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发挥对内毒素性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辉 韩星 +1 位作者 金洪杰 刘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66-773,共8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构建小鼠内毒素性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模型,使用木犀草素对肾损伤小鼠进行治疗;给小鼠尾静脉注射miR-30c-5p antagomir以敲低miR-30c-5p的表达。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LPS...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构建小鼠内毒素性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模型,使用木犀草素对肾损伤小鼠进行治疗;给小鼠尾静脉注射miR-30c-5p antagomir以敲低miR-30c-5p的表达。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LPS组、木犀草素治疗组(LPS+Lu组)、木犀草素治疗的阴性对照组(LPS+DMSO组)、miR-30c-5p表达敲低组(antagomir 30c-5p组)、miR-30c-5p表达敲低对照组(antagomir NC组)。采用自动化学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4水平,通过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急性肾损伤病理情况严重,血清肌酐、尿素氮和Cys-C、促炎因子IL-6、TNF-α、促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抗炎因子IL-4、抗凋亡因子Bcl-2、miR-30c-5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LPS+Lu组肾损伤病理情况减轻,血清肌酐、尿素氮和Cys-C、IL-6、TNF-α、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IL-4、Bcl-2、miR-30c-5p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antagomir NC组小鼠相比,antagomir 30c-5p组小鼠促炎因子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木犀草素通过上调miR-30c-5p表达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急性肾损伤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肾损伤 内毒素性 细胞凋亡 炎症 保护
原文传递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丹卉 蒋玉凤 +3 位作者 黄启福 贾旭 严京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清开灵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ET组的△T为 (1 6 8±0 46 )℃、TRI6 为 2 9 5 9± ...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清开灵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ET组的△T为 (1 6 8±0 46 )℃、TRI6 为 2 9 5 9± 10 39、下丘脑cAMP含量为 (2 90± 0 40 )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为 (47 32± 3 77)ng g ,分别显著高于NS组的△T[(0 0 8± 0 11)℃ ]、TRI6 (- 0 .15± 4 2 9)、下丘脑cAMP含量 [(1 0 5± 0 37)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 [(11 78± 7 87)ng g]及QKL +ET组的△T[(0 48± 0 18)℃ ]、TRI6 (13 71± 3 2 9)、下丘脑cAMP含量 [(1 37± 0 2 3)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 [(2 5 2 4± 2 6 1)ng g](P <0 0 1)。②四组下丘脑cAMP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 (r=0 .90 4,P <0 0 1)。结论 :清开灵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生成 ,同时通过腹中隔AVP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腺苷环磷酸 精氨酸升压素 下丘脑 CAMP 中药 清开灵 AVP
下载PDF
脑热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智勤 蒋玉凤 +5 位作者 岳晓莉 樊永平 王文荣 任丽薇 黄启福 胡以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1)NRQ+ET组的ΔT[(0.82±0.08) ℃]、TRI6(5.73&#...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1)NRQ+ET组的ΔT[(0.82±0.08) ℃]、TRI6(5.73±0.09)、下丘脑cAMP含量[(0.70±0.50)nmol/g]、CSF中cAMP含量[(56.86±1.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11.91±3.47)ng/g], 分别低于ET组的ΔT[(1.80±0.16) ℃]、TRI6(11.31±0.20)、下丘脑cAMP含量[(1.35±0.21)nmol/g]、CSF中cAMP含量[(66.69±1.82)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80±9.59)ng/g],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下丘脑:r=0.899,P<0.05; CSF:r=0.991,P<0.01;AVP:r=0.972,P<0.01).结论: 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环AMP AVP 精氨酸升压素 脑热清 解热机制 下丘脑 脑脊液 腹中隔区
下载PDF
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体温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大勇 张宗铭 +5 位作者 韩宁林 李雪苓 陈双萍 范泉 王凯 代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热毒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剂量的药效。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复方乙酰水杨酸组、热毒清高剂量组、热毒清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热毒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剂量的药效。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复方乙酰水杨酸组、热毒清高剂量组、热毒清中剂量组、热毒清低剂量组、双黄连口服液组、模型组,每组10只,观察比较各组体温变化及血浆NO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毒清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对发热家兔的体温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比复方乙酰水杨酸组解热作用时间延长;热毒清低剂量组及双黄连组对发热家兔的体温无明显作用;热毒清高剂量组治疗后4h的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热毒清高剂量及热毒清中剂量能够降低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降低血浆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口服液 内毒素性发热 一氧化氮 家兔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大鼠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勇杰 杨庆利 +2 位作者 孟富敏 李新芳 常珍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大鼠大肠杆菌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并与纳洛酮进行比较.发现低(0.22mg·kg^(-1),iv)、中(0.67mg·kg^(-1),iv)、高(2mg·kg^(-1),iv)剂量的TRH均能迅速纠正内毒素性低血压,且明显... 研究了不同剂量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大鼠大肠杆菌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并与纳洛酮进行比较.发现低(0.22mg·kg^(-1),iv)、中(0.67mg·kg^(-1),iv)、高(2mg·kg^(-1),iv)剂量的TRH均能迅速纠正内毒素性低血压,且明显提高大鼠24h存活率.2mg·kg^(-1)纳洛酮的升压效应与低剂量TRH相当,但前者在较低血压水平上提高大鼠存活率的作用更强,此点与TRH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大鼠 内毒素性 休克
下载PDF
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特性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秋金 李银平 黎檀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内毒素性肺损伤 功能特 surfactant 呼吸窘迫综合征 syndrome 肺泡表面活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injury 多形核白细胞 细菌细胞壁 fluid 革兰阴 lung 病理变化 细胞损伤 蛋白含量
下载PDF
家兔静脉灌注水杨酸钠对内毒素性发热及其脑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达安 董军 +1 位作者 杨皓庄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8-261,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精氨酸加压素在水杨酸解热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发热时,脑中隔区的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静脉注射水杨酸钠1.3mol/L×2ml随后以24mmol/L×2ml/min恒速灌注,在抑制发... 本研究探讨了精氨酸加压素在水杨酸解热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发热时,脑中隔区的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静脉注射水杨酸钠1.3mol/L×2ml随后以24mmol/L×2ml/min恒速灌注,在抑制发热的同时,也消除了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升高(P<0.01)。作者推论:脑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释放的增加可能参与水杨酸的解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 发热 水杨酸盐类
下载PDF
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cAMP、IL-1_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丹卉 蒋玉凤 +3 位作者 黄启福 贾旭 严京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6-958,共3页
目的 :观察解热醒神 (JRXS)注射液对内毒素 (ET)性发热 1h家兔体温、下丘脑cAMP、IL - 1 β 含量的影响。方法 :复制家兔ET性发热模型 ,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下丘脑IL - 1 β 的含量。结果 :ET组的ΔT[(0 .40± 0 1 1 ... 目的 :观察解热醒神 (JRXS)注射液对内毒素 (ET)性发热 1h家兔体温、下丘脑cAMP、IL - 1 β 含量的影响。方法 :复制家兔ET性发热模型 ,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下丘脑IL - 1 β 的含量。结果 :ET组的ΔT[(0 .40± 0 1 1 )℃ ]、TRI1 (1 78± 0 79)、下丘脑cAMP含量 [(2 90± 0 40 )nmol/g]、脑脊液cAMP含量 [(32 1 0± 4 51 )nmol/L) ]、下丘脑IL - 1 β 含量 [(6 0 8± 0 79)ng/g]显著高于生理盐水 (NS)组及JRXS +ET组 (P <0 0 1 )。JRXS +ET组ΔT[(0 1 0± 0 1 0 )℃ ]、TRI1 (0 36± 0 64)、下丘脑cAMP含量 [(1 37± 0 2 7)nmol/g]、脑脊液cAMP含量 [(1 4 40±3 69)nmol/L) ]、下丘脑IL - 1 β 含量 [(2 90± 0 37)ng/g]接近NS组 ,但与ET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4组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含量、下丘脑IL - 1 β 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JRXS能明显抑制ET引起的发热反应 ,其抑制效应的机制与降低ET引起的下丘脑cAMP、IL - 1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醒神注射液 内毒素性发热 下丘脑 CAMP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黄芪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瑜 李琳章 +1 位作者 王世端 曾因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内毒素性肺损伤 新西兰兔 保护作用 黄芪 实验动物中心 静脉麻醉 内毒索 医学院 乌拉坦
下载PDF
肝组织清道夫受体A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时的表达与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慷 刘作金 +2 位作者 龚建平 赵蕾 涂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时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与肝组织中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第1组(急性胆道感染组,AOC组),胆总管予以结扎并注入大肠杆菌O111B4建立ACST动物模型,第2组(胆总管结扎组...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时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与肝组织中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第1组(急性胆道感染组,AOC组),胆总管予以结扎并注入大肠杆菌O111B4建立ACST动物模型,第2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结扎胆总管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0、4、8、16、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肝组织中SR-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以鲎试验和ELISA测定血浆内毒素和白介素-6(IL-6);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浆ALT、TB含量.结果:在ACST时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浆内毒素浓度逐渐升高(0-24h:0.058±0.009,0.207±0.024,0.433±0.049,0.645±0.077,0.784±0.097,P<0.01),血浆IL-6、ALT和TB含量明显增加(均P<0.01),肝功能减损,同时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逐渐加重,而AOC组SR-A在术后4h,表达已开始下降(P<0.01),随着病程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至24h与BDL比较有明显显著性差异(蛋白:0.156±0.014vs0.809±0.107,P<0.01;mRNA:0.138±0.019vs0.578±0.068,P<0.01).结论:ACST时,内毒素性肝损伤与肝组织SR-A表达水平的进行性下调有关.随着枯否细胞清除内毒素的防御能力下降,肝组织内毒素性损伤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型胆管炎 清道夫受体A 内毒素性肝损伤 KUPFFER细胞 白介素-6
下载PDF
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SOD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咏梅 陈小琳 +1 位作者 陆大祥 王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用改良巴比妥酸微量法测定血清MDA的含量...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用改良巴比妥酸微量法测定血清MDA的含量。结果:异丙嗪不仅完全抑制内毒素性发热,而且降低正常体温,该剂量的内毒素引起发热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而静脉注射异丙嗪(25mg/kg)却引起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内毒素性发热时血清自由基水平未见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异丙嗪 家兔 SOD MDA 含量
下载PDF
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明 李鸣真 +2 位作者 叶望云 林宝英 吴朝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5-67,共3页
采用间隔24h静脉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给家兔诱导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GSR),以此作为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 采用间隔24h静脉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给家兔诱导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GSR),以此作为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在第1次注射LPS后2h血浆TNF水平最高(76.18±23.18ug/L),其次为第2次注射LPS后6h(66.97±24.75ug/L)和12h(57.90±21.50ug/L,均较实验前(21.60±5.99ug/L明显升高(P<0.01)。作者初步讨论了不同时相出现TNF高峰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 血管内凝血 内毒素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丹参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及肝脏微循环障碍大鼠的防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建红 廖芃芃 朱丽佳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4-15,18,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及肝脏微循环障碍大鼠的防护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注射后6h、12h、24h组和相同时相的丹参防护组,共7组。丹参防护组于制模前3天经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剂量为40mg/kg,连续3... 目的:探讨丹参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及肝脏微循环障碍大鼠的防护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注射后6h、12h、24h组和相同时相的丹参防护组,共7组。丹参防护组于制模前3天经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剂量为40mg/kg,连续3天,除正常对照组0h处死,肝组织取材外,其它各组均于内毒素注射后6h、12h、24h分别处死,取肝脏组织匀浆,制备肝细胞线粒体悬液,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结果:丹参防护组与相应时相内毒素组比较,SOD、ATP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TNF-α、ET-1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能明显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改善生物转化功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局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性 肝损伤 防护机制 丹参 肝细胞变坏死 脂质过氧化反应 大鼠
下载PDF
热毒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体温及血浆NO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大勇 张宗铭 +5 位作者 韩宁林 李雪苓 陈双萍 范泉 王凯 代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毒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以及血浆NO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剂量的药效。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阿司匹林组(A组),热毒清高剂量组(B组),热毒清中剂量组(C组),热毒清低剂量组(D组),双... 目的观察热毒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以及血浆NO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剂量的药效。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阿司匹林组(A组),热毒清高剂量组(B组),热毒清中剂量组(C组),热毒清低剂量组(D组),双黄连口服液组(E组),对照组(F组),每组10只,观察比较各组体温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热毒清中剂量组及热毒清高剂量组对发热家兔的体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且比阿司匹林组作用持续时间延长;热毒清低剂量组及双黄连组对发热家兔的体温无明显的降温作用。结论热毒清高剂量及热毒清中剂量能够降低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体温,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浆NO水平。作用机理可能是调控细胞因子网络,抑制循环血中N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 内毒素性发热 NO
下载PDF
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模型及脑组织钙离子和钙调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梅 蔡方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建立简单、易复制的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模型,并从Ca^(2+)、钙调素(CaM)水平探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方法:45只幼鼠,随机分内毒素组(36只)和对照组(9只),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LPS)10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 目的:建立简单、易复制的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模型,并从Ca^(2+)、钙调素(CaM)水平探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方法:45只幼鼠,随机分内毒素组(36只)和对照组(9只),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LPS)10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用常规生化法测定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EB)含量、用荧光标记术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脑组织细胞内[Ca^(2+)]和CaM表达。结果: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内[Ca^(2+)]明显增高,脑组织CaM表达增强;电镜显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受损、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肿胀、坏死等特征。结论:LPS导致了BBB通透性改变,并引起了混合性脑水肿。LPS引起了细胞内[Ca^(2+)]增高,并激活了CaM,从而启动了Ca^(2+)-CaM信号通路,这可能与其增加BBB通透性并导致脑水肿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脑水肿模型 脑组织 钙离子 钙调素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华东 王彦平 +3 位作者 戚仁斌 陆大祥 颜亮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封闭群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 (ET)和DMSO ,用WRY -B型微机热原测温仪测定家兔的结肠温度。结果 :静脉注射ET引起家兔结肠温度双相性升...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封闭群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 (ET)和DMSO ,用WRY -B型微机热原测温仪测定家兔的结肠温度。结果 :静脉注射ET引起家兔结肠温度双相性升高 ,其发热反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注射ET10min前注射不同剂量DMSO组 ,家兔发热反应指数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静脉注射ET(0 .4μg/mL ,1mL/kg) 10min后注射DMSO(6 0 % ,1mL/kg)组 ,发热反应指数同样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结论 :DMSO明显抑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二甲亚砜 家兔 病理生理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清热化瘀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玉凤 刘智勤 +2 位作者 汪芸 张颖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2-1633,共2页
许多重症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均有发热并伴血瘀征象(包括微观)的皆为温病急性热瘀证的证治范畴,传统的治法一是清热解毒,二是活血化瘀.前者主要针对高热所引起的机体中毒症状,解除因毒素造成的多脏器损伤.后者主要针对热毒... 许多重症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均有发热并伴血瘀征象(包括微观)的皆为温病急性热瘀证的证治范畴,传统的治法一是清热解毒,二是活血化瘀.前者主要针对高热所引起的机体中毒症状,解除因毒素造成的多脏器损伤.后者主要针对热毒深重入于血分,解除热毒瘀结、伤于血络所造成的疾病恶化.因此针对热毒血瘀为主的病变,在控制其传变的过程中,迅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缓解病情防止疾病恶化导致多脏器衰竭的重要措施.清开灵注射液是科技部发布中医药在抗SARS疫情控制中特色优势的8种中成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清开灵注射液 清热解毒 化瘀作用 重症感染疾病 热毒血瘀 家兔 活血化瘀 疾病恶化
下载PDF
二草清肝汤预防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观察及对肝脏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春明 曹家麟 +2 位作者 朱小区 欧阳钦 苏林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8期524-527,共4页
目的:观察二草清肝汤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肝损伤模型组及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组,各30只。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 目的:观察二草清肝汤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肝损伤模型组及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组,各30只。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二草清肝汤6mg/kg、3mg/kg预防性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天1次。12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另三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和LPS腹腔注射,观察注射后1、2、4、6、12、24h时各组小鼠光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2、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二草清肝汤大、小两个剂量组各个时间点血ALT值、血清IL-12、TNF-a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或P<0.01),TLR4 mRNA水平也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二草清肝汤,可抑制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小鼠肝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PS识别受体TLR4表达,并进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内毒素性肝损伤 二草清肝汤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中医解毒法实质的研究及内毒素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被引量:47
19
作者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0-44,共5页
中医认为,正邪相争是疾病的最基本动因,因而,扶正与祛邪是中医的两个最根本的治疗原则。随着现代科学向中医药学的全面渗透,以及中医药学学科的迅速发展,阐明正、邪的本质及它们在发病学和病因学中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医学术和提高中医药... 中医认为,正邪相争是疾病的最基本动因,因而,扶正与祛邪是中医的两个最根本的治疗原则。随着现代科学向中医药学的全面渗透,以及中医药学学科的迅速发展,阐明正、邪的本质及它们在发病学和病因学中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医学术和提高中医药的疾病防治效果就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意义。在中医病因学说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 解毒法 中医药学 内毒素 中医药特色 正邪相争 人参根皂甙 益气方药 人参皂甙 清热方
下载PDF
四毒清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雪梅 王华东 +4 位作者 陆大祥 王彦平 戚仁斌 付咏梅 李楚杰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观察四毒清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配制中药复方四毒清 ( SDQ)为 1 g/ m L生药 ,小鼠随机分 4组 :对照组、内毒素组、SDQ组、SDQ防治组。用 H2 O或 SDQ灌胃 ,3d后腹腔注射 LPS或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不同时间... 目的 :观察四毒清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配制中药复方四毒清 ( SDQ)为 1 g/ m L生药 ,小鼠随机分 4组 :对照组、内毒素组、SDQ组、SDQ防治组。用 H2 O或 SDQ灌胃 ,3d后腹腔注射 LPS或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不同时间后 ,观察小鼠血清 ALT的活性、肝组织匀浆中 TNF-α的含量、MDA的含量及 SOD的活性 ,且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腹腔LPS注射后小鼠血清 AL T活性及肝组织中 TNF-α、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SDQ防治组小鼠血清 ALT活性及肝组织中 TNF-α、MDA的含量明显低于内毒素组 ,肝组织中 SOD活性明显高于内毒素组。组织学发现 SDQ防治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复方 SDQ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毒清 内毒素性肝损伤 作用机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