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解毒汤对内毒素类炎症模型小鼠血中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邝枣园 刘倩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21-222,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 )对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采用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攻击小鼠造成内毒素类炎症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该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 为进一步探讨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 )对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采用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攻击小鼠造成内毒素类炎症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该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在 2 .5kg L、 1.2 5kg L剂量时可有效提高IL - 2水平。提示黄连解毒汤可升高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 - 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药理学 内毒素类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肠梗阻内毒素移位时段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志明 张才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9-390,共2页
建立不同类型肠梗阻动物模型后,观察肠梗阻不同时段内毒素移位情况。取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单纯性肠梗阻组(C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组(D组)和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运障碍组(E组)。各组均在腹腔麻醉... 建立不同类型肠梗阻动物模型后,观察肠梗阻不同时段内毒素移位情况。取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单纯性肠梗阻组(C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组(D组)和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运障碍组(E组)。各组均在腹腔麻醉下无菌手术,制模后不同时段取下腔静脉血后放血处死。用基质偶氮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示单纯性肠梗阻组6h后血浆内毒素显著升高(P<0.05);D,E组血运障碍后0.5h时血浆内毒素显著升高,尔后6h内各时段继续升高(P<0.05)。提示血运障碍性肠梗阻早期即有肠道内毒素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细菌移位 肠梗阻
下载PDF
用鲎试剂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的国内研究概况
3
作者 汪穗福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介绍国内应用鲎试剂法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 ,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 :以 1998~2 0 0 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国内对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发展迅速 ,有不少药物如沙... 目的 :介绍国内应用鲎试剂法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 ,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 :以 1998~2 0 0 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国内对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发展迅速 ,有不少药物如沙赛普肽和脑组织注射液是首次公开发表的。结论 :启示药检部门应加快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步伐与论证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试验 蛋白质 内毒素类 鲎试剂 药物
下载PDF
单磷酸类脂A与内毒素耐受性
4
作者 贾后军 陆松敏 陈惠孙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单磷酸类脂A为内毒素的低毒性衍生物。单磷酸类脂A能够诱导内毒素耐受性 ,单磷酸类脂A预处理能提高内毒素攻击动物的存活率并且能明显削弱致死性内毒素攻击所导致的一系列血液动力学变化。
关键词 单磷酸酯A 内毒素类 细胞因子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原文传递
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被引量:105
5
作者 李红梅 崔德健 +3 位作者 佟欣 庞宝森 高亚兵 王德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8-812,I002,共6页
目的 :模拟人类吸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过程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 ,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 (对照I组饲养 4周 ... 目的 :模拟人类吸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过程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 ,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 (对照I组饲养 4周 ;对照II组 ,饲养 3个月 ) ;②模型I组 :分别于第 (1、14 )d经气管注入内毒素2 0 0 μg,熏 5 %香烟 (第 1d、14d除外 ) ,0 5h/d ,共 2 8d ;③模型II组 :单纯熏 5 %香烟 0 5h/d ,共 3个月。测定各组肺功能及血气。HE染色及三联染色 ,并与COPD尸检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所见对比。生化法测定支气管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测量小支气管上皮层、固有膜层及平滑肌层截面积 ,支气管粘膜下层淋巴细胞及肺泡区巨噬细胞计数。结果 :病理观察示两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病变与COPD患者尸检所见相符 ,但程度较轻。三联染色示两模型组气道壁胶原沉积显著多于对照组 ,模型II组较模型I组略少 ;两模型组上皮层及平滑肌层截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FEV0 3 /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I组吸气及呼气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模型II组分钟通气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两模型组PaC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P <0 0 5 ) ,模型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烟雾 内毒素类 慢性阻塞性肺癌病 疾病模型
下载PDF
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夏青 韩德五 +2 位作者 许瑞龄 赵元昌 马学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内小剂量内毒素一次性注射(300μg/10gBW)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结果:小剂量内毒素腹腔内注射可以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 目的:观察外源性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内小剂量内毒素一次性注射(300μg/10gBW)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结果:小剂量内毒素腹腔内注射可以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内毒素注射后,动物一般行为状态及脑电图皆有明显变化,与其他肝性脑病模型或肝性脑病病人类似。同时,血氨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浆内毒素含量与血氨、血胰高血糖素含量之间及血氨与血及脑匀浆谷氨酰胺含量之间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内毒素血症可通过其本身的直接作用或通过胰高血糖素血症导致血氨水平的增高。高氨血症时,氨很可能通过其在脑内的代谢产物-谷氨酰胺而最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脑病的发生。高氨血症是内毒素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肝硬化 肝性脑病 大鼠
下载PDF
肝硬化肠黏膜屏障损伤患者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的变化 被引量:37
7
作者 高金生 时志民 +2 位作者 韩转叶 李校天 杨书良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A、B、C3级间均依次增高(P<0.01或<0.05);试验组3级治疗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试验组治疗前后DA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级治疗前DA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1或<0.05),而治疗后B、C级均高于A级(P<0.01),但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级治疗后,A、B级DAO活性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而C级则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B、C级治疗前后内毒素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A级(P<0.01或<0.05),而试验组A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仅C级内毒素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D-乳酸、DAO水平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黏膜 内毒素类 乳酸盐 胺氧化酶(含铜)
下载PDF
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肺CD14和NF-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璐 刘喜春 +4 位作者 于振香 李扬 赵丹 张健 赵雪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皂苷 (PDS)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 (CTRG)、内毒素 (L PS)休克组 (L PSG)、人参二醇皂苷组 (PDSG)和地塞米松组 (DEXG)。以内毒素 (4mg· kg- 1 )复制内毒...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皂苷 (PDS)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 (CTRG)、内毒素 (L PS)休克组 (L PSG)、人参二醇皂苷组 (PDSG)和地塞米松组 (DEXG)。以内毒素 (4mg· kg- 1 )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血压的 2 / 3为休克状态。取肺组织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 ,提取肺总 RNA和蛋白 ,分别以 RT- PCR检测 CD14和 IκBα m RNA表达 ,应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 CD14和 NF- 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1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L PSG可见弥漫性间质炎性改变 ,肺泡壁明显增宽 ,肺泡腔含气量明显减少 ,很多肺泡腔内有渗出液。 PDSG和 DEXG的病变显著轻于 L PSG;2肺组织CD14 m RNA和蛋白质表达丰度以 L PSG最高 ,PDSG与 DEXG均明显低于 L PSG (P<0 .0 5 ) ,而与 CTRG相近(P>0 .0 5 )。 IκBα m RNA表达水平 ,L PSG明显低于 CTRG (P<0 .0 1) ,PDSG与 DEXG明显高于 L PSG(P<0 .0 5和 P<0 .0 1) ,而与 CTRG相近 (P>0 .0 5 )。 L PSG的 NF- κB P6 5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CTRG,PDSG与 DEXG的 NF- κB P6 5蛋白质表达水平也低于 L PSG(P<0 .0 5 ) ,接近 CTRG(P>0 .0 5 )。结论 :PDS与DEX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抑制 L PS介导的 CD14 -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人参属 二醇 皂苷 地塞米松 抗原 CD14 IκBa NF-κB
下载PDF
清开灵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玉凤 张丹卉 +3 位作者 黄启福 严京 贾旭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和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的IL -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的AVP含量。结果 :QKL +ET...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和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的IL -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的AVP含量。结果 :QKL +ET组的△T(0 2 4± 0 10 )℃、TRI1(1 0 2± 0 81)、下丘脑IL - 1β (3 0 2± 0 5 8)ng/g、下丘脑cAMP (1 37± 0 2 3)nmol/g、CSF中cAMP (14 13± 3 80 )nmol/L、腹中隔区AVP (2 5 2 4± 2 6 1)ng/g ,分别低于ET组的△T (0 4 0± 0 11)℃、TRI1(1 78± 0 79)、下丘脑IL - 1β (6 0 8± 0 79)ng/g、下丘脑cAMP (2 90± 0 4 0 )nmol/g、CSF中cAMP (32 10± 4 5 1)nmol/L、腹中隔区AVP (47 32± 3 77)ng/g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QKL抑制下丘脑内生致热原和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 ,促进解热物质的释放 ,可能是QKL对内毒素性发热的重要解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发热 白细胞介素—1 环AMP 精氨酸升压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内毒素联合激素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苏强 孙天胜 +3 位作者 王秋良 马舟涌 余兆仲 陈晓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制备ANFH动物模型的方法,但都存在建立时间长、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的问题。实验旨在建立安全、有效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8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制备ANFH动物模型的方法,但都存在建立时间长、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的问题。实验旨在建立安全、有效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8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内毒素100,50,20μg/kg组,每组10只。②实验过程:3组于兔耳缘静脉分别静推内毒素100,50,20μg/kg,1/d,共2次。3组都于第2次注射完内毒素后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kg,1次/d,共3次。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注射完后2,4,6周时观察股骨头X射线片、MRI、病理组织以及造模动物死亡情况。结果:3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结果:4周后经摄片、MRI、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后,3组所有存活兔子的股骨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②X射线观察:4周后,3组X射线片大多可见股骨头密度不均一。③MRI观察:4周后,3组MRI可见典型的股骨头坏死表现,T2WI出现不均匀高信号,股骨头出现斑点状、硬化透明区等表现。④病理组织学观察:4周后,3组病理组织切片出现骨小梁稀疏变细,结构紊乱,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等表现。⑤死亡率:3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0%,50%,20%。结论:小剂量(20μg/kg)内毒素联合激素4周可以成功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而且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股骨头坏死 内毒素类 甲泼尼龙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多器官白介素18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3 位作者 董宁 于燕 鄢小建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所致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白介素 18(IL 18)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IL 18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5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CLP组 (n =36 )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所致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白介素 18(IL 18)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IL 18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5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CLP组 (n =36 )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n =12 ) ,检测动物肝、肺、肾组织中IL 18mRNA表达水平、内毒素水平和器官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 CLP大鼠肝、肺组织内毒素水平迅速升高 ,于 2h达峰值 (P <0 0 1) ,4 8~ 72h又再度回升 ;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升高较晚 ,于 12h达峰值 (P <0 0 1)。rBPI2 1治疗后各组织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0 0 1)。CLP术后各组织中IL 18mRNA表达显著升高 ,分别于 6~ 12h达峰值 (P <0 0 5 ) ,其后下降。rBPI2 1治疗可显著抑制CLP术后 12h大鼠肺、肾组织IL 18mRNA表达 (P <0 0 5 ) ,肝脏IL 18mRNA表达也降至正常范围。此外 ,与CLP组相比 ,rBPI2 1治疗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后大鼠体内IL 18mRNA表达明显上调 ,其改变与内毒素的刺激作用密切相关 ;IL 18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结扎穿孔术 内毒素类 白细胞介素18 脓毒症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旭岩 汪波 +5 位作者 谭伟 熊辉 李秀清 高雨松 田亚男 刘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静脉应用蛋白酶抑制剂以了解其对内毒素所致的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270 g),分为对照组(C,n=8)、内毒素组(A,n=8)、大剂量治疗组(U,n=8)及小剂量治疗组(V,n=8),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给... 目的:静脉应用蛋白酶抑制剂以了解其对内毒素所致的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270 g),分为对照组(C,n=8)、内毒素组(A,n=8)、大剂量治疗组(U,n=8)及小剂量治疗组(V,n=8),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给予内毒素(5 mg/kg),治疗组同时给予内毒素和乌司他丁注射(U组100 000 u/kg,V组50 000 u/kg).2 h后测定血清内皮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和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化、湿/干质量比值、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共轭二烯(conjugated-diene,C-diene)].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肺组织学正常,内毒素组肺间质弥漫性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并可见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而乌司他丁治疗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和每克肺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在内毒素组分别为(5.41±0.06)和(27.64±2.48)μg,对照组分别为(4.95±0.08)和(12.99±2.83)μ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组为(5.0±0.05)和(19.47±2.09)μg;V组为(4.98±0.06)和(21.44±3.12)μg,明显低于内毒素组,U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内皮素及髓过氧化物水平内毒素组分别为(948.23±103.45)u/g和(152.90±8.41)u/g,高于对照组的(729.38±88.64)u/g和(54.62±15.49)u/g,U组为(633.27±93.27)u/g和(119.40±11.32)u/g,V组为(671.87±105.45)u/g和(129.55±9.57)u/g,则低于内毒素组,U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内毒素组[(MDA(73.95±4.62)nmol/g;C-diene(10.96±0.81)nmol/g]明显高于对照组[MDA(39.65±6.21)nmol/g;C-diene(3.34±0.51)nmol/g],治疗组[U组:MDA(51.26±5.56)nmol/g,C-diene(7.59±0.84)nmol/g;V组:MDA(59.87±4.62)nmol/g,C-diene(8.79±0.45)nmol/g]则较内毒素组明显降低,MDA水平U组低于V组.结论:乌司他丁明显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损害,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药 内毒素类 肺疾病
下载PDF
内毒素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蒋建新 朱佩芳 王正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 (LPS)是最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是诱导炎症...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 (LPS)是最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LPS相关受体 ,其中清道夫受体 (SR)、CD14、Toll样受体 4(TLR4)为高亲和力或敏感性LPS受体。SR与单核 /巨噬细胞清除、灭活LPS有关 ;CD14和TLR4是介导LPS激活细胞的重要受体。TLR2、β2 整合素、L selectin等为低亲和力LPS受体 ,作为“二级受体”在促进LPS诱导的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TLR4可能是LPS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途径。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 (如SR)下调、兴奋性受体 (如CD14、TLR4、TLR2等 )上调 ,可能是感染过程中单核 /巨噬细胞由早期的防御性 (清除、灭活LPS)转化为后期的效应性 (释放大量的炎症和抗炎症介质 )的重要机制。深化研究LPS跨膜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可望为有效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抗原 CD14 脓毒症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下载PDF
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的纯化及内毒素去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贺 张培因 +7 位作者 卫红飞 曹昭 王影 王华 胡小平 万敏 王丽颖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并去除其中的内毒素。方法:采用10L发酵罐经IPTG诱导表达含有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的BL21(DE3)工程菌(pET28a/HSP70/BL21),SDS-PAGE检测BCGHSP70的表达。超声破碎菌体,裂菌后上清...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并去除其中的内毒素。方法:采用10L发酵罐经IPTG诱导表达含有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的BL21(DE3)工程菌(pET28a/HSP70/BL21),SDS-PAGE检测BCGHSP70的表达。超声破碎菌体,裂菌后上清依次经过NiSepharose4B亲和层析、TritonX-114洗涤、SuperdexG-25凝胶过滤层析、Q-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SDS-PAGE鉴定纯化蛋白,Lowry法检测蛋白浓度,37℃水浴孵育0~4h检测纯化蛋白的稳定性,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工程菌pET28a/HSP70/BL21在发酵表达3h后获得96g湿菌,其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000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9.6%;表达产物纯化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该分子质量蛋白约占总蛋白量的96.5%;纯化后蛋白浓度约1.2g.L-1;37℃水浴中放置4h后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的蛋白约占总蛋白量的95.1%;纯化产物内毒素含量<0.01EU.μg-1。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重组BCGHSP70,并有效地去除了其中的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纯化 TRITON X-114 内毒素类
下载PDF
内毒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从青 姚洁 +1 位作者 刘长明 丛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内毒素(LPS)作用下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探讨GDM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妊娠孕妇20例为对照组,GDM患者20例为GDM组,受试者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用LPS刺...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内毒素(LPS)作用下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探讨GDM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妊娠孕妇20例为对照组,GDM患者20例为GDM组,受试者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用LPS刺激并培养,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白介素-1(IL-1)、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TLR4 mRNA及NFκ-B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LR4 mRNA与NFκ-B mRNA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rsGDM=0.768,rs对照=0.833,P<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IL-1、IL-10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组孕妇体内TLR4 mRNA、NF-κB mRNA呈高表达,炎症因子IL-1、IL-10、TNFα-升高,提示存在免疫炎症,LPS-TLR4-NFκ-B通路介导了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参与了G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内毒素类 TOLL样受体4 NFΚ-B
下载PDF
内毒素、降钙素原在鉴别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囊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美霞 许小兵 +3 位作者 金鑫鑫 李敏利 王彬 张晓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在鉴别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囊炎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1例患者血清ET及PCT浓度,其中急性胆管炎组20例,急性胆囊炎组21例,慢性胆管炎组10例,慢性胆囊炎组10例,比较各组间ET及PCT的血清学浓度差异。结果急... 目的探讨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在鉴别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囊炎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1例患者血清ET及PCT浓度,其中急性胆管炎组20例,急性胆囊炎组21例,慢性胆管炎组10例,慢性胆囊炎组10例,比较各组间ET及PCT的血清学浓度差异。结果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ET、PCT水平较急性胆囊炎组明显升高(t=4.130,P<0.05)。急性胆道感染较慢性胆道感染患者ET、PCT血清学水平明显升高(t=9.629,t=5.365,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ET、PCT浓度可提高急性胆道感染早期确诊率,且ET、PCT与胆道感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管炎 内毒素类 神经肽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质TLR4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健春 孙晓霞 +5 位作者 王志 袁兆新 刘潇 孙连坤 李扬 赵雪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31-243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质中NOS活性、NO含量和TLR4 MRNA的表达及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其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引起脑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和人... 目的:通过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质中NOS活性、NO含量和TLR4 MRNA的表达及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其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引起脑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和人参二醇组皂苷(LPS+PDS)组。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4 MG/KG)4H后测定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及TLR4 MRNA的表达。结果:LPS+DEX组和LPS+PDS组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TLR4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LPS组。结论:PDS能够下调脑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降低 NOS活性、NO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人参 地塞米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大脑皮质
下载PDF
栀子抗内毒素组分的制备及活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东 曹红卫 +5 位作者 伏建峰 王宁 刘鑫 郑新川 鲁永玲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目的从中药栀子中提取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初步分析。方法运用大孔树脂AB-8、聚酰胺树脂、萃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栀子水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测定他与lipid A的结合强弱对分离过程进行跟... 目的从中药栀子中提取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初步分析。方法运用大孔树脂AB-8、聚酰胺树脂、萃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栀子水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测定他与lipid A的结合强弱对分离过程进行跟踪,获得粗组分D,经过HPLC技术进一步获得与lipid A有较强结合活性的组分CJ-1;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组分CJ-1在不同浓度(0.5、1、2mg/L)对LPS(0.2μg/L)的中和作用;ELISA法检测CJ-1组分对LPS(100μg/L)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从中药栀子中逐步分离出与lipid A结合活性较高的组分CJ-1,当CJ-1浓度为0.2g/L时,RU值为112arc/s;CJ-1浓度为0.5~2.0mg/L时,对0.2μg/L LPS介导的鲎试剂的凝结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CJ-1浓度为50~200mg/L时,对100μg/L的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依靠lipid A为靶点指导中药栀子水煎液分离,从中分离提取出与lipid A的结合作用较强的组分CJ-1,CJ-1在体外对LPS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生物传感器 内毒素类 鲎试验 TNF—α
下载PDF
糖调节蛋白78在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促进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冀菁荃 张慧英 +7 位作者 贾建桃 张丽丽 陈云霞 王黎敏 田小霞 封明 赵中夫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7-2452,共6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促进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组、6周组、8周组及同期正常对照组。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HE染色和VG染色分别观... 目的:探讨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促进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组、6周组、8周组及同期正常对照组。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HE染色和VG染色分别观察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情况;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测定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肝组织匀浆中TNF-α、丙二醛(MDA)、Ⅲ型前胶原(PⅢP)水平。结果:(1)随病程进展,各模型组血浆中ALT、内毒素、TNF-α、HCY以及肝组织中GRP78 mRNA、蛋白表达水平、MDA、TNF-α、PⅢP含量和肝组织纤维化指数均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血浆中升高的内毒素水平分别与GRP78蛋白、血浆MDA和HCY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达增高的GRP78蛋白分别与血浆MDA和HCY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GRP78可能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很可能是IETM促进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蛋白78 内毒素类 内质网应激 肝硬化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红 赵龙凤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5,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饮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TAA) ,另一组同时小剂量注射脂多糖 (LPS) ,以观察其对肝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TAA可使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且二...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饮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TAA) ,另一组同时小剂量注射脂多糖 (LPS) ,以观察其对肝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TAA可使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且二者存在直线相关 ;血浆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均增加 ,而且血浆中各成分含量均与内毒素血症呈正相关 ;在TAA +LPS组动物唯有TNFα浓度和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高于TAA组。结论 :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内毒素可能主要通过激活枯否细胞分泌TNFα发挥其作用 ,但ET - 1、NO和自由基也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乙酰胺 肝硬化 内毒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自由基 内毒素血症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