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卧位中医康复操的临床效果探究
1
作者 蒋娟 凌艳燕 +3 位作者 陈兰 韦健玲 张树芳 朱莲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 针对将卧位中医康复操应用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康复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4例,用四肢常... 目的 针对将卧位中医康复操应用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康复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4例,用四肢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46例,用卧位中医康复操锻炼),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结果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结果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统计结果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卧位中医康复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总满意度更高,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位中医康复操 康复护理 脊柱内固定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辉 宋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射频热凝组患者的静止、运动、邵氏、横突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QLQ-A30评分、腰椎活动度均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较神经阻滞好,更能将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
3
作者 王丽娟 桑凤欣 +3 位作者 赵倩倩 董红运 郝瑞 徐永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18例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观察组实施静脉注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18例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观察组实施静脉注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等量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镇痛评分、不同阶段应激反应、不同阶段血清疼痛介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镇痛评分(3.58±1.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8±1.19)分(P<0.05)。两组术后、术后1 h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术后1 h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数值(P<0.05)。两组术后、术后1 h前列腺素E_(2)、P物质、神经肽Y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术后1 h前列腺素E_(2)、P物质、神经肽Y较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数值(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舒适度、生理独立性、心理支持、情感、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数值(P<0.05)。两组术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时间、思维操作、注意力、专注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时间、思维操作、注意力、专注力评分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数值(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具备较高镇痛效果,该镇痛方案不仅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血清疼痛介质均无显著影响,还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帕瑞昔布钠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镇痛效果 恢复质量 老年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
4
作者 姚有榕 王刚 +2 位作者 舒振云 罗正理 魏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延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2.15%(13/107)。延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为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OR=1.067,P<0.05),VEGF、BALP为保护因素(OR=0.942、0.762,P<0.05)。内皮抑素预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结论 内皮抑素可影响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皮抑素 延迟愈合
下载PDF
构建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灌注冲洗的动物模型
5
作者 黄家成 邵欣欣 +2 位作者 李浩淼 杜少华 戴双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04-3708,共5页
背景: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治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灌注冲洗动物模型对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可用不同药物灌注冲洗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膜形成的... 背景: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治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灌注冲洗动物模型对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可用不同药物灌注冲洗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膜形成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双侧股骨表面并钻孔,将定植铜绿假单胞菌的接骨板(实验组)和空白接骨板(空白对照组)各植入一侧钻孔周围,留置2条引流管并固定分别作为“入口”和“出口”,模拟灌注后保留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冲洗。术后5 d,观察兔体温、伤口情况、引流液细菌培养及接骨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结果。结果与结论:①6只兔术后患肢活动不便,术后第2-4天出现体温升高,实验组部分伤口处可触及局部肿胀,空白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②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向周边扩散或蔓延;术后5 d,实验组接骨板结晶紫染色后呈紫色,酶标仪检测570 nm处吸光度值为2.621±0.088,提示存在细菌;③术后5 d的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接骨板表面可见大量细菌微菌落,形成类似“磨菇样”“塔状”的高度组织不均匀性三维立体结构,高倍镜下可见“磨菇样”结构之间有丝状连接的水通道,是典型的生物膜结构且致密度极高,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菌落形成;④结果显示该动物模型模拟了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生物膜形成后的状态,提供了一种可用不同药物进行灌注冲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内固定 接骨板 动物模型 感染 灌注冲洗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清学指标PAI-1作为股骨头坏死并发症风险因素的探究
6
作者 高扬 刘峰 +2 位作者 董海鹏 王亚倩 刘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21,28,共6页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因素,明确血清学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对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5例。获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并检测患者术...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因素,明确血清学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对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5例。获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2和3 d血清PAI-1水平;术后随访1年时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将患者分为坏死组和无坏死组;在术后1年收集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情况;比较坏死组和无坏死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和术前、术后血清PAI-1水平差异,明确股骨头坏死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血清PAI-1水平与患者VAS、WOMAC和HHS之间的关系;绘制血清PAI-1作为股骨头坏死预测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其预测价值。结果 坏死组和无坏死组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组术后1、2 d血清PAI-1水平均高于无坏死组(P<0.05);患者术后1、2 d血清PAI-1水平与VAS和WOMAC呈正相关(P<0.05),与HHS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 d血清PAI-1水平升高是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2 d血清PAI-1水平相较于术后1 d血清PAI-1水平预测价值更高,术后2 d血清PAI-1水平预测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截断值为44.8 ng/L,灵敏度为68.49%,特异度为86.36%,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1、2 d血清PAI-1水平可用于预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尤其是术后2 d血清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陈俊地 王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例与不愈合组(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模型的区分度,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一致性指数(CI)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OFNF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骨不愈合发生率为23.01%(52/226)。不愈合组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术后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时间<3个月的患者占比高于愈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的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4、2.065、2.565、2.452、2.361,P<0.05)。列线图模型评估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列线图区分度良好;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得CI为0.86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粉碎性骨折、复位质量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可高效筛选出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的高危OFNF患者,为术后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不愈合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巫霰雪 李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调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选取遂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患者术后ONFH发... 目的调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选取遂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患者术后ONFH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复位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NFH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牵引治疗、是否取出内固定物、复位质量、负重时间、Garden分型、有无骨折移位各项资料与无ONFH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牵引治疗、是否取出内固定物、复位质量、Garden分型、有无骨折移位为发生ONF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ONFH的风险较高,主要与术前牵引治疗、是否取出内固定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减少术后ONFH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赖培茜 胡佩 +3 位作者 王洪伸 郑延华 蓝梅妍 陈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为常规腰椎内固定术后护理...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为常规腰椎内固定术后护理,观察组6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NVAS评分、腹胀腹痛、肠鸣音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其中观察组恶心人数、恶心NVAS评分、呕吐分级、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但腹痛、腹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可加快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 循经取穴 贴敷疗法 胃肠功能 快速康复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杨国才 李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钟祥市中医院行内固定术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钟祥市中医院行内固定术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在适当时机开展腕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1年。比较2组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腕关节活动度(屈伸度、尺桡偏度、旋转度)、握力、相关量表评分、骨代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保护素(OPG)]及用药1年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结果用药1年后,2组腕关节屈伸度、尺桡偏度、旋转度及握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BALP、OPG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β-CTX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骨代谢,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关节活动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 阿仑膦酸钠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远程康复治疗在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用明金 王承烁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远程康复治疗运用在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FAK)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康复模式替代门诊康复。方法46例单侧FAK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实施... 目的观察远程康复治疗运用在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FAK)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康复模式替代门诊康复。方法46例单侧FAK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实施常规护理、康复指导及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到医院门诊与治疗师面对面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出院前与治疗师相互添加微信并建立远程康复组群聊进行远程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62.22±6.90)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1.55±7.92)分;观察组MBI评分为(62.50±6.17)分,HSS评分为(52.45±8.04)分。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为(91.66±5.42)分,HSS评分为(88.83±6.34)分;观察组MBI评分为(90.75±4.94)分,HSS评分为(88.30±6.05)分。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与M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与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康复应用在单侧FAK内固定术后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由于远程康复独特的优点,使其可以作为门诊康复治疗的替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康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 康复指导
下载PDF
基于赏识教育的功能锻炼路径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任睛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赏识教育的功能锻炼路径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观察基于赏识教育的功能锻炼路径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赏识教育的功能锻炼路径护理,比较两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依从性,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30 d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环境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赏识教育的功能锻炼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功能锻炼 胫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生命质量 肢体功能
下载PDF
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毛春桃 沈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70例髋部骨折患者中,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者57例,发生率为33.53%。单因素分析显示: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恐动症与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居住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支付方式无关(P>0.05);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疼痛接受能力、焦虑抑郁心理、术后髋关节功能、自我效能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24kg/m^(2)(OR=3.921,95%CI:1.672~9.196)、疼痛接受能力低(OR=3.812,95%CI:1.724~8.429)、焦虑抑郁心理(OR=4.874,95%CI:2.108~11.272)、术后髋关节功能差(OR=4.290,95%CI:1.789~10.286)、自我效能感低(OR=3.290,95%CI:1.498~7.226)是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恐动症的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恐动症的发生受BMI、疼痛接受能力、焦虑抑郁心理、术后髋关节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高风险患者,必要时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髋部骨折 恐动症 髋关节功能 回顾分析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构建及预防护理建议
14
作者 刘芳 侯喜燕 《全科护理》 2024年第5期905-909,共5页
目的:构建股骨颈骨折(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并提出预防护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1月在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64例FNF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人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并发下肢DVT... 目的:构建股骨颈骨折(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并提出预防护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1月在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64例FNF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人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并发组(40例)与未并发组(2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与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预测模型的符合度,通过校准曲线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精准度与区分度。结果:并发组的年龄、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术中失血量及体质指数(BMI)>24 kg/m^(2)、Garden分型为Ⅲ/Ⅳ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0.5 mg/L、受伤至手术的时间≥3 d、切开复位、使用止血带、术后隐性失血、术后卧床时间≥5 d的病人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入院时血小板计数高、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0.5 mg/L、受伤至手术的时间≥3 d、切开复位、术后卧床时间≥5 d均是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C-index为0.82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81,0.875)],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年龄、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复位方式、术后卧床时间均是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FNF病人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DVT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OH)D_(3)、骨代谢水平对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分析
15
作者 郑俊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代谢水平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73例(共纳入185例,其中173例完成随访)股骨颈...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代谢水平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73例(共纳入185例,其中173例完成随访)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141例)、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组(3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血清25(OH)D_(3)、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_(3)、骨代谢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移位、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组术后1周血清25(OH)D_(3)、OPG、BGP、ALP水平低于骨折愈合组(P<0.05);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与OPG、BGP、ALP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位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30 ng/mL)、OPG(>325.42 pg/mL)、BGP(>27.26μg/L)、ALP(>229.18 U/L)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OPG、BGP、ALP水平联合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5.11%。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血清25(OH)D_(3)水平与OPG、BGP、ALP水平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在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风险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折不愈合 畸形愈合
下载PDF
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与传统静脉给药在单侧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黄朝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与传统静脉给药在单侧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南安市南侨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胫骨干+胫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静脉给药组和... 目的比较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与传统静脉给药在单侧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南安市南侨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胫骨干+胫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静脉给药组和超声介入镇痛组,各40例。传统静脉给药组给予传统静脉给药镇痛,超声介入镇痛组给予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镇痛,比较2组患者镇痛情况、住院时间、疼痛程度、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声介入镇痛组患者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总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传统静脉给药组(P<0.05)。超声介入镇痛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静脉给药组(P<0.05)。术后各个时间段,超声介入镇痛组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静脉给药组(P<0.05)。术后2 h及术后1 d,超声介入镇痛组镇静程度均优于传统静脉给药组(P<0.05);术后2 d,2组镇静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介入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静脉给药组(P<0.05)。结论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用于单侧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超声介入收肌管阻滞
下载PDF
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17
作者 黄萌 杨娇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针对各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为临床股骨远端骨折护理提供有效建议。方法对樟树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接受锁定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0例中老年股骨远端骨... 目的分析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针对各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为临床股骨远端骨折护理提供有效建议。方法对樟树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接受锁定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0例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合并症、骨折类型、手术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手术用时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作为考察指标,开展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各个危险因素,就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围术期护理对策进行阐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症、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手术用时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均为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894、3.025、5.170、3.628、2.438、2.285、8.685。结论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诱发因素较复杂,临床开展相应的护理时应关注到患者身体机能、抗凝药物用量、手术方式等多个方面,重点关注危险系数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板内固定 隐性失血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成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
18
作者 融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06-0109,共4页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住院的100例锁骨骨折病人,全部行手术复位,并将其分为两组50例,观察组各50例。目的探讨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观察两组病人手术...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住院的100例锁骨骨折病人,全部行手术复位,并将其分为两组50例,观察组各50例。目的探讨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功能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治疗组(P0.05)。结论 通过对成年锁骨骨折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功能和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成人 锁骨骨折 内固定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单双手术间清创模式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美蓉 陈素平 +4 位作者 董琼虹 林秀华 裴彬宏 苏增标 曹杰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手术间清创模式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配合方法,分为双手术间组36例,采用双手术间清创模... 目的比较单双手术间清创模式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配合方法,分为双手术间组36例,采用双手术间清创模式;双手术台组30例,采用单手术间内双手术台清创模式;对照组60例,采用单手术间内单手术台清创模式。记录手术一般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安全性等数据。结果双手术间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双手术台组和对照组(P<0.01),但后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其余2组(P<0.01),但双手术间组和双手术台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手术间组缝合前器械表面细菌附着数为0,低于其余两组(P<0.01),而双手术台组和对照组间附着细菌菌种与术前相似(P>0.05)。双手术间组术后感染复发率2.78%(1/36)、双手术台组16.67%(5/30)、对照组21.67(13/6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术间组伤口甲级愈合率97.22%(35/36)、双手术台组为80.00%(24/30)、对照组则为66.67%(40/6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护理不良事件及麻醉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手术间清创模式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虽然可能会增加手术配合的难度,但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复发率,相比单手术间清创模式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后 深部感染 清创手 双手 配合 感染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