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叶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潘田扬 殷照青 +4 位作者 李仙杰 韦然 管清莹 蒋欢 张汉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3-78,共6页
外来入侵植物通常要和当地的生物发生相互关系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表明叶内生真菌是否有利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入侵力,首次调查了其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利用过夜冰冻组织法和常规的麦芽汁琼脂平板培养法,分别... 外来入侵植物通常要和当地的生物发生相互关系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表明叶内生真菌是否有利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入侵力,首次调查了其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利用过夜冰冻组织法和常规的麦芽汁琼脂平板培养法,分别于3、6月份从昆明西山、金殿种群分离得到312个菌株,根据其ITS基因差异,分为7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地位分布在Agaricomycetes、Dothideomycetes、Sordariomycetes和Pezizomycetes 4个纲。在低阶分类上这些真菌可分为19个属,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25.09%)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10.80%)。有2.09%的菌株属于未知真菌。相比较,6月份的紫茎泽兰种群比3月份具有较高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叶内生真菌非常丰富,这些真菌是否对紫茎泽兰的入侵力具有影响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入侵植物 内生真菌多样性 过夜冰冻组织法(ONFIT) 麦芽汁琼脂平板培养法(MEA)
下载PDF
黄绿卷毛菇生境中矮嵩草内生真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璟 谢占玲 +4 位作者 罗涛 薛治峰 郭建娟 李发雄 张秀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生境中矮嵩草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本研究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法对矮嵩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法在矮嵩草共分离鉴定得到66株内生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类到7目,分别为格孢腔...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生境中矮嵩草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本研究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法对矮嵩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法在矮嵩草共分离鉴定得到66株内生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类到7目,分别为格孢腔目(Pleosporales)、炭角菌目(Xyl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毛霉菌目(Mucorales)、Glomerellales,优势种群为Stagonospora bicolor;根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3、1.56、0.82;未分离到黄绿卷毛菇;宏基因组法检测出587种内生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77.21%、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16.21%,剩下的6.58%为unclassified真菌,优势种群为Fusarium sp,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13、39.08、0.48;检测到黄绿卷毛菇,相对丰度为11.39;比较两种方法,黄绿卷毛菇生境的矮嵩草植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黄绿卷毛菇为优势内生真菌种群之一。该研究首次证明黄绿卷毛菇为嵩草属的内生真菌,是研究黄绿卷毛菇的营养类型及其与植物间的互作关系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 内生真菌多样性 黄绿卷毛菇 传统培养法 宏基因组法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板蓝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勇 宋素琴 +1 位作者 蔺彩霞 乔旭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新疆1年春季种植(SPS1)、2年春季连作种植(SPS2)以及一年夏季种植(SUS)板蓝根对板蓝根根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板蓝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结...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新疆1年春季种植(SPS1)、2年春季连作种植(SPS2)以及一年夏季种植(SUS)板蓝根对板蓝根根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板蓝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结果】根内真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组成。与SUS相比,SPS1显著降低了杓兰菌根菌Neonectria以及青霉菌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但是却提高了头珠霉属Oedocephalum的相对丰度,SPS2显著增加了土壤Ascomycota和Chytridiomycota的丰度,显著降低了Mortierellomycota的丰度;但提高了镰刀菌Fusarium,黄曲霉Aspergillus,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赤霉属Gibberella以及新月双镰孢Bisifusarium物种的相对丰度。与SPS1相比,SPS2显著降低了Mortierella和Plectosphaerell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镰刀菌Fusarium,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和杓兰菌根菌Neonectria的相对丰度。【结论】不同种植模式下板蓝根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存在差异,连续种植会降低有益真菌丰度和增加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连作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不同种植模式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多样性 群落组成
下载PDF
两种树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4
作者 黄融 孟庆鑫 +5 位作者 吴晓漫 荀利杰 张俊丽 董霞 董坤 龚雪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6-1085,共10页
以腾冲红花油茶花梗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12年生(N组)和60年生(O组)树龄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树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内生真菌OTU和Alpha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异... 以腾冲红花油茶花梗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12年生(N组)和60年生(O组)树龄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树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内生真菌OTU和Alpha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异显著。在两种树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优势菌门(二者丰度之和>90%),但目、科水平上两组样品优势种群差异巨大,很多物种(真菌)只能分类到目水平,其中O组的煤炱目未分类科和N组银耳目未分类科占比最大。内生真菌功能预测得到11个生态共位群,未知(Unknown)占比最高,动物病原菌、植物病原菌、真菌寄生菌等与各种腐生菌组成了多功能的营养型,内生真菌中病原菌、寄生菌和腐生菌的丰度受树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树龄大的腾冲红花油茶花梗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增多,并且优势真菌种类、丰度和功能也发生改变,因此,利用内生真菌时树龄因素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树龄 内生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iteSpace中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5
作者 郑涵蔡元 黄先寒 +2 位作者 罗增远 代兴汛 刘鲁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90-3705,共16页
【背景】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已研究过的植物中,感染内生真菌的植物宿主往往具有生长快速、抗逆境、抗病害、抗天敌等优势。目前,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对该领域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背景】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已研究过的植物中,感染内生真菌的植物宿主往往具有生长快速、抗逆境、抗病害、抗天敌等优势。目前,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对该领域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对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领域文献运用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endophytic fungal diversity and plant”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统计1992–2022年间“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文献的刊文数量、期刊、研究机构、主要作者和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并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symbiosis(共生)、soil(土壤)3个关键词与该领域文献发表量突增的时段密切相关。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9个关键词标签,具体3个热点研究方向。【结论】“Endophytic fungal diversity and plant”研究的英文文献数量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加,内生真菌多样性、内生真菌促进宿主生长、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性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未来应该加强该领域高影响力作者、机构的合作,针对本领域的3个热点及不足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内生真菌多样性 文献学统计 Web of Science CITESPACE
原文传递
不同化学型和季节变化对茅苍术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吕立新 王宏伟 +4 位作者 梁雪飞 郝思静 杜威 朱虹 戴传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00-7310,共11页
对茅山型茅苍术(MA)和湖北型茅苍术(HA)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二者之间优势菌群和特异菌群的差异。将两种化学型的茅苍术移栽至同一环境中,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采集叶片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调查... 对茅山型茅苍术(MA)和湖北型茅苍术(HA)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二者之间优势菌群和特异菌群的差异。将两种化学型的茅苍术移栽至同一环境中,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采集叶片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调查一共得到53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58.89%,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归结为20个属。MA内生真菌分离率要高于HA,二者的真菌多样性构成有一定差异性。MA和HA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呈基本重合现象,主要集中于交链孢属、球座菌属、刺盘孢属等几个属;而二者之间的特异菌群显示出差异性,MA的特异菌群为Leptospora属、支顶孢属、壳针孢属等,HA特异菌群为白僵菌属、轮枝孢属、毛壳菌属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内生真菌群落显示出一定的演替规律。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春季和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内生真菌多样性 特异菌群 化学型 季节
下载PDF
基于GS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怀山药根、茎中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元 李守婷 +4 位作者 申进文 文春南 文晴 阮元 麻兵继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采用GS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怀山药根和茎中内生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将真菌归类到种或亚种水平。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分析样品的序列数目和操作单元数量,进而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本试验从怀山药根和茎分别获得的... 采用GS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怀山药根和茎中内生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将真菌归类到种或亚种水平。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分析样品的序列数目和操作单元数量,进而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本试验从怀山药根和茎分别获得的有效序列数为64 774条和273 930条;根、茎OTU数分别为268、308。其中根部内生真菌含5门,14纲,36目,65科,92属,109种;茎部内生真菌包含4门,14纲,38目,66科,95属,112种。结果表明,怀山药根、茎中内生真菌非常丰富,且茎中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略高于根。根的优势菌群为葡萄孢盘菌属(Botryotinia),茎的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内生真菌 GSS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GM稻米镰刀菌毒素安全性评估及内生真菌类群成因分析
8
作者 赖泽萍 王婷 +1 位作者 朱军莉 赵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含量;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稻米内生真菌群落。4个稻米样本中均检出了低剂量镰刀菌毒素,其中ZEN、DON和T-23种毒素的含量在0.4~25.8μg/kg之间,且GM稻米与亲本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GM稻米样本FT16中检出了含量为10.0μg/kg的FB 1。16株内生镰刀菌株均能产生ZEN,其中9株还能合成T-2毒素。4个稻米样本共检出9个内生真菌门和68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和弯孢菌属(Curvularia)。2个GM稻米样本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与其亲本无显著差异(P>0.05)。GM稻米属水平的内生真菌标志物种均比其相应亲本显著减少。货架期内的稻米样本检出的镰刀菌毒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不构成食品安全风险。GM稻米内生真菌类群多样性指数与其亲本实质等同,标志菌属变异处于安全范围内。低剂量镰刀毒素普遍存在和内生镰刀真菌产毒风险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ITS高通量测序 稻米内生真菌多样性 镰刀菌毒素
下载PDF
广西3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曼 陈唯王 +4 位作者 韦继光 宋利沙 黄松殿 罗基同 潘秀湖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3-709,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广西林科院植物园的壳斗科(10种)、樟科(7种)和棕榈科(5种)植物的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多样性分四季进行了调查。经分离鉴定得拟盘多毛孢属真菌30种,其中从壳斗... 为进一步了解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广西林科院植物园的壳斗科(10种)、樟科(7种)和棕榈科(5种)植物的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多样性分四季进行了调查。经分离鉴定得拟盘多毛孢属真菌30种,其中从壳斗科分离到17种、樟科分离到19种、棕榈科分离到17种,优势种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从壳斗科的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樟科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棕榈科的香桄榔(Arenga engleri)中分离得到的拟盘多毛孢种数分别为8、12和12种,这3种植物分别是3科中内生拟盘多毛孢定殖种类最多的代表物种;其中樟树内生拟盘多毛孢定殖率最高(6.67%)。除棕榈科植物软叶针葵(Phoenix roebelenii)外,内生拟盘多毛孢在植物枝条中的定殖率均高于叶片,而且这些植物枝条中内生拟盘多毛孢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离得到内生拟盘多毛孢分别为18、16、12和10种;定殖率分别为3.44%、1.53%、1.10%和1.75%;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006、2.2902、2.2475和1.9541。本研究表明拟盘多毛孢偏好在某些植物种类中定殖,并有明显的组织选择偏向性,且定殖率有季节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Pestalotiopsis 物种多样性 Fagaceae Lauraceae Palmae
原文传递
Endophytes from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indole acetic acid, improving seed germination and mitigating oxidative stress 被引量:6
10
作者 Abdul Latif KHAN Syed Abdullah GILANI +10 位作者 Muhammad WAQAS Khadija AL-HOSNI Salima AL-KHIZIRI Yoon-Ha KIM Liaqat ALI Sang-Mo KANG Sajjad ASAF Raheem SHAHZAD Javid HUSSAIN In-Jung LEE Ahmed AL-HARRAS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Medicinal plants have been used by marginal communities to treat various ailments. However, the potential of endophytes within these bio-prospective medicinal plants remains unknown. The present study elucidates the e... Medicinal plants have been used by marginal communities to treat various ailments. However, the potential of endophytes within these bio-prospective medicinal plants remains unknown. The present study elucidates the endophytic diversity of medicinal plants(Caralluma acutangula, Rhazya stricta, and Moringa peregrina) and the endophyte role in seed growth and oxidative stress. Various organs of medicinal plants yielded ten endophyt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Phoma sp.(6 isolates), Alternaria sp.(2), Bipolaris sp.(1), and Cladosporium sp.(1) based on 18 S rD NA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culture filtrates(CFs; 25%, 50%, and 100% concentrations) from these endophytes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growth of normal and dwarf mutant rice lines. Endophytic CF exhibited dose-dependent growth stimulation and suppression effects. CF(100%) of Phoma s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ce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compared to controls and other endophytes. This growth-promoting effect wa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ndole acetic acid in endophytic CF. Th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alysis showed the highest indole acetic acid content((54.31±0.21) μmol/L) in Bipolaris sp. In addition, the isolate of Bipolaris s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lipid peroxidation activity than the other isolates. Bipolaris sp. and Phoma sp. also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flavonoid and phenolic contents. The medicinal plants exhibited the presence of bio-prospective endophytic strains,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rop growth and the mitig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endophytes DIVERSITY Medicinal plants ANTIOXIDANTS Indole acetic 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