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7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内生真菌非生物胁迫抗性及抑菌效果评价
1
作者 杨帆 王爽 +3 位作者 蒋希峰 杜虹锐 李沐恺 刘春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为挖掘利用优良拮抗菌资源,选取前期初筛试验中对不同靶标菌表现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复筛试验。测定了9株拮抗内生真菌在盐渍化、温度差异化逆境胁迫下,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青霉属菌株1-R-6对6种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为挖掘利用优良拮抗菌资源,选取前期初筛试验中对不同靶标菌表现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复筛试验。测定了9株拮抗内生真菌在盐渍化、温度差异化逆境胁迫下,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青霉属菌株1-R-6对6种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性。离蠕孢属菌株2-Fr-8及棘壳孢属菌株12-R-5分别对玉米大斑病菌及灰葡萄孢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0.79%和66.67%,具有潜在的生防潜力。蓝状菌属菌株11-R-10表现出较强的抗高温特性,40℃条件下,平皿测定菌落直径可达3.72 cm;4株内生真菌在4℃条件下缓慢生长,且镰刀菌属菌株16-FL-1的菌落直径也可达到1.06 cm。菌株16-FL-1在含盐量3%的平皿中菌丝生长与对照组无差异,且在12%的含盐平皿条件下菌落直径仍可达到2.66 cm,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渍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石仙桃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朱华 吴文源 +6 位作者 张淼 陈龙 杨丽容 梁仁涛 黄诗萍 吴焕 施晓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进行DNA提取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石仙桃根、根茎、叶和假鳞茎中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其中,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分离出37株内生真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从叶部组织中分离到的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将测得内生真菌菌株基因序列导入GenBank,经过比对,鉴定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为Phyllosticta(叶点霉属),推测为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意大利果壳叶点霉)。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内生真菌拮抗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菌株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3
作者 朱华 黄诗萍 +2 位作者 黄青林 张淼 陈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1-127,137,共8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部最多,叶部次之,茎部最少。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出的19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BG10菌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拮抗效果最好,利用分子生物技术(ITS),BG10被鉴定为Curvularia(弯孢属),推测为Curvularia lunata(新月弯孢菌)。其最佳培养基为高氏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 内生真菌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 筛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低磷胁迫时混合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的促生作用
4
作者 王明川 汤智德 +4 位作者 谢安强 简灵静 林晗 王英姿 陈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具有溶磷功能的混合内生真菌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020号无性系1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接种具有溶磷功能的单株菌和混合菌,测定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和光合指标。结果表... 为进一步探究具有溶磷功能的混合内生真菌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020号无性系1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接种具有溶磷功能的单株菌和混合菌,测定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方面,在不同磷胁迫梯度,单株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S28)和混合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riopsis ericae,S1)+双乳突炭层菌(Nemania bipapillata,S41)对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单株菌S28和混合菌S1+S28、S1+S41对苗高影响较大;单株菌S28、尖小丛壳菌(Glomerella acutata,S32)和混合菌S1+S32、S32+S41能有效促进地径生长。接种单株菌S1和混合菌S1+S41、S28+S32、S32+S41的杉木幼苗根冠比随着胁迫梯度增加而不断增大,其根冠比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中增量显著。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混合菌S32+S41对叶绿素质量分数增量显著。随着时间和胁迫梯度增加,接种内生真菌可以有效降低杉木幼苗初始荧光值,能够减轻杉木幼苗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受到的胁迫伤害;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提高光合速率。具有溶磷功能的内生真菌可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起到促进作用,混合菌对杉木幼苗的促进效果在整体上优于单株菌,其中,混合菌S32+S41综合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磷胁迫 内生真菌 混合菌 光合作用
下载PDF
菊苣叶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分析
5
作者 刘洋 孟秀花 +5 位作者 吕寒 卢昊 张志伟 牛冠婷 任冰如 陈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inn.)叶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平板对峙法筛选对9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联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检测活性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菊苣叶中分离得到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inn.)叶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平板对峙法筛选对9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联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检测活性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菊苣叶中分离得到24株内生真菌,筛选到1株对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CIY4,鉴定其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的损毁链格孢(Alternaria destruens)。500μg·mL^(-1)的菌株CIY4发酵产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制率达到86.31%,其后依次为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85.45%)、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J.H.Simmonds)(77.87%)、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71.12%),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低于70%。本研究首次分离筛选了菊苣叶中内生真菌菌株CIY4,该链格孢属真菌具有普遍抑制常见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内生真菌 植物病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鸡屎藤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6
作者 徐紫薇 邓业成 +4 位作者 骆海玉 邓志勇 韦坚芬 黄玲玉 甘萍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株鸡屎藤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佳活性菌株及其抑菌活性萃取层,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和活性追踪法分离其活性成分,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株鸡屎藤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佳活性菌株及其抑菌活性萃取层,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和活性追踪法分离其活性成分,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评价活性成分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中菌株PsJ3的乙酸乙酯萃取层抑菌活性最佳,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_(50))在0.0869~1.1043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C_(50)值为0.0869 g/L;其次是甘蓝黑斑病菌和茶轮斑病菌,EC_(50)值为0.2082和0.2397 g/L;对烟草黑胫病菌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1.1043 g/L。从不规则毛霉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镰刀菌酸(fusaric acid),该化合物对以上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活性,EC_(50)值为0.0180~0.3905 g/L。相似地,其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EC_(50)值为0.0180 g/L;甘蓝黑斑病菌和茶轮斑病菌次之,EC_(50)值为0.0303和0.0382 g/L;对烟草黑胫病菌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0.3905 g/L。本研究结果表明,鸡屎藤内生真菌含有广谱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鸡屎藤内生真菌在农业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屎藤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镰刀菌酸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内生真菌对苇状羊茅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张毓松 张晓旭 +1 位作者 周良彬 常智慧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本研究通过比较带内生真菌(E+)、不带内生真菌(E-)和带菌率为50%(M)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和表型变化,探究内生真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苇状羊茅内部生理机制、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常... 本研究通过比较带内生真菌(E+)、不带内生真菌(E-)和带菌率为50%(M)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和表型变化,探究内生真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苇状羊茅内部生理机制、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常温)条件下苇状羊茅在E+处理与E-处理下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2)随着温度降低,E+处理的APX、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E-处理(P<0.05);0℃时,E+处理比E-处理的上述七项生理指标分别提升了14.2%、88.6%、38.0%、63.3%、54.8%、62.8%、11.0%。3)在5℃恒温培养条件下,E+处理的株高和叶长始终显著高于E-处理(P<0.05),培养60 d后E+处理的分蘖数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M和E-处理(P<0.05)。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下内生真菌可以提高苇状羊茅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苇状羊茅生长,增强其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苇状羊茅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生长 低温胁迫
下载PDF
一株红树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8
作者 王越 周学明 +3 位作者 杜金风 林叶 陈惠苹 宋鑫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D NMR、旋光以及高分辨质谱对纯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次级代谢产物:5-乙酰氨基戊酸(1),4-乙酰氨基丁酸甲酯(2),pyrophen(3),(E)-6-hydroxy-5-(1-propenyl)-1,2-dihydropyrano[3,2-b]pyrrole-3,7-dione(4),N-乙酰基酪胺(5),fonsecinone A(6),aurasperone A(7),asperpyrone D(8),aurasperone F(9),isoherqueinone(10),ergosterdiacids B(11),曲酸(12),L-1-柠檬酸甲酯(1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4)和对羟基苯乙酸(15).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1H/13C NMR数据的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15进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测试,发现聚酮类化合物6~10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枝龄落叶松枝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
9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3 位作者 姜奕冰 张瑶 梁军 宋小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8,共12页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严重危害落叶松生长发育,但对健康、患病落叶松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枝龄健康和患枯梢病落叶松枝(1年生健康枝、2年生健康枝、3年生健康枝、1年生病枝、2年生病枝和3年...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严重危害落叶松生长发育,但对健康、患病落叶松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枝龄健康和患枯梢病落叶松枝(1年生健康枝、2年生健康枝、3年生健康枝、1年生病枝、2年生病枝和3年生病枝)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落叶松内生真菌信息共注释到5门,24纲,83目,184科,331属。Bradymyces、Lophiotrema、Arthrocatena、德福里斯孢属丰度随着枝龄的增长而增加;Perusta、Endosporium、亚隔孢壳属丰度随着枝龄的增长而降低。健康和患病落叶松枝内生真菌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患病后,在纲水平,座囊菌纲、柄锈菌纲、圆盘菌纲和茶渍纲丰度显著降低,粪壳菌纲、银耳纲、伞型束梗孢菌纲丰度显著升高;属水平,Capnobotryella和Perusta丰度显著降低,新壳梭孢属和雪球酵母属丰度显著提高。伴随着菌群变化,植物病原菌和寄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类群丰度显著增加,植物病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类群丰度显著降低。通过网络分析挖掘出健康落叶松真菌网络的关键种群为Lophiotrema、德福里斯孢属和Arthrocatena,患病落叶松真菌网络的关键种群为维希尼克氏酵母菌属、Papiliotrema、雪球酵母属、Camptophora、新壳梭孢属和Endosporium。病枝中,枯梢病原菌集中于1年生枝。【结论】落叶松枯梢病原菌的侵入改变了植株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健康组和患病组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本研究为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枯梢病 落叶松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一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评价
10
作者 熊财智 曹金凤 +2 位作者 赵江源 李铭刚 丁建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9-152,共4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GG5-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Neocosmospora rubicola。通过生长速率法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GG5-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Neocosmospora rubicola。通过生长速率法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GG5-1大米发酵提取物在0.1 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97.28±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根寄生逆境下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李媛 孟思宇 +1 位作者 冯晓云 鲍根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内生真菌调控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特征有关。本研究以带菌(E+)、不带菌(E-)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探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密度对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花针茅地上和根系生物量,抑制了紫花针茅根系的生长发育,且随寄生密度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数持续降低,但E+植株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优于E-植株。2)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甘肃马先蒿寄生能抑制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拓扑指数,导致紫花针茅生物量降低,且随寄生密度的增大,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内生真菌通过改变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外部连接数等根系形态特征对甘肃马先蒿寄生作出正向的积极响应,进而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由此可见,内生真菌能通过调控根系形态特征来增强紫花针茅根系和地上生物量,进而缓解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的根寄生危害,这将为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这一特殊资源对根寄生杂草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柱菌属内生真菌 紫花针茅 甘肃马先蒿 根寄生植物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产生物碱苦豆子内生真菌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12
作者 王文凯 鞠明岫 +2 位作者 金婧 刘冠兰 顾沛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能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发酵条件,提高碱产率。以前期从苦豆子健康种子中分离的5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产生物...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能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发酵条件,提高碱产率。以前期从苦豆子健康种子中分离的5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产生物碱菌株的筛选,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分类地位。随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究添加L-哌啶酸、L-赖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产生物碱菌株碱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株高活性产槐定碱菌株DSD103,DSD201和DSD308,均属于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菌丝中槐定碱的产率分别为0.212,0.544和0.276 mg·g^(-1)。碱产率最高的菌株DSD201在L-哌啶酸浓度为1.079μmol·L^(-1)、L-赖氨酸浓度为6.251μmol·L^(-1)和α-酮戊二酸浓度为0.153μmol·L^(-1)时,菌丝中碱产率达到最大,为0.949 mg·g^(-1),比对照提高了74.12%。所筛选的产生物碱菌株为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内生真菌 产生物碱菌株 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下载PDF
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丛添玥 邢翔宇 +2 位作者 尤梦瑶 程丽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对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Alternaria alternate)发酵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分离。采用牛津杯法对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发酵液抑菌活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DPPH法对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 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对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Alternaria alternate)发酵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分离。采用牛津杯法对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发酵液抑菌活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DPPH法对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后,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内生真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从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为:槲皮素(A)、山奈酚(B)、木犀草素(C)、肉桂酸(D)、阿魏酸(E)、芹菜素(F)及金丝桃苷(G)。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MY07能够产生多种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是一株具有深入开发应用价值的内生真菌,且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内生真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HMY07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两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蓝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杨威平 李思 侯瑞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是蓝莓根部重要的内生真菌,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蓝莓根系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形态学结构、ITS系统发育树分析及回接定殖特征,鉴定两株蓝莓根部内生真菌菌株MJY11、GA38分别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Sordariomycetes ...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是蓝莓根部重要的内生真菌,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蓝莓根系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形态学结构、ITS系统发育树分析及回接定殖特征,鉴定两株蓝莓根部内生真菌菌株MJY11、GA38分别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Sordariomycetes sp.和Phialocephala bamuru。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对MJY11、GA38菌株的溶磷特性进行评价,测量接种MJY11、GA38菌株后蓝莓组培苗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两株真菌固液态溶磷效果显著,MJY11菌株有效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GA38菌株有效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未接菌的蓝莓组培苗相比,接种MJY11菌株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分别提高了36.56%、51.85%、103.70%,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72.88%、33.66%和427.08%、65.54%,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39.57%、158.41%、328.57%、89.35%、16.90%、13.74%;接种GA38菌株的苗高、叶片数分别提高了103.98%、110.00%,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0.25%、116.17%和129.17%。综上,蓝莓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MJY11、GA38对蓝莓组培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生理指标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原文传递
湖北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foetens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同舜尧 刘晴 +3 位作者 何瑜 徐帆 石宝宝 艾洪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PLC和(半)制备HPLC的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foetens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物理性质,将其鉴定为:n-苯乙基乙酰...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PLC和(半)制备HPLC的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foetens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物理性质,将其鉴定为:n-苯乙基乙酰胺(1)、fusaric acid(2)、beauvericin(3)、methylp-hydroxy benzeneacetate(4)、fumitremorginx(5)、1-acetyl-2,4,5,7-tetrahydroxy-9(6)、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7)、p-(acetylamino)benzoic acid(8)、gibepyrone D (9)、5-羟甲基-2-呋喃甲醛(10).其中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炎症效应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检测,其中化合物8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IC50=22.9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下载PDF
“青九牛”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16
作者 陈兰燕 何慧敏 +3 位作者 杨浪 王爱娟 赖红芳 张高荣 《广东化工》 2025年第3期49-52,38,共5页
为探讨瑶药“青九牛”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作用,本文对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进行发酵培养并获得其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测定其化学成分、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CI)、菌悬液的电导率、细... 为探讨瑶药“青九牛”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作用,本文对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进行发酵培养并获得其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测定其化学成分、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CI)、菌悬液的电导率、细菌细胞内物质外漏情况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行抗菌作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含有有机酸、苯丙素、酯类、生物碱、萜类等多种成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30±0.8 mm和21.30±0.90 mm,MIC值分别为7.81 mg·mL^(-1)和31.25 mg·mL^(-1)。机制研究表明内生菌代谢产物能够改变细菌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的物质外漏,电导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力升高,最终抑制细菌生长。本研究表明瑶药“青九牛”内生真菌Alternaria burnsii KJT-2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为瑶药“青九牛”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筋藤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LC-MS分析
下载PDF
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生长和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的影响
17
作者 郭璟 王越 +1 位作者 祁存英 李静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评价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的促生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内生真菌均能促进燕麦株高生长,增加根长、干重、鲜重等,其中,ADK对燕麦生长性状影响最显著(P<0.05),AF对燕麦产量增加最显著(P<0.05)。内生真菌对燕麦生理也有显著影响(P<0.05),ADK和AF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C(Vc)含量较CK分别增加87.53、86.03%%和5.56%、58.11%,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减少64.62%、72.85%和54.82%、63.85%。此外,ADK和AF能够提高土壤全磷含量,且AF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内生真菌浸种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以及特有OTU的数量,改变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ADK促进了燕麦生长,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AF提高了燕麦产量,增强了燕麦抗逆性。本研究揭示出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并能增强燕麦的抗逆性及改变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为后期开发植物促生菌剂提供了菌种资源,也有助于开发木霉菌及黄绿卷毛菇在生物菌肥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燕麦 浸种 促生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药用植物款冬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8
作者 杨震发 刘金菊 +3 位作者 姬颖 杨宽 张涛锋 杨爱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6-21,F0002,共7页
本试验旨在分离、纯化菊科药用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内生真菌,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组织分离、平板划线等分离纯化方法,得到款冬根、茎、叶内生真菌32株,通过测定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 本试验旨在分离、纯化菊科药用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内生真菌,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组织分离、平板划线等分离纯化方法,得到款冬根、茎、叶内生真菌32株,通过测定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来探讨真菌发酵物的抗氧化活性。32株款冬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菌株KD-18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PPH·清除活性较强,当样品质量浓度为1mg/mL时,清除率为90.86%;KD-8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OH清除活性较强,当样品质量浓度为1mg/mL时,清除率为89.32%;KD-8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还原力较强,在0~0.2mg/mL浓度范围内总还原力与对照品VC相当。结果显示,多数样品表现出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KD-18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发酵产物对DPPH·的清除率超过90%,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药用植物款冬内生真菌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均较丰富,部分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氧化活性较强,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款冬内生真菌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 内生真菌 分离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植物内生真菌学位论文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19
作者 徐静 王超 +2 位作者 万小刚 赵岳 伍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40-148,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确立及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以1999—2023年CNKI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为切入点,以“内生真菌”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确立及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以1999—2023年CNKI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为切入点,以“内生真菌”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到符合要求的1862篇学位论文,对相关学位论文的年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时间线等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学位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占总发文量的14.34%。中国学位论文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初期探索、兴起发展和快速增长3个阶段,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挖掘及其多样性分析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今后,科研人员可着眼于进一步阐明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互作机制,探索其在农业生产、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学位论文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
作者 代子腾 韦霞 +7 位作者 刘妍颖 游证喨 吴承华 王娟 沈张扬 幸尚平 黄倩婵 朱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方法:菌株采用大米培养基经规模发酵,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后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如硅胶柱...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方法:菌株采用大米培养基经规模发酵,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后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综合谱学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和Griess法初步评估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结果:从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为:Monomethylsulochrin(1)、Questin(2)、Demethylsulochrin(3)、Fumiquinazoline C(4)、Fumiquinazoline J(5)、Azaspirofurans A(6)、Pseurotin A(7)、N-[2-(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8)、Pyripyropene A(9)。其中,化合物1~3属于蒽醌类化合物,4~9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9对肝癌细胞(Huh7)、卵巢癌细胞(A2780)、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明显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3、6、7、8和9具有一定抗炎活性。结论:从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除化合物2,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桐花树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8和9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本研究丰富了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为后续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内生真菌 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