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毅 熊威威 +1 位作者 梁萌 陈治军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接受单侧下肢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接受单侧下肢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低密度小剂量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情况,以及麻醉阻滞见效时间(T1)、患者痛觉恢复时间(T2)和麻醉药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情况、麻醉药用量[(5.8±0.7)mg vs(35.8±1.3)mg]、麻醉阻滞见效时间(T1)[(5.2±1.5)s vs(9.9±2.7)s]以及患者痛觉恢复时间(T2)[(6.6±1.8)s vs(17.1±4.4)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比较,除麻醉后5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情况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和10 min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71.4±13.7)mm Hg、(73.7±17.9)mm Hg]和心率[(80.3±12.1)次/min、(81.2±11.2)次/min]情况与麻醉前[(84.4±22.5)mm Hg、(78.0±15.8)次/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生命体征均保持平稳。结论行下肢内固定修复术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密度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具有麻药用量少、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和镇痛效果理想等优点,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麻醉阻滞 下肢内固定修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探究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组,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与... 目的探究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组,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与愈合情况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A)均优于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可、差分别为15、15、8、2例,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可、差分别为5、16、10、9例;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单侧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今后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锁定钢板 单侧钢板加空心钉 内固定修复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政 李晨阳 刘修信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7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可吸收螺钉组(39例)和金属螺钉组(38例)。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给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金属...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7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可吸收螺钉组(39例)和金属螺钉组(38例)。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给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金属螺钉组患者给予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可吸收螺钉组优良率为94.9%,与金属螺钉组的9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与金属螺钉组的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金属螺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金属螺钉相似,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可避免取出内固定物的二次手术,可作为金属内固定物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金属螺钉 内固定修复 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杰荣 熊时喜 +3 位作者 田晓林 高方茂 林超 杨利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93-2499,共7页
背景:目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常用的修复方法,但关于两种植入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比较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试验旨在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 背景:目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常用的修复方法,但关于两种植入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比较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试验旨在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以筛选最佳的植入物治疗方案。方法:方案设计为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纳入三亚市中医院的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180例,按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加压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每组90例,分别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随访时间为2,10个月。试验对象招募和资料收集时间为2019-06-30/2020-06-30,结果分析时间为2020-07-01/30,试验完成时间为2022-08-01。试验经三亚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时间:2013-03-15,审批号:(2013)第(02)号]。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家属或本人均对试验方案和过程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1251),注册时间:2019-02-03,方案版本号1.0。结果与结论:(1)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以修复后10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评估修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修复前、修复后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修复前、修复后2,10个月髋关节X射线形态,修复后2,10个月不良发应发生率。(3)课题组于前期(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纳入了此类患者80例,包括加压钢板组和髓内钉组各40例,随访10个月发现,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加压钢板组(P <0.05);髓内钉组优良率高于加压钢板组(P <0.05);髓内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稍低于加压钢板组(12.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前期80例患者的小样本试验结果证明,防旋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试验希望证实,相比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防旋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会取得修复后更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安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 防旋型髓内钉 股骨近端 内固定修复 术中失血量 骨折愈合 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 X射线 非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9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
原文传递
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莫云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3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克氏针肋骨内固定修复,观察组则采取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治疗,... 目的观察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3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克氏针肋骨内固定修复,观察组则采取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48 h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疼痛程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疼痛程度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疼痛程度低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可明显改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修复 多发性肋骨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修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永林 孙晓辉 闫宏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存在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术中需对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修复
下载PDF
微创与开放方案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新 王偲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9期56-56,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与开放方案置入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修复(观察组),另30例给予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修复(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微创与开放方案置入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修复(观察组),另30例给予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修复(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方案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 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伍伟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6期3708-3709,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Schatzker V型胫骨骨折患者13例,Schatzker VI型胫骨骨折患者7例,对其进行双切口钢板内固定修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9±0.9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7... 选取我院收治的Schatzker V型胫骨骨折患者13例,Schatzker VI型胫骨骨折患者7例,对其进行双切口钢板内固定修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9±0.9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7.9±1.3个月,骨折未出现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Schatzker V型胫骨骨折优良率76.92%,Schatzker VI型胫骨骨折优良率85.71%,胫骨骨折患者优良率80.00%,两种类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与合计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严重的胫骨骨折的治疗中有着稳定的疗效,对严重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钢板内固定修复 SCHATZKER V型胫骨骨折 SCHATZKER VI型胫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锋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 肩关节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半髋置换与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韩永毅 邓朝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实施半髋置换以及内固定修复后生活质量比较。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收入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半髋置换,观察组予以内固定修复,对两组...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实施半髋置换以及内固定修复后生活质量比较。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收入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半髋置换,观察组予以内固定修复,对两组治疗后6月、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6月比较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修复治疗,其临床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置换 内固定修复 股骨颈骨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固定修复术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2
作者 吴佳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1856-1857,共2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修复术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4例因上颌骨骨折入住我院治疗的患者,采用内固定的手术修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接口吻合恰当,患... 目的探讨内固定修复术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4例因上颌骨骨折入住我院治疗的患者,采用内固定的手术修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接口吻合恰当,患者术后恢复快,语言、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能顺利完成,脸部外观上遗留的伤疤小甚至不易察觉。结论内固定修复术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其预后好,发生后遗症的几率小,是医生和患者广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修复 上颌骨骨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伤骨再生汤辅助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宋金岗 谢承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分析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采用伤骨再生汤辅助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80例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双... 目的:分析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采用伤骨再生汤辅助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80例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展开伤骨再生汤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炎症因子水平、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放射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X、PIN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IL-6、IL-22低于对照组,IL-4、IL-13、sTNF-R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骨再生汤辅助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治疗中可行性较高,既可改善其关节功能及预后效果,亦可降低并发症率,同时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炎症因子指标得到控制,且患者对本次诊疗服务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 伤骨再生汤 SchatzkerⅤ、Ⅵ型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一期修复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外露 被引量:6
14
作者 祖启明 项良碧 刘宪民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 内固定修复 术后感染 骨外露
下载PDF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翠云 付晖 +2 位作者 骆成磊 袁友红 邢祖民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接受单侧下肢内固定修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接受单侧下肢内固定修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剂量小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10min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60 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内固定修复术患者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对止血带的耐受性更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轻比重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内固定修复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人参养荣汤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30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元 朱斌 +2 位作者 阿海 关炳瑜 王晓燕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养荣汤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术前均接受"先四联、后三联"抗结核药物短程化疗,并接受侧前路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 目的:观察人参养荣汤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术前均接受"先四联、后三联"抗结核药物短程化疗,并接受侧前路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术后服用人参养荣汤,1剂/d,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凸Cobb角,骨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脊柱稳定性。结果:后凸Cobb角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E级)率93.3%(28/30),脊柱稳定率90.0%(27/30),并发症发生率12.57%(4/30);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E级)率70.0%(21/30),脊柱稳定率73.3%(22/30),并发症发生率20.0%(6/30)。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养荣汤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后凸Cobb角,提高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脊柱稳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人参养荣汤 短程化疗 植骨融合 内固定修复 中医药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技术内固定骨折植入物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光 黄贺军 +4 位作者 代彭威 王伟 李道选 宛磊 李俊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胫骨平台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修复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医治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扫描后DICOM格式存储,利用Mimics处理图像,数据转为ST...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胫骨平台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修复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医治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扫描后DICOM格式存储,利用Mimics处理图像,数据转为STL打印格式,采用3D熔融沉积型打印机制作实体大小1∶1骨折模型,按3D骨折模型确定手术方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9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3.36±13.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14±55.82)ml,平均骨愈时间(3.21±0.54)个月,平均手术费用(27 526.75±976.23)元;膝关节术后X线复查,解剖复位率约95.92%,其中94例解剖复位,移位<1 mm、移位>1 mm各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3.23%,分别为创伤关节炎、关节不稳各1例;术后3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90%。结论 3D打印技术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修复确定合理手术方案,优化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内固定修复
下载PDF
应用四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沙广钊 周生瑞 +1 位作者 范磊 宋良玉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腓骨远端四柱理论指导,个性化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28例闭合性Pilon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四柱理论中不同柱面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修复(包括植骨)内固定方式。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胫腓骨远端四柱理论指导,个性化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28例闭合性Pilon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四柱理论中不同柱面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修复(包括植骨)内固定方式。结果 24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切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感染。28例获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按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0例,复位一般8例。均在术后16~21周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应用四柱理论指导,个性化手术设计修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操作简便,修复固定可靠之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四柱理论 手术入路 修复内固定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stress relaxation plate on disorganization and repair of regional bone structure: an experimental study
19
作者 张先龙 仲飙 戴克戎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0年第1期7-12,共6页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relaxation plate on disorganization and repair of the cortex beneath the plate. Methods: A washer made of viscoelastic polyethylene was placed between the screw and the screw hole o...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relaxation plate on disorganization and repair of the cortex beneath the plate. Methods: A washer made of viscoelastic polyethylene was placed between the screw and the screw hole of conventional stainless rigid plate (RP) to produce a stress relaxation plate (SRP). Both SRP and RP were applied to osteotomized tibia in 48 New Zealand rabbits. Healing process of the fracture with either SRP or RP fixation (control)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with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collagen mRNA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from 2 to 36 week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study of plated bone remodeling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cortex osteoporosis beneath the plat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SRP and RP group within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In comparison, the disorganization of bone structure in SRP group happened later and milder than that of RP group, and the repair process began at 12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As a consequence, the absorption cavities became smaller and the structure of collagen fibers became well oriented along with these changes b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se,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of collagen genes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ype Ⅰ, Ⅲ collagen showed that the osteoblasts lying on the surface of absorption cavities expressed and synthesized type Ⅰ collagen at 8 to 12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From this time on, the changes above became more evident significantly before most of cavities were repaired by 36 weeks. In contrast to the changes in the SRP group, no 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of any kind of collagen could be observed during 12 to 36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in RP group. Conclusions: Without removal of the bone plate, the SRP fixation not only reduces the degree of plated bone osteoporosis, but also makes the disorganized bone structure restored to normal in terms of the 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of type Ⅰ collagen mRNA of osteoblasts lying on the surface of absorption ca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plates Internal fixators COLLAG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