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部分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国平 王楠 +3 位作者 张粉 蒋佳霖 冯书怡 周义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 观察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一个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收集经规范性保守治疗无效的、且有保留残余听力期望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4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 目的 观察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一个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收集经规范性保守治疗无效的、且有保留残余听力期望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4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后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组13例,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外半规管填塞术组14例,单纯淋巴囊减压术组16例,评估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眩晕、耳闷、耳鸣及听力情况。结果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后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外半规管填塞术组、单纯内淋巴囊减压术组术后眩晕发作次数均明显降低,眩晕控制率分别为92.3%、78.6%及62.5%;眩晕的严重程度也均较术前显著减轻,其中联合半规管填塞术的两组患者术后眩晕改善率(100%)显著高于单纯内淋巴囊减压组(68.8%)。三组患者的耳鸣、耳闷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耳鸣改善率分别为46.2%,50.0%及43.8%,耳闷改善率分别为61.5%,57.1%及5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术后听力下降患者的比例分别是15.4%、7.1%、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部分半规管填塞术能够有效控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等症状,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残余听力,避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囊减压术 半规管填塞术 眩晕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李飞 冯炜 +1 位作者 安攀 崔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EL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患者随访并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病灶主体位于颞骨岩部中...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EL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患者随访并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病灶主体位于颞骨岩部中后方的血供丰富的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内残存骨质;MRI表现为T_(1)WI/T_(2)WI均呈混杂信号,抑脂序列信号未见减低,其内可见血管流空,增强后呈欠均匀明显强化。结论ELST较罕见,其有特定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可对ELST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3
作者 黄梨 汪芹 +6 位作者 黄超 张智雯 李葳 刘伟 彭安全 周舟 潘雪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 sac,ES)的炎症变化可能涉及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发病机制。通过检测MD患者ES组织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探讨ES炎症反应在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单侧MD患者行内淋巴导管夹闭手术获取的ES... 目的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 sac,ES)的炎症变化可能涉及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发病机制。通过检测MD患者ES组织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探讨ES炎症反应在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单侧MD患者行内淋巴导管夹闭手术获取的ES标本和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患者行迷路入路切除手术获取的ES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S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9例MD患者ES组织中TNF-α均阳性表达,其中强表达5例,中等表达3例,弱表达1例;IFN-γ阳性表达7例,其中强表达4例,中等表达3例。10例AN患者ES组织中TNF-α弱阳性表达4例,IFN-γ为阴性表达。结论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在MD患者ES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MD患者ES组织存在炎性病理变化,这可能与内淋巴积水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囊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12例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暨文献复习
4
作者 杨曼 李睿 +3 位作者 潘国庆 王浩骅 张亚男 刘士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12例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2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 目的观察12例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2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例的显微镜下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ELST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58岁。12例患者肿块最大径2.5 cm,平均直径(1.9±0.33)cm。临床上多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影像学显示颞骨岩部中后部软组织肿物,边界不清、密度稍高并可出现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呈乳头-囊样结构,乳头轴心为血管丰富的纤维间质,可见大小不一的腺腔样结构,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温和,胞质较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无明显核分裂象。12例ELST中CK、VIM均呈阳性表达,KI-67指数1%~2%,2例有CD56强弱不等的表达,3例EMA仅表现为局灶细胞膜腔缘阳性。12例GFAP、Olig-1、PR、S-100、Syn、TTF-1、TG、CD10均呈阴性表达。12例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且完整切除,电话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尚存,有1例有复发。结论ELST的发生与性别无关,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病理学诊断依据其典型的显微镜下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可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KI-67 CK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5
作者 陈泓杉 牛犁 余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但局部侵袭性强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内淋巴囊,好发于颅底,常侵犯岩骨、乳突、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等,很少远处转移。ELST常为散发病例,约1/3的病例...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但局部侵袭性强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内淋巴囊,好发于颅底,常侵犯岩骨、乳突、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等,很少远处转移。ELST常为散发病例,约1/3的病例与Von-Hippel Lindau(VHL)综合征相关。本研究现报道2例ELST,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表现及相关分子病理特征,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生物学行为,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其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VHL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不同MRI内淋巴囊分型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ASNR的影响
6
作者 王宇翔 王小林 +3 位作者 韩跃峰 朱慧慧 桑亚茹 张李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究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MRI不同内淋巴囊分型对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52耳)经影像学及临床综合诊断为LVAS患者的MRI T2WI及ABR资料,根据MRI内淋巴囊高低信号分布差异,分为Ⅰ型组8耳,Ⅱ型... 目的探究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MRI不同内淋巴囊分型对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52耳)经影像学及临床综合诊断为LVAS患者的MRI T2WI及ABR资料,根据MRI内淋巴囊高低信号分布差异,分为Ⅰ型组8耳,Ⅱ型组12耳,Ⅲ型组32耳。并以经颞骨CT及内听道MRI确定无内耳畸形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1例(42耳)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ASNR引出率、反应阈及潜伏期。结果①LVAS组和对照组ASNR引出率分别为44.2%(23/52)和9.5%(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NR平均反应阈分别为91.57±7.25和89.25±6.99 d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36±0.35和3.26±0.59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AS患者Ⅰ型组、Ⅱ型组和Ⅲ型组的ASNR引出率分别为50.0%(4/8)、33.3%(4/12)和46.7%(1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NR平均反应阈分别为84.25±9.43、86.75±8.30和94.80±3.95 dB nHL,Ⅰ型组与Ⅲ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07±0.14、3.43±0.13和3.23±0.29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AS患者ASNR引出率不受MRI内淋巴囊分型的影响,且较无内耳畸形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MRI 内淋巴囊
下载PDF
影响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琳 余力生 +1 位作者 刘燕 夏瑞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手术适应症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至2011年收治的梅尼埃病病例共71例,选择反复发作眩晕且有实用...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手术适应症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至2011年收治的梅尼埃病病例共71例,选择反复发作眩晕且有实用听力者进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前完善检查并根据听力分期、听力曲线、病程、随访期限等进行分组,术后进行随访,生活质量的评测采用梅尼埃病内淋巴囊减压术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DOQ。结果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的梅尼埃患者为87.69%,3.08%不变,9.23%变差。QOL的得分与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等无明显统计学相关,与术前听力分期、术前听力学曲线类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术前不同分期与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疗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分期为2、3期的患者疗效要好于4期患者,听力曲线为上升型的效果优于其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 内淋巴囊减压术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下载PDF
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影响机制的研究
8
作者 窦艳玲 冯怀志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对内淋巴囊血流量及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的病因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计...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对内淋巴囊血流量及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的病因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SP、CGRP量的变化 ,检测内淋巴囊血流量。结果 颈上神经节切除后SP明显减少 (P <0 .0 1) ,CGRP无明显改变 ,内淋巴囊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切除 内淋巴囊 颈上神经节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耳疾病 内淋巴囊血流量
下载PDF
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梅尼埃病临床观察
9
作者 董洪松 魏明辉 +1 位作者 戴轶 聂国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12例梅尼埃病患者,应用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眩晕控制者9例(75%),听力改善15~30dB者5例(42%)。结论对药物治...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12例梅尼埃病患者,应用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眩晕控制者9例(75%),听力改善15~30dB者5例(42%)。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患耳尚有听力,眩晕发作频繁的梅尼埃病患者,可选用内淋巴囊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囊分流 手术 内淋巴囊分流术 梅尼埃病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听力改善 治疗前后 分级标准 诊断依据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不同内淋巴囊术式反转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俊蛟 何郡 +5 位作者 黄超 汪芹 蒋文琪 张智雯 陈意超 彭安全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目的探索内淋巴导管夹闭术(endolymphatic duct blockage,EDB),内淋巴囊引流术(endolymphatic sac drainage,EDD)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ndolymphatic sac decompression,ESD)治疗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中反转内淋巴积水的有效性... 目的探索内淋巴导管夹闭术(endolymphatic duct blockage,EDB),内淋巴囊引流术(endolymphatic sac drainage,EDD)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ndolymphatic sac decompression,ESD)治疗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中反转内淋巴积水的有效性及时间点。方法选取27名难治性MD患者,10例行EDB,9例行EDD和8例行ESD,分别于术前(第一次),术后2周(第二次)及术后12个月以上(第三次)用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3D real IR)序列行钆增强颞骨MRI,评估三次检查中耳蜗和前庭积水变化及相应时间点的症状表现。结果EDB组:第二次MRI未发现积水反转病例;第三次MRI显示3例前庭积水反转,其中2例伴耳蜗积水程度下调,这3例积水反转病人听力提高,眩晕完全控制。EDD组:第二次MRI显示积水反转4例,积水无变化5例;第三次MRI显示二次检查积水反转的4例病人中除1例前庭积水复发外,其余无变化,无新病人积水反转;这4例积水反转病人眩晕完全控制,听力提高1例,下降1例,2例无变化。ESD组:第二次和第三次MRI均无病例出现EH反转,而眩晕完全控制2例,基本控制3例。结论本研究表明EDB和EDD均有可能反转某些MD患者的EH,且反转的病人眩晕完全控制;而ESD组未发现积水反转病例,部分病人眩晕也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内淋巴导管夹闭术 内淋巴囊切开引流术 内淋巴囊减压术
下载PDF
半规管阻塞术与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中晚期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辉兵 孙悍军 +5 位作者 李健 孙勍 陈元星 高云 戴静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比较半规管阻塞术(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SCO)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ndolymphatic sac decompression,ESD)对难治性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29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SD组76例,SCO组53例。比... 目的比较半规管阻塞术(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SCO)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ndolymphatic sac decompression,ESD)对难治性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29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SD组76例,SCO组53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眩晕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听力、耳鸣及耳闷等变化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24~50个月。结果术后ESD组眩晕控制率为78.95%,SCO组为98.11%,两组比较(χ^(2)=10.025,P<0.01)。ESD组和SCO组术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与术前相比下降(U=8.265;8.718,P<0.01),两组相比SCO组下降更明显(U=5.163,P<0.01)。ESD组和SCO组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率分别为86.84%和83.02%(χ^(2)=0.363,P>0.05)。ESD组和SCO组术后耳鸣分级都较术前下降(U=3.941,2.894>2.58,P<0.01),两组耳鸣有效率分别为55.26%和49.06%(χ^(2)=0.483,P>0.05)。ESD组和SCO组术后耳闷评分都较术前下降(U=2.495;2.305>1.96,P<0.05),两组耳闷改善率分别为43.42%和52.83%(χ^(2)=1.109,P>0.05)。结论SCO与ESD都能较好控制难治性中晚期MD眩晕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但SCO控制眩晕的效果可能更好。SCO与ESD术后听力变化基本相同,对耳鸣和耳闷都有一定改善,但两种术式对MD术后耳鸣、耳闷的改变都没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手术治疗 内淋巴囊减压术 半规管阻塞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内淋巴囊体积与听力损失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哲明 娄昕 +2 位作者 兰兰 王卉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内淋巴囊体积大小与听力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行1.5T磁共振高分辨三维容积扫描,分辨率0.5mm×0.6mm×0.6mm,测量48只耳的内淋囊体积及迷路体积;收集相应耳听力损失分级结...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内淋巴囊体积大小与听力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行1.5T磁共振高分辨三维容积扫描,分辨率0.5mm×0.6mm×0.6mm,测量48只耳的内淋囊体积及迷路体积;收集相应耳听力损失分级结果。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内淋巴囊体积、内淋巴囊与迷路的体积比值和听力障碍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双侧前庭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内淋巴囊平均体积(395.0±169.4)mm3,内淋巴囊体积与迷路的体积比1.81±0.84。24例共48只耳中,轻度聋2耳,中度聋5耳,重度聋12耳,极重度聋29耳;ABR可引出有25耳,不能引出23耳;40HzAERP可引出36耳,未引出12耳。统计结果显示内淋巴囊体积大小或内淋巴囊与迷路体积比值的大小和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在ABR及40HzAERP可引出与不能引出组之间内淋巴囊体积或内淋巴囊与迷路体积比值也无差异(P>0.05)。结论前庭水管综合征内淋巴囊体积大小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前庭水管 内淋巴囊 听力障碍 磁共振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兆华 钟时勋 +4 位作者 李朝军 张利军 陈继川 李洪涛 张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 应用所设计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eneiere’s disease oucomes questionnaire,MDOQ),对内淋巴囊减压术后梅尼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估研究。方法 病例来自1982年1月至1998年1月药物治疗失败并... 目的 应用所设计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eneiere’s disease oucomes questionnaire,MDOQ),对内淋巴囊减压术后梅尼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估研究。方法 病例来自1982年1月至1998年1月药物治疗失败并进行了内淋巴囊减压术的68例梅尼埃病患者。MDOQ由三方面组成:身体的、情感的和社交的健康与愉快,有19项配对的问题(术前和术后),比较术前与术后QOL得分。结果 术后QOL得分总的变化为27.8分(32~86)(P〈0.001),QOL得分与MDOQ得分有很密切关系(P〈0.05)。内淋巴囊减压术后QOL相应改善的MD患者占83.8%,无变化的患者占5.9%,变差的患者占10.3%。结论 MDOQ是一新的对梅尼埃病患者QOL很好的评估方法,与治疗后梅尼埃病患者QOL的变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减压术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德亮 袁永一 +3 位作者 韩东一 申卫东 刘军 李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了解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表现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在我科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例内淋巴囊肿瘤,分别对其主要症状、临床检查和手术所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6例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分别为28岁、48岁、2... 目的了解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表现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在我科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例内淋巴囊肿瘤,分别对其主要症状、临床检查和手术所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6例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分别为28岁、48岁、25岁、38岁、59岁和34岁(平均38.7岁),左耳4例,右耳2例;病程分别为8年、5年、10年、30余年、10年和半年(平均约12.6年)。主要症状:感音神经性耳聋(全聋)4例(伴耳流脓及耳鸣2例,伴耳鸣、面部抽搐和耳流脓、面瘫各1例),1例搏动性耳鸣及面瘫。6例术前均未考虑到内淋巴囊肿瘤,其中拟诊为颈静脉球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各2例,汗腺腺瘤和颞骨肿瘤各1例。6例中经乳突进路手术2例,经颅-耳-颈或耳-颈联合进路手术4例,术后1例脑脊液漏手术修补愈合。6例经2至8年(平均4.7年)随访均存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非常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误治。其病史较长、进展较慢,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肿瘤
下载PDF
内淋巴囊瘤的临床和VHL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瑾 许丽萍 +4 位作者 鲜军舫 李永 刘辉 陈树斌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1-658,共8页
目的观察内淋巴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听力学特征,探讨内淋巴囊瘤的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术后病理确诊、经过我院手术治疗的内淋巴囊瘤病人共4例(2男2女),中位年龄为40.5岁(15~62岁),整理该病例系列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和听... 目的观察内淋巴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听力学特征,探讨内淋巴囊瘤的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术后病理确诊、经过我院手术治疗的内淋巴囊瘤病人共4例(2男2女),中位年龄为40.5岁(15~62岁),整理该病例系列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和听力学检查结果,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术后随访6~35个月。结果三例患者中首发症状1例为患侧面瘫,3例为患侧单侧耳鸣,听力测试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颞骨CT表现为内淋巴囊区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呈虫蚀样。内耳MR表现为内淋巴囊区混杂T1长T2信号影,边缘呈分叶状,部分其内见液-液平面,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例3还发现肾脏下极占位(病理:肾透明细胞癌),结合内淋巴囊瘤,以及发现VHL第3外显子发生杂合缺失c.620_633del,导致p.Ala207GlyfsX44,最终确诊为von Hipple-Lindau(VHL)病,并给予遗传咨询。结论对临床上单侧耳鸣、听力下降的患者需考虑到内淋巴囊瘤的可能,它独立发生,或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或内脏病变,是VHL病的一个表现,需要进一步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von Hipple-Lindau病 VHL基因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杰 陈薇 +2 位作者 石怀银 张肖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脑神经受累等。CT检查可见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不增强的T1WI及T2MI上所有肿瘤的边缘显示高信号密度,肿瘤实质显示低信号密度,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NSE阳性,部分病例CD56、S-100蛋白阳性,GFAP、TTF-1、CgA、TG、Syn均阴性。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第1次手术后两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较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大鼠内淋巴囊的S期细胞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孝文 肖红俊 +1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3-404,509,共3页
目的 了解大鼠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S D大鼠 ,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后 ,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 ,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内淋巴囊组织中增殖细胞的定位与分布。结果 大... 目的 了解大鼠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S D大鼠 ,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后 ,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 ,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内淋巴囊组织中增殖细胞的定位与分布。结果 大鼠内淋巴囊中间部的上皮、上皮下区域和囊腔内存在着散在的BrdU阳性细胞 ,而在耳蜗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大鼠内淋巴囊具有细胞增殖能力 ,可能是内耳具有细胞更新功能的独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附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8
作者 岳云龙 陈孝柏 金延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T1WI上可见片状高信号区及血管流空信号。DSA显示...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T1WI上可见片状高信号区及血管流空信号。DS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小脑前下动脉参与部分血供。结论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孝文 肖红俊 +1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8-440,I031,共4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rd)后处死动物 ,取颞骨经组织学处理制作冰冻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淋巴囊的细胞浸润、增殖和IgG细胞的分布状况。结果 内耳受抗原刺激后 3d内淋巴囊囊腔和囊周区域出现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7d内淋巴囊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3~ 7d内淋巴囊囊腔KLH被吞噬 ,同时S期细胞和IgG阳性细胞逐渐增多 ,二者的出现部位相似。结论 在内耳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二次应答中 ,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且局部增殖的细胞可能在原位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 ,提示内淋巴囊具有增殖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在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细胞分化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唐庆贺 李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呈乳头状囊性腺样结构 ,其内可见粉染蛋白样物质。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 ,核的形态及大小相近 ,异型性较少见。肿瘤间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 ,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免疫表型 :CK、NSE阳性 ,GFAP、S 10 0蛋白、EMA、CgA、TG、Syn阴性。 结论 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诊断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ELST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