成以齿厚系数k为参数的整体齿廓构成方法,提出重叠干涉的判定条件及... 针对直线共轭内啮合泵齿廓设计,建立通用齿廓法线反转法求解共轭齿廓点数学模型,给出由啮合线求滑动率、啮合角、压力角的方法,揭示距离参数l对传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形成以齿厚系数k为参数的整体齿廓构成方法,提出重叠干涉的判定条件及齿根、齿顶干涉的解决方案。建立流量脉动及困油特性模型,通过对直线共轭内啮合泵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泵具有流量脉动小、不易困油等优势,为系统性解决直线共轭内啮合泵齿廓设计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直线共轭齿廓 齿廓设计 齿轮啮合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杯形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夏琴香 杨明辉 +1 位作者 陈家华 程秀全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原理和旋压工艺的特点,提出杯形薄壁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技术,建立了齿轮旋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齿轮旋压成形中各变形区不同方向应变分布和金属流动规律,定性地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齿轮旋压... 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原理和旋压工艺的特点,提出杯形薄壁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技术,建立了齿轮旋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齿轮旋压成形中各变形区不同方向应变分布和金属流动规律,定性地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齿轮旋压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下量对齿轮成形起关键作用,并对齿根减薄影响大于齿顶增厚的影响,进给比对齿轮成形影响不大,大的旋轮圆角半径有利于齿顶增厚。该项研究为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齿轮旋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压 内啮合齿轮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控制与补偿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俊阳 王家序 +1 位作者 肖科 刘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控制与补偿方法。包括基于等效变位齿轮的齿厚偏差补偿方法,齿轮变形协调设计,以及考虑各误差因素的最小侧隙啮合中心距设计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模数为1,内外齿轮齿数为45、40,精度等级为7级和6级的两对齿轮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将齿轮副的空程回差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 内啮合 齿轮 无侧隙 回差 补偿
原文传递
平行轴内啮合渐开线变厚齿轮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瑰贤 吴俊飞 +3 位作者 李华敏 祁勇 林少芬 陈秀捷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886-889,共4页
为满足精密机器人及伺服传动等的广泛需求 ,给出了内啮合变厚齿轮的几何尺寸设计与计算公式。
关键词 内啮合传动 渐开线变厚齿轮 设计 计算 平行轴
下载PDF
高速内啮合人字齿轮多目标优化修形 被引量:13
20
作者 贾超 方宗德 张永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为提高高速内啮合人字齿轮的啮合性能,提出一种考虑弹性轴支撑变形的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轮齿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计算齿面接触线离散点载荷以及一个啮合周期的轮齿承载变形.应用基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的摩擦系数回归方程确... 为提高高速内啮合人字齿轮的啮合性能,提出一种考虑弹性轴支撑变形的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轮齿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计算齿面接触线离散点载荷以及一个啮合周期的轮齿承载变形.应用基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的摩擦系数回归方程确定离散点的局部摩擦系数,利用Blok闪温公式求得高速啮合传动的齿面闪温.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最小、齿面闪温最小、齿面载荷分布均匀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确定齿面最佳修形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无误差角和有误差角两种情况下,齿面修形后,承载传动误差幅值都大幅下降,啮入区和啮出区齿面闪温都明显降低;由于避免了边缘接触,齿面载荷分布得到了有效改善.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可靠,是高速齿轮修形设计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人字齿轮 高速 修形齿面 承载传动误差 闪温 载荷均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