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及一氧化氮抑制剂对脾切除小鼠内毒素攻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世斌 陆家齐 +3 位作者 焦化波 陆连荣 俞建琦 姚胜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及一氧化氮(NO)抑制剂对脾切除小鼠内毒素攻击的治疗效应。方法:采用小鼠脾切除后内毒素攻击模型。结果:相同剂量内毒素(5mg/kg)攻击后,无脾动物死亡率明显高于有脾动物(P<0....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及一氧化氮(NO)抑制剂对脾切除小鼠内毒素攻击的治疗效应。方法:采用小鼠脾切除后内毒素攻击模型。结果:相同剂量内毒素(5mg/kg)攻击后,无脾动物死亡率明显高于有脾动物(P<0.01);注射内毒素后5min给予TNF单抗治疗组,无脾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应用NO抑制剂L-NMMA2mg/kg时,无脾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但采用5mg/kg治疗时,死亡率则明显增高。结论:脾切除后动物凶险性感染的本质可能与TNF大量生成及过量释放有关。TNF拮抗剂及适当剂量的NO抑制剂对无脾动物凶险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攻击
下载PDF
严重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小鼠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策 蒋建新 +3 位作者 刘大维 陈永华 单佑安 朱佩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 进一步揭示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小鼠肝、肺组织内CD14和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器官间的差异性。 方法 小鼠 8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4只 )、创伤组 (40只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组 (40只 )。采用... 目的 进一步揭示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小鼠肝、肺组织内CD14和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器官间的差异性。 方法 小鼠 8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4只 )、创伤组 (40只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组 (40只 )。采用双侧股骨骨折合并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在创伤后 2 ,4 ,6 ,9,13h时的动态变化。 结果 肝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9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 ,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6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均于伤后 2h分别呈显著的上调和下调改变 (P <0 .0 5和 0 .0 1) ,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 .82 3,- 0 .797,P <0 .0 1) ,而且创伤后 6 ,9,13h时肺组织内CD14和创伤后 4hSR表达变化幅度大于肝组织 (P <0 .0 5和 0 .0 1)。 结论 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发生双向调节 ,CD14表达上调和SR表达下调可能与炎症反应由“自控”向“失控”转化有关。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上的差异可能与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器官功能损害的序贯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内毒素攻击 清道夫受体 CD14抗原 内毒素血症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及毒性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兴平 陈东辉 +1 位作者 李东晓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参附液静注,可使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微动脉直径扩大,毛细血管交叉网点及血流速度增加;对于肾上腺素、内毒素等所致外周微循环障碍小鼠参附液的作用更为显著;参附液还能明显提高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足爪体表的低温度,参附液这一改善微循... 参附液静注,可使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微动脉直径扩大,毛细血管交叉网点及血流速度增加;对于肾上腺素、内毒素等所致外周微循环障碍小鼠参附液的作用更为显著;参附液还能明显提高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足爪体表的低温度,参附液这一改善微循环作用可能是其回阳救逆,改善四肢厥冷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参附注射液 毒性研究 微动脉直径 耳廓微循环 内毒素攻击 微循环作用 参附液 正常小鼠 血流速度 血管交叉 肾上腺素 回阳救逆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与内毒素耐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旺 王保国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细菌内毒素诱发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是术后病人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内毒素耐受现象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方向,然而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发现使人们对内毒素耐受的分子机制有了... 细菌内毒素诱发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是术后病人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内毒素耐受现象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方向,然而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发现使人们对内毒素耐受的分子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内霉素预处理首先激话TLR4炎症信号通路,不仅导致轻微的炎症反应,而且刺激机体产生反馈性抑制物。限制随后严重内毒素攻击造成的损伤,从而形成内毒素耐受。这些反馈抑制物包括抗炎细胞因子(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诱饵受体(抑制相应的配体)和TLR4信号通路抑制剂,这些抑割剂作用于TLR4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来阻止炎症反应。对内毒素耐受机制的理解将会对临床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4 receptor TLR4 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细菌内毒素 内毒素攻击 内毒素血症 严重损伤 术后病人 发生机制 分子机制 信号转导 临床防治 耐受机制 抑制物 预处理 内霉素 抑制剂
下载PDF
蛋白酶体-C2亚基基因在烫伤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申传安 柴家科 +2 位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蒋金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 g/ kg)制成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心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用核糖核酸印迹杂交(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大鼠烫伤后2 h和6 h,单位心肌内3MH含量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而伤后6 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脓毒症大鼠伤后2 h和6 h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和6 h较对照组也均显著升高(P均<0 .0 1)。结论 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动物心肌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蛋白降解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烧伤脓毒症时心功能异常的蛋白代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心肌内 表达及 亚基基因 Northern杂交 Wistar大鼠 高效液相-荧光法 mRNA表达 烧伤脓毒症 三甲基组氨酸 核酸印迹杂交 对照组 内毒素攻击 心肌细胞内 蛋白降解率 心功能异常 Ⅲ度烫伤 体表面积 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88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平春霞 封莉 +1 位作者 孙盈红 张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药物灌肠治疗 血浆置换 重型乙型肝炎 肠源性内毒素 内毒素攻击 肝细胞死亡 清除毒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
7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本品能降低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的凝血机能异常,使DIC模型大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血小板聚焦率增加,血浆血栓素B2(TXB2)含量减少;对... 本品能降低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的凝血机能异常,使DIC模型大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血小板聚焦率增加,血浆血栓素B2(TXB2)含量减少;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脏的中毒性损伤有治疗作用,同时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内毒素攻击小鼠引发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血栓素B2(TXB2) 纤维蛋白原含量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内毒素攻击 血小板聚焦 凝血机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创伤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姚咏明 林洪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3-515,共3页
在探索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在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用TNF—α或IL-1拮抗剂干预并没有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 在探索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在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用TNF—α或IL-1拮抗剂干预并没有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TNF-α的早期迅速合成、释放以及临床很难做到早期或预防性干预有关。另有资料表明,用致死剂量的内毒素攻击小鼠,部分动物5d后才死亡,而此时TNF-α、IL-1水平已降至正常范围;给TNF-α基因缺陷的小鼠注入内毒素数日后亦可导致死亡,这说明可能存在某些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介导了内毒素的致死效应。晚近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免疫功能紊乱 IL-1拮抗剂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 脓毒症患者 内毒素攻击 调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