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伟铎 康兵 +3 位作者 陈少伟 李明辉 张玉祥 高秋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86-190,共5页
手舟骨是远近排腕骨之间的桥梁,在腕关节稳定方面意义重大。手舟骨骨折是人体腕部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在年轻人中发生,老年人与儿童中比较少见,舟骨的解剖结构与位置特殊,骨折后易发生折断缺血性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目前临床上已有... 手舟骨是远近排腕骨之间的桥梁,在腕关节稳定方面意义重大。手舟骨骨折是人体腕部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在年轻人中发生,老年人与儿童中比较少见,舟骨的解剖结构与位置特殊,骨折后易发生折断缺血性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内固定装置可供手术选择,如克氏针、空心加压螺钉、舟骨钢板、可吸收螺钉等,本文就常用的手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内固定装置 克氏针 无头加压螺钉 可吸收螺钉 舟骨钢板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APOFIX系统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大地 江建明 +2 位作者 瞿东滨 王吉兴 张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 内固定装置
原文传递
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启彬 邱贵兴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此外,还随诊用本装置矫治后凸畸形16例,脊柱侧弯前路去旋转融合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脊柱侧弯病例平均随诊8.9个月,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70.5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2.5度,平均矫正率55.6%,身高平均增加6.5cm,矫正范围内的脊柱增长5mm。由本院首次治疗的2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73%,最好者达87.2%。后凸畸形病例平均随诊5.3个月,后凸由术前平均80.5度(55~110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9度,矫正率76.4%。胸、腰段侧弯行前路手术后,侧弯由术前平均63.8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1.8度,矫正率50%。结论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矫治脊柱侧弯,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儿童侧弯的较理想的新方法,不需植骨融合,能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节段继续生长,合并症较少。本装置还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前路去旋转融合、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固定 脊椎内固定装置 骨科 研制
下载PDF
一种新型骶髂关节内固定装置的三维仿真与对比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琦 谌琦 +4 位作者 廖胜辉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汪翼凡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然后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进行模拟固定。对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来确定每种固定的力学性能。结果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骶髂关节的最大位移分别下降40%和42%。与对照组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主要承载区的最大应力明显下降。此外,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可使髋部软骨和皮质骨的最大应力显著低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固定。结论由于棒-板内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可为骨盆骨折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板内固定装置 骶髂关节 固定 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早期感染导致的内固定装置外露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景 张海鸿 王栓科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治疗骨折术后早期感染导致内固定装置外露的效果。方法对14例骨折术后早期感染导致内固定外露患者,在保留内固定装置的情况下进行VSD治疗。结果14例均获随访,时间2~52个月。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内固...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治疗骨折术后早期感染导致内固定装置外露的效果。方法对14例骨折术后早期感染导致内固定外露患者,在保留内固定装置的情况下进行VSD治疗。结果14例均获随访,时间2~52个月。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内固定装置无松动,全身及局部无感染表现,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术后内固定装置外露应用VSD治疗,可在保留内固定装置的同时愈合创面,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骨折固定 内固定装置外露 感染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伟 罗江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520-521,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07 年 4月到 2015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术的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07 年 4月到 2015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术的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相关的对策,结果本研究329例患者的内固定物全部取出,取出率为100%,其中取出困难的27例,占8.2%,取出顺利302例,占91.8%.具体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患者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主要原因有螺钉滑丝、器械不配套、内固定物移位、螺钉断裂、钢丝断裂、内固定时间过长等,通过为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以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患者出现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策略分析,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取出内固定装置,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意外伤害,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装置 取出困难 原因及对策
下载PDF
颈椎后路“APOFLX”内固定装置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波 田晓滨 +1 位作者 赵筑川 韩伟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8期465-466,共2页
目的研究和评估“APOFLX”装置在颈椎后路 ,特别是上段颈椎失稳行后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 4例寰椎前脱位或 /和枢椎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植骨 ,并采用“APOFLX”内固定装置内固定。结果  4例获 3个月随访 ,无术中、术后并发... 目的研究和评估“APOFLX”装置在颈椎后路 ,特别是上段颈椎失稳行后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 4例寰椎前脱位或 /和枢椎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植骨 ,并采用“APOFLX”内固定装置内固定。结果  4例获 3个月随访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未见脱钩、断棒及松动现象。结论该系统可使固定节段具有较强的内在稳定性 ,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合并症少 ,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无磁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 后路 内固定装置 “APOFLX”装置
下载PDF
腰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勇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现有的研究表明,腰椎融合所引起的相邻节段退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显著,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实.腰椎融合会使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明显增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动力内固定”或“弹性固定”的概念。腰椎... 现有的研究表明,腰椎融合所引起的相邻节段退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显著,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实.腰椎融合会使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明显增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动力内固定”或“弹性固定”的概念。腰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属于动力内固定的一种,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较多,笔者对其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装置 经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腰椎后路 相邻节段 腰椎融合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Link加压内固定装置DC Splint治疗足拇外翻畸形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皓民 常敏 +2 位作者 郭英 杨景帆 陈建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7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Link加压 内固定装置 足拇外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四肢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2期175-175,177,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做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乙组(50例)、甲组(50例)。乙组是一般护理,甲组是综合护...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做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乙组(50例)、甲组(50例)。乙组是一般护理,甲组是综合护理,总结负性情绪、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甲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低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缓解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静 孙晓娈 +1 位作者 陈婉琦 李歆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94-1998,共5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3-7月行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患者117例为干预前组,2015年8月-2016年5月行上述手术的患者266例为干预后组。临床药师以该...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3-7月行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患者117例为干预前组,2015年8月-2016年5月行上述手术的患者266例为干预后组。临床药师以该院《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均未发现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或需术中追加给药的患者。干预后,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用药持续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4.6%、71.8%、48.7%下降至17.3%、9.8%、4.9%,且患者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全部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费用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患者比例,使用不同抗菌药物品种的比例,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药品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显著降低了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并改善了无指征用药情况,提高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但仍然存在用药时机不合理、持续使用时间超过24 h等现象,仍需后续持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群英 周武英 孙兰娥 《中医正骨》 2008年第7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内固定装置 四肢骨折 护理对策 拆除术 手术配合 内植物 器械
下载PDF
外来器械和内固定装置在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崇爱 徐彩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4B期783-783,共1页
关键词 内固定装置 医院手术室 手术器械 外来 管理 固定材料 医疗器械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姬谨威 游小军 +2 位作者 何举仁 杨良栋 苑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09例在我院行内固定装置移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204例。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统计内固定装置移除...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09例在我院行内固定装置移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204例。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统计内固定装置移除术中出现移除困难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年龄、内固定系统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以及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方式(包括锁定螺钉的直径、位置、置入方式、固定皮质数及锁定螺钉与接骨板是否垂直等因素),分析上下肢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的主要原因。结果上肢骨折的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以肱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8.46%);患者的年龄(P=0.022)、内固定物留存体内的时间(P=0.001)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的患者中,23例患者出现移除困难,以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7.50%);螺钉的直径(P=0.020)以及螺钉的置入方式(P=0.000)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术中应充分考虑并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的螺钉;若术后需要移除内固定装置,应当尽早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下肢骨折 锁定接骨板 锁定螺钉 内固定装置移除术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群英 周武英 +2 位作者 孙兰娥 何晓萍 王喜凤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8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装置 拆除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植入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晓怡 王福娣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3期38-38,共1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人选标准: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临床表现:均有严重的腰腿痛症状伴或不伴有下肢麻木、感觉缺损、肌力降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经至少6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③x线片、CT或MRI检查均证实为腰椎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人选标准: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临床表现:均有严重的腰腿痛症状伴或不伴有下肢麻木、感觉缺损、肌力降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经至少6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③x线片、CT或MRI检查均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保守治疗 内固定装置 临床观察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植入 棘突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椎后路扩创及外露内固定装置取出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燕 陈建华 +1 位作者 张亚勤 张镇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8-669,共2页
患者,男,27岁,148 cm,42 kg,因“胸背部部分内固定装置外露1个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2月25日因“脊柱多发结核并后凸畸形”就诊,予抗结核治疗及“胸腔闭式灌洗+左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于2011年5月3日全麻下行“胸腰椎后路结核病灶清... 患者,男,27岁,148 cm,42 kg,因“胸背部部分内固定装置外露1个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2月25日因“脊柱多发结核并后凸畸形”就诊,予抗结核治疗及“胸腔闭式灌洗+左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于2011年5月3日全麻下行“胸腰椎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截骨矫形内固定、颈部窦道扩创缝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切开引流术 内固定装置 左颈部 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 缝合术 竖脊肌 抗结核治疗
下载PDF
三德钳法拆除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装置2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海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钛板坚强内固定 内固定装置 颌骨骨折 固定术后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兵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目的:对行内固定术愈合后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无法顺利取出的诱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出40例进行研究,其骨折均已愈合,且都有内固定... 目的:对行内固定术愈合后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无法顺利取出的诱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出40例进行研究,其骨折均已愈合,且都有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问题出现,在对其诱因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总结综合性处理对策,并观察机体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螺丝钉出现断裂问题而未能取出的患者21例(52.50%),器械设备出现不匹配问题的患者9例(22.50%),钢丝被机体附近骨痂组织充分包裹的患者6例(15.00%),钢板被机体纤维瘢痕组织缠绕的患者4例(10.00%),且内固定物被折断患者例数明显较高,与其他各诱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患者诱因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后,其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结论:螺丝钉出现断裂问题而未能取出、器械设备出现不匹配问题、钢丝被机体附近骨痂组织充分包裹及钢板被机体纤维瘢痕组织缠绕等都可能使内固定装置出现取出困难问题,因此在取出操作工作中,除了要在术前把握阅片工作外,还要准备充足设备,并于术中客观判断患者基本状况及具体诱因等信息,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制定出综合性处理措施,并针对患者诱因施以个性化处理,以提升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四肢骨折 取出困难 固定 内固定装置
下载PDF
可降解颈椎前路一体加压内固定装置
20
作者 耿芳 张隽 吕飞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1项目背景自Cloward[1]和Smith等[2]介绍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以来,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已广为接受,特别是在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以及退行性颈椎疾病等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椎间盘摘除后进行植骨融合,同时进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 1项目背景自Cloward[1]和Smith等[2]介绍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以来,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已广为接受,特别是在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以及退行性颈椎疾病等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椎间盘摘除后进行植骨融合,同时进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可显著增强颈椎及植骨块的稳定性,减少导致假关节形成的病理活动,从而防止椎间高度丢失,促进植骨融合,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 内固定装置 钢板螺钉内固定 可降解 加压 早期下床活动 创伤性骨折 假关节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